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來客
鹿鼎記:帝業從神龍島開始 作者:石頭醜又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國相是第一次來到漢城,看著比雲南吳三桂的五華山王宮要氣派許多景福宮,讚歎道:“王爺經常給我們說,當年第一次見到陛下時,就覺得陛下樣貌不凡,儀表堂堂,陛下如今能身登大寶,果然被我們王爺說中了。”
“夏總兵客氣,朕看你們王爺將來肯定也不會差。”
韋宇龍也順著夏國相的話,恭維了吳三桂一句。
上次沒幫吳三桂出兵,也有些理虧,人家這次沒有埋怨,還帶著大批禮物,麵子還是要給一些的。
“哈哈……”
夏國相笑了幾聲,彼此心照不宣。
被迎進大殿,夏國相才道出來意:“陛下,我們王爺這次讓小人來,是想和陛下合作的,如今康熙四麵楚歌,自顧不暇,正是恢複我漢人河山的最好時機。”
韋宇龍臉上始終是禮節性的笑容,道:“其實朕本有此意,可遼東初定,還要一段才能穩定。而且不久前剛和康熙簽訂了協議,貿然出兵,恐被人說言而無信。”
“你還有信用嗎?”
夏國相在心裏不屑地哼了一句,隨即笑道:“民族大義當前,區區小節,又何必計較?”
“不計較怎麽能取信於天下?”
夏國相無奈,隻能努力說服:“陛下所慮也不無道理。不過我們王爺說了,隻要陛下肯出兵,將來我們兩家平分天下!”
瞧的韋宇龍依然不為所動,他繼續道:“我們王爺還答應讓王孫世藩迎娶你的女兒,將來王爺登基稱帝,大位肯定傳於王孫,你的女兒也可以成為皇後。”
“我去!”
韋宇龍差點站了起來,別人不知道,他卻知道,建寧生的那個孩子到底是誰的,自己的兒子娶自己女兒,那不是人間悲劇嗎?
發現韋宇龍臉色大變,夏國相以為他是激動的,正暗自高興,卻聽韋宇龍竟然道:“朕還是覺得暫時不是出兵的時候。”
夏國相一怔:“這是為何?”
韋宇龍裝作一臉無奈:“朕民寡國小,百姓還需休養生息,暫時確實不宜出兵。讓你們王爺再堅持兩年,等朕治下百姓生活富足,倒時再出兵不遲。”
夏國相好說歹說,韋宇龍就是不同意。
因為在韋宇龍眼裏,劃江而治是要分裂華夏,他怎麽可能答應?而且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長江以北,他要的全天下。
夏國相在漢城待了五天,韋宇龍讓禮部官員帶著他吃喝玩樂,就是再也不談正事。
十月中,夏國相隻好無奈離開,不過他送來的禮物,韋宇龍倒是不客氣的收下,畢竟禮物中那些那些精挑細選出來的漢人和雲貴的其他民族女孩,就算自己不要,想來吳三桂也會送給別人,還不如留下做宮女,偶爾看看養養眼也挺好。
不過韋宇龍也回贈了不少東西,尤其是給了他一千盒“多寶龍涎丸”,吳三桂說來也沒有吃虧。
送走夏國相,韋宇龍立即讓“潛龍”的人,在中原散播消息,說吳三桂派人來聯合自己,卻被自己拒絕。
想來過不了多久,康熙便會知道。
送走夏國相沒幾天,韋宇龍覺得是時候開始在中原布局了,卻得到一個好消息,說有個自稱李西華的,帶著不少人從遼東來到漢城。
“三哥來了?”
這次韋宇龍是真的有些意外,親自換了便裝,到宮外迎接,同時還讓人快去叫洪熙官進宮。
出的宮門,他果然發現,兩年沒見的李西華,帶著三十多人,正站在宮門口。
“三哥!”
韋宇龍也顧不上門外還有宮衛,跑過去給了李西華一個熱情的擁抱。
李西華和他已經有好多年的交情,當初不但胡逸之手裏救過自己,還幫自己留守京城的伯爵府一年多,情義深厚。
“三哥?我不是二哥嗎?什麽時候降級了?”
