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人的生活是風雲凸起,詭異奇幻,而故河口其他人家的生活,確平凡而豐饒!祖母家就是例證。
祖母一個大家分成幾個小家,個個小家都枝葉旺盛,和和氣氣,家裏家外熱鬧非凡。一家人天長日久的勤奮堅持,硬是將個窮家小家過得有些大家族氣息來。主要是其樂融融,幸福甜蜜的滋味生活不過如此。
冬天的麻糖,豆筋,糍粑,夏天的發糕雲雲,人也格外空閑,日子過得可謂雲淡風輕,而又豐富精彩。就這些在姐們的記憶中亦是美妙,比這更為美妙的是祖母於那年間,帶回了兩個孩子。
女孩叫孟夭,男孩叫孟三路。祖母教姐們稱女的為孟幺幺,男的為三路叔叔。孟幺幺七八歲,比小姑小幾歲,長方臉,看似膽小如鼠,卻心思縝密,兩隻小眼睛像麻雀的眼睛一樣,生分卻並不安分,軲轆軲轆地望著家裏的每個成員,安靜又似躁動,想留下又伺機著逃走。看什麽,做什麽,說什麽,拘謹得很,猶如驚弓之鳥。其實內心是挺強大主見之人。三路叔叔比較大方,方臉,虎頭虎腦,一腦殼頭發自然卷,臉上長滿了青春豆。十三四歲,到了青春發育年歲。
這兩兄妹就是前麵寫到的祖母擱的孟舅婆的親外孫子。因為孟舅婆的女兒於一次勞作中中暑身亡,女婿也不知因何病起一命嗚呼。他們年事已高,兩個孩子實在沒辦法照看下來,也沒地方去,祖母就將他們帶回了家。
祖母自家的孩子多得都養不過來,又弄回兩個,很不被人理解。鄉親們都說,友打卦在外跑迂破了,天下那等身世淒涼的人多得去,人人個個救,她救得了?雖說是親戚又不沾一點親,不是自找麻煩,可是一輩子的負擔!
祖母卻沒所謂,把孟幺幺與三路叔叔當了自己的親閨女,親兒子,跟著小姑,四叔同吃同住,稱兄妹道弟,做了養一輩子的打算。
另還有個討米的魯婆婆。下雨天,討米討到祖母家,正是午飯時間,祖母便留魯婆婆在家吃午飯,一頓午飯吃過,就吃成了結拜姐妹。魯婆婆也留在了祖母家,不去討米了。魯婆婆穿著套藏青色綢緞的棉襖棉褲,頭發梳得油光可鑒,一個碧玉簪子別在光潔的頭發上,閃閃發光,樣子一點都不似一個討米佬!
祖母本是大家閨秀,眼尖,一下就瞧出魯婆婆的身世並不是平常老百姓,家境定殷實。原來魯婆婆家還真是上好人家,在家鄉開槽坊,豬廠,商鋪店門有好幾家,兒孫滿堂。她是受了兒媳婦的氣,賭氣跑出來討米的。
祖母一往在外雲遊,得知在家千般好,出門難上難的苦楚,就魯婆婆這種情狀,還是不要外麵流浪的好,遲早一天家人會找她回去,她且短暫收留幾天。魯婆婆與祖母年齡相當,姐妹相稱,孟幺幺與小姑也是姐妹相稱,三路叔叔與四叔年齡相當,兄弟相稱。
祖母家一下多了三個人,好不熱鬧。小姑四叔也進入了青春期,整天拿著勒凡的《公開的情書》爭論不休。自從孟幺幺與魯婆婆來後,小姑可是清閑,都做了一段時間名副其實的千金小姐。
冬天的故河口,溝渠草灘都凍結冰了,牛沒處放。唯田間酥鮮的有些青,那是小麥與豌豆。牛們實在太餓,慌奔亂跑的到田裏去偷吃莊稼。農人一時忙著烤火,一時忙著趕牛,大雪天裏來回反轉的,氣喘籲籲的噴得麵前一團白霧。
