第三百五十九章 送禮
鹿鼎記:帝業從神龍島開始 作者:石頭醜又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大軍開赴遼東,韋宇龍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盼望戰報能早點送來。
十月十六,第一份戰報終於在他快要望眼欲穿的時候送來。
戰報上,詳細描述了初戰過程:
周培公到了鴨綠江邊,發現清軍已在丹東集結。他並未馬上出兵進攻,而是派楊溢之領五千騎兵順流而上,從塔甸渡過鴨綠江,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直撲寧古塔。
寧古塔有三千清軍駐守,主要看管從中原發配來的犯人,兵力並不強。
楊溢之本來就是遼東人,對此地又十分熟悉,加上憑借騎兵彪悍,隻用兩天時間,便將寧古塔占領,寧古塔將軍戰死。
楊溢之隨即佯攻吉利,盛京將軍倭內得到消息,怕吉林城有失,忙派出五千騎兵增援。
結果楊溢之早半路埋伏,等清軍到來,便半路截殺,清軍死傷過半,好不容易才進入吉林城。
“好啊,當年老奴就善於圍點打援,縱橫遼東十幾年。如今風水轉,輪到我們打他們了。”
韋宇龍拿著戰報哈哈大笑:“楊大哥也挺厲害,我真沒看錯人。”
十月十二七,第二封戰報也送到漢城。
周培公得到楊溢之戰況後,馬上派出洪熙官領五千騎兵增援楊溢之,打算一舉奪取吉林城。
倭內回兵已然來不及,隻好打算用圍魏救趙的計策,讓大軍渡過鴨綠江,對邊境的義州發起強攻,來吸引楊溢之和洪熙官回兵救援。
但周培公利用大炮火槍優勢,堅守義州不出,又讓沐劍聲、唐光英兩人各率一千騎兵騷擾清軍後援輜重。
清軍被沐劍聲等人拖得到處轉悠,又無攻城利器,久攻不下,無奈撤軍回丹東。
可在渡江之時,楊溢之、洪熙官的兵馬早已守在那裏。
一場大戰,清軍結果死傷近過萬,輜重馬匹更是損失不計其數。
十一月初九,第三封戰報和凱旋的捷報,一起送來。
戰報上說,在擊退入侵之敵後,周培公趁勢親率大軍攻取吉林城。
丟失大城的倭內,怕康熙責罰,出動全部三萬兵馬,想要奪回吉林,在城外與嚴陣以待的周培公做了一次正麵對決。
雖然人數處於劣勢,可周培公在火炮火槍的配合下,經過半天廝殺,成功擊退倭內的三次進攻。
就在戰局焦灼之時,洪熙官帶著兩千多黑人騎兵從林中殺出,衝擊清軍側陣。
清軍沒見過這種黑人,登時大亂。周培公趁機揮軍掩殺,這一戰斬敵七千有餘,清軍無奈撤退。
大軍乘勝追擊,不斷騷擾撤退的清軍,又繳獲大量軍械物資。
周培公讓唐光英留守吉林,給漢城發回戰報的同時,自己帶兵肅清整個吉林境內清軍。
“太好了,此戰打出了氣勢,果然了不起!小玄子,你送的這份大禮,我收下了!”
韋宇龍興奮地撫掌大笑,隨即又道:“清軍進關幾十年,滿清八旗在中原作威作福,已經不是當初的八旗,要不然也不會和吳三桂都抗衡這麽久不能取勝。”
“看來用不了多久,就是我打回中原的時候了!”