李西華其實這兩年也想念這個義弟,隻可惜不能下山,現在聽韋宇龍這樣叫自己,以為他叫錯了。
但見義弟雖然貴為皇帝,卻如此對待自己,真情流露之下,也頗為感動。
分開後,李西華剛要行禮,卻被韋宇龍攔住:“我們兄弟之間,何必在乎這些虛禮。”
李西華卻笑了笑,神秘地道:“在過幾天,可就不拜不行的。不過你為什麽叫我三哥?咱們兄弟多年沒見,難道你把順序都忘了?”
“哈哈,這件事我倒是忘了說了。”
韋宇龍拍了拍腦門,這才想起來,第一次和李西華結義的時候,就他們兩個。第二次多了吳六奇,李西華變為老二。
後來李西華被留在武當,在揚州結識洪熙官時,李西華並不在場,他自然不知道自己從老二變成老三的事情。
將事情的過程大概說了一遍,李西華倒是聽過洪熙官的大名,聞聽這個高手竟是自己二哥,也十分高興。
寒暄一會,韋宇龍才瞧著不遠的三十多人,笑問道:“三哥,你這次來,怎麽還帶了這麽多人?”
“我師父雲雁道長這次
^0^一秒記住【】
不但讓我一個人下山,還讓帶了三十個師兄弟,一起協助四弟成就大事。”
“真的?”
韋宇龍仔細瞧著了李西華帶來的那些人,果然有三十個和李西華年紀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均目光爍爍有神,看起來內力精湛。
三十個武當弟子瞧這個年輕的皇帝看過來,當即一起施禮:“參見陛下!”
“你們我三哥是同門師兄,那都是朋友,不用這麽客氣。”
這些人瞧的這個皇帝沒有一點架子,也都十分開心。
“三哥,你瘦了許多,不過功夫倒是提高了不少,可喜可賀啊!”
韋宇龍瞧的李西華眼中精光閃爍,便知道他的內力比起兩年,何止翻了一倍。
“我也是沒有辦法,困在山上不練武功,也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李西華笑了笑,這才指著遠處的幾個人,說道:“四弟,我遼東偶遇幾個朋友,他們也是要來漢城找你的,便結伴而行。”
韋宇龍剛才的注意力全在李西華身上,那三個人也站在武當弟子後麵,他以為也是武當派的,便沒在意。
聽李西華這樣說,忙轉過頭,卻見三個也正要過來,讓韋宇龍以為的是,其中一人他竟然認識。
韋宇龍快步走過去,對認識之人施禮道:“顧先生,沒想到你竟然來了?”
原來這人真是鋤奸盟的軍師,顧亭林。
這個老頭現在已經六十多歲,韋宇龍實在沒想到會在這裏再次見到他。
“總盟主,老夫是來質問你的!”
顧亭林一見麵就來了這麽一句,不過臉上卻帶著笑容,沒有絲毫要質問的意思。
“慚愧,慚愧,我身為鋤奸盟的總盟主,一直忙著別的事情,讓天下群豪失望了。”對於鋤奸盟,韋宇龍確實有些慚愧,他的重點根本就沒在江湖上,另一方麵也覺得鋤奸盟一群人不好成事。
“哎,這也怪不得陛下,揚州的事情,老夫也聽說了,鄭家二公子,哎……都過去了,不說也罷。”
顧亭林搖頭歎息了一會,才道:“沒想到陛下竟然獨辟蹊徑,在遼東成就帝業,卻是老夫沒想到的。”
“我也是無奈才做此選擇,想那吳三桂兵強馬壯,卻遲遲過不了江,如果我在中原起事,憑借一群江湖漢子,恐怕還不如吳三桂。”
聽得韋宇龍這樣說,三人中一個四十多歲,身穿長袍,讀書人模樣的漢子抱拳道:“陛下見識果然不凡,我們一路過來,發現遼東、高麗百姓安居立業,比起中原,真有些欣欣向榮的之氣。”
“過獎,過獎。”
韋宇龍不認識說話之人,客氣一句,忙問:“敢問先生怎麽稱呼?”
那書生模樣的漢子道:“是陛下寫信讓我來的,難道陛下不記得了嗎?”