除此之外,故河口的一切都是寧靜的。屋裏火坑裏火慢慢地燃燒,火架上小孩子烤著臘魚臘肉,烤得外焦裏嫩,冒著清香可口的肉味兒,可謂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婦人們圍著火坑邊納鞋底,哼唱兒曲,一雙好看暖和的新鞋就在手裏做起了,充滿成就感。男人們打著呼嚕,嘴角的口水掉得長長的,臉上似乎掛著笑容,也許正在做一個美夢。雪兒在外輕輕飄落,輕輕似到了一個無比浪漫的雪國老家。故河口遠處近處籠罩著一片白色,漂浮著霧氣,卻並不寒冷。那是小姑的千金歲月,那裏有我快樂的童年。
小姑最喜歡吃火坑砂罐煨的豆食,小小褐色的砂罐裝滿了豆食,放點尖辣椒加生薑,生抽。放在火坑裏裏烤,直烤到砂罐裏的豆食撲撲騰地咕嚕咕嚕響,直烤到一絲豆香從砂罐裏飄出來,沁人心脾。豆食是一種舉世聞名的醃菜,豆子經過煮熟黴過之後,曬幹放進壇裏形成。加點香菜,在火架上一煨,香飄滿屋。
還有銻鍋蒸的米飯,白花花的透著稻穀香。烤火的樹兜大大的,火燃得旺旺的,火架子架在火坑裏,銻鍋放在火架上,大米放在銻鍋裏蒸,從銻鍋裏冒出絲絲熱氣,冒出絲絲草木香氣與飯香氣,特別的好吃,好聞,好饞人。
故河口的每戶農家的屋旁屋簷下,與廁所裏,都有存放的大樹兜,專為冬天下雪烤火用。下雪了,人們整天圍著火坑烤火,燒開水,烤紅薯,烤香腸,烤糍粑,烤飯菜,餓了就烤熟了吃,吃飽了原烤火,看雪。男人們依舊打瞌睡,女人們依舊納鞋底,孩子們依舊烤著臘肉臘魚……營造一幅遺落在時光長河裏絕美的農家恬靜安然的生活圖景,如千古海市蜃樓。
原始溫暖的一切,留存在孩子們長大的心中。
故河口的冬天特別冷,雪特別厚,冰也結得特別厚。小姑常帶著姐們去水浹裏滑冰玩。裹著厚實的頭巾,穿著厚厚的棉襖,迎著北風,將小臉吹得通紅。就小姑的千金歲月,是個平和溫暖的年代,即使大雪也絲毫感覺不到寒冷。下雪天似乎也不大冷,因有大樹兜,有火烤與火鍋吧。
下雪,故河口的各個角落不斷飛翔的野味,隨時可被農人逮住。雖不及故道冰層的水鴨成群,終究還是豐富的。野兔,野豬野狗,斑鳩麻雀,一到冬天,逮捕它們成為孩子們雪天裏最好的運動。也成了孩子們與動物之間的遊戲與搏殺。
黃鼠狼夾,彈簧,劍,弓,等,就產生於這種勞動中,人類起先都是這種遊牧人的遊牧文化,漸漸進化發展到今天的農耕文明。小姑的千金歲月充滿了人類遊牧文化時期的味道,也夾雜著農耕時期的文明。
小姑還喜歡大雪天裏在家推磨。磨豌豆,豆漿,米漿。
腳盆裏泡著豌豆,豆子,大米,泡好了,等到二天裏泡軟了糧食,然後用磨子磨出來。米漿做炸粉子,豌豆漿做豌豆腐,豆瓣醬,豆子做豆食。都是好吃的菜。小姑推磨,姐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幫。吱嘎吱嘎的磨單子拉著磨盤轉動。小姑與姐們一起推著磨,唱著歌,十分的歡快,一派喜氣:
兒童推磨磨,轉圈追哥哥。姐姐推磨磨,原地踩窩窩。
叔叔推磨磨,磨麵蒸饃饃。嬸嬸推磨磨,碾米下鍋鍋。
閨女推磨磨,爹爹搖籮籮。老漢推磨磨,自己找樂樂。
嗬嗬嗬……
嗬嗬嗬……
歡聲笑語從祖母的廚房傳出來。磨炒熟了的幹豌豆,是為曬醬用,做豌豆粉,一磨就是一腳盆,裝幾大壇子,把醬當作飯吃了。
磨豆子除了做豆食,還打豆腐,要過年了,要備點年貨。打豆腐,就有豆腐膏子吃,加點白糖,清香甜口,是很美好的享受,一年中難得的一次。
磨米漿除了做炸粉子,還發發巴子,發巴子白花花的,有著外婆家的香甜,也很好吃。發發巴子在特別時期,夏天收割早穀子之後,是最為勁的農家小吃,飄蕩著母親的氣息。冬天溫度低,發巴子難得發起來,該是家有孕婦與病人時。
