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維持之前的現狀,也是為防禦海對麵扶桑國而考慮。
這一戰,雖然殲滅了危害東州十多年的海盜倭寇,算是換了當地百姓一個和平,但海盜倭寇集團的背後,是虎視眈眈的扶桑。
如果就此放鬆警惕,合並一州,倘若扶桑某日大軍來犯,這一州百姓的生死,可全攥在一人之手。
而這一人要是沒大都督一職製衡,那就是一家獨大,而且地域之廣,也不是一人能夠管理過來。
為了防範扶桑,還是按照一州兩治,前後分治最好,這樣就算扶桑來犯,前東州也能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而後州也有充足時間準備,提供糧草、兵力。
對這,蘇祁安沒有一點反對意思,反而十分支持,不單單是從現如今東州廣大地域來看,也是為了日後返京敘職,不被人捏住把柄做準備。
東州戰事兵力雖廣,傷亡很大,但終究是平定了戰事,蕩平了匪患,這戰功算是天大了。
別看蘇祁安還沒回京,但有關他的討論很多,本就戰功顯著,真要是在東州分治的情況上插一腳。
朝中諸多大臣,百分百會彈劾他,會以他有私心為由,借機會控製整個東州。
東州這塊地,對大涼很重要,說是搖錢樹都不為過,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
特別是這一戰的平定,讓不少朝中權貴,對蘇祁安目前施政東州眼紅。
如果不是陛下欽點,蘇祁安隻待兩個月,要是時間在長,蘇祁安都得被彈劾死。
在這種節骨眼上,任何的一步,蘇祁安都得走的慎重。
目前的東州分治沒有問題,前東州還是以吳定國為主,朝中也沒有多少意見,這麽多年吳定國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又是老臣,身份名望都很高,要是有人動他,隻能說腦子有病。
如今爭議的點,是後九郡的東州,蘇祁安來東州四五個月,加上這次東州之戰,後東州三位主要州級官員,都被蘇祁安給一鍋端了。
如今的後東州的主政州級官員急缺,對此蘇祁安已經和吳定國商議很久,並向朝廷推薦了兩名新的主政官員。
蘇祁安的推薦,基本上沒有阻礙,很順利通過了,之所以如此順利,不是朝堂眾大臣幡然醒悟,而是蘇祁安得到了蘇玄庸的支持。
兩個月的施政東州,隻要不是太冒進,有危險的事,基本上都是一概同意。
這次推薦,算是走一個流程,很快得到批準。
蘇祁安向朝廷推薦了兩個人,一個陽萊縣令方敬之,另外一個東州左都督樊崇。
方敬之擔任代州丞,樊崇擔任州尉,推薦這二人,也算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
別看方敬之隻是一介小小的縣令,但老實說,這麽在基層的打磨,以及在東州這段時間的主政,絲毫不輸任何一名郡守。
由他擔任代州丞,絕對是可以的,本來蘇祁安想直接提名做州丞,但方敬之不同意。
他知道蘇祁安對他的好意,明白他這麽多年的付出,沒有發現他的才華,如今一個機會平台出現,蘇祁安自然會竭力推薦。
他不願做直接的州丞,主要是怕給蘇祁安帶來麻煩,別看這一個月的施政,蘇祁安很風光,但背後有很多朝廷的眼睛盯著,就等著蘇祁安犯錯。
另外一方麵,他做了這麽多年基層縣令,一下子官升好幾級,要他管理一縣、一郡還沒什麽,現在一下子主管一州政務,確實要給他時間熟悉。
方敬之的顧慮,蘇祁安思考再三後,也能理解,沒有強迫,便退一步,改為代州丞,這樣既能有時間熟悉,也能發揮州丞的職責。
至於樊崇的東州尉,就沒有這麽麻煩,本身以他左都督的品級,和州尉相差無幾,所做之事也都差不多。
都是管軍務,隻不過之前是管作戰軍隊,現在要管理州內的一切軍務,以樊崇的經驗,用不了多久就能上手。
有了州丞、州尉,後九郡基本上是能運轉起來了,不至於何事都要找蘇祁安報備。
就算蘇祁安在會處理政務,麵對一州所有政務,處理起來也吃不消。
有了這二人的上任,蘇祁安輕鬆不少。
有州丞、州尉,確實能夠讓一州的政務運轉起來,可這隻是暫時的,很多大事,還是要由州牧來發令的。
至於州牧的人選,確實是一個傷腦筋的事,在整個東州如今的官員中,很難挑選一位擔任州牧。
畢竟它的權利很大,蘇祁安可不想在出第二個周子斌,因此州牧一職要極其慎重。
在蘇祁安慎重的一個月,朝廷那邊可是快吵翻天了,所有權貴都是十分熱心的像蘇玄庸推薦合適人員。
但這些人選,隻要簡單過目,就知道背後是所屬哪家世家。
朝廷這邊的爭執,蘇玄庸暫時還能頂得住,但時間長不了太久,如果蘇祁安沒有合適推薦人選,真要這麽拖下去,對蘇祁安才是最不利的。
他要在自己能夠主政東州時,盡可能將所以事處理完,要是留了尾巴,最後吃虧的還是他。
因此,在思量再三後,蘇祁安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像蘇玄庸推薦了一個人。
這人的名字出現在蘇玄庸的龍案上,讓他本人都是有些驚訝,但隻丟給蘇祁安一句話,要是能夠搞定此人,朝堂這邊不用他管了,自有寡人搞定。
有了這句承諾,蘇祁安懸著的心稍稍放下,因為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在東州隱居,剛卸下仕途的宰輔楚雄。