“我寫信讓先生來的?”韋宇龍有些納悶,想不起來給誰寫過信。
那漢子從懷裏摸出一封信,卻是姚啟聖寫的,而收信人的名字叫呂留良。
韋宇龍這才想起來,當初姚啟聖來投的時候,自己是讓他寫一封信給呂留良,表達招攬之意,隻是最近事情太多,便把這件事給忘了。
“原來是晚村先生,失敬失敬!”韋宇龍急忙抱拳行禮。
呂留良字用晦,號晚村,因此稱呼晚村先生,更為尊敬。就如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可以稱呼孔明先生,但稱呼臥龍先生,比稱呼字更好一些。
“不敢,不敢。”呂留良也急忙客氣。
之後顧亭林才指著最後一個同樣六十多歲的老者介紹:“這兩是老夫的朋友,江南大儒黃黎洲先生,他聽說老夫要來高麗,故而也一起過來瞧瞧。”
“南雷先生大名,在下如雷貫耳,歡迎歡迎!”韋宇龍忙再次對那個叫黃黎洲人抱拳。
其實他也是在《鹿鼎記》裏聽說過這個人,也就是他在原著中勸韋小寶當皇帝的,不過轉念又想:“我已經是皇帝了,他們應該不是為這個來的,估計是想勸我發兵中原吧?”
“陛下果然禮賢下士,令人敬佩。”黃黎洲見這個皇帝確如好友顧亭林所說,為人仗義,覺得自己的目的也多了一些希望。
說話間,洪熙官也騎馬來到這裏,當看到這個武當的高手就是早和自己結義的三弟,也十分歡喜。
入了宮,洪熙官和李西華也相談甚歡,便相約找地方切磋武藝去了。
韋宇龍本來也想去,但是有還有三位朋友在,他也不好離開。
這三人都是反清的大儒,而且名聲很大,為表示對他們的重視,韋宇龍在景福宮給四人設宴接風,還叫來周培公、姚啟聖和許積相陪,他們同為文人,應該有共同語言。
席間果然這些人說話咬文嚼字,聽的韋宇龍都有些昏昏欲睡。
不過這三個客人見夏國眾人皆是漢人裝扮,而他們卻都留著長長的辮子,還是感慨不已。
好不容易挨到宴席後,韋宇龍把他們請到思政殿。
又寒暄一陣,呂留良先感謝韋宇龍
^0^一秒記住【】
救了他的家眷,這才道:“我們以前在中原聽江湖上朋友聽說起過陛下,說您幫康熙殘害天地會朋友,滅掉台灣鄭家,我們差點信以為真,沒想到陛下雄才偉略,竟為我們漢人另創一片天地,真是難得。”
顧亭林點頭道:“陛下以夏為國號,可見陛下心中的抱負,應該不僅僅這是這片小天地。”
黃宗羲也道:“我也聽說陛下在治下大興文教,有教無類,和在下的‘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這一主張竟然不謀而合。如果這些政策能在中原實行,才是我華夏千萬漢人的福音。”
聽著他們一上來對自己就是一陣吹捧,韋宇龍知道他們肯定有事情要說,嗬嗬笑道:“三位過獎了,其實我也是從百姓中來,當然知道百姓心中所想。不過想要把這些政策用在中原,卻很難,不知三位何以教我?”
果然顧亭林接著道:“為君之道,乃以‘一人奉天下’,非為‘天下奉一人’。如今陛下貴為天子,可中原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陛下應當以解救天下百姓為己任,早日克複中原才是。”
“說了半天,果然是想讓我出兵中原。”
韋宇龍心中暗笑一聲,故意道:“朝鮮積弊已久,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加上倭人又虎視眈眈,如果貿然出兵,恐腹背受敵,為之奈何?”
黃宗羲道:“我們三位來漢城的路上,看到這裏的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又是兵強馬壯,連遼東都收於囊中,區區倭人,怎麽能撼動陛下?”
