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家門前的水溝裏,就有幾個盆裝的“魚網”,一年四季放在水溝裏,過幾天取一回,每回都可網住一些魚蝦。天長日久,積少成多,也就積攢了好些魚蝦!外婆將這些魚蝦曬幹收藏起來,用包裹包著,過年吃。
盆裝的漁網,構造簡單,一個木盆,一塊膠布。一根線就可!膠布封在盆口,盆口中間摳個小洞,洞裏裝著蚯蚓、米食。魚兒尋食被盆裏的蚯蚓與米食吸引,就鑽進裏麵,出不來了。那是人類最早最原始的一種捕魚方式。一直傳承至今。當然,捕不了幾個魚,純粹形式好玩。反正一年上頭放在自家門前的水溝裏,並不礙事,能捕些魚蝦,何樂不為!菜裏麵放一點魚蝦,清香的一股鮮味,確實大不一樣。
腳盆漁網,這玩意子對孩子們來說,可是神奇,那腳盆放在溝裏的淺水裏,長著,長著,怎麽就長出魚來了?姐們每次去外公家,第一跑進溝裏去取腳盆裏的魚。大姐一個不小心,腳一滑掉進水溝裏,差點淹死!但小孩子是不長記性的,再來,還是一樣第一時間去溝邊……
總之,外公家許多新鮮好玩,諸多新鮮好吃。外婆做的米泡子糖可是天下第一,糯米陰的陰米與白絲絲的麻糖揉一起,用刀切成了一塊塊方形,真是好吃好看好香甜!外婆用糍粑做的玉蘭片,也好看好吃好香甜。外婆的刀法真好,一塊塊玉蘭片削得薄薄的,就如玉蘭花花瓣一樣!咬上去脆脆的,香香的甜,真好吃,
外婆的一雙巧手將平常的魚蝦做成了粉蒸魚蝦,香噴可口。外婆矮小的身體裏藏著巨大的智慧,外婆秀氣的麵容裏有股大家閨秀的恬靜,與貴婦的氣質。外婆的水田種有瓷米,姐們冒著雪寒,提著水桶,穿著水靴,跟在外公屁股後頭去水田挖瓷米吃。踩得渾身泥噠水噠的淤泥,鼻子眼睛都沒了,被淤泥沾滿了唄。
姐們可忙碌,忙得個小小身子熱氣騰騰的,都不知道是在冬天,還是在春天。當然是在冬天,瓷米削幹淨了皮,也是白挖挖的一顆子玉,還真是瓷器一樣的藝術品,怎麽舍得吃!也是外公家比較富裕,日子過得比較豐富多彩。從來就不缺吃喝用度穿,可比現今的小康之家!
但姐們對舅們沒有啥印象,因為舅舅們早成家分家了,過著平淡的小老百姓日子,雖不富裕,卻也安逸。過年也來跟外公外婆拜年。不過,吃過飯,就回各自的家了,並不會留下來。
外公家裏隻有一個還在讀書的幺舅舅,女的,叫餘滿珍,是姐們未來的姨媽。姐們叫她滿珍舅舅。
滿珍舅舅長得跟外婆一樣秀氣,身材小巧玲瓏。一雙眼睛清澈的溫柔如水,一個漂亮時髦的學生頭,一套古色古香的灰白棉衣,透著一卷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書香氣,真是太美了。又像電視劇裏的革命誌士女共產黨。
滿珍舅舅在讀書,是青苔村少見的女高中生。滿珍舅舅跟小姑一般大,在讀書,可小姑整天領著姐們滿村野玩,怎麽不讀書呢?
滿珍舅舅讀書真好,樣子斯文,柔美,有氣質。說話也是文質彬彬的細聲細語,對人總是一臉的微笑,渾身散發一股迷人的氣息,讓姐們大開眼界。隻要滿珍舅舅在家,姐們就圍著滿珍舅舅不肯出去玩!
