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軍議,從午至晚的開了整整大半天。
除了東西兩路偏師外,山西副將薑名武所部兵馬也從陳留移駐通許縣城,擺出準備向西奪取尉氏縣城,斷闖賊大軍退路的態勢,試圖逼闖賊分兵布防沙河沿岸,以阻止薑名武攻占尉氏。
與此同時,還采納了孫時相關於繼續征調開封民夫挖壕修牆,持續增強新城集周圍各營地的防務,誘使闖賊誤以為勇毅軍要長久固守新城集。
軍議結束後,參與軍議的各營副將們在永寧伯行轅簡單用過晚飯,便各自回營去了,而各營的主將們則並未直接離去,他們還要就與闖賊作戰的一些具體細節再逐一商討。
這期間,永寧伯的隨身參謀劉承祖還提出一個很大膽的想法……
他說據他所知,闖賊軍中並非都對闖王十分忠誠,其中有許多被裹挾的饑民,大都因為害怕離開闖賊沒有糧食會餓死,也怕逃跑會被闖賊追殺。
而還有許多投降的官軍士卒,大抵也是如此,留在闖賊軍中隻是為了活命,隻不過闖賊的軍紀十分嚴厲,所以他們在戰場上才悍不畏死,其實並非是源於對闖王的忠心。
再者就是那些後來投奔闖王的各路賊寇,他們初時的想法很簡單,無非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隻是想跟著闖王混吃喝罷了,可怎曾想闖賊的軍紀嚴苛,他們許多人心裏也都是十分不痛快。
正是因為劉承祖在闖賊軍中呆過一段時間,對這些情形是有親身感受的,所以他向永寧伯建議:能否派出哨騎在朱仙鎮周圍賊軍活動地帶,張貼上一些布告,就說“闖賊軍中的士卒和廝養,此前無論犯下怎樣的罪孽,隻要願意放下屠刀向官軍投誠者,一律脫罪免罰!”
永寧伯對他所提出來的意見,十分讚賞,還說劉承祖此議與他心中所想很是合拍,更言道:“既然是赦免,那就別分什麽賊將、賊兵了,幹脆一點,‘闖軍中,除闖賊李逆一人外,餘者不論在賊軍中官職大小,罪惡多寡,但隻願意向勇毅軍投誠者,一概赦免其罪!’”
對此,在場眾將官中還是有些反對意見,他們說“闖賊軍中那些中小頭目還好說,可像劉宗敏、田見秀、李過、劉芳亮這些大將,那可是上了兵部的名單,可是當今皇上欽定的大賊,如何好就這麽給開赦其罪呀?”
不過,大家早已見識過了永寧伯的膽略和心胸,隻是把自己的擔憂說出來,給永寧伯做個提醒罷了,最後還是憑永寧伯一言定之。
這事兒便也著落在了劉承祖的身上,永寧伯要他執筆草擬出一份布告,連夜安排隨軍書吏抄寫出五百份,明天便給出哨的騎隊帶上。
…………
六月十三日,青龍營的五百遊騎兵便分批馳出駐營地,他們或是五騎一組,或是十騎一隊,奔往西南方向而去。
十四日,青龍營的一千輕騎也已整裝完畢,他們分作兩批開拔,第一批是左司的五百輕騎,他們在午前即已跟隨主將張廣達往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批是右司的五百輕騎,則是在午後跟隨千總馬三壯開拔,他們出營後一路向西馳去。
同日,玄武營中軍騎兵司在中軍官周如立的率領下,也急火火地馳出了大營。
十五日,玄武營後部千總姬之英率領部下戰士,以及青龍營中軍官穀智德率領的中軍部騎兵、炮兵、車架三個司,一同離營往密縣、登封方向而去。
同日,李際遇也率領著侯許國的步軍左部,以及中軍炮司、車架司一起開拔,方向豫東通許。
而幾乎是與此同時發生,新城集周邊各處明軍營地外都是一片忙碌景象,人頭攢動,他們中既有各營軍士,也有從開封和周邊征發的民夫。
一個個都手裏拎著的不是鍬、就是鎬,也有許多人肩上扛著麻袋、或是背著土筐,還有一些壯漢挑著扁擔,擔著兩個土筐往來挑運不斷。
從朱仙鎮這邊的高處放眼望去,新城集那邊就好似一個大大的螞蟻窩,那些正在緊張忙碌的軍士與民夫就好比是成群結隊的工蟻,正在加緊趕工修築自己的巢穴。
…………
雖然在朱仙鎮周邊戰場上,勇毅軍的哨騎對闖軍探馬已經形成了壓製之勢,但如此大規模、多波次的兵馬調動,終究不能做到完全掩藏起蹤跡來。
何況,永寧伯本意也並不想要掩藏自己軍隊的行蹤,他心裏更願意讓闖賊知曉勇毅軍的動態,好使之萌生猜忌與疑心,而不敢確定勇毅軍的目的究竟為何!