“梨洲先生過譽了。這是表麵現象,其實朕現在國庫空虛,也不知道能不能支撐一場大戰,加上我現在既缺良將,又缺人才,想要以一隅對抗滿清一國,難啊。”韋宇龍依然搖頭。
呂留良卻不以為然地道:“國庫空虛,以陛下的政策,隻需半年便可恢複。滿清雖是一國,可如今天下狼煙四起,天下大亂。滿人進關也隻有三十年,人心未定。陛下如今天與人歸,陛下可攜奪去遼東之勢,發兵中原,天下必然無不響應,豈有不勝之理?隻要陛下同意兵發中原,我們定然會輔佐陛下,共圖大事。”
顧亭林當即也表示:“陛下也知道,老夫在江湖上也有些名聲,我可以回到中原聯絡各地豪傑,同時響應陛下,大事定成!”
“真的?”
其實韋宇龍在殺龜大會上,就對顧亭林有招攬之意,隻是在河間一別,再就沒見過。
顧亭林點頭道:“陛下是鋤奸盟的總盟主,和少林、武當、華山都有交情,隻要我居中聯絡,他們肯定會願意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而且您能重用陳總舵主,又揚我漢家文化與域外,還如此心係百姓,定然會眾望所歸!”
韋宇龍早就出兵之意,現在聽得這三個一直勸個不停,終於忍不住將目的說了出來:“如果我同意出兵,三位能留下來幫我?”
黃宗羲道:“我在宴會上聽熙止先生說,陛下求賢若渴,如果陛下答應發兵,老夫毛遂自薦,可以出陛下打理翰林院,招攬天下人才。”
韋宇龍大喜:“如此太好了。”轉頭對呂留良道:“那晚村先生呢?”
黃宗羲當即笑道:“莊生(呂留良的字)能文能武,有經國治世之才,清廷曾多次招攬,都被他拒絕,他隻想抗擊滿清,陛下覺得他可以做什麽?”
沒想到這個四十歲的男子竟然有如此才能,韋宇龍忙道:“呂先生,如果你願意出任遼東經略,那就幫了我大忙了。”
呂留良立即表示道:“初次見麵,陛下竟能對在下委以重任,臣定然不辜負陛下信任。隻要給臣一年時間,一定幫陛下打造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蹄,到時揮師南下,光複漢室江山!”
“一年?太久了,半年後朕就打算出兵了!”
“原來陛下早就有出兵之意?”
三人同時一愣,旋即又哈哈大笑道:“您已有此意,和不早說,害的我們費了這麽一番口舌。”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
“夏總兵客氣,朕看你們王爺將來肯定也不會差。”
韋宇龍也順著夏國相的話,恭維了吳三桂一句。
上次沒幫吳三桂出兵,也有些理虧,人家這次沒有埋怨,還帶著大批禮物,麵子還是要給一些的。
“哈哈……”
夏國相笑了幾聲,彼此心照不宣。
被迎進大殿,夏國相才道出來意:“陛下,我們王爺這次讓小人來,是想和陛下合作的,如今康熙四麵楚歌,自顧不暇,正是恢複我漢人河山的最好時機。”
韋宇龍臉上始終是禮節性的笑容,道:“其實朕本有此意,可遼東初定,還要一段才能穩定。而且不久前剛和康熙簽訂了協議,貿然出兵,恐被人說言而無信。”
“你還有信用嗎?”
夏國相在心裏不屑地哼了一句,隨即笑道:“民族大義當前,區區小節,又何必計較?”
“不計較怎麽能取信於天下?”
夏國相無奈,隻能努力說服:“陛下所慮也不無道理。不過我們王爺說了,隻要陛下肯出兵,將來我們兩家平分天下!”
瞧的韋宇龍依然不為所動,他繼續道:“我們王爺還答應讓王孫世藩迎娶你的女兒,將來王爺登基稱帝,大位肯定傳於王孫,你的女兒也可以成為皇後。”
“我去!”
韋宇龍差點站了起來,別人不知道,他卻知道,建寧生的那個孩子到底是誰的,自己的兒子娶自己女兒,那不是人間悲劇嗎?
發現韋宇龍臉色大變,夏國相以為他是激動的,正暗自高興,卻聽韋宇龍竟然道:“朕還是覺得暫時不是出兵的時候。”
夏國相一怔:“這是為何?”
