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好麵的老朱
大明:朱元璋是我幹爹 作者:不吃橙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疑惑的拿起那張宣紙,他倒是想看看,湯和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開頭洋洋灑灑寫著幾字,淺析大明軍隊變革路徑。
惹得老朱不禁想笑出聲,“這般好高騖遠的策論,博人眼球罷了。”
然而,當朱元璋看見正文裏軍政分離四字,眼神瞬間淩厲了起來,認真的看起來那篇策論。
雖是簡單的四個字,卻讓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大明軍隊如今的製度,是在繼承蒙元的情況下,然後參照唐宋加以改良的。
軍政合一的理念,一直貫穿古今,卻很少有人在這方麵提出什麽建議。
所以當朱元璋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仿佛是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大門。
本就對軍隊極為熟悉的朱元璋,心中有一種預感,這四個字將會對現如今的大明,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接著,便是宋懌洋洋灑灑寫下的分析。
“太祖有德行有才能,事無巨細的批閱奏折,然而每日勞心勞力,卻是處理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要這一眾六部大臣為何用?”
“草民亦知,奏章也代表著話語權,即是權力的象征,若隨意分配與大臣,也便相當於權力分化。”
“吾時常想,世間真無兩全之法?”
“可僅以草民的眼界來看,此事確實沒有兩全的辦法。吾祖父曾言,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問題,於是草民又產生了一介疑問,我大明最初的權力,到底產生於何處。”
“是文臣嗎?草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應該是武將,我大明王朝的建立,不是依托幾介文人的吟詩作對,靠的應當是將士的強大,或者說基礎國力的提升。”
“通俗點來說,拳頭大才是硬道理,把握住兵權,就把握住了權力本身。”
“文臣即便有再大的權力,都隻是虛無縹緲的,如空中樓閣,隨時便會崩塌。”
“好!”看到此,朱元璋都不忍叫好。
他發覺自己倒有些小看此人了,翻回首頁,看著那名字,若有所思的說道:“宋懌?宋學士家那位?”
“是的,陛下慧眼。”湯和微笑著說道。
朱元璋喃喃自語了聲:“孺子頗有宋濂之風,打小我就看他聰明。”
下邊湯和也識趣的沒反駁。
蔣瓛看著眼前加密通話的二人,心裏更是癢癢起來,到底什麽策論能讓陛下都叫好。
朱元璋沒再說話,繼續看起了那卷“所剩不多”的策論。
“因此,如何更好的掌握兵權,就成了問題的關鍵。”
“而軍政分離的作用便是,讓將士們變得更為純粹,不參與內政,由此掌握兵權。”
“從此以後,帝王無需擔憂文臣權力過大,也不會再陷入繁瑣的批閱奏折之中。”
“真正意義上實現,聖天子垂拱治天下。”
看到此處,朱元璋更是認同的點了點頭,下意識翻開了下一頁,隻是……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朱元璋默默看著策論最後一頁,那一行冷冰冰的大字,原本滿心的歡喜陡然被澆上一盆冷水。
臉色愈發陰沉,腦門上如同印著一個大大的“?”
抬過頭,看著台階下的湯和,一臉不悅的說道:“就這?法子呢?”
湯和倒是一臉無辜的解釋道:“據說此子”,在道試中倒頭大睡了一個時辰,法子應該是沒來得及寫吧?”
說完,他還無奈的攤了攤手。
朱元璋皺著眉,難以置信的說道:“睡…睡著了?”
頓了頓,卻是猛然拍桌,喝道:“蔣瓛!現在立刻馬上,發兵鳳陽,把這小子給我抓來!”
一臉懵逼的蔣瓛楞在原地,左看看湯和,右看看老朱,有些不知所措。
湯和倒也沒再看戲,緩緩上前,打著圓場道:“陛下,軍政分離,也沒這般容易推行。”
“蔣指揮使若去鳳陽,容易打草驚蛇了。”
朱元璋倒是也緩過神,打著哈哈道:“湯老哥所言有理,剛剛是吾失態了。”
頓了頓,卻是岔開話題道:“那湯老哥覺得,這些逆臣當殺嗎,吾該不該念舊情?”