韋宇龍將戰報通報全國,一時間朝鮮許多反清士人為之振奮。
朝鮮李氏王朝的官員不喜歡滿清,卻很感恩大明。
八十多年前,倭人入侵朝鮮,大明果斷派兵援助,用了七年時間打敗了倭人,竟然還是自己掏腰包,沒要朝鮮承擔軍餉。
而滿清卻在三十多年前攻打朝鮮一次,不但造成極大破壞,還給百姓留下慘痛的記憶。
因此韋宇龍這一仗,不但打出了威風,也等於給當初的國王複仇。
十一月二十,韋宇龍親自帶領大隊原來的朝鮮官員,到達平壤,歡迎周培公班師。
他要讓這些官員瞧瞧,自己和李棩相比,誰才是英明之主。
十一月二十三,周培公帶領大軍回師平壤,韋宇龍在城外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一戰不但將四萬入侵朝鮮的清軍擊退,共斬殺一萬七千餘人,俘虜清軍兩千多人,繳獲戰馬萬匹,火槍、火炮、刀槍、糧草更是裝了滿滿六百多大車。
另外,他還帶來一部分從寧古塔解救出來的清朝犯官和他們的家屬。
給立功將士敬酒,然後獻俘等一套流程結束,韋宇龍當即加封周培公為定國候,並下令撫恤陣亡將士,才隆重的將凱旋的將士迎進平壤。
慶功大會後,周培公帶著一個五十多歲穿著滿清長袍的半大老頭找到韋宇龍。
“先生,這位是?”
韋宇龍有些不認識這個其貌不揚的幹巴老頭,疑惑的看著周培公。
周培公沒有回答,隻笑嗬嗬坐下。
那老頭卻上前道:“餘姚人士姚啟聖見過殿下。”
韋宇龍頓時一愣,他沒想到這個人竟然大名鼎鼎的姚啟聖,立即大喜:“原來是熙止先生,久仰大名,歡迎歡迎。”
姚啟聖字熙止,從小有豪俠之氣。早期因被家鄉明軍欺負,才投靠滿清,被委任為通州知州,後來杖殺土豪而辭官。
一次郊遊蕭山,他遇見兩個清軍搶掠女子,竟然奪刀殺了兵卒,救下女子送還其家。
韋宇龍在京城時候,就聽說這個人。當時姚啟聖還是一個縣令,因擅開海禁被罷官,後來便沒有消息,沒想到竟然在這裏見到他。
韋宇龍的尊敬,並沒有讓這個姚啟聖有受寵若驚的表現,反而自嘲道:“小老兒在中原混不下了,聽說我的一個學生在這裏為官,又聽培公說殿下英明,這才過來看看,好投奔那個不成器的學生。”
他口中的學生,就是韋宇龍現在的水師提督,施琅。
這個老頭竟然說施琅不成器,確實夠狂的。
旁邊的周培公卻笑罵道:“熙止,我們王上是實在人,你就別酸了。你曾經主張的開啟海禁、興建水師的建議滿清不采納,我們殿下肯定感興趣。”
現在的周培公早已是韋宇龍的左膀右臂,自然想給他多找點人才。
“姚啟聖曆史上應該是投靠滿清的,要不是我招攬了施琅,估計他也不會來。而且這樣的人才能來歸附,也得益於這次大勝,這算小玄子大禮的一部分吧。”
韋宇龍想到這裏,哈哈一笑:“還是先生了解我啊,我們現在就需要熙止先生的這樣人才,你帶來熙止先生,這份功勞,可比占了吉林還要大啊。”
周培公明白韋宇龍是故意抬高的姚啟聖的身份,而不是貶低自己的戰功。
果然那老頭眼中閃過一抹不可察覺的喜悅,隨即道:“我那裏是他他帶來的,小老二從老家餘姚過來,專門是找學生的。”
“你這張嘴啊,還是改不了那個刁毒的毛病。”周培公也開了一句玩笑,兩人之前就認識,並不和他計較。
又說了幾句閑話,韋宇龍才正式給姚啟聖發出邀請:“熙止先生,您的學生是我這裏統兵大將,您的要願意留下來,您怎麽也應該是個兵部尚書。您不如留下來,幫朕打造一支無敵水軍,如何?”
姚啟聖本來就是打算投靠的,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國王第一次見麵,就能給自己一個如此高位!
他康熙八年中了舉人之後,隻是香山一個小知縣,還因私開海禁,很快被罷了官。
而到了這裏,竟然搖身一變,成了一品大員。
麵對天上掉下來的高位,姚啟聖有些不知道該答應還是拒絕。
周培公也瞧出他的為難,忙道:“熙至兄,你就就不要推辭了,我們殿下如此仰慕與你,你這是來的晚,要是早來的話,就沒我周昌什麽事了。”
周培公這話雖然有開玩笑的成分,但也說出韋宇龍現在真的是求賢若渴。
姚啟聖馬上跪下道:“姚啟聖願意報效殿下。”
韋宇龍忙扶起他道:“我們這裏是漢人的江山,不用跪拜。”
姚啟聖更加激動。要知道在所有漢人心中,尤其是文人,那份五千年來的自豪和驕傲已經根深蒂固,雖然在滿清的鐵騎下被迫卑躬屈膝,可內心誰真的願意如此?