韋宇龍裝作一臉無奈:“朕民寡國小,百姓還需休養生息,暫時確實不宜出兵。讓你們王爺再堅持兩年,等朕治下百姓生活富足,倒時再出兵不遲。”
夏國相好說歹說,韋宇龍就是不同意。
因為在韋宇龍眼裏,劃江而治是要分裂華夏,他怎麽可能答應?而且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長江以北,他要的全天下。
夏國相在漢城待了五天,韋宇龍讓禮部官員帶著他吃喝玩樂,就是再也不談正事。
十月中,夏國相隻好無奈離開,不過他送來的禮物,韋宇龍倒是不客氣的收下,畢竟禮物中那些那些精挑細選出來的漢人和雲貴的其他民族女孩,就算自己不要,想來吳三桂也會送給別人,還不如留下做宮女,偶爾看看養養眼也挺好。
不過韋宇龍也回贈了不少東西,尤其是給了他一千盒“多寶龍涎丸”,吳三桂說來也沒有吃虧。
送走夏國相,韋宇龍立即讓“潛龍”的人,在中原散播消息,說吳三桂派人來聯合自己,卻被自己拒絕。
想來過不了多久,康熙便會知道。
送走夏國相沒幾天,韋宇龍覺得是時候開始在中原布局了,卻得到一個好消息,說有個自稱李西華的,帶著不少人從遼東來到漢城。
“三哥來了?”
這次韋宇龍是真的有些意外,親自換了便裝,到宮外迎接,同時還讓人快去叫洪熙官進宮。
出的宮門,他果然發現,兩年沒見的李西華,帶著三十多人,正站在宮門口。
“三哥!”
韋宇龍也顧不上門外還有宮衛,跑過去給了李西華一個熱情的擁抱。
李西華和他已經有好多年的交情,當初不但胡逸之手裏救過自己,還幫自己留守京城的伯爵府一年多,情義深厚。
“三哥?我不是二哥嗎?什麽時候降級了?”
李西華其實這兩年也想念這個義弟,隻可惜不能下山,現在聽韋宇龍這樣叫自己,以為他叫錯了。
但見義弟雖然貴為皇帝,卻如此對待自己,真情流露之下,也頗為感動。
分開後,李西華剛要行禮,卻被韋宇龍攔住:“我們兄弟之間,何必在乎這些虛禮。”
李西華卻笑了笑,神秘地道:“在過幾天,可就不拜不行的。不過你為什麽叫我三哥?咱們兄弟多年沒見,難道你把順序都忘了?”
“哈哈,這件事我倒是忘了說了。”
韋宇龍拍了拍腦門,這才想起來,第一次和李西華結義的時候,就他們兩個。第二次多了吳六奇,李西華變為老二。
後來李西華被留在武當,在揚州結識洪熙官時,李西華並不在場,他自然不知道自己從老二變成老三的事情。
將事情的過程大概說了一遍,李西華倒是聽過洪熙官的大名,聞聽這個高手竟是自己二哥,也十分高興。
寒暄一會,韋宇龍才瞧著不遠的三十多人,笑問道:“三哥,你這次來,怎麽還帶了這麽多人?”
“我師父雲雁道長這次
^0^一秒記住【】
不但讓我一個人下山,還讓帶了三十個師兄弟,一起協助四弟成就大事。”
“真的?”
韋宇龍仔細瞧著了李西華帶來的那些人,果然有三十個和李西華年紀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均目光爍爍有神,看起來內力精湛。
三十個武當弟子瞧這個年輕的皇帝看過來,當即一起施禮:“參見陛下!”
“你們我三哥是同門師兄,那都是朋友,不用這麽客氣。”
這些人瞧的這個皇帝沒有一點架子,也都十分開心。
“三哥,你瘦了許多,不過功夫倒是提高了不少,可喜可賀啊!”
韋宇龍瞧的李西華眼中精光閃爍,便知道他的內力比起兩年,何止翻了一倍。
“我也是沒有辦法,困在山上不練武功,也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李西華笑了笑,這才指著遠處的幾個人,說道:“四弟,我遼東偶遇幾個朋友,他們也是要來漢城找你的,便結伴而行。”
韋宇龍剛才的注意力全在李西華身上,那三個人也站在武當弟子後麵,他以為也是武當派的,便沒在意。
聽李西華這樣說,忙轉過頭,卻見三個也正要過來,讓韋宇龍以為的是,其中一人他竟然認識。
韋宇龍快步走過去,對認識之人施禮道:“顧先生,沒想到你竟然來了?”