滿珍舅舅也喜歡姐們。每次姐們來,滿珍舅舅就將自己的小人書拿出來給姐們看,給姐們講書裏的故事。什麽神筆馬良,東郭先生和狼,魔鬼與漁夫……真是令姐們眼界心境兀自廓然開朗,到了另一個世界。實在太神奇。要是小姑也跟滿珍舅舅一樣讀書,多好,那她們就可以每天聽小姑講故事了。
滿珍舅舅還會唱歌,什麽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小螺號嘀嘀嘀吹,浪花聽了笑微微。小螺號,嘀嘀嘀吹,聲聲喚船歸囉。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快快回囉……真好聽。哪裏像小姑總是教她們唱什麽,貓子咪,搭河咦,今兒趕,過河咦……再不,就是月亮巴跟我走,走到南山口,大巴樓……都老掉牙,唱了幾輩人,沒得個新鮮,不嫌累!
真是人從書裏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裏自有好大的世界。趕明兒回家,一定叫小姑也去讀書。滿珍舅舅都在讀書,而小姑怎麽就不讀書呢?這在姐們心中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原還以為小姑帶著她們滿村野玩,是最有意義的事,不想世上還有讀書這樣更有意義的事!小姑不讀書真是太遺憾了。
姐們不是沒有問過小姑,歪著小腦袋,不知問了多少次:“小姑小姑,你都多大了,怎麽還不發蒙讀書呢?”(發蒙是故河口俗語,就是啟蒙讀書!)
可小姑總不回答她們。
姐們也歪著腦袋問過祖母:“奶奶奶奶,小姑都多大了,怎麽不去發蒙讀書呢,村裏像小姑一樣的都去發蒙讀書了呢?我外婆家的滿珍舅舅就在讀書。”
用祖母的話回答她們是:“小姑去讀書了,誰帶你們玩,你們不去讀書,你們的小姑也甭想去讀書。
姐們不懂祖母這是什麽邏輯!
這是小姑生在那種家庭的悲哀。沒有人理解小姑的這種悲哀。
但每次,姐們從外公家回來,說到外公家的滿珍舅舅,讀書背著的新書包,打的學生頭,穿的灰白棉衣,多神奇的樣子。小姑聽著聽著,便躲去屋山頭的草騾裏去哭。小姑心底一定非常想去讀書,隻是家裏沒有條件。
於是,小姑就在家教姐們讀書,一本正經地拿著根條當教鞭,把火屎當粉筆,在牆壁一條橫一條地畫得稀爛。把地麵當凳子,幾幺兒一坐一個坑。姐們的身上臉上手上,都沾滿了灰塵,灰狗子一般。屁股的褲子布坐爛了,補了不久,又破了個窟窿。補了一遍又一遍,時間一久,褲子屁股上滿是補丁。
等到祖母和母親再補時,少不了給小姑一頓罵,一頓抽。
祖母邊抽邊罵:“幺姑,你個死婆花子,看把幾個小婆花子教成了麽子像了,還教識字讀書,你識得一個字,讀了一天書嗎,教得好嗎?”
抽得小姑從地麵蹦起三尺高,蹦得塵土飛揚,邊蹦邊嚎:“我要去讀書,要去讀書呢,我不要帶這些小婆花子玩呢,是她們要我教她們讀書,你怎麽不打她們,倒打我?”
