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城,前閣老孫承宗家宅,中庭的內廳裏,燭光縈繞,四張八仙桌上擺著各式精致的菜肴,香氣四溢。


    張誠坐在孫承宗身旁,根本就沒有吃幾口菜,孫承宗拉著他不停的詢問著這幾次對戰清軍的細節,在張誠講述的時候,更是經常打斷他,提出各式問題。


    每每聽到高興處,更是以掌擊桌,高聲叫好,看上去那股子精神勁,一點也不像是一位七十六歲高齡的老人家。


    張誠的講述,自是沒有那邊大同總兵王樸的精彩,更比不上王樸那繪聲繪色的表演。


    但是,他的講述貴在真實,聲音雖然不大,卻極有穿透力,席中諸人都是靜靜的聽著,每到驚險之時,席中諸人都有身臨其境般的感覺,竟不由都是把心提到嗓子眼。


    …………


    慶功宴一直持續到酉時末,孫承宗顯得特別高興,他拉著張誠的手,對盧象升說道:“建鬥啊,今日全賴宣大諸將奮勇血戰,高陽萬民才幸得保全,


    老夫欲敬諸將士一碗慶功酒,替高陽城內的百姓們,聊表謝意,也敬宣大諸將之英勇,為盧公賀,為諸將軍賀!”


    盧象升頗有些為難,他的內心裏對這位前閣老孫承宗一直十分的敬佩,如今更以七十六歲的高齡率闔家男丁,親自登城力抗韃虜,就這份忠君報國之心,便使他敬仰不已。


    可是,奴賊雖退,卻難保不會再次回轉,軍情時刻有變,未免誤事,他也是真真不敢使麾下諸將飲酒,隻得麵色極是為難的輕聲說道:


    “閣老盛情,盧某實不該拒,可奴賊雖已退卻,仍恐其聚兵再犯高陽,軍情多變,故未可飲酒,以致誤了軍事,還望閣老諒解則個。”


    孫承宗卻是興致極高,已至垂暮之年的他,仿佛在張誠身上看到了一絲希望,雖然他還無法肯定,他看到的是否正確。


    但是,從張誠入衛以來的表現,以及盧象升對張誠的評價,加上他與張誠酒席間相談後的印象,使他相信,張誠決不同與另外三桌上那三位總兵。


    在他看來,張誠能力或許還有待驗證,但是張誠的見識和眼界,可是比楊國柱等三位總兵要強上許多,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此子將來成就,必定在楊國柱等人之上。


    垂暮之年,能見識到如此少年英傑,怎不使孫承宗開懷,他抑製不住自己心中的那股莫名興奮,挺著老臉,再次對盧象升說道:


    “建鬥之言,確也屬實,我本不應再有所請,可今日為諸將軍慶功,怎可無酒?給老夫一個薄麵,就準諸位將軍,喝上一碗水酒,絕不多飲便是。


    如何啊?”


    盧象升一臉的為難,可孫承宗已如此這般說話,卻是讓他無法拒絕,思慮一番後,方才回道:“也罷,就依孫閣老所言,隻是象升需以水代酒,率諸將士敬孫閣老,與眾鄉老,敬謝勞軍之宜。”


    孫承宗站起身,舉著手裏的酒碗,神情激動的吩咐幾個兒子,速速去取酒來,他要親自為宣大諸將斟酒。


    在眾人的勸說下,孫承宗隻楊國柱等三位總兵斟滿了酒,接著他又親自為張誠斟酒,這叫張誠受寵若驚,他趕忙站起身,雙手端著酒碗,恭敬的遞到孫承宗麵前。


    餘下諸將,都是由孫承宗的兒子們代為斟滿,孫承宗意猶未盡的大聲吩咐孫鑰,去庭院裏,給諸將軍的親衛們,也人人滿上一碗。


    盧象升挺了挺身,剛要站起,身旁的楊廷麟拉了一下他的衣角,同時遞了一個眼色,他領會到楊廷麟的意思,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卻終歸是沒有站起身阻止。


    酒宴歡暢無比,卻是聚散終有時。


    孫承宗敬過酒後,眾人又說了些話,盧象升便率著宣大諸將告辭,離開了孫承宗的府邸。


    本來,孫承宗已安排下人們,準備好了客房和床鋪,可盧象升堅持要回到營中,他也不便強留,將盧象升等諸將送出府門,又囑咐次子孫鉁和五子孫鑰一直將盧象升等送至北門外。


    …………


    大明崇禎十一年,十一月初十日,上午,盧象升奮筆疾書,將前日對戰東虜之事,如實具文上報,為宣大諸將請功。


    孫承宗也手書一封奏疏,將高陽縣令雷之渤棄城而走,舍城中萬民於不顧,未盡守土之責,據實以報,又在奏疏中,對盧象升率眾來援,張誠、王樸等諸將奮勇殺奴,血戰退虜之事跡,大書特書,為宣大諸將請功求賞。


    盧象升派出一隊百多人的軍士,由他督標營一名千總張國棟率領,押運著斬獲的東虜人頭首級,還有那些旌旗金鼓,破碎的,滿是血汙的盔甲、軍仗等等。


    而他的報捷奏疏,則領派精騎駕快馬,直奔京城傳遞捷報,還有孫承宗的次子孫鉁,也領著幾名家丁,隨行進京,孫承宗的奏疏即由他帶在身上,親自送往京城。


    當日,下午,黃昏時分。


    大地蒼白一片,總監軍高起潛率著遼東諸鎮將官們,領著四萬大軍,姍姍來遲,他不言自己一路觀望,未能克期而至之過。


    反誣陷盧象升貪功冒進,未等他一同合擊豪格部清軍,致使奴賊得以退卻,未能一戰而全殲虜騎,以竟全功。


    幸得有孫承宗的奏疏,隨同盧象升的捷報一起報上京城,使楊嗣昌未敢阻攔,才讓高陽城下的真實情況,得以上傳天聽。


    崇禎雖已得知盧象升解救高陽,挫敗豪格部奴賊,斬首千餘級的戰功,卻也對高起潛的奏報信以為真,天真的認為,盧象升確是貪功冒進。


    否則,若能一股剪除豪格部數千韃虜,豈不更好。


    十一月十四日,傍晚,崇禎皇帝的聖旨傳遞高陽軍前,雖對盧象升解高陽之危,斬奴千餘級,很是嘉許,卻又苛責他禦下不嚴,擅自出擊,未等候高起潛完成合圍,錯失一鼓殲敵的良機。


    此事傳到孫承宗那裏,連他都為盧象升感到忿忿不平,卻也因遠離朝堂,同樣是無可奈何。


    期間,張誠多次受邀,進城到孫承宗家中做客,他亦借機勸說孫承宗,最好於近日,舉家離城到保定暫居。


    東虜雖一次攻打高陽,被盧象升等諸將趕來,一時驅退,但盧象升不能常駐高陽,一旦大軍轉戰他處,虜騎再來攻打,以高陽現狀,必是無法堅守。


    孫承宗開始也是不願離開高陽,但是經不住張誠苦苦相勸,勉強答應,過幾日,便領家中老小暫到保定,閑住一陣再說。


    正好他營中有數十傷兵,準備安置到保定休養,本想留一甲軍士照顧,以為保護,孫承宗在五子孫鑰卻自告奮勇的提出,無需留軍士照顧,這些傷兵就交給他,他定保護傷兵們的安全,並把他們照顧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織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蝸牛非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蝸牛非牛並收藏織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