當天,姚啟聖就開始給韋宇龍出謀劃策。他建議韋宇龍派出使者出使京城,將俘的二千多清軍俘虜送還,以表交好之誠意,給自己贏取更多發展的時間的同時,麻痹康熙。
聽說韋宇龍要在年底建國,又建議他邀請滿清派大臣於正月初一參加開國典禮。
對於這樣合理的建議,韋宇龍立即采納,不過卻派出兩路使者,一路去了京城,一路卻去了倭國。
至於五百多犯官家屬中有不少有識之士,甚至還有當世大儒思想家呂留良的家人。
韋宇龍忽然想起呂留良,就是這個人曾勸過韋小寶當皇帝。
於是讓周培公和姚啟聖將這些人中有學識的招攬過來,並讓姚啟聖給呂留良寫了一封信,由神龍教浙江分舵想辦法送去。
十一月二十八,等凱旋的大軍回到漢城,雖然天氣寒冷,但漢城百姓和百官,冒著嚴寒,自發的到城外夾道歡迎。
對他們來說,這一戰打出了氣勢,也讓被清廷壓製已久的朝鮮人揚眉吐氣一番。
也向朝鮮人證明了,八旗兵並不是不可戰勝,主要還是看當權者的魄力和手段。
更讓官員和百姓高興的是,此次大勝以後,國家的領土比原來大了好幾倍,由原來一個小半島,已經延伸到了大半個遼東,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十二月初一,所有漢城的官員、立功將士以及所有官員在景福宮裏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
這麽做,也是為了彰顯即將誕生的新國家的繁榮。
盛大的篝火宴會上,美麗的朝鮮和漢人少女載歌載舞,大臣歌功頌德,幾乎忘記了,下麵還坐著一個曾經的國王。
坐在角落的李棩一直沉著臉,此刻的他,喝著悶酒。
這短短三個月朝鮮的變化,讓他的心情,有些複雜,也有些自卑。
“我還是國王的時候,別說滿清,現在就連琉球都打不過,看來我這個國王,做的也太失敗了。”
李棩正想著,他身旁的明安看出父親表情有些難受,以為他不舒服,忙問:“父親,你怎麽了?”
“沒什麽。”
李棩自然不好意思給女兒說出自己苦惱。
自從他們一家人搬離王宮,住進新的地方,雖然被封為公爵,但日子一直過的不如意。
原來對他百依百順的內侍,包括他原來最信任的張總管,對他都鼻子不是眼睛不是眼睛。那些大膽的家夥,還敢嗬斥自己和的王後,對兒子和女兒更是態度惡劣。
這還不算,曾經寵幸的宮女,不但對他再沒有原來笑臉,反而多了一些怨恨。
因為這些宮女認為,要不是李棩,他們便會留在宮裏,說不定會攀附上那個年輕、帥氣,又英武的新國王。
短短幾個月,李棩終於體會到什麽叫人走茶涼,什麽叫人情世故,世間冷暖。
還好韋宇龍說到做到,雖依然受到監控,但仍舊好吃好喝養著,也沒太限製他們的自由,這也讓李棩得到了一絲慰藉。
明安聽父親說話中,帶著一些沙啞,她雖然年紀不大,但也大概猜到了父親的感受。
想要安慰父親,卻不知道說什麽好。
李棩看著女兒精致的臉頰,忽然問道:“明安,最近在宮裏學習的情況如何?”
說起這個,明安竟不知道該怎麽說。
她惱恨韋宇龍欺負父親,將他們一家人趕出了王宮,可自從再次回到宮中學習,雖然沒有當初的地位,卻也不用受那些內侍和宮女們的冷眼。
而且許敏妍和其他宮女都對她很好,因此讓她都有些寧願留在宮裏。
“挺好的。”
好半天,明安才說出這三個字。
李棩自然不滿意這樣的回答,追問道:“在宮裏這些日子,王上有沒有親近你?”
