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北,陳橋鎮大軍駐營地,宣鎮副總兵張誠的中軍大帳內,諸將最後議定暫時駐軍於此,明日聯係渡船,先使大軍渡過黃河,再決定去不去洛陽。
張誠大軍沿黃河岸邊紮營,大軍營盤連綿數裏外,如此聲勢,大河南岸的開封府城那邊早已聞報。
果然,第二日河南巡撫李仙風派人送來兵部公文,再次催促張誠速速領軍西進,前往洛陽守衛封藩重地。
但大軍車馬眾多,這過河卻是一個大問題,好在開封府城商業繁盛,所以黃河在開封這段渡口繁多,船隻亦很是眾多,隻因各船家見大軍到來怕被敲詐劫掠,而紛紛躲避到南岸去了。
最後還是河南巡撫衙門派出書吏和差役,組織眾船家紛紛來到北岸,幫著轉運大軍及車馬渡河,其中有許多都是那種平底的大船,本是為南北轉運貨物和人員之用,一次即可運送人馬數十。
他們本是被衙差驅使而來,雖規規矩矩,但卻顯得動力不足,張誠又怎會使他們白白耗費氣力來給自己運送軍兵和戰馬車架。
公平買賣,肯花錢使銀子的軍隊自然是最受歡迎的,張誠如此而為,那些船家和船工們都對他感恩戴德,當然他們更在意的是拿到手裏的銀子。
可張誠又怎麽會如此大方,他今日使出去的銀子,將來自是會設法在河南各處衙門裏設法套弄回來,不過今日此舉,確是真真為他,為宣鎮大軍賺取了一片叫好聲。
如此大規模的轉運,整整持續了三天,宣鎮北路入援中州的剿匪大軍才全部轉運至開封城北紮下大片連營。
…………
十一月二十三日,張誠的中軍部也渡過了滔滔黃河,他策馬在開封府城西門外,望著眼前這高大巍峨的開封城牆和門樓,心中感慨萬千。
大軍自武安縣一路行來,隻在淇水縣補充過一次軍糧,過封丘之時並未補充,張誠使想留下封丘城內的存糧,以備後用。
他自然是想著到了開封府城後,便以軍中糧草不足為由,可以多駐紮些時日,既修養大軍,緩解軍士們連續行軍到現在的疲勞,又可打打開封府秋風,要錢,要糧。
如今開封就在眼前,也才讓張誠感受到一絲人間的生氣,這邊的災情比起河南的其他地方州府要稍稍輕上一些,雖然還是流民遍地,村鎮蕭索,但總算有一些正常的生活與商業秩序。
前麵就是開封府城,城中原有的居民就數十萬,再加上如今河南饑民遍地,各處都不是很安全,而差不多大部分得河南富戶與官員家眷也都遷入這座府城之內,開封府城內外的百姓加起來己有近百萬之眾。
如此多的人口聚居在一座府城內外,每日的各項需求量都是非常龐大,僅在這黃河之上,那往來運貨的商船駁船便從未間斷過,商旅爭渡,各樣口音的人都有。
雖然,此前都已見識過宣府鎮城,乃至大明京師的城牆,但如今遠遠的看著開封府的城牆,張誠還是震撼了一把。
開封府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更是大明在中原地區的第一大都會,僅次於京師和南京,是當之無愧的國際性大都市。
府城周估計有三、四十裏之闊,全城皆包磚,城牆非常厚實堅固,特別那環城壕溝非常引人注目,壕溝四道,每道約寬五十丈,深估計更有四、五丈。
穀各城門的跨濠處,全部修築城門橋,那吊橋用榆槐木製造,看上去就如一座橋般,拉吊橋的時候,用鐵索、鐵環、鐵輪轉槽,拉起便易。
若城外有警,上很快便可挽起,而且那吊橋拉起後,榆槐木的製料,堅固非常,還可以用作護門。
張誠不由感慨,如此這般堅固的城池,尚若守軍稍稍有力,想攻破可是極其艱難的事,怪不得在曆史上闖賊李自成要三打開封,總未能克,不得以才掘黃漫城。