事情的發展也確如永寧伯所料定的那般,闖王李自成知悉勇毅軍調動之事後,果然心中生疑,更因此延後了對相公廟官軍大營的總攻。
在闖王行轅的軍議上,也形成了意見分明的兩派……
其中以劉宗敏為首的一派賊將,主張趁機對相公廟官軍大營發起總攻,而以田見秀為首的一派賊將,則主張穩妥持重,在沒有搞清楚的動向和意圖之前,不宜輕舉妄動,以免中了官軍的奸計。
闖王李自成在軍議時始終未發一言,隻是靜靜聽著他們陳訴各自的想法和意見……
“闖王,張誠那廝既然分兵他處,咱甭管他是要幹啥,總之在朱仙鎮這邊咱們兵力優勢還在,孩兒們的士氣也很旺盛,正好趁此時機一舉拿下相公廟,這樣才好一心應對北麵的官軍啊。”
劉宗敏直接就問到了闖王李自成,他也不好再沉默下去,便即開口說道:“捷軒,你跟玉峰的意見都很有道理,眼下這一戰幹係重大,不能不謹慎一些。
這一仗如果打勝了,別說是河南再無官軍敢同我們為敵作戰,到時候這整個大明天下,怕是再也沒有敢同我們打仗的軍隊了,就算京城裏的大明朝廷想要調兵,再來圍剿我們,也是徒勞,無非給我們送些新兵和軍械而已。”
劉宗敏卻是不依不饒地再次說道:“闖王,咱人馬眾多,每日消耗糧草驚人,可經不起久耗啊。”
他接著又補充道:“況最近多有傳言,說羅汝才這該殺千刀的欲投降那個張誠,聯合宣大邊軍夾擊咱們,若是在這裏久拖不決,恐怕生變啊……闖王!”
除了東西兩路偏師外,山西副將薑名武所部兵馬也從陳留移駐通許縣城,擺出準備向西奪取尉氏縣城,斷闖賊大軍退路的態勢,試圖逼闖賊分兵布防沙河沿岸,以阻止薑名武攻占尉氏。
與此同時,還采納了孫時相關於繼續征調開封民夫挖壕修牆,持續增強新城集周圍各營地的防務,誘使闖賊誤以為勇毅軍要長久固守新城集。
軍議結束後,參與軍議的各營副將們在永寧伯行轅簡單用過晚飯,便各自回營去了,而各營的主將們則並未直接離去,他們還要就與闖賊作戰的一些具體細節再逐一商討。
這期間,永寧伯的隨身參謀劉承祖還提出一個很大膽的想法……
他說據他所知,闖賊軍中並非都對闖王十分忠誠,其中有許多被裹挾的饑民,大都因為害怕離開闖賊沒有糧食會餓死,也怕逃跑會被闖賊追殺。
而還有許多投降的官軍士卒,大抵也是如此,留在闖賊軍中隻是為了活命,隻不過闖賊的軍紀十分嚴厲,所以他們在戰場上才悍不畏死,其實並非是源於對闖王的忠心。
再者就是那些後來投奔闖王的各路賊寇,他們初時的想法很簡單,無非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隻是想跟著闖王混吃喝罷了,可怎曾想闖賊的軍紀嚴苛,他們許多人心裏也都是十分不痛快。
正是因為劉承祖在闖賊軍中呆過一段時間,對這些情形是有親身感受的,所以他向永寧伯建議:能否派出哨騎在朱仙鎮周圍賊軍活動地帶,張貼上一些布告,就說“闖賊軍中的士卒和廝養,此前無論犯下怎樣的罪孽,隻要願意放下屠刀向官軍投誠者,一律脫罪免罰!”
永寧伯對他所提出來的意見,十分讚賞,還說劉承祖此議與他心中所想很是合拍,更言道:“既然是赦免,那就別分什麽賊將、賊兵了,幹脆一點,‘闖軍中,除闖賊李逆一人外,餘者不論在賊軍中官職大小,罪惡多寡,但隻願意向勇毅軍投誠者,一概赦免其罪!’”