明安那水靈靈的眼睛頓時睜的老大:“父親,你怎麽這麽問?”
李棩語重心長的說道:“女兒,你現在已經過了及笄之年,也不小了,為父看的出來,王上喜歡你,要是你能成為他的妃子,也許我們就不用在像現在這樣受氣。”
“王上喜歡我?”
明安有些發愣,有些不敢相信。
忽然,她想起上次韋宇龍幫她治療受傷的腳的時候,那種羞人的感覺,她又是一陣臉紅。
不過片刻後,她還是氣惱的地道:“我不喜歡他!他把我們趕走了,還欺負父親你,我討厭他!”
李棩搖了搖頭,道:“我們輸了,作為曾經國王,他沒有殺我們,已經算是仁慈了,如果換做其他人,也許我們一家人都會死的很慘,很慘……”
“可是……”
“明安,你已經長大,遲早要嫁人的。”李棩打斷了女兒,愛憐地在她頭上摸了摸,說道:“現在的王上是個仁慈的國王,也有能力,父親比不了他,你要是真能嫁給他,我和你娘,也會放心的。”
“父親,我不嫁人,我一直陪著你和娘。”
明安拉著父親的胳膊,她知道父親是為自己好,可就是咽不下那口氣,不想給那個男人好臉色看。
“傻孩子,這怎麽可以?”
李棩無奈的說了一句,然後拿起酒杯,塞到明安手裏,說道:“你去給王上敬一杯酒。”
“我給他敬酒?!”
明安一臉不願意,可看到父親那比之前要憔悴且蒼老了不少的麵容,以及這幾個月生出的半頭白發,她不忍拒絕。
“好,我去!”
明安咬了咬嫩紅的嘴唇,終於站了起來,端起酒杯,走向韋宇龍。
正在和大臣們開懷暢飲的韋宇龍,瞧見那個曾經的公主,此刻正紅著臉,端著酒杯走來,有些猜出李棩的想法。
“不會又是來送禮的吧?”
十月十六,第一份戰報終於在他快要望眼欲穿的時候送來。
戰報上,詳細描述了初戰過程:
周培公到了鴨綠江邊,發現清軍已在丹東集結。他並未馬上出兵進攻,而是派楊溢之領五千騎兵順流而上,從塔甸渡過鴨綠江,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直撲寧古塔。
寧古塔有三千清軍駐守,主要看管從中原發配來的犯人,兵力並不強。
楊溢之本來就是遼東人,對此地又十分熟悉,加上憑借騎兵彪悍,隻用兩天時間,便將寧古塔占領,寧古塔將軍戰死。
楊溢之隨即佯攻吉利,盛京將軍倭內得到消息,怕吉林城有失,忙派出五千騎兵增援。
結果楊溢之早半路埋伏,等清軍到來,便半路截殺,清軍死傷過半,好不容易才進入吉林城。
“好啊,當年老奴就善於圍點打援,縱橫遼東十幾年。如今風水轉,輪到我們打他們了。”
韋宇龍拿著戰報哈哈大笑:“楊大哥也挺厲害,我真沒看錯人。”
十月十二七,第二封戰報也送到漢城。
周培公得到楊溢之戰況後,馬上派出洪熙官領五千騎兵增援楊溢之,打算一舉奪取吉林城。
倭內回兵已然來不及,隻好打算用圍魏救趙的計策,讓大軍渡過鴨綠江,對邊境的義州發起強攻,來吸引楊溢之和洪熙官回兵救援。
但周培公利用大炮火槍優勢,堅守義州不出,又讓沐劍聲、唐光英兩人各率一千騎兵騷擾清軍後援輜重。
清軍被沐劍聲等人拖得到處轉悠,又無攻城利器,久攻不下,無奈撤軍回丹東。
可在渡江之時,楊溢之、洪熙官的兵馬早已守在那裏。
一場大戰,清軍結果死傷近過萬,輜重馬匹更是損失不計其數。
十一月初九,第三封戰報和凱旋的捷報,一起送來。
戰報上說,在擊退入侵之敵後,周培公趁勢親率大軍攻取吉林城。
丟失大城的倭內,怕康熙責罰,出動全部三萬兵馬,想要奪回吉林,在城外與嚴陣以待的周培公做了一次正麵對決。
雖然人數處於劣勢,可周培公在火炮火槍的配合下,經過半天廝殺,成功擊退倭內的三次進攻。
就在戰局焦灼之時,洪熙官帶著兩千多黑人騎兵從林中殺出,衝擊清軍側陣。
清軍沒見過這種黑人,登時大亂。周培公趁機揮軍掩殺,這一戰斬敵七千有餘,清軍無奈撤退。
大軍乘勝追擊,不斷騷擾撤退的清軍,又繳獲大量軍械物資。
周培公讓唐光英留守吉林,給漢城發回戰報的同時,自己帶兵肅清整個吉林境內清軍。
“太好了,此戰打出了氣勢,果然了不起!小玄子,你送的這份大禮,我收下了!”