原來這人真是鋤奸盟的軍師,顧亭林。
這個老頭現在已經六十多歲,韋宇龍實在沒想到會在這裏再次見到他。
“總盟主,老夫是來質問你的!”
顧亭林一見麵就來了這麽一句,不過臉上卻帶著笑容,沒有絲毫要質問的意思。
“慚愧,慚愧,我身為鋤奸盟的總盟主,一直忙著別的事情,讓天下群豪失望了。”對於鋤奸盟,韋宇龍確實有些慚愧,他的重點根本就沒在江湖上,另一方麵也覺得鋤奸盟一群人不好成事。
“哎,這也怪不得陛下,揚州的事情,老夫也聽說了,鄭家二公子,哎……都過去了,不說也罷。”
顧亭林搖頭歎息了一會,才道:“沒想到陛下竟然獨辟蹊徑,在遼東成就帝業,卻是老夫沒想到的。”
“我也是無奈才做此選擇,想那吳三桂兵強馬壯,卻遲遲過不了江,如果我在中原起事,憑借一群江湖漢子,恐怕還不如吳三桂。”
聽得韋宇龍這樣說,三人中一個四十多歲,身穿長袍,讀書人模樣的漢子抱拳道:“陛下見識果然不凡,我們一路過來,發現遼東、高麗百姓安居立業,比起中原,真有些欣欣向榮的之氣。”
“過獎,過獎。”
韋宇龍不認識說話之人,客氣一句,忙問:“敢問先生怎麽稱呼?”
那書生模樣的漢子道:“是陛下寫信讓我來的,難道陛下不記得了嗎?”
“我寫信讓先生來的?”韋宇龍有些納悶,想不起來給誰寫過信。
那漢子從懷裏摸出一封信,卻是姚啟聖寫的,而收信人的名字叫呂留良。
韋宇龍這才想起來,當初姚啟聖來投的時候,自己是讓他寫一封信給呂留良,表達招攬之意,隻是最近事情太多,便把這件事給忘了。
“原來是晚村先生,失敬失敬!”韋宇龍急忙抱拳行禮。
呂留良字用晦,號晚村,因此稱呼晚村先生,更為尊敬。就如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可以稱呼孔明先生,但稱呼臥龍先生,比稱呼字更好一些。
“不敢,不敢。”呂留良也急忙客氣。
之後顧亭林才指著最後一個同樣六十多歲的老者介紹:“這兩是老夫的朋友,江南大儒黃黎洲先生,他聽說老夫要來高麗,故而也一起過來瞧瞧。”
“南雷先生大名,在下如雷貫耳,歡迎歡迎!”韋宇龍忙再次對那個叫黃黎洲人抱拳。
其實他也是在《鹿鼎記》裏聽說過這個人,也就是他在原著中勸韋小寶當皇帝的,不過轉念又想:“我已經是皇帝了,他們應該不是為這個來的,估計是想勸我發兵中原吧?”
