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午時,陽光明媚,但卻是北風呼嘯,吹在人身上頗覺陰冷。
張誠昨晚在赤城堡將署中,陪著季軒竹溫存一番後,卻被她趕著前往柳氏姐們院中,即將離家出戰的他,自是少不得一番折騰,直到筋疲力軟方才歇戰。
辰時末,方才自那最是消磨英雄氣的溫柔鄉中艱難爬起,辭別了兩位老夫人,便欲奔雕號堡而進,可一宿的奮戰,雖說酣暢淋漓,但卻使得他連騎馬的力氣都有些不足,最後,也隻得由護衛親軍部丁局百總雷占城親自駕車護送張誠前往雕號堡。
雕號堡千戶官廳內,守禦千戶劉忠石熱情的親自給張誠沏茶倒水,他本是龍門衛的屬下,此前一直是宣鎮中路分守參將的轄地。
但十月中旬時,朝廷提任張誠為宣鎮分守副總兵後,將龍門衛劃給他提督轄製,所以現在張誠乃是劉忠石的上官,他自是萬分巴結。
張誠卻是不想在此地過多耽擱,隻是在官廳內坐了一會,緩口氣,了解一下雕號堡的情況,自是少不了對劉忠石的一番勉勵。
這邊的龍門衛,還有保安衛、懷來衛、延慶右衛等幾處地方,他暫時還不想大動,隻能待此番剿賊歸來後,再慢慢往裏摻沙子。
不過,張誠相信一點,那就是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在利益的驅動下,原本庸庸碌碌的人,就有可能成為精明幹練之才。
而利益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實力,單以個人實力來說,如今的宣府鎮內,張誠是唯一可以與總兵楊國柱相比之人,甚至有可能比楊國柱的實力更強。
這些都是擺在宣府眾人麵前的,聰明人心中自有判斷,更何況張誠最大的優勢還在於他的年齡,如此年歲,就已這般成就,那將來又會怎樣呢?
未時,張誠便領著童子營與護衛親軍部策馬離了雕號堡,林芳平等兩局護衛都未曾隨張誠回赤城,他們都駐紮在雕號堡中等候著。
…………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真定府境內。
“今兮,今兮,今兮,今今兮,黃沙萬裏一片戰鬥聲,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慷慨激昂的號子聲中,在行軍鼓點的奏鳴之下,一隻鐵甲大軍正浩浩蕩蕩的前行,近萬人的齊聲高唱,聲震數裏。
他們正是張誠麾下將士,自永寧出發後,經懷來,過馬水口,出紫荊關,今日已進入真定府境內,一路行來精神抖擻、氣宇軒昂。
大軍以各千總部為單位行軍,前後蜿蜒竟達十餘裏,且行軍的官道兩側,更是三五精騎往來奔馳,偵查守護著大軍的安全。
雖是內線行軍,張誠仍對他們要求極嚴,一切都按戰時標準執行,張廣達騎營為前鋒以王鐵人的輕騎開路,他自領重騎部在後,因他們鐵甲太過沉重,因此行軍之時都未曾披掛上,連同戰馬具裝都有馱馬負載前行。
隻騎營就有近一千五百的軍士,更有兩千餘匹戰馬,兩百多的駱駝,還有三十餘架大車隨行,前後綿延就達三裏多,可謂壯觀之極。
而遊騎部的五百餘精騎,則分散在大軍前後左右奔馳哨查周邊的情勢,以及提前查探駐營之所在。
中軍由魏知策統帶,前後各有輜車一部,他親領戰車部居中而進,隨車軍士或坐於車上,或在車旁隨行護衛。
張國棟領步營行進在最後,三個千總部中有兩部軍士披甲行軍,而居中的千總部則不披甲,每日輪換,即戒備萬一出現的軍情,又可使軍士們得到休息。
他們一路上都是高唱著軍歌行進,士氣高昂,軍容嚴整,時時有過路的商販和民眾都是在遠處驚歎不已。
“傳令,大軍加快行進速度,天黑前,趕至獲鹿城外紮營。”張誠策在馬上大聲喝令。
“諸君,再加把勁啊,日落前,我們趕到獲鹿,就可以紮營歇息了。”
傳令兵們策馬就向前後飛奔而去,邊催動戰馬邊大聲呼喊著。
“護護護!”
爆喝聲首先從中軍車營這邊響起,便隨著鐵甲長龍此起彼落的傳來,中氣十足。
“兒郎們狀態不錯!”