韋宇龍興奮地撫掌大笑,隨即又道:“清軍進關幾十年,滿清八旗在中原作威作福,已經不是當初的八旗,要不然也不會和吳三桂都抗衡這麽久不能取勝。”
“看來用不了多久,就是我打回中原的時候了!”
韋宇龍將戰報通報全國,一時間朝鮮許多反清士人為之振奮。
朝鮮李氏王朝的官員不喜歡滿清,卻很感恩大明。
八十多年前,倭人入侵朝鮮,大明果斷派兵援助,用了七年時間打敗了倭人,竟然還是自己掏腰包,沒要朝鮮承擔軍餉。
而滿清卻在三十多年前攻打朝鮮一次,不但造成極大破壞,還給百姓留下慘痛的記憶。
因此韋宇龍這一仗,不但打出了威風,也等於給當初的國王複仇。
十一月二十,韋宇龍親自帶領大隊原來的朝鮮官員,到達平壤,歡迎周培公班師。
他要讓這些官員瞧瞧,自己和李棩相比,誰才是英明之主。
十一月二十三,周培公帶領大軍回師平壤,韋宇龍在城外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一戰不但將四萬入侵朝鮮的清軍擊退,共斬殺一萬七千餘人,俘虜清軍兩千多人,繳獲戰馬萬匹,火槍、火炮、刀槍、糧草更是裝了滿滿六百多大車。
另外,他還帶來一部分從寧古塔解救出來的清朝犯官和他們的家屬。
給立功將士敬酒,然後獻俘等一套流程結束,韋宇龍當即加封周培公為定國候,並下令撫恤陣亡將士,才隆重的將凱旋的將士迎進平壤。
慶功大會後,周培公帶著一個五十多歲穿著滿清長袍的半大老頭找到韋宇龍。
“先生,這位是?”
韋宇龍有些不認識這個其貌不揚的幹巴老頭,疑惑的看著周培公。
周培公沒有回答,隻笑嗬嗬坐下。
那老頭卻上前道:“餘姚人士姚啟聖見過殿下。”
韋宇龍頓時一愣,他沒想到這個人竟然大名鼎鼎的姚啟聖,立即大喜:“原來是熙止先生,久仰大名,歡迎歡迎。”
姚啟聖字熙止,從小有豪俠之氣。早期因被家鄉明軍欺負,才投靠滿清,被委任為通州知州,後來杖殺土豪而辭官。
一次郊遊蕭山,他遇見兩個清軍搶掠女子,竟然奪刀殺了兵卒,救下女子送還其家。
韋宇龍在京城時候,就聽說這個人。當時姚啟聖還是一個縣令,因擅開海禁被罷官,後來便沒有消息,沒想到竟然在這裏見到他。
韋宇龍的尊敬,並沒有讓這個姚啟聖有受寵若驚的表現,反而自嘲道:“小老兒在中原混不下了,聽說我的一個學生在這裏為官,又聽培公說殿下英明,這才過來看看,好投奔那個不成器的學生。”
他口中的學生,就是韋宇龍現在的水師提督,施琅。
這個老頭竟然說施琅不成器,確實夠狂的。
旁邊的周培公卻笑罵道:“熙止,我們王上是實在人,你就別酸了。你曾經主張的開啟海禁、興建水師的建議滿清不采納,我們殿下肯定感興趣。”
現在的周培公早已是韋宇龍的左膀右臂,自然想給他多找點人才。
“姚啟聖曆史上應該是投靠滿清的,要不是我招攬了施琅,估計他也不會來。而且這樣的人才能來歸附,也得益於這次大勝,這算小玄子大禮的一部分吧。”
韋宇龍想到這裏,哈哈一笑:“還是先生了解我啊,我們現在就需要熙止先生的這樣人才,你帶來熙止先生,這份功勞,可比占了吉林還要大啊。”
周培公明白韋宇龍是故意抬高的姚啟聖的身份,而不是貶低自己的戰功。
果然那老頭眼中閃過一抹不可察覺的喜悅,隨即道:“我那裏是他他帶來的,小老二從老家餘姚過來,專門是找學生的。”