聞言,湯和倒是不緊不慢的說道:“陛下早已經仁至義盡,這些叛臣,皆是我大明的害群之馬。”
“大明已經“頭重腳輕”,被這班自詡功臣的家夥拖累,為大明,當殺,為百姓,當殺,即便是為了殺雞儆猴,也當殺。”
朱元璋沒回應,隻是轉頭又問了蔣瓛同樣的問題。
“當殺。”蔣瓛也明白,這批大臣若盡數處死,後果不堪設想,但此刻,他隻能硬著頭皮說道。
言罷,蔣瓛還是想勸解幾句,卻被朱元璋徑直打斷道:“很好,朕倍感欣慰,那抓捕之務,便交由蔣指揮使全權負責了。”
隨後緩緩將宣紙遞了過去,正色道:“不要怕後果,處理了這批叛臣,你便可將此法推行出去。”
“可是……”蔣瓛剛要說話,又被一旁湯和再次打斷。
“恐怕這後邊,不止這些小魚小蝦,我們放點誘餌,試試。”湯和意味深長的說道。
聞言,蔣瓛臉色更是黑了半截,心裏不禁罵道,就這小魚小蝦?這老匹夫,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朱元璋愣怔了一下,微微頷首問道:“那湯老哥覺得,何人適合當這誘餌。”
湯和輕描淡寫的指了指宣紙,說道:“便是此人,宋懌。”
“不夠格。”朱元璋搖了搖頭說道。
蔣瓛又是試圖插話,卻是被湯和搶先一步道:“這宋懌,不止於此,前幾日名動鳳陽的詩人,也是他。”
“哦?可有此事?何詩念來我聽聽。”老朱雖然不懂吟詩作對,但對文化人還是頗有興趣的。
老朱雖是農民出身,沒什麽文化,可如今畢竟是一國之主,在群臣麵前,還是好麵的。
那平常不就得多多收集素材,不然怎麽在群臣麵前裝逼呢。
湯和倒也沒戳破,隻是似笑非笑的吟道: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霎時間,整個奉天殿皆盡沉默了下來。
“好…好詩。”朱元璋故作鎮定的說道。
接著鬆開了緊攥椅子的手,緩緩起身,默默凝望著遠方,眼神中又夾雜著一絲憂鬱,顯得迷離而遙遠。
仿佛在遙望那流逝的蔥蘢歲月,目光裏滿是歲月風霜雪雨的痕跡。
不懂裝懂,老朱可是專業的。
低頭望著下邊二人,清了清嗓子,沉聲道:“這才是文人風範呐,年輕人,就應當狂一下,直率些,比那鬼鬼祟祟寫文書厲害多了。”
“年輕氣盛,有我年輕時幾分風範了,想當年啊,吾領兵時也是這般……”
湯和是習慣了這絮叨,愛裝逼的朱元璋,沒搭理。
但這下可是被蔣瓛找到了話頭,連忙插話道:“陛下,錦衣衛查出,那寫文書的好像也是宋懌。”
朱元璋:???就你長嘴了?
開頭洋洋灑灑寫著幾字,淺析大明軍隊變革路徑。
惹得老朱不禁想笑出聲,“這般好高騖遠的策論,博人眼球罷了。”
然而,當朱元璋看見正文裏軍政分離四字,眼神瞬間淩厲了起來,認真的看起來那篇策論。
雖是簡單的四個字,卻讓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大明軍隊如今的製度,是在繼承蒙元的情況下,然後參照唐宋加以改良的。
軍政合一的理念,一直貫穿古今,卻很少有人在這方麵提出什麽建議。
所以當朱元璋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仿佛是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大門。
本就對軍隊極為熟悉的朱元璋,心中有一種預感,這四個字將會對現如今的大明,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接著,便是宋懌洋洋灑灑寫下的分析。
“太祖有德行有才能,事無巨細的批閱奏折,然而每日勞心勞力,卻是處理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要這一眾六部大臣為何用?”
“草民亦知,奏章也代表著話語權,即是權力的象征,若隨意分配與大臣,也便相當於權力分化。”
“吾時常想,世間真無兩全之法?”
“可僅以草民的眼界來看,此事確實沒有兩全的辦法。吾祖父曾言,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問題,於是草民又產生了一介疑問,我大明最初的權力,到底產生於何處。”
“是文臣嗎?草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應該是武將,我大明王朝的建立,不是依托幾介文人的吟詩作對,靠的應當是將士的強大,或者說基礎國力的提升。”
“通俗點來說,拳頭大才是硬道理,把握住兵權,就把握住了權力本身。”
“文臣即便有再大的權力,都隻是虛無縹緲的,如空中樓閣,隨時便會崩塌。”
“好!”看到此,朱元璋都不忍叫好。
他發覺自己倒有些小看此人了,翻回首頁,看著那名字,若有所思的說道:“宋懌?宋學士家那位?”