陳忠策馬隨在張誠身旁,雖連日行軍,臉上已滿是風塵之色,但見到眾軍士的狀態極佳,心中也是興奮不已。
另一旁的魏知策跨坐在戰馬上,聞言也是回頭看了身後的隊伍一眼,臉上同樣露出滿意的神情,他奉命領大軍從永寧城出發,每天都堅持著四、五十裏的行軍路程。
偶爾還要強行達六、七十裏,隻短短十天時間,大軍就走了上千裏的路程,而且軍容依舊嚴整,更無一人掉隊。
“連日行軍,軍容卻仍能保持如此嚴整,在大明諸軍中,怕是無有能相比者啦!”
魏知策更是出言感歎不已。
張誠策在戰馬上,也是前後觀望了一番,對麾下軍士的表現極為滿意,聞聽魏知策的話後,他不由開口說道:“或許,惟有韃虜可與之一比!”
…………
原來,張誠自雕號堡出發後,於馬水口又耽擱了一日,他與馬水口守備參將楚欽孟相談甚歡,此前,牛勝依著張誠的吩咐,就在馬水口和紫荊關都開設了車馬店。
他為了開店和屯糧,除了拿出張誠的書函外,更大把的銀錢打點,自古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楚欽孟很快就與牛勝相熟起來。
而如今張誠已為一鎮副總兵,過境馬水口就被楚欽孟留了下來,一番酒宴招待,住了一宿才離了馬水口。
張誠也是因這馬水口和紫荊關所在關隘絕險,且處於交通要道之上,因此才會刻意結交,在張誠的想法中,可能很快就會用到他們。
同樣,在紫荊關城他也是耽擱了一天的時間,紫荊關乃是進出太行山的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大明在此處設副總兵領軍鎮守。
紫荊關,位於易州城西北百裏外的紫荊嶺上,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蒲陰徑”進出要道,天下九塞之第四塞,兵家必爭之地。
駐守紫荊關的副總兵賀禮勝也是世代軍伍的將門出身,為人亦豪爽,他此前在內心裏對張誠也是頗為有些不服氣的感覺。
但此番親眼見張誠麾下大軍的威勢,心中除了服氣,更多的確是驚懼,因此硬是留張誠在紫荊關多盤桓了一日,好一番酒宴,大有結交之意。
張誠離了紫荊關後,於保定府完縣境內才追上大軍!
張誠昨晚在赤城堡將署中,陪著季軒竹溫存一番後,卻被她趕著前往柳氏姐們院中,即將離家出戰的他,自是少不得一番折騰,直到筋疲力軟方才歇戰。
辰時末,方才自那最是消磨英雄氣的溫柔鄉中艱難爬起,辭別了兩位老夫人,便欲奔雕號堡而進,可一宿的奮戰,雖說酣暢淋漓,但卻使得他連騎馬的力氣都有些不足,最後,也隻得由護衛親軍部丁局百總雷占城親自駕車護送張誠前往雕號堡。
雕號堡千戶官廳內,守禦千戶劉忠石熱情的親自給張誠沏茶倒水,他本是龍門衛的屬下,此前一直是宣鎮中路分守參將的轄地。
但十月中旬時,朝廷提任張誠為宣鎮分守副總兵後,將龍門衛劃給他提督轄製,所以現在張誠乃是劉忠石的上官,他自是萬分巴結。
張誠卻是不想在此地過多耽擱,隻是在官廳內坐了一會,緩口氣,了解一下雕號堡的情況,自是少不了對劉忠石的一番勉勵。
這邊的龍門衛,還有保安衛、懷來衛、延慶右衛等幾處地方,他暫時還不想大動,隻能待此番剿賊歸來後,再慢慢往裏摻沙子。
不過,張誠相信一點,那就是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在利益的驅動下,原本庸庸碌碌的人,就有可能成為精明幹練之才。
而利益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實力,單以個人實力來說,如今的宣府鎮內,張誠是唯一可以與總兵楊國柱相比之人,甚至有可能比楊國柱的實力更強。
這些都是擺在宣府眾人麵前的,聰明人心中自有判斷,更何況張誠最大的優勢還在於他的年齡,如此年歲,就已這般成就,那將來又會怎樣呢?