“你這張嘴啊,還是改不了那個刁毒的毛病。”周培公也開了一句玩笑,兩人之前就認識,並不和他計較。
又說了幾句閑話,韋宇龍才正式給姚啟聖發出邀請:“熙止先生,您的學生是我這裏統兵大將,您的要願意留下來,您怎麽也應該是個兵部尚書。您不如留下來,幫朕打造一支無敵水軍,如何?”
姚啟聖本來就是打算投靠的,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國王第一次見麵,就能給自己一個如此高位!
他康熙八年中了舉人之後,隻是香山一個小知縣,還因私開海禁,很快被罷了官。
而到了這裏,竟然搖身一變,成了一品大員。
麵對天上掉下來的高位,姚啟聖有些不知道該答應還是拒絕。
周培公也瞧出他的為難,忙道:“熙至兄,你就就不要推辭了,我們殿下如此仰慕與你,你這是來的晚,要是早來的話,就沒我周昌什麽事了。”
周培公這話雖然有開玩笑的成分,但也說出韋宇龍現在真的是求賢若渴。
姚啟聖馬上跪下道:“姚啟聖願意報效殿下。”
韋宇龍忙扶起他道:“我們這裏是漢人的江山,不用跪拜。”
姚啟聖更加激動。要知道在所有漢人心中,尤其是文人,那份五千年來的自豪和驕傲已經根深蒂固,雖然在滿清的鐵騎下被迫卑躬屈膝,可內心誰真的願意如此?
當天,姚啟聖就開始給韋宇龍出謀劃策。他建議韋宇龍派出使者出使京城,將俘的二千多清軍俘虜送還,以表交好之誠意,給自己贏取更多發展的時間的同時,麻痹康熙。
聽說韋宇龍要在年底建國,又建議他邀請滿清派大臣於正月初一參加開國典禮。
對於這樣合理的建議,韋宇龍立即采納,不過卻派出兩路使者,一路去了京城,一路卻去了倭國。
至於五百多犯官家屬中有不少有識之士,甚至還有當世大儒思想家呂留良的家人。
韋宇龍忽然想起呂留良,就是這個人曾勸過韋小寶當皇帝。
於是讓周培公和姚啟聖將這些人中有學識的招攬過來,並讓姚啟聖給呂留良寫了一封信,由神龍教浙江分舵想辦法送去。
十一月二十八,等凱旋的大軍回到漢城,雖然天氣寒冷,但漢城百姓和百官,冒著嚴寒,自發的到城外夾道歡迎。
對他們來說,這一戰打出了氣勢,也讓被清廷壓製已久的朝鮮人揚眉吐氣一番。
也向朝鮮人證明了,八旗兵並不是不可戰勝,主要還是看當權者的魄力和手段。
更讓官員和百姓高興的是,此次大勝以後,國家的領土比原來大了好幾倍,由原來一個小半島,已經延伸到了大半個遼東,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十二月初一,所有漢城的官員、立功將士以及所有官員在景福宮裏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
這麽做,也是為了彰顯即將誕生的新國家的繁榮。
盛大的篝火宴會上,美麗的朝鮮和漢人少女載歌載舞,大臣歌功頌德,幾乎忘記了,下麵還坐著一個曾經的國王。
坐在角落的李棩一直沉著臉,此刻的他,喝著悶酒。
這短短三個月朝鮮的變化,讓他的心情,有些複雜,也有些自卑。
“我還是國王的時候,別說滿清,現在就連琉球都打不過,看來我這個國王,做的也太失敗了。”
李棩正想著,他身旁的明安看出父親表情有些難受,以為他不舒服,忙問:“父親,你怎麽了?”