“是的,陛下慧眼。”湯和微笑著說道。
朱元璋喃喃自語了聲:“孺子頗有宋濂之風,打小我就看他聰明。”
下邊湯和也識趣的沒反駁。
蔣瓛看著眼前加密通話的二人,心裏更是癢癢起來,到底什麽策論能讓陛下都叫好。
朱元璋沒再說話,繼續看起了那卷“所剩不多”的策論。
“因此,如何更好的掌握兵權,就成了問題的關鍵。”
“而軍政分離的作用便是,讓將士們變得更為純粹,不參與內政,由此掌握兵權。”
“從此以後,帝王無需擔憂文臣權力過大,也不會再陷入繁瑣的批閱奏折之中。”
“真正意義上實現,聖天子垂拱治天下。”
看到此處,朱元璋更是認同的點了點頭,下意識翻開了下一頁,隻是……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朱元璋默默看著策論最後一頁,那一行冷冰冰的大字,原本滿心的歡喜陡然被澆上一盆冷水。
臉色愈發陰沉,腦門上如同印著一個大大的“?”
抬過頭,看著台階下的湯和,一臉不悅的說道:“就這?法子呢?”
湯和倒是一臉無辜的解釋道:“據說此子”,在道試中倒頭大睡了一個時辰,法子應該是沒來得及寫吧?”
說完,他還無奈的攤了攤手。
朱元璋皺著眉,難以置信的說道:“睡…睡著了?”
頓了頓,卻是猛然拍桌,喝道:“蔣瓛!現在立刻馬上,發兵鳳陽,把這小子給我抓來!”
一臉懵逼的蔣瓛楞在原地,左看看湯和,右看看老朱,有些不知所措。
湯和倒也沒再看戲,緩緩上前,打著圓場道:“陛下,軍政分離,也沒這般容易推行。”
“蔣指揮使若去鳳陽,容易打草驚蛇了。”
朱元璋倒是也緩過神,打著哈哈道:“湯老哥所言有理,剛剛是吾失態了。”
頓了頓,卻是岔開話題道:“那湯老哥覺得,這些逆臣當殺嗎,吾該不該念舊情?”
聞言,湯和倒是不緊不慢的說道:“陛下早已經仁至義盡,這些叛臣,皆是我大明的害群之馬。”
“大明已經“頭重腳輕”,被這班自詡功臣的家夥拖累,為大明,當殺,為百姓,當殺,即便是為了殺雞儆猴,也當殺。”
朱元璋沒回應,隻是轉頭又問了蔣瓛同樣的問題。
“當殺。”蔣瓛也明白,這批大臣若盡數處死,後果不堪設想,但此刻,他隻能硬著頭皮說道。
言罷,蔣瓛還是想勸解幾句,卻被朱元璋徑直打斷道:“很好,朕倍感欣慰,那抓捕之務,便交由蔣指揮使全權負責了。”
隨後緩緩將宣紙遞了過去,正色道:“不要怕後果,處理了這批叛臣,你便可將此法推行出去。”
“可是……”蔣瓛剛要說話,又被一旁湯和再次打斷。
“恐怕這後邊,不止這些小魚小蝦,我們放點誘餌,試試。”湯和意味深長的說道。
聞言,蔣瓛臉色更是黑了半截,心裏不禁罵道,就這小魚小蝦?這老匹夫,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朱元璋愣怔了一下,微微頷首問道:“那湯老哥覺得,何人適合當這誘餌。”
湯和輕描淡寫的指了指宣紙,說道:“便是此人,宋懌。”
“不夠格。”朱元璋搖了搖頭說道。
蔣瓛又是試圖插話,卻是被湯和搶先一步道:“這宋懌,不止於此,前幾日名動鳳陽的詩人,也是他。”
“哦?可有此事?何詩念來我聽聽。”老朱雖然不懂吟詩作對,但對文化人還是頗有興趣的。
老朱雖是農民出身,沒什麽文化,可如今畢竟是一國之主,在群臣麵前,還是好麵的。
那平常不就得多多收集素材,不然怎麽在群臣麵前裝逼呢。
湯和倒也沒戳破,隻是似笑非笑的吟道: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霎時間,整個奉天殿皆盡沉默了下來。
“好…好詩。”朱元璋故作鎮定的說道。
接著鬆開了緊攥椅子的手,緩緩起身,默默凝望著遠方,眼神中又夾雜著一絲憂鬱,顯得迷離而遙遠。
仿佛在遙望那流逝的蔥蘢歲月,目光裏滿是歲月風霜雪雨的痕跡。
不懂裝懂,老朱可是專業的。
低頭望著下邊二人,清了清嗓子,沉聲道:“這才是文人風範呐,年輕人,就應當狂一下,直率些,比那鬼鬼祟祟寫文書厲害多了。”
“年輕氣盛,有我年輕時幾分風範了,想當年啊,吾領兵時也是這般……”
湯和是習慣了這絮叨,愛裝逼的朱元璋,沒搭理。
但這下可是被蔣瓛找到了話頭,連忙插話道:“陛下,錦衣衛查出,那寫文書的好像也是宋懌。”
朱元璋:???就你長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