小姑最不喜歡磨的是糟穀子。放酒後的稻穀,空殼,磨了用作養豬。鄉下稱之為糟穀子。那時養豬沒啥糧食吃,就吃糟穀子。一勺子糟穀子一勺子水,一磨一大缸,加點青菜,吃個四三天,吃完了再磨。一擔糟穀子從槽坊擔回來得三塊錢。我的一個遠方叔叔陳兵武在窯廠開小小槽坊,憑關係才可挑到兩擔糟穀子。
由此,多半時間,祖母家的磨子磨的是糟穀子。小姑磨的也是糟穀子。豬的肚子特別大,因喝了太多糟水。一年到底,長不到兩百斤,殺了,也瘦弱的沒油。皮噠噠,都是皮瓤肉。
小姑的千金時代真是豐饒,小姑的千金歲月所在的祖母家更是熱鬧非凡。
祖母從外帶回的孟幺幺與三路叔叔,每天跟小姑四叔生活在一起。祖母收留的魯婆婆,也每天與小姑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家裏一下增加三口人,很不同。祖母對他們各有事務安排。
每次下雨,祖母家就特別熱鬧。沒出去幹活,呆在家裏就是一屋人。
魯婆婆打掃清潔衛生做飯,孟幺幺收拾碗筷跑雜,三路叔叔在祖母家沒過多久,就去鎮上學車輛修理,然後又去參軍,在家裏的事務還沒來得及安排,這也無不與祖母重男輕女有關。祖母總念叨三路叔叔是孟舅婆家唯一的後人,該有出息,撐起孟家門麵,長大了要尋祖歸宗,不能永遠留在故河口。由此想盡千方百計,找關係送三路叔叔去當兵。往後三路叔叔當兵轉業回來之後,就被分配到湖北十堰汽車廠,當了汽車修理工人,娶了個賢惠的老婆,生養了一個兒子,十分幸福完美地生活。
祖母那時還有些沒落貴族的小姐脾性,對下人特凶。孟幺幺稍不聽話,就會被祖母敲頂弓。倒是小姑成了千金小姐,啥事都不用做。每到傍晚,孟幺幺還在為這事那事忙得焦頭亂額時,小姑已洗得幹淨,回了房間,躺坐在床上,看公開的情書。那可是小姑千金歲月時期的紅書,識得幾個字的人,都以談論它為樂為傲。小姑其實認不全書裏的字,全靠天性去領悟。
下雨天,祖母家的飯菜特別香,一吃一圍桌!可是家大口闊!其實飯還是那鍋飯,菜也還是農家菜園最平常的菜。可吃起來,就是特別香。因為人多吃飯就跟豬多吃食一樣,搶著吃才香。
下雨了,小姑躲在房間邊做花墊底子!邊與四叔談論好看書裏的愛情故事!兩哥妹有時還為此爭奪麵紅耳赤。
小姑的床頭底下老壓著那本《公開的情書》。書裏的主角名字十分奇怪,老噶,老久,真真,老邪門。那可是小姑青春時代的紅書。隻要農閑,小姑就將那本書拿出來與四叔爭論。沒事,就藏在被子裏,睡覺都抱著。
下雪了,不去地裏幹活,小姑就把它當飯吃,整天抱在懷裏,一刻都不肯鬆手。小姑從未讀過一天書,都不知咋認得裏麵的字的?也許正因為不認得,所以才要抱在懷裏,形影不離。因為讀得慢嘛。
小姑總是說:“四哥,你說老嘎,老久,真真,老邪門,天,他們之間到底誰更愛誰呢?真是太複雜了,我都被他們的關係繞暈了頭……”
四叔並不回答小姑,對小姑搶走公開的情書壓在自己枕頭底下的行為,感到挺幼稚可笑。在四叔心裏,公開的情書小姑讀得懂嗎?讀了有啥用?可四叔也不藐視小姑的問題,自個在心底思忖,這有啥複雜的?確實,在四叔風流的情史裏,真真,老久,老嘎,他們的關係就太純粹!主要是四叔對情感抱著遊戲的態度,而對社會活動倒是非常專注而熱衷。
偶爾,四叔也會與小姑發生爭論,因為公開的情書到底能不能公開?