未時,張誠便領著童子營與護衛親軍部策馬離了雕號堡,林芳平等兩局護衛都未曾隨張誠回赤城,他們都駐紮在雕號堡中等候著。
…………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真定府境內。
“今兮,今兮,今兮,今今兮,黃沙萬裏一片戰鬥聲,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慷慨激昂的號子聲中,在行軍鼓點的奏鳴之下,一隻鐵甲大軍正浩浩蕩蕩的前行,近萬人的齊聲高唱,聲震數裏。
他們正是張誠麾下將士,自永寧出發後,經懷來,過馬水口,出紫荊關,今日已進入真定府境內,一路行來精神抖擻、氣宇軒昂。
大軍以各千總部為單位行軍,前後蜿蜒竟達十餘裏,且行軍的官道兩側,更是三五精騎往來奔馳,偵查守護著大軍的安全。
雖是內線行軍,張誠仍對他們要求極嚴,一切都按戰時標準執行,張廣達騎營為前鋒以王鐵人的輕騎開路,他自領重騎部在後,因他們鐵甲太過沉重,因此行軍之時都未曾披掛上,連同戰馬具裝都有馱馬負載前行。
隻騎營就有近一千五百的軍士,更有兩千餘匹戰馬,兩百多的駱駝,還有三十餘架大車隨行,前後綿延就達三裏多,可謂壯觀之極。
而遊騎部的五百餘精騎,則分散在大軍前後左右奔馳哨查周邊的情勢,以及提前查探駐營之所在。
中軍由魏知策統帶,前後各有輜車一部,他親領戰車部居中而進,隨車軍士或坐於車上,或在車旁隨行護衛。
張國棟領步營行進在最後,三個千總部中有兩部軍士披甲行軍,而居中的千總部則不披甲,每日輪換,即戒備萬一出現的軍情,又可使軍士們得到休息。
他們一路上都是高唱著軍歌行進,士氣高昂,軍容嚴整,時時有過路的商販和民眾都是在遠處驚歎不已。
“傳令,大軍加快行進速度,天黑前,趕至獲鹿城外紮營。”張誠策在馬上大聲喝令。
“諸君,再加把勁啊,日落前,我們趕到獲鹿,就可以紮營歇息了。”
傳令兵們策馬就向前後飛奔而去,邊催動戰馬邊大聲呼喊著。
“護護護!”
爆喝聲首先從中軍車營這邊響起,便隨著鐵甲長龍此起彼落的傳來,中氣十足。
“兒郎們狀態不錯!”
陳忠策馬隨在張誠身旁,雖連日行軍,臉上已滿是風塵之色,但見到眾軍士的狀態極佳,心中也是興奮不已。
另一旁的魏知策跨坐在戰馬上,聞言也是回頭看了身後的隊伍一眼,臉上同樣露出滿意的神情,他奉命領大軍從永寧城出發,每天都堅持著四、五十裏的行軍路程。
偶爾還要強行達六、七十裏,隻短短十天時間,大軍就走了上千裏的路程,而且軍容依舊嚴整,更無一人掉隊。
“連日行軍,軍容卻仍能保持如此嚴整,在大明諸軍中,怕是無有能相比者啦!”
魏知策更是出言感歎不已。
張誠策在戰馬上,也是前後觀望了一番,對麾下軍士的表現極為滿意,聞聽魏知策的話後,他不由開口說道:“或許,惟有韃虜可與之一比!”
…………
原來,張誠自雕號堡出發後,於馬水口又耽擱了一日,他與馬水口守備參將楚欽孟相談甚歡,此前,牛勝依著張誠的吩咐,就在馬水口和紫荊關都開設了車馬店。
他為了開店和屯糧,除了拿出張誠的書函外,更大把的銀錢打點,自古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楚欽孟很快就與牛勝相熟起來。
而如今張誠已為一鎮副總兵,過境馬水口就被楚欽孟留了下來,一番酒宴招待,住了一宿才離了馬水口。
張誠也是因這馬水口和紫荊關所在關隘絕險,且處於交通要道之上,因此才會刻意結交,在張誠的想法中,可能很快就會用到他們。
同樣,在紫荊關城他也是耽擱了一天的時間,紫荊關乃是進出太行山的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大明在此處設副總兵領軍鎮守。
紫荊關,位於易州城西北百裏外的紫荊嶺上,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蒲陰徑”進出要道,天下九塞之第四塞,兵家必爭之地。
駐守紫荊關的副總兵賀禮勝也是世代軍伍的將門出身,為人亦豪爽,他此前在內心裏對張誠也是頗為有些不服氣的感覺。
但此番親眼見張誠麾下大軍的威勢,心中除了服氣,更多的確是驚懼,因此硬是留張誠在紫荊關多盤桓了一日,好一番酒宴,大有結交之意。
張誠離了紫荊關後,於保定府完縣境內才追上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