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追上康熙,韋宇龍也不失望,反正西北貧瘠,清廷就算在西北折騰,那也已經是窮途末路。


    隻要自己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別出亂子,統一中原,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要不出亂子,那必須想辦法改革,一個計劃開始在韋宇龍心中醞釀。


    進入五月後,南方更多戰報傳來。


    在周培公的大軍攻下整個蘇南,隨即周培公又兵分兩路,一路進攻合淝,一路南下臨安,浙地巡撫陳秉直投降,臨安將軍被殺。


    五月初十戰報,皖省巡撫靳輔降,合淝總兵戰死。


    韋宇龍也沒想到周培公能如此輕鬆取勝,估計一方麵是滿清的統治尚未穩固,第二估計就是吳三桂造反讓清廷從各地抽走了大量軍隊,還有就是黃宗羲、顧林亭他們的號召力吧。


    在這期間,豫、魯、晉等地響應大夏國反清,中原大部分已經成為夏國疆域。


    占領河南後,韋宇龍便給少林方丈、自己以前那個師兄晦聰禪師寫了一封信,讓他以民族大義為重,安排一些少林俗家弟子加入大夏軍。


    幾日後福建戰報傳來,陳永華勸說劉國軒投降,合力擊敗耿精忠,兵敗後的耿精忠帶一萬多殘兵逃往海外,陳永華收編耿軍六萬多人後,追擊想要逃走的康親王,殺死滿洲精銳一萬多,占領福州以及福建大部分城市。


    康親王傑書和李光地帶兩萬多八旗殘兵撤出福建,經江西與湖北清軍會合,意圖阻止夏軍南下,同時攔截吳三桂軍隊北上。


    就在福建戰報到來的同時,廣州戰報也送到京城,吳六奇在廣州策反尚之信,響應大夏國反正,奪取廣州,尚可喜被迫自殺。


    但是,也有不好的消息,五月初十消息,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封吳世璠為皇太孫,攜登基之勢,發兵十萬,取了廣西。


    五月十五戰報,夏大軍攻取晉地全境,兵臨潼關。


    潼關堅固,唐光英帶兵被攻打幾次,均以失敗告終,始終無法進入西北,韋宇龍隻好下令其退守陝州駐紮。


    五月二十,陳永華、吳六奇同時從福建、廣東出兵江西。六月,贛地也成為中華大夏國版圖中一員。


    能在三個多月內取得如此戰果,一方麵清軍的主力在和吳三桂對抗,還有可能是牆倒眾人推,鼓破眾人錘。又或者當時的漢人官員幾乎全部是明朝時期出生,對華夏正統還是心存感情。


    至六月,華夏大地進入三國並立時期。


    韋宇龍的大夏國控製遼東、高麗、台灣、華北各省、江浙、福建、江西和廣東等沿海一線。


    康熙的滿清擁有西北各省、湖北北部以及除科爾沁外的蒙古諸部。而吳三桂擁有西南、湘、鄂地長江以南。


    從經濟上來說,大夏國最強,從兵馬數量上,韋宇龍現在擁有軍隊二十八萬,而康熙在收編了王輔臣六萬綠營軍,又招募了五萬漢軍,加上原來的八旗人馬以及蒙古兵馬,共二十五萬軍隊。


    吳三桂雖然隻有十八萬兵馬,而且地盤最小,但從戰鬥力上來說,一點都不比其他兩國差。


    六月初三,韋宇龍給全國下旨,讓各地官員,將軍等,前往京城,準備論功行賞,商議帝國未來走向!


    更讓韋宇龍高興的是,他新封的三個美人中,有一個叫玉秀的滿人女孩懷孕了。


    雖然她是滿人,但長得十分乖巧,也惹人疼愛,反正打敗小玄子後,滿人也是自己的臣民,不能厚此薄彼。


    六月初五,李西華、郭雯雯等人回京,這次大戰中,他們出力不小,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還收編了五千多來自各個江湖門派的弟子,建立一個精銳中的精銳部隊。