這個時候,我就是站在門外,也能感受小姑與四叔爭吵的熱烈氣氛!從而也真實地感受到真真,老嘎,老久他們之間純真的忘我的革命情感。長大後,那種氣息都沒忘卻。除開祖母講的外婆與狼的故事之外,這本書算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了。長大後,我還寫了兩篇讀後感。春天的消息,與稱呼的奇妙。也許我體內的那點文藝細胞種子,就是在祖母與小姑的熏陶下播下的。
祖母一個大家分成幾個小家,個個小家都枝葉旺盛,和和氣氣,家裏家外熱鬧非凡。一家人天長日久的勤奮堅持,硬是將個窮家小家過得有些大家族氣息來。主要是其樂融融,幸福甜蜜的滋味生活不過如此。
冬天的麻糖,豆筋,糍粑,夏天的發糕雲雲,人也格外空閑,日子過得可謂雲淡風輕,而又豐富精彩。就這些在姐們的記憶中亦是美妙,比這更為美妙的是祖母於那年間,帶回了兩個孩子。
女孩叫孟夭,男孩叫孟三路。祖母教姐們稱女的為孟幺幺,男的為三路叔叔。孟幺幺七八歲,比小姑小幾歲,長方臉,看似膽小如鼠,卻心思縝密,兩隻小眼睛像麻雀的眼睛一樣,生分卻並不安分,軲轆軲轆地望著家裏的每個成員,安靜又似躁動,想留下又伺機著逃走。看什麽,做什麽,說什麽,拘謹得很,猶如驚弓之鳥。其實內心是挺強大主見之人。三路叔叔比較大方,方臉,虎頭虎腦,一腦殼頭發自然卷,臉上長滿了青春豆。十三四歲,到了青春發育年歲。
這兩兄妹就是前麵寫到的祖母擱的孟舅婆的親外孫子。因為孟舅婆的女兒於一次勞作中中暑身亡,女婿也不知因何病起一命嗚呼。他們年事已高,兩個孩子實在沒辦法照看下來,也沒地方去,祖母就將他們帶回了家。
祖母自家的孩子多得都養不過來,又弄回兩個,很不被人理解。鄉親們都說,友打卦在外跑迂破了,天下那等身世淒涼的人多得去,人人個個救,她救得了?雖說是親戚又不沾一點親,不是自找麻煩,可是一輩子的負擔!
祖母卻沒所謂,把孟幺幺與三路叔叔當了自己的親閨女,親兒子,跟著小姑,四叔同吃同住,稱兄妹道弟,做了養一輩子的打算。
另還有個討米的魯婆婆。下雨天,討米討到祖母家,正是午飯時間,祖母便留魯婆婆在家吃午飯,一頓午飯吃過,就吃成了結拜姐妹。魯婆婆也留在了祖母家,不去討米了。魯婆婆穿著套藏青色綢緞的棉襖棉褲,頭發梳得油光可鑒,一個碧玉簪子別在光潔的頭發上,閃閃發光,樣子一點都不似一個討米佬!
祖母本是大家閨秀,眼尖,一下就瞧出魯婆婆的身世並不是平常老百姓,家境定殷實。原來魯婆婆家還真是上好人家,在家鄉開槽坊,豬廠,商鋪店門有好幾家,兒孫滿堂。她是受了兒媳婦的氣,賭氣跑出來討米的。
祖母一往在外雲遊,得知在家千般好,出門難上難的苦楚,就魯婆婆這種情狀,還是不要外麵流浪的好,遲早一天家人會找她回去,她且短暫收留幾天。魯婆婆與祖母年齡相當,姐妹相稱,孟幺幺與小姑也是姐妹相稱,三路叔叔與四叔年齡相當,兄弟相稱。
祖母家一下多了三個人,好不熱鬧。小姑四叔也進入了青春期,整天拿著勒凡的《公開的情書》爭論不休。自從孟幺幺與魯婆婆來後,小姑可是清閑,都做了一段時間名副其實的千金小姐。
冬天的故河口,溝渠草灘都凍結冰了,牛沒處放。唯田間酥鮮的有些青,那是小麥與豌豆。牛們實在太餓,慌奔亂跑的到田裏去偷吃莊稼。農人一時忙著烤火,一時忙著趕牛,大雪天裏來回反轉的,氣喘籲籲的噴得麵前一團白霧。