“沒什麽。”
李棩自然不好意思給女兒說出自己苦惱。
自從他們一家人搬離王宮,住進新的地方,雖然被封為公爵,但日子一直過的不如意。
原來對他百依百順的內侍,包括他原來最信任的張總管,對他都鼻子不是眼睛不是眼睛。那些大膽的家夥,還敢嗬斥自己和的王後,對兒子和女兒更是態度惡劣。
這還不算,曾經寵幸的宮女,不但對他再沒有原來笑臉,反而多了一些怨恨。
因為這些宮女認為,要不是李棩,他們便會留在宮裏,說不定會攀附上那個年輕、帥氣,又英武的新國王。
短短幾個月,李棩終於體會到什麽叫人走茶涼,什麽叫人情世故,世間冷暖。
還好韋宇龍說到做到,雖依然受到監控,但仍舊好吃好喝養著,也沒太限製他們的自由,這也讓李棩得到了一絲慰藉。
明安聽父親說話中,帶著一些沙啞,她雖然年紀不大,但也大概猜到了父親的感受。
想要安慰父親,卻不知道說什麽好。
李棩看著女兒精致的臉頰,忽然問道:“明安,最近在宮裏學習的情況如何?”
說起這個,明安竟不知道該怎麽說。
她惱恨韋宇龍欺負父親,將他們一家人趕出了王宮,可自從再次回到宮中學習,雖然沒有當初的地位,卻也不用受那些內侍和宮女們的冷眼。
而且許敏妍和其他宮女都對她很好,因此讓她都有些寧願留在宮裏。
“挺好的。”
好半天,明安才說出這三個字。
李棩自然不滿意這樣的回答,追問道:“在宮裏這些日子,王上有沒有親近你?”
明安那水靈靈的眼睛頓時睜的老大:“父親,你怎麽這麽問?”
李棩語重心長的說道:“女兒,你現在已經過了及笄之年,也不小了,為父看的出來,王上喜歡你,要是你能成為他的妃子,也許我們就不用在像現在這樣受氣。”
“王上喜歡我?”
明安有些發愣,有些不敢相信。
忽然,她想起上次韋宇龍幫她治療受傷的腳的時候,那種羞人的感覺,她又是一陣臉紅。
不過片刻後,她還是氣惱的地道:“我不喜歡他!他把我們趕走了,還欺負父親你,我討厭他!”
李棩搖了搖頭,道:“我們輸了,作為曾經國王,他沒有殺我們,已經算是仁慈了,如果換做其他人,也許我們一家人都會死的很慘,很慘……”
“可是……”
“明安,你已經長大,遲早要嫁人的。”李棩打斷了女兒,愛憐地在她頭上摸了摸,說道:“現在的王上是個仁慈的國王,也有能力,父親比不了他,你要是真能嫁給他,我和你娘,也會放心的。”
“父親,我不嫁人,我一直陪著你和娘。”
明安拉著父親的胳膊,她知道父親是為自己好,可就是咽不下那口氣,不想給那個男人好臉色看。
“傻孩子,這怎麽可以?”
李棩無奈的說了一句,然後拿起酒杯,塞到明安手裏,說道:“你去給王上敬一杯酒。”
“我給他敬酒?!”
明安一臉不願意,可看到父親那比之前要憔悴且蒼老了不少的麵容,以及這幾個月生出的半頭白發,她不忍拒絕。
“好,我去!”
明安咬了咬嫩紅的嘴唇,終於站了起來,端起酒杯,走向韋宇龍。
正在和大臣們開懷暢飲的韋宇龍,瞧見那個曾經的公主,此刻正紅著臉,端著酒杯走來,有些猜出李棩的想法。
“不會又是來送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