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雲海,萬丈高崖,巍峨不見頂峰的天柱高峰上,卻是一處久無人涉足的神秘之所。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因其在最高層。


    此時久無人跡的雲海峰定,伴隨一陣劇烈的顫動,一座大陣緩緩消散,露出封頂的本來麵目。


    但見一座高台,如玉之剔透無瑕,源源清聖之氣流轉其上,便在同一時間,於三才之位,各落鏨金文字——


    儒!道!釋!


    正是久未現世的三教論衡議事之地——三尊玉台!


    此時,雲海之中,赫見一字“道”光破空,疾馳而行,穩穩落在三尊玉台的道之尊位上。霎時沛然道威衝霄漢,一方風雲色變。


    同一時間,西方所在,但見佛光鋪道,步步生蓮,溫然佛語響徹,靜人心,滌凡塵,照見人性本空。


    “根底蘊藏因果聚,梵羅境海淵源愚。垂鉤吊得愛業苦,渡盡縛習解心局。”


    “觀禪尊者,久違了。”


    “阿彌陀佛,風施主,確實久違。”觀禪尊對著道門之人合十行禮道。


    此時,卻見道光之中,一道衣著華貴的女冠亦是回禮。正是而今道門六宗之首,綺雨聞道軒副宗主瑤闕霓裳·風蝶夢。


    而隨著觀禪尊落位,三尊玉台,釋之一字,金光燦耀,梵鍾佛語齊鳴,回蕩天地。


    “就等傲雪閣之人了。”風蝶夢話音未落,再聞渾厚一語,一道翠竹光影自天而落,枝葉搖曳,栩栩如生。


    “抱歉,是有一些突然地事務,因而稍遲了一些。”


    竹影之下,一道身著青袍紋竹儒服的男子,對著道、佛兩派代表,拱手說道:“傲雪閣,竹墨燒,幸會。”


    隨著儒門之人落位,三尊玉台第三方,書卷文華刹那湧現,子曰之聲,伴隨風聲雨聲,不絕於耳。


    三教齊聚,異象浮現,片刻方息。


    此時,竹墨燒看向風蝶夢立足所在,“聞道軒的同道,傳書成大夏境內崛起的新勢力,似是域外之人,不知是從何處得來的消息?”


    “此為道門內部隱秘的消息渠道,蝶夢無法告知,還請竹輔權見諒。”鳳蝶夢應道。


    “嗯?實不相瞞,在竹某趕來三尊玉台前,收到一旨誥命,來自大夏王朝輔臣之一太嶽千之,所涉及之人,亦有同道傳書中所提及的,金光堡。”竹墨燒平靜道。


    風蝶夢聞言,也是一愣,“竟有此事?”


    “阿彌陀佛。”


    就在這時,觀禪尊輕誦一聲佛號後,也開口道:“實不相瞞,閻浮提也收到大夏方麵的傳書,提起金光堡勢力,更涉及有自稱閻羅鬼獄女帝之人一人屠滅大夏數萬精銳軍士之事。”


    竹墨燒聞言,隨後道:“此時儒門誥命之中也有所提及,不僅如此,似乎那金光堡背後是多股錯綜複雜的勢力,而那些勢力此前皆是聞所未聞。”


    “聞所未聞的神秘勢力,如此看來確實是有頗多的疑點。”風蝶夢正色道。


    “哦?看來聞道軒是要有動作了。”竹墨燒看向風蝶夢。


    “兩位同道也知,金光堡所駐封狼山脈所在,乃有昔日天陽劍宗所設封印,無論其是否與域外之人有關,我聞道軒而今既執六宗之牛耳,自不能坐視邪魔之輩靠近封印。”


    “至於域外之人,事關重大,道門得到消息,不敢輕忽,因此才召集儒、釋同道商議。”說著,風蝶夢又看向竹墨燒的方向,“卻是不曾料想,佛門和儒門也都收到了相關消息。”


    “阿彌陀佛,既與域外有關,便不可輕忽。”


    “正是此理。”風蝶夢點了點頭,“是以吾綺雨問道軒欲遣人往大夏一探,先驗明域外一事真偽,再將金光堡一行人勸離封狼山脈。如今既然佛、道兩門也收到消息,不若同往?”


    “儒門誥命下達,乃向儒門求助,縱無同道消息,傲雪閣本就要出手援助大夏,如今自是無妨。”


    “佛門本也有意查驗封印完整,如今既又加上域外嫌疑,自是責無旁貸。”觀禪尊亦說道。


    竹墨燒點了點頭,“既是如此,不如約定時辰,齊往大夏一行,驗明消息真偽。若對方非是邪魔之屬,也可解鬥,免使百姓陷入幹戈戰火之中。”


    “如此甚好。”


    “善!”


    正是——


    三教顯蹤會玉台,一紙飛書,域外傳聞,儒門誥命,是危機?是機遇?金光堡又將迎來何種風雲?


    ……


    ……


    大夏以北,國名為梁,行武風,好兵戈,喜戰事,中原之地,貫以“虎狼”之稱。


    而在數十年前,大梁南下侵夏,兩國激戰於北境,百萬餘的大軍投入到北境之地上,此戰,為大夏帶來了數十年的和平,不可計數的公侯,也使得兩國這數十年,也都未恢複元氣。


    而與大夏的國都夏京身在國土腹地不同,大梁國都與大夏邊境,僅有一道封狼山脈及連綿關隘之隔,可以說,此舉甚險,但是大夏自立國至今,卻是從未能抵至大梁國都之外。


    大梁虎狼,善戰之名,中原諸國,無不知曉。


    而隨著大夏北境,數萬大軍覆沒,連帶北境重將寧陽侯陸元空及一眾將領戰死於通逵鎮外,原本密不透風的大夏北境防線,隨即出現了漏洞,便是朝堂立時進行了調度補缺,但如今漸趨於腐朽的大夏中下層體質,如何能真正的將戰策施行到位。


    兵貴神速,戰場之上,往往搏的便是一瞬的戰機。


    幾乎是在陸元空戰死的同一日,大梁朝堂便立刻做出了反應,數個精銳騎營馬不停蹄,分作數路同侵大夏北境,既是試探,也是前鋒。


    數路同出,若是有大軍攔阻,便是一觸即走。但若是防線空虛,鐵騎便可長驅直入,隨後大梁軍馬便可以破綻為突破,將大夏北境的防線撕出一道破口。


    為隨後的戰事作籌謀。


    戰火,注定不歇!


    這是大梁軍方之計策,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論,這無疑都是一個極穩妥,且收益極高的計策。


    就在大梁馬踏北境疆土不多時,就有消息隨即傳回了大梁朝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能召喚苦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憤半生擊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憤半生擊築並收藏我能召喚苦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