“陛下果然禮賢下士,令人敬佩。”黃黎洲見這個皇帝確如好友顧亭林所說,為人仗義,覺得自己的目的也多了一些希望。
說話間,洪熙官也騎馬來到這裏,當看到這個武當的高手就是早和自己結義的三弟,也十分歡喜。
入了宮,洪熙官和李西華也相談甚歡,便相約找地方切磋武藝去了。
韋宇龍本來也想去,但是有還有三位朋友在,他也不好離開。
這三人都是反清的大儒,而且名聲很大,為表示對他們的重視,韋宇龍在景福宮給四人設宴接風,還叫來周培公、姚啟聖和許積相陪,他們同為文人,應該有共同語言。
席間果然這些人說話咬文嚼字,聽的韋宇龍都有些昏昏欲睡。
不過這三個客人見夏國眾人皆是漢人裝扮,而他們卻都留著長長的辮子,還是感慨不已。
好不容易挨到宴席後,韋宇龍把他們請到思政殿。
又寒暄一陣,呂留良先感謝韋宇龍
^0^一秒記住【】
救了他的家眷,這才道:“我們以前在中原聽江湖上朋友聽說起過陛下,說您幫康熙殘害天地會朋友,滅掉台灣鄭家,我們差點信以為真,沒想到陛下雄才偉略,竟為我們漢人另創一片天地,真是難得。”
顧亭林點頭道:“陛下以夏為國號,可見陛下心中的抱負,應該不僅僅這是這片小天地。”
黃宗羲也道:“我也聽說陛下在治下大興文教,有教無類,和在下的‘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這一主張竟然不謀而合。如果這些政策能在中原實行,才是我華夏千萬漢人的福音。”
聽著他們一上來對自己就是一陣吹捧,韋宇龍知道他們肯定有事情要說,嗬嗬笑道:“三位過獎了,其實我也是從百姓中來,當然知道百姓心中所想。不過想要把這些政策用在中原,卻很難,不知三位何以教我?”
果然顧亭林接著道:“為君之道,乃以‘一人奉天下’,非為‘天下奉一人’。如今陛下貴為天子,可中原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陛下應當以解救天下百姓為己任,早日克複中原才是。”
“說了半天,果然是想讓我出兵中原。”
韋宇龍心中暗笑一聲,故意道:“朝鮮積弊已久,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加上倭人又虎視眈眈,如果貿然出兵,恐腹背受敵,為之奈何?”
黃宗羲道:“我們三位來漢城的路上,看到這裏的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又是兵強馬壯,連遼東都收於囊中,區區倭人,怎麽能撼動陛下?”
“梨洲先生過譽了。這是表麵現象,其實朕現在國庫空虛,也不知道能不能支撐一場大戰,加上我現在既缺良將,又缺人才,想要以一隅對抗滿清一國,難啊。”韋宇龍依然搖頭。
呂留良卻不以為然地道:“國庫空虛,以陛下的政策,隻需半年便可恢複。滿清雖是一國,可如今天下狼煙四起,天下大亂。滿人進關也隻有三十年,人心未定。陛下如今天與人歸,陛下可攜奪去遼東之勢,發兵中原,天下必然無不響應,豈有不勝之理?隻要陛下同意兵發中原,我們定然會輔佐陛下,共圖大事。”
顧亭林當即也表示:“陛下也知道,老夫在江湖上也有些名聲,我可以回到中原聯絡各地豪傑,同時響應陛下,大事定成!”
“真的?”
其實韋宇龍在殺龜大會上,就對顧亭林有招攬之意,隻是在河間一別,再就沒見過。
顧亭林點頭道:“陛下是鋤奸盟的總盟主,和少林、武當、華山都有交情,隻要我居中聯絡,他們肯定會願意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而且您能重用陳總舵主,又揚我漢家文化與域外,還如此心係百姓,定然會眾望所歸!”
韋宇龍早就出兵之意,現在聽得這三個一直勸個不停,終於忍不住將目的說了出來:“如果我同意出兵,三位能留下來幫我?”
黃宗羲道:“我在宴會上聽熙止先生說,陛下求賢若渴,如果陛下答應發兵,老夫毛遂自薦,可以出陛下打理翰林院,招攬天下人才。”
韋宇龍大喜:“如此太好了。”轉頭對呂留良道:“那晚村先生呢?”
黃宗羲當即笑道:“莊生(呂留良的字)能文能武,有經國治世之才,清廷曾多次招攬,都被他拒絕,他隻想抗擊滿清,陛下覺得他可以做什麽?”
沒想到這個四十歲的男子竟然有如此才能,韋宇龍忙道:“呂先生,如果你願意出任遼東經略,那就幫了我大忙了。”
呂留良立即表示道:“初次見麵,陛下竟能對在下委以重任,臣定然不辜負陛下信任。隻要給臣一年時間,一定幫陛下打造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蹄,到時揮師南下,光複漢室江山!”
“一年?太久了,半年後朕就打算出兵了!”
“原來陛下早就有出兵之意?”
三人同時一愣,旋即又哈哈大笑道:“您已有此意,和不早說,害的我們費了這麽一番口舌。”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