    韋宇龍將這些人馬也編入禁衛軍,因為他打算把禁衛軍將來改為禁軍,並將其人數在此擴大,成為帝國的最強戰力。


    六月初八,周培公讓林興珠帶五萬精兵駐守江南,自己帶水師以及滿清投降的兵將官員從津門登陸,來到京城。


    三日後,陳永華、吳六奇帶著尚之信、劉國軒也順利到達。


    吳六奇、洪熙官、李西華和韋宇龍這師兄弟第一次真正的聚首,雖然韋宇龍為君,他們為臣,可結義之情讓幾人自然少不了一番親熱。


    當晚四人大醉一場,差點在此閉足而眠。


    還好大哥吳六奇說什麽也不同意,韋宇龍隻好作罷。


    六月初九,姚啟聖、陳永華和周培公在朝會上都勸韋宇龍遷都,但他沒有同意,隻下旨改中原京城為陪都,給正式遷都做好準。


    神龍元年六月十六,除了留守各地的武將外,幾乎所有的參與進攻中原的文武大臣和各地反正的總督巡撫齊聚已經將滿文匾額改成隻有漢字的太和殿。


    韋宇龍也是第一次坐在這個以前根本觸摸不到的龍椅之上,接受階下眾臣參拜。


    大殿回蕩著洪亮的萬歲之聲,但韋宇龍卻在想,當年滿清入關用了兩年統一全國,而如今這個國家意外再現三國鼎立景象,不知道自己統一全國,需要多久。


    大勝之後論功行賞,周培公加太師銜;姚啟聖封興國候,加太傅銜,陳永華為戶部尚書,內閣大臣,也加太傅銜。


    吳六奇為鎮南候,沐劍聲也因表現出色,由伯爵改為侯爵,其他立功將士和大臣都有封賞。


    更主要的是,這次戰鬥中表現不錯的李焞,也被加封為參將之職。


    在這幾個月裏,韋宇龍可不僅僅在後宮與妃子嬉鬧,他想了許多新政。


    這個幾乎所有重要臣子匯聚一堂的朝會上,韋宇龍先下旨廢除清朝的總督和巡撫,由布政使總管一省政務,提刑按察使主管一省刑名,提督學政主管一省教育,改原來的道禦史為省禦史,加強地方官員的監督。


    那些投降過來的清廷大臣,經過兩位丞相和吏部的考核,大部分人的品階保持不變,隻是在任職的地方上做了一些調整。


    再就是實施他思索良久的教育改革,改全國私塾為小學,凡全國六歲以上兒童,不分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至於女人會不會上學,這個需要時間慢慢改變。


    不過為了讓更多的家庭願意讓女子上學,韋宇龍特意宣傳自己已經把自己妃子送到了學校,接受教育,希望能早一些改變男尊女卑的現狀。


    該國子監為大學,中舉就是上大學,大學學業完成,,參加會試後才能做官,落榜者,鼓勵參軍、經商或者進入作坊工作。


    還規定德育為主的教學根本,並大力推廣武術、國學等學科,以保持華夏百姓的血性。


    這個政策得到全部大臣的支持,但還有更重要的新政,他暫時不好公開。


    朝會以後,韋宇龍將所有內閣大臣和重要臣子叫到乾清宮,商議幾件他必須讓內閣同意的事情。


    不過在說這幾件大事之前,韋宇龍還是讓大家先商議統一全國的事情,來緩解一下眾人可能接受不了的尷尬。


    說起用兵,周培公率先上奏請命道:“陛下,我軍氣勢正盛,臣請帶領大軍再攻潼關,奪取西北。”


    陳永華卻上前道:“不妥,不如調集粵閩兵馬,攻打雲貴,水師沿江而上,進攻鄂、蜀兩地,等滅了吳三桂,再收服西北,才是穩妥之策。”


    大家對吳三桂這個漢奸最恨,因此吳六奇讚成道:“陳尚書此法可行。”


    韋宇龍卻沒有再給他人說話的機會,而是讓姚啟聖拿出幾張東西分給眾人,然後道:“你們先看看這個,這是朕和姚愛卿商議的軍隊改革的草案,今天讓大家來,就是商量這個。出兵的事情,等會再議。”


    其實改革軍隊是大事中的一件,他前段時間和姚啟聖已經商議過多次,做了一個初步的草案,想要徹底改變以往明朝清朝的軍隊體製。


    如今大夏軍隊是以原來神龍教的教眾為班底,剩下都是收編和招募的朝鮮軍隊以及台灣人馬,還有投降過來的清軍,成分複雜,不改革的話,搞不好會發生兵變。


    他還擔心用這個人馬去統一全國,就算成功,也是慘勝,而且後備軍力不足也是最大的問題。如果長久下去,難免軍備鬆弛,走上明朝敗亡的路子。


    現在他已經控製了大半個中原,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之事。


    眾臣拿著軍隊改製草案,皺眉細看,韋宇龍的眼睛他們臉上掃過,發現有些驚訝,有些覺得匪夷所思,有人更是不住搖頭。


    等了片刻,他才問:“大家覺得有什麽問題,一起議議吧。”


    韋宇龍話音剛落,呂留良第一個站起來道:“陛下,如果按照這個方法改革,確實能提高軍隊戰鬥力,可每年的軍費開支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國庫估計很難的承受。我大夏如今隻占領一半的疆土,將來等攻占西北和西南,軍隊數量更大,這樣老百姓的負擔就太重了。”


    陳永華如今要管戶部,他立即說道:“臣讚成呂大人的看法,臣初步估算了一下,按照陛下這個草案,我們將有進七十萬軍隊,每年要近兩千多萬兩的軍費開支,這還不算武器、彈藥的損耗。”


    韋宇龍轉頭對周培公問道:“清廷每年國庫收入有多少?”