對此,在場眾將官中還是有些反對意見,他們說“闖賊軍中那些中小頭目還好說,可像劉宗敏、田見秀、李過、劉芳亮這些大將,那可是上了兵部的名單,可是當今皇上欽定的大賊,如何好就這麽給開赦其罪呀?”
不過,大家早已見識過了永寧伯的膽略和心胸,隻是把自己的擔憂說出來,給永寧伯做個提醒罷了,最後還是憑永寧伯一言定之。
這事兒便也著落在了劉承祖的身上,永寧伯要他執筆草擬出一份布告,連夜安排隨軍書吏抄寫出五百份,明天便給出哨的騎隊帶上。
…………
六月十三日,青龍營的五百遊騎兵便分批馳出駐營地,他們或是五騎一組,或是十騎一隊,奔往西南方向而去。
十四日,青龍營的一千輕騎也已整裝完畢,他們分作兩批開拔,第一批是左司的五百輕騎,他們在午前即已跟隨主將張廣達往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批是右司的五百輕騎,則是在午後跟隨千總馬三壯開拔,他們出營後一路向西馳去。
同日,玄武營中軍騎兵司在中軍官周如立的率領下,也急火火地馳出了大營。
十五日,玄武營後部千總姬之英率領部下戰士,以及青龍營中軍官穀智德率領的中軍部騎兵、炮兵、車架三個司,一同離營往密縣、登封方向而去。
同日,李際遇也率領著侯許國的步軍左部,以及中軍炮司、車架司一起開拔,方向豫東通許。
而幾乎是與此同時發生,新城集周邊各處明軍營地外都是一片忙碌景象,人頭攢動,他們中既有各營軍士,也有從開封和周邊征發的民夫。
一個個都手裏拎著的不是鍬、就是鎬,也有許多人肩上扛著麻袋、或是背著土筐,還有一些壯漢挑著扁擔,擔著兩個土筐往來挑運不斷。
從朱仙鎮這邊的高處放眼望去,新城集那邊就好似一個大大的螞蟻窩,那些正在緊張忙碌的軍士與民夫就好比是成群結隊的工蟻,正在加緊趕工修築自己的巢穴。
…………
雖然在朱仙鎮周邊戰場上,勇毅軍的哨騎對闖軍探馬已經形成了壓製之勢,但如此大規模、多波次的兵馬調動,終究不能做到完全掩藏起蹤跡來。
何況,永寧伯本意也並不想要掩藏自己軍隊的行蹤,他心裏更願意讓闖賊知曉勇毅軍的動態,好使之萌生猜忌與疑心,而不敢確定勇毅軍的目的究竟為何!
事情的發展也確如永寧伯所料定的那般,闖王李自成知悉勇毅軍調動之事後,果然心中生疑,更因此延後了對相公廟官軍大營的總攻。
在闖王行轅的軍議上,也形成了意見分明的兩派……
其中以劉宗敏為首的一派賊將,主張趁機對相公廟官軍大營發起總攻,而以田見秀為首的一派賊將,則主張穩妥持重,在沒有搞清楚的動向和意圖之前,不宜輕舉妄動,以免中了官軍的奸計。
闖王李自成在軍議時始終未發一言,隻是靜靜聽著他們陳訴各自的想法和意見……
“闖王,張誠那廝既然分兵他處,咱甭管他是要幹啥,總之在朱仙鎮這邊咱們兵力優勢還在,孩兒們的士氣也很旺盛,正好趁此時機一舉拿下相公廟,這樣才好一心應對北麵的官軍啊。”
劉宗敏直接就問到了闖王李自成,他也不好再沉默下去,便即開口說道:“捷軒,你跟玉峰的意見都很有道理,眼下這一戰幹係重大,不能不謹慎一些。
這一仗如果打勝了,別說是河南再無官軍敢同我們為敵作戰,到時候這整個大明天下,怕是再也沒有敢同我們打仗的軍隊了,就算京城裏的大明朝廷想要調兵,再來圍剿我們,也是徒勞,無非給我們送些新兵和軍械而已。”
劉宗敏卻是不依不饒地再次說道:“闖王,咱人馬眾多,每日消耗糧草驚人,可經不起久耗啊。”
他接著又補充道:“況最近多有傳言,說羅汝才這該殺千刀的欲投降那個張誠,聯合宣大邊軍夾擊咱們,若是在這裏久拖不決,恐怕生變啊……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