祖母哪聽得小姑辯解,也懶得跟小姑囉嗦,直接將竹條抽上小姑的小身子,抽得小姑蹦得更高,哭聲天響,塵土飛揚得更高,都驚動了無聲無息的千歲爺。吱嘎一聲房門響,隻見祖父陳千歲從屋裏走出來,杵著拐杖,護著小姑,對祖母說:“友友……打卦,你個狠狠……心腸的……你你再打我幺姑一下,我今天跟跟你你拚了……”
祖父一般不說話,也不出門,這一出門一說話,祖母倒有些嚇住了,不敢繼續打小姑。小姑就免除了一番皮肉苦。
但祖母並不罷休,一邊扔掉手裏的竹條,一邊嘴裏威脅小姑,說:“你個小婆花子,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跑得過和尚跑不過廟,今兒算是便宜了你,往後,你個小婆花子再不帶好她們小的,還跳起腳來要讀書,看我不打死你有鬼。”
打得小姑都恨死姐們,不想再帶她們出去玩,更不想做她們的什麽小姑了。
盆裝的漁網,構造簡單,一個木盆,一塊膠布。一根線就可!膠布封在盆口,盆口中間摳個小洞,洞裏裝著蚯蚓、米食。魚兒尋食被盆裏的蚯蚓與米食吸引,就鑽進裏麵,出不來了。那是人類最早最原始的一種捕魚方式。一直傳承至今。當然,捕不了幾個魚,純粹形式好玩。反正一年上頭放在自家門前的水溝裏,並不礙事,能捕些魚蝦,何樂不為!菜裏麵放一點魚蝦,清香的一股鮮味,確實大不一樣。
腳盆漁網,這玩意子對孩子們來說,可是神奇,那腳盆放在溝裏的淺水裏,長著,長著,怎麽就長出魚來了?姐們每次去外公家,第一跑進溝裏去取腳盆裏的魚。大姐一個不小心,腳一滑掉進水溝裏,差點淹死!但小孩子是不長記性的,再來,還是一樣第一時間去溝邊……
總之,外公家許多新鮮好玩,諸多新鮮好吃。外婆做的米泡子糖可是天下第一,糯米陰的陰米與白絲絲的麻糖揉一起,用刀切成了一塊塊方形,真是好吃好看好香甜!外婆用糍粑做的玉蘭片,也好看好吃好香甜。外婆的刀法真好,一塊塊玉蘭片削得薄薄的,就如玉蘭花花瓣一樣!咬上去脆脆的,香香的甜,真好吃,
外婆的一雙巧手將平常的魚蝦做成了粉蒸魚蝦,香噴可口。外婆矮小的身體裏藏著巨大的智慧,外婆秀氣的麵容裏有股大家閨秀的恬靜,與貴婦的氣質。外婆的水田種有瓷米,姐們冒著雪寒,提著水桶,穿著水靴,跟在外公屁股後頭去水田挖瓷米吃。踩得渾身泥噠水噠的淤泥,鼻子眼睛都沒了,被淤泥沾滿了唄。
姐們可忙碌,忙得個小小身子熱氣騰騰的,都不知道是在冬天,還是在春天。當然是在冬天,瓷米削幹淨了皮,也是白挖挖的一顆子玉,還真是瓷器一樣的藝術品,怎麽舍得吃!也是外公家比較富裕,日子過得比較豐富多彩。從來就不缺吃喝用度穿,可比現今的小康之家!
但姐們對舅們沒有啥印象,因為舅舅們早成家分家了,過著平淡的小老百姓日子,雖不富裕,卻也安逸。過年也來跟外公外婆拜年。不過,吃過飯,就回各自的家了,並不會留下來。
外公家裏隻有一個還在讀書的幺舅舅,女的,叫餘滿珍,是姐們未來的姨媽。姐們叫她滿珍舅舅。
滿珍舅舅長得跟外婆一樣秀氣,身材小巧玲瓏。一雙眼睛清澈的溫柔如水,一個漂亮時髦的學生頭,一套古色古香的灰白棉衣,透著一卷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書香氣,真是太美了。又像電視劇裏的革命誌士女共產黨。
滿珍舅舅在讀書,是青苔村少見的女高中生。滿珍舅舅跟小姑一般大,在讀書,可小姑整天領著姐們滿村野玩,怎麽不讀書呢?
滿珍舅舅讀書真好,樣子斯文,柔美,有氣質。說話也是文質彬彬的細聲細語,對人總是一臉的微笑,渾身散發一股迷人的氣息,讓姐們大開眼界。隻要滿珍舅舅在家,姐們就圍著滿珍舅舅不肯出去玩!