正是因為開封的人口眾多,商機自然也多,比如城內便有河南布政司、開封府治及各級官衙,大批的官員及家屬都在城內,還有大量的退休官宦、鄉紳寓所。
除了這些,開封城內更有其獨具的特產,那就是藩王府。
諸藩之中,當以周王最為會生,其封地便是在開封府,繁衍到現在,周王宗室子孫己經有五千多人。
其中僅封為郡王的就有四十八位之多,開封城內王府林立,除周王府外,還有曲靖王府、華亭王府、原武王府、瑞金王府等等。
每個親王、郡王,都設有專門的文武官員、兵丁人役,整個開封府,可說由周王府為中心,大大小小為他們服務的官吏軍士,加上圍繞他們運轉的百姓商人,構成了開封人口的各樣群體。
所以沒意外的,城內商業,大多是為周王府及各官員貴族們服務,數百年下來,城內商業都被當地官商所壟斷,成了大家一起牟利的工具。
…………
張誠與眾護衛被安置在開封府城西門內的一處衙署,二百餘人住在裏麵都略顯寬裕,而魏知策、張國棟、張廣達等諸將則在城外坐鎮指揮轉運與紮營事宜。
開封是河南的省會,開封府治所在之地,以祥符縣為附郭,省、府、縣三級官署衙門都聚集於一城之內,各官衙署,又俱在周王府西南。
而城內又以鍾樓為中心,布政司署在鍾西街,都指揮使司署在鍾東街,下設斷事司、司獄司、知事署、經曆司等同。
圍繞這些衙署,周邊又是連綿的各官住宅,高牆朱門,屋宇宏偉。
駐在開封城中的兵備王胤昌與總兵王紹禹都是親自出迎,他們一見張誠都是頗為客氣,更在言語間表示出想留張誠在開封駐下,以協守城防之意。
將張誠接引到駐地後,他二人便告辭離去,臨走時兵備王胤昌更是熱情的說道:“張將軍先稍作休息,晚間巡撫李大人更是要設宴為張將軍和宣鎮諸將接風洗塵。”
總兵王紹禹也是客氣的說道:“張將軍先自歇息,日落前本帥自會派人前來接引將軍,無須著急。”
張誠大軍沿黃河岸邊紮營,大軍營盤連綿數裏外,如此聲勢,大河南岸的開封府城那邊早已聞報。
果然,第二日河南巡撫李仙風派人送來兵部公文,再次催促張誠速速領軍西進,前往洛陽守衛封藩重地。
但大軍車馬眾多,這過河卻是一個大問題,好在開封府城商業繁盛,所以黃河在開封這段渡口繁多,船隻亦很是眾多,隻因各船家見大軍到來怕被敲詐劫掠,而紛紛躲避到南岸去了。
最後還是河南巡撫衙門派出書吏和差役,組織眾船家紛紛來到北岸,幫著轉運大軍及車馬渡河,其中有許多都是那種平底的大船,本是為南北轉運貨物和人員之用,一次即可運送人馬數十。
他們本是被衙差驅使而來,雖規規矩矩,但卻顯得動力不足,張誠又怎會使他們白白耗費氣力來給自己運送軍兵和戰馬車架。
公平買賣,肯花錢使銀子的軍隊自然是最受歡迎的,張誠如此而為,那些船家和船工們都對他感恩戴德,當然他們更在意的是拿到手裏的銀子。
可張誠又怎麽會如此大方,他今日使出去的銀子,將來自是會設法在河南各處衙門裏設法套弄回來,不過今日此舉,確是真真為他,為宣鎮大軍賺取了一片叫好聲。
如此大規模的轉運,整整持續了三天,宣鎮北路入援中州的剿匪大軍才全部轉運至開封城北紮下大片連營。
…………
十一月二十三日,張誠的中軍部也渡過了滔滔黃河,他策馬在開封府城西門外,望著眼前這高大巍峨的開封城牆和門樓,心中感慨萬千。
大軍自武安縣一路行來,隻在淇水縣補充過一次軍糧,過封丘之時並未補充,張誠使想留下封丘城內的存糧,以備後用。
他自然是想著到了開封府城後,便以軍中糧草不足為由,可以多駐紮些時日,既修養大軍,緩解軍士們連續行軍到現在的疲勞,又可打打開封府秋風,要錢,要糧。