除此之外,故河口的一切都是寧靜的。屋裏火坑裏火慢慢地燃燒,火架上小孩子烤著臘魚臘肉,烤得外焦裏嫩,冒著清香可口的肉味兒,可謂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婦人們圍著火坑邊納鞋底,哼唱兒曲,一雙好看暖和的新鞋就在手裏做起了,充滿成就感。男人們打著呼嚕,嘴角的口水掉得長長的,臉上似乎掛著笑容,也許正在做一個美夢。雪兒在外輕輕飄落,輕輕似到了一個無比浪漫的雪國老家。故河口遠處近處籠罩著一片白色,漂浮著霧氣,卻並不寒冷。那是小姑的千金歲月,那裏有我快樂的童年。
小姑最喜歡吃火坑砂罐煨的豆食,小小褐色的砂罐裝滿了豆食,放點尖辣椒加生薑,生抽。放在火坑裏裏烤,直烤到砂罐裏的豆食撲撲騰地咕嚕咕嚕響,直烤到一絲豆香從砂罐裏飄出來,沁人心脾。豆食是一種舉世聞名的醃菜,豆子經過煮熟黴過之後,曬幹放進壇裏形成。加點香菜,在火架上一煨,香飄滿屋。
還有銻鍋蒸的米飯,白花花的透著稻穀香。烤火的樹兜大大的,火燃得旺旺的,火架子架在火坑裏,銻鍋放在火架上,大米放在銻鍋裏蒸,從銻鍋裏冒出絲絲熱氣,冒出絲絲草木香氣與飯香氣,特別的好吃,好聞,好饞人。
故河口的每戶農家的屋旁屋簷下,與廁所裏,都有存放的大樹兜,專為冬天下雪烤火用。下雪了,人們整天圍著火坑烤火,燒開水,烤紅薯,烤香腸,烤糍粑,烤飯菜,餓了就烤熟了吃,吃飽了原烤火,看雪。男人們依舊打瞌睡,女人們依舊納鞋底,孩子們依舊烤著臘肉臘魚……營造一幅遺落在時光長河裏絕美的農家恬靜安然的生活圖景,如千古海市蜃樓。
原始溫暖的一切,留存在孩子們長大的心中。
故河口的冬天特別冷,雪特別厚,冰也結得特別厚。小姑常帶著姐們去水浹裏滑冰玩。裹著厚實的頭巾,穿著厚厚的棉襖,迎著北風,將小臉吹得通紅。就小姑的千金歲月,是個平和溫暖的年代,即使大雪也絲毫感覺不到寒冷。下雪天似乎也不大冷,因有大樹兜,有火烤與火鍋吧。
下雪,故河口的各個角落不斷飛翔的野味,隨時可被農人逮住。雖不及故道冰層的水鴨成群,終究還是豐富的。野兔,野豬野狗,斑鳩麻雀,一到冬天,逮捕它們成為孩子們雪天裏最好的運動。也成了孩子們與動物之間的遊戲與搏殺。
黃鼠狼夾,彈簧,劍,弓,等,就產生於這種勞動中,人類起先都是這種遊牧人的遊牧文化,漸漸進化發展到今天的農耕文明。小姑的千金歲月充滿了人類遊牧文化時期的味道,也夾雜著農耕時期的文明。
小姑還喜歡大雪天裏在家推磨。磨豌豆,豆漿,米漿。
腳盆裏泡著豌豆,豆子,大米,泡好了,等到二天裏泡軟了糧食,然後用磨子磨出來。米漿做炸粉子,豌豆漿做豌豆腐,豆瓣醬,豆子做豆食。都是好吃的菜。小姑推磨,姐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幫。吱嘎吱嘎的磨單子拉著磨盤轉動。小姑與姐們一起推著磨,唱著歌,十分的歡快,一派喜氣:
兒童推磨磨,轉圈追哥哥。姐姐推磨磨,原地踩窩窩。
叔叔推磨磨,磨麵蒸饃饃。嬸嬸推磨磨,碾米下鍋鍋。
閨女推磨磨,爹爹搖籮籮。老漢推磨磨,自己找樂樂。
嗬嗬嗬……
嗬嗬嗬……
歡聲笑語從祖母的廚房傳出來。磨炒熟了的幹豌豆,是為曬醬用,做豌豆粉,一磨就是一腳盆,裝幾大壇子,把醬當作飯吃了。
磨豆子除了做豆食,還打豆腐,要過年了,要備點年貨。打豆腐,就有豆腐膏子吃,加點白糖,清香甜口,是很美好的享受,一年中難得的一次。
磨米漿除了做炸粉子,還發發巴子,發巴子白花花的,有著外婆家的香甜,也很好吃。發發巴子在特別時期,夏天收割早穀子之後,是最為勁的農家小吃,飄蕩著母親的氣息。冬天溫度低,發巴子難得發起來,該是家有孕婦與病人時。
小姑最不喜歡磨的是糟穀子。放酒後的稻穀,空殼,磨了用作養豬。鄉下稱之為糟穀子。那時養豬沒啥糧食吃,就吃糟穀子。一勺子糟穀子一勺子水,一磨一大缸,加點青菜,吃個四三天,吃完了再磨。一擔糟穀子從槽坊擔回來得三塊錢。我的一個遠方叔叔陳兵武在窯廠開小小槽坊,憑關係才可挑到兩擔糟穀子。