滿珍舅舅也喜歡姐們。每次姐們來,滿珍舅舅就將自己的小人書拿出來給姐們看,給姐們講書裏的故事。什麽神筆馬良,東郭先生和狼,魔鬼與漁夫……真是令姐們眼界心境兀自廓然開朗,到了另一個世界。實在太神奇。要是小姑也跟滿珍舅舅一樣讀書,多好,那她們就可以每天聽小姑講故事了。
滿珍舅舅還會唱歌,什麽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小螺號嘀嘀嘀吹,浪花聽了笑微微。小螺號,嘀嘀嘀吹,聲聲喚船歸囉。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快快回囉……真好聽。哪裏像小姑總是教她們唱什麽,貓子咪,搭河咦,今兒趕,過河咦……再不,就是月亮巴跟我走,走到南山口,大巴樓……都老掉牙,唱了幾輩人,沒得個新鮮,不嫌累!
真是人從書裏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裏自有好大的世界。趕明兒回家,一定叫小姑也去讀書。滿珍舅舅都在讀書,而小姑怎麽就不讀書呢?這在姐們心中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原還以為小姑帶著她們滿村野玩,是最有意義的事,不想世上還有讀書這樣更有意義的事!小姑不讀書真是太遺憾了。
姐們不是沒有問過小姑,歪著小腦袋,不知問了多少次:“小姑小姑,你都多大了,怎麽還不發蒙讀書呢?”(發蒙是故河口俗語,就是啟蒙讀書!)
可小姑總不回答她們。
姐們也歪著腦袋問過祖母:“奶奶奶奶,小姑都多大了,怎麽不去發蒙讀書呢,村裏像小姑一樣的都去發蒙讀書了呢?我外婆家的滿珍舅舅就在讀書。”
用祖母的話回答她們是:“小姑去讀書了,誰帶你們玩,你們不去讀書,你們的小姑也甭想去讀書。
姐們不懂祖母這是什麽邏輯!
這是小姑生在那種家庭的悲哀。沒有人理解小姑的這種悲哀。
但每次,姐們從外公家回來,說到外公家的滿珍舅舅,讀書背著的新書包,打的學生頭,穿的灰白棉衣,多神奇的樣子。小姑聽著聽著,便躲去屋山頭的草騾裏去哭。小姑心底一定非常想去讀書,隻是家裏沒有條件。
於是,小姑就在家教姐們讀書,一本正經地拿著根條當教鞭,把火屎當粉筆,在牆壁一條橫一條地畫得稀爛。把地麵當凳子,幾幺兒一坐一個坑。姐們的身上臉上手上,都沾滿了灰塵,灰狗子一般。屁股的褲子布坐爛了,補了不久,又破了個窟窿。補了一遍又一遍,時間一久,褲子屁股上滿是補丁。
等到祖母和母親再補時,少不了給小姑一頓罵,一頓抽。
祖母邊抽邊罵:“幺姑,你個死婆花子,看把幾個小婆花子教成了麽子像了,還教識字讀書,你識得一個字,讀了一天書嗎,教得好嗎?”
抽得小姑從地麵蹦起三尺高,蹦得塵土飛揚,邊蹦邊嚎:“我要去讀書,要去讀書呢,我不要帶這些小婆花子玩呢,是她們要我教她們讀書,你怎麽不打她們,倒打我?”
祖母哪聽得小姑辯解,也懶得跟小姑囉嗦,直接將竹條抽上小姑的小身子,抽得小姑蹦得更高,哭聲天響,塵土飛揚得更高,都驚動了無聲無息的千歲爺。吱嘎一聲房門響,隻見祖父陳千歲從屋裏走出來,杵著拐杖,護著小姑,對祖母說:“友友……打卦,你個狠狠……心腸的……你你再打我幺姑一下,我今天跟跟你你拚了……”
祖父一般不說話,也不出門,這一出門一說話,祖母倒有些嚇住了,不敢繼續打小姑。小姑就免除了一番皮肉苦。
但祖母並不罷休,一邊扔掉手裏的竹條,一邊嘴裏威脅小姑,說:“你個小婆花子,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跑得過和尚跑不過廟,今兒算是便宜了你,往後,你個小婆花子再不帶好她們小的,還跳起腳來要讀書,看我不打死你有鬼。”
打得小姑都恨死姐們,不想再帶她們出去玩,更不想做她們的什麽小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