如今開封就在眼前,也才讓張誠感受到一絲人間的生氣,這邊的災情比起河南的其他地方州府要稍稍輕上一些,雖然還是流民遍地,村鎮蕭索,但總算有一些正常的生活與商業秩序。
前麵就是開封府城,城中原有的居民就數十萬,再加上如今河南饑民遍地,各處都不是很安全,而差不多大部分得河南富戶與官員家眷也都遷入這座府城之內,開封府城內外的百姓加起來己有近百萬之眾。
如此多的人口聚居在一座府城內外,每日的各項需求量都是非常龐大,僅在這黃河之上,那往來運貨的商船駁船便從未間斷過,商旅爭渡,各樣口音的人都有。
雖然,此前都已見識過宣府鎮城,乃至大明京師的城牆,但如今遠遠的看著開封府的城牆,張誠還是震撼了一把。
開封府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更是大明在中原地區的第一大都會,僅次於京師和南京,是當之無愧的國際性大都市。
府城周估計有三、四十裏之闊,全城皆包磚,城牆非常厚實堅固,特別那環城壕溝非常引人注目,壕溝四道,每道約寬五十丈,深估計更有四、五丈。
穀各城門的跨濠處,全部修築城門橋,那吊橋用榆槐木製造,看上去就如一座橋般,拉吊橋的時候,用鐵索、鐵環、鐵輪轉槽,拉起便易。
若城外有警,上很快便可挽起,而且那吊橋拉起後,榆槐木的製料,堅固非常,還可以用作護門。
張誠不由感慨,如此這般堅固的城池,尚若守軍稍稍有力,想攻破可是極其艱難的事,怪不得在曆史上闖賊李自成要三打開封,總未能克,不得以才掘黃漫城。
正是因為開封的人口眾多,商機自然也多,比如城內便有河南布政司、開封府治及各級官衙,大批的官員及家屬都在城內,還有大量的退休官宦、鄉紳寓所。
除了這些,開封城內更有其獨具的特產,那就是藩王府。
諸藩之中,當以周王最為會生,其封地便是在開封府,繁衍到現在,周王宗室子孫己經有五千多人。
其中僅封為郡王的就有四十八位之多,開封城內王府林立,除周王府外,還有曲靖王府、華亭王府、原武王府、瑞金王府等等。
每個親王、郡王,都設有專門的文武官員、兵丁人役,整個開封府,可說由周王府為中心,大大小小為他們服務的官吏軍士,加上圍繞他們運轉的百姓商人,構成了開封人口的各樣群體。
所以沒意外的,城內商業,大多是為周王府及各官員貴族們服務,數百年下來,城內商業都被當地官商所壟斷,成了大家一起牟利的工具。
…………
張誠與眾護衛被安置在開封府城西門內的一處衙署,二百餘人住在裏麵都略顯寬裕,而魏知策、張國棟、張廣達等諸將則在城外坐鎮指揮轉運與紮營事宜。
開封是河南的省會,開封府治所在之地,以祥符縣為附郭,省、府、縣三級官署衙門都聚集於一城之內,各官衙署,又俱在周王府西南。
而城內又以鍾樓為中心,布政司署在鍾西街,都指揮使司署在鍾東街,下設斷事司、司獄司、知事署、經曆司等同。
圍繞這些衙署,周邊又是連綿的各官住宅,高牆朱門,屋宇宏偉。
駐在開封城中的兵備王胤昌與總兵王紹禹都是親自出迎,他們一見張誠都是頗為客氣,更在言語間表示出想留張誠在開封駐下,以協守城防之意。
將張誠接引到駐地後,他二人便告辭離去,臨走時兵備王胤昌更是熱情的說道:“張將軍先稍作休息,晚間巡撫李大人更是要設宴為張將軍和宣鎮諸將接風洗塵。”
總兵王紹禹也是客氣的說道:“張將軍先自歇息,日落前本帥自會派人前來接引將軍,無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