    “三千萬兩左右,每年軍費支出一千八百多萬兩。”


    陸高軒補充了一句:“而且滿清的軍費有近一半用在八旗之上,才會這麽高。”


    韋宇龍對兩個丞相很滿意,笑道:“如果我們每年國庫收入能達到五千萬兩以上,那麽兩千多萬的軍費開支,就不算什麽了。”


    陳近南立即反對:“陛下,千萬不能盤剝百姓。中原百姓經曆了多年戰亂,人心思定,不能給他們增加賦稅。”


    “愛卿果然心係百姓!”


    韋宇龍讚賞地看了他一眼,道:“這個朕早都想過,朕不但不會增加賦稅,還要減稅。”


    “減稅?”大臣們迷茫了。


    “是的,你們內閣這些日子還要商議個減免鹽稅的章程出來,取消滿清的鹽道衙門,降低鹽價,讓百姓都能吃的起鹽。


    至於收入,朕從不打算從老百姓身上賺錢,而是要賺其他人的錢。這兩天下旨讓商部增開廣州,福州、寧波、津門、江寧五個城市為通商口岸,設立海關,鼓勵通商,另外大力發展作坊,製造更多商品,擴大對外貿易,將來我們的商隊不僅要去南洋、倭國,還要去西方。滿清閉關鎖國,每年都有這麽多收入,我們這樣做,國庫收入每年難道還超不過五千萬兩?”


    說到這裏,話題終於引到了稅收上,韋宇龍立即接著道:“你們再商議個政策,朕要將原來的按人口的收稅的製度,改為按土地收稅,叫做攤丁入畝,而且不管是官紳還是百姓,都要納稅!”


    此話一出,殿內立即炸開鍋,眾大臣也不顧皇帝還在,紛紛交頭接耳,但大多數都不同意這一製度,覺的陛下太胡鬧。


    攤丁入畝,倒還罷了,但從商周開始,到明清,官紳階級總有自己的特權,他們從不納稅。


    而這個皇帝竟然讓打算取消這一特權,那讀書人讀書是為了什麽?


    “陛下,這一製度會動搖國本,千萬不可實施。”黃宗羲這次是第一個提出了反對。


    “何為國本?”韋宇龍有些不快,讓官員納稅,就動搖國本了?


    “天下讀書人就是國本。”黃宗羲也不害怕,說出長久以來讀書人的共識。


    “屁!”


    韋宇龍也不管粗不粗鄙,直接罵了一句,旋即道:“百姓才是國本!百姓生活好,本家才穩,大明後期倒是很重視讀書人,國本呢?那不是動搖,那是房倒屋塌!”


    “陛下怎麽這樣說話?”黃宗羲被罵的老臉一紅,有些下不來台。


    “黃愛卿,朕有些急躁,請勿見怪。”


    韋宇龍也覺得自己剛才有些激動了,帶著歉意的說了一句,才問:“不過朕問你,官紳是不是國家的臣民?他們要不要天下百姓組成的軍隊保護?沒有軍隊,外敵入侵了,讓官員去抵抗?”


    “可是如果這一政策實施,恐怕江南那些官紳,將要大亂,說不定還會舉家逃走。”呂留良也提醒道。


    “那就讓他們去西北或者西南,少了他們,朕難道就會亡國不成?”


    韋宇龍冷哼一聲,說道:“早漢城是的時候,朕的第一項政令裏已經說過,廢除等級製度,全民皆平等。士紳何來特權?士紳不服役,不納糧,那麽這個國家隻會越來越窮,到時候國沒了,家在哪裏?


    呂大人,你是當世大儒,應該懂得變則通,不變則廢的道理。前明國窮,民窮,富的隻有士紳,結果如何呢?不用朕再多說了吧。”


    眾人被韋宇龍問的默不作聲,過了好久,陳永華才道:“陛下的政策,確實是利國利民,臣讚成。不過臣建議,先實施攤丁入畝,然後再讓官紳一體納糧。”


    “這話不對,這本來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全國的土地大多都在官紳手裏,他們必須按照所持有的土地多少,給國家交稅!”韋宇龍立即駁回陳永華的提議。


    周培公和陸高軒在中原沒有土地,他們兩人倒是無所謂,馬上道:“臣覺得可行,我們不能再走明朝的老路,再說,新朝新政,也是我大夏蒸蒸日上的象征。”


    “好,你們內閣再盡快把這一政策的實施草案擬出來,盡快實施,朕要將大夏打造成天下第一強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鹿鼎記:帝業從神龍島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醜又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醜又硬並收藏鹿鼎記:帝業從神龍島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