由此,多半時間,祖母家的磨子磨的是糟穀子。小姑磨的也是糟穀子。豬的肚子特別大,因喝了太多糟水。一年到底,長不到兩百斤,殺了,也瘦弱的沒油。皮噠噠,都是皮瓤肉。
小姑的千金時代真是豐饒,小姑的千金歲月所在的祖母家更是熱鬧非凡。
祖母從外帶回的孟幺幺與三路叔叔,每天跟小姑四叔生活在一起。祖母收留的魯婆婆,也每天與小姑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家裏一下增加三口人,很不同。祖母對他們各有事務安排。
每次下雨,祖母家就特別熱鬧。沒出去幹活,呆在家裏就是一屋人。
魯婆婆打掃清潔衛生做飯,孟幺幺收拾碗筷跑雜,三路叔叔在祖母家沒過多久,就去鎮上學車輛修理,然後又去參軍,在家裏的事務還沒來得及安排,這也無不與祖母重男輕女有關。祖母總念叨三路叔叔是孟舅婆家唯一的後人,該有出息,撐起孟家門麵,長大了要尋祖歸宗,不能永遠留在故河口。由此想盡千方百計,找關係送三路叔叔去當兵。往後三路叔叔當兵轉業回來之後,就被分配到湖北十堰汽車廠,當了汽車修理工人,娶了個賢惠的老婆,生養了一個兒子,十分幸福完美地生活。
祖母那時還有些沒落貴族的小姐脾性,對下人特凶。孟幺幺稍不聽話,就會被祖母敲頂弓。倒是小姑成了千金小姐,啥事都不用做。每到傍晚,孟幺幺還在為這事那事忙得焦頭亂額時,小姑已洗得幹淨,回了房間,躺坐在床上,看公開的情書。那可是小姑千金歲月時期的紅書,識得幾個字的人,都以談論它為樂為傲。小姑其實認不全書裏的字,全靠天性去領悟。
下雨天,祖母家的飯菜特別香,一吃一圍桌!可是家大口闊!其實飯還是那鍋飯,菜也還是農家菜園最平常的菜。可吃起來,就是特別香。因為人多吃飯就跟豬多吃食一樣,搶著吃才香。
下雨了,小姑躲在房間邊做花墊底子!邊與四叔談論好看書裏的愛情故事!兩哥妹有時還為此爭奪麵紅耳赤。
小姑的床頭底下老壓著那本《公開的情書》。書裏的主角名字十分奇怪,老噶,老久,真真,老邪門。那可是小姑青春時代的紅書。隻要農閑,小姑就將那本書拿出來與四叔爭論。沒事,就藏在被子裏,睡覺都抱著。
下雪了,不去地裏幹活,小姑就把它當飯吃,整天抱在懷裏,一刻都不肯鬆手。小姑從未讀過一天書,都不知咋認得裏麵的字的?也許正因為不認得,所以才要抱在懷裏,形影不離。因為讀得慢嘛。
小姑總是說:“四哥,你說老嘎,老久,真真,老邪門,天,他們之間到底誰更愛誰呢?真是太複雜了,我都被他們的關係繞暈了頭……”
四叔並不回答小姑,對小姑搶走公開的情書壓在自己枕頭底下的行為,感到挺幼稚可笑。在四叔心裏,公開的情書小姑讀得懂嗎?讀了有啥用?可四叔也不藐視小姑的問題,自個在心底思忖,這有啥複雜的?確實,在四叔風流的情史裏,真真,老久,老嘎,他們的關係就太純粹!主要是四叔對情感抱著遊戲的態度,而對社會活動倒是非常專注而熱衷。
偶爾,四叔也會與小姑發生爭論,因為公開的情書到底能不能公開?
這個時候,我就是站在門外,也能感受小姑與四叔爭吵的熱烈氣氛!從而也真實地感受到真真,老嘎,老久他們之間純真的忘我的革命情感。長大後,那種氣息都沒忘卻。除開祖母講的外婆與狼的故事之外,這本書算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了。長大後,我還寫了兩篇讀後感。春天的消息,與稱呼的奇妙。也許我體內的那點文藝細胞種子,就是在祖母與小姑的熏陶下播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