不得不說,蘇祁安這推薦很大膽,讓堂堂致仕的宰輔,接任一州州牧,這放在三百年的大涼朝中都是聞所未聞。
不說從宰輔位置致仕,然後又擔任一州牧,有沒有這先例,即便說動擔任,這前後的落差有多大,隻要是位宰輔都不會做這般事。
一州牧確實位高權重,但在位高權重也沒有堂堂宰輔的位置尊貴,而且楚雄已經一大把年紀了。
在做這等辛勞職位,憑他的年紀不知撐不撐的住。
幾乎和預料的一樣,蘇祁安將這事有意傳達歸隱的楚雄時,得到的答複隻有三個字,不可能。
但蘇祁安也不是一次碰壁就放棄的主,在這一個月時間內,幾乎有時間就跑到楚雄的歸隱地方勸說。
可以說將死皮賴臉發揮到了極致,這種死皮賴臉,非但沒有起到一點好效果,反而把楚雄給直接嚇走了。
一下子消失無蹤,哪怕蘇祁安花費巨大力氣,想找楚雄都沒有他的蹤跡。
別說他了,就算他的義子謝蒼出麵,也尋不到他的蹤跡。
看著楚雄如此樣子,蘇祁安隻能苦笑著,這次是他太大膽了。
絲毫沒有考慮到這位德高望重的前任宰輔心情,就這麽擅自做主,現在看來,要是換做他自己,對這州牧之位,肯定也很抗拒。
雖然考慮不周,但蘇祁安沒有放棄的意思,既然不做州牧,那也就從旁協助,以監察使的身份。
蘇祁安已經想好了,考慮到楚雄的年紀和心氣,打算退一步,讓楚雄擔任新的東州監察使。
反正他即將離開東州,監察使的身份多半也要被收回,與其這樣,不如讓楚雄以新任監察使,協助方敬之、樊崇處理政務。
畢竟朝廷可沒有下令,監察使這職位會被取消,以楚雄的身份做新的監察使,又不傷了麵子,也能發揮他的捂熱,完全一舉兩得。
蘇祁安如此認定楚雄的原因,也隻有他有能力在自己走後,震懾東州當地世家。
東州世家就像野草,春風吹又生,根本無法鏟除,既然如此,那就留著,時不時震懾,也讓這些得了東州百姓好處的世家,給東州出出力。
方敬之、樊崇二人雖然是州丞、州尉,但周子斌畢竟主政東州這麽多年,就算身死,根基被鏟除,但影響力還是在的。
就他二人,對這些東州世家,多少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有時可以依靠武力震懾,但時間一長,在背後,總會有一些小動作。
所以要讓這些世家徹底服帖,除了武力,還得攻心,這就很考驗一個人的威信力。
很可惜,方敬之、樊崇都不具備,吳定國倒是具備一些,但他常年在東州前線,前九郡他能管理,後九郡情況複雜,他也很難搞定。
而能這震懾的,除了楚雄,蘇祁安找不到第二個合適人選。
擔任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高位,又是東州本地人氏,在他為官期間,不知多少人得到過他的提拔,點撥。
如果不是他回東州,執意低調,由龍衛保護,就他的身份,哪怕周子斌見了他,也得戰戰兢兢。
所以,這樣的人,蘇祁安真的很想讓他重新出山,為大涼繼續發光發熱,隻有他坐鎮東州,蘇祁安才能毫無顧忌的放心離去。
也能震懾其他一些心思活躍之輩,隻可惜,因為他的著急,搞得這位前任宰輔直接消失無蹤。
就算這樣,蘇祁安也沒有放棄的意思,他知道想要東州安穩,這位大佬是一定要請出山的。
這一戰,雖然殲滅了危害東州十多年的海盜倭寇,算是換了當地百姓一個和平,但海盜倭寇集團的背後,是虎視眈眈的扶桑。
如果就此放鬆警惕,合並一州,倘若扶桑某日大軍來犯,這一州百姓的生死,可全攥在一人之手。
而這一人要是沒大都督一職製衡,那就是一家獨大,而且地域之廣,也不是一人能夠管理過來。
為了防範扶桑,還是按照一州兩治,前後分治最好,這樣就算扶桑來犯,前東州也能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而後州也有充足時間準備,提供糧草、兵力。
對這,蘇祁安沒有一點反對意思,反而十分支持,不單單是從現如今東州廣大地域來看,也是為了日後返京敘職,不被人捏住把柄做準備。
東州戰事兵力雖廣,傷亡很大,但終究是平定了戰事,蕩平了匪患,這戰功算是天大了。
別看蘇祁安還沒回京,但有關他的討論很多,本就戰功顯著,真要是在東州分治的情況上插一腳。
朝中諸多大臣,百分百會彈劾他,會以他有私心為由,借機會控製整個東州。
東州這塊地,對大涼很重要,說是搖錢樹都不為過,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
特別是這一戰的平定,讓不少朝中權貴,對蘇祁安目前施政東州眼紅。
如果不是陛下欽點,蘇祁安隻待兩個月,要是時間在長,蘇祁安都得被彈劾死。
在這種節骨眼上,任何的一步,蘇祁安都得走的慎重。
目前的東州分治沒有問題,前東州還是以吳定國為主,朝中也沒有多少意見,這麽多年吳定國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又是老臣,身份名望都很高,要是有人動他,隻能說腦子有病。
如今爭議的點,是後九郡的東州,蘇祁安來東州四五個月,加上這次東州之戰,後東州三位主要州級官員,都被蘇祁安給一鍋端了。
如今的後東州的主政州級官員急缺,對此蘇祁安已經和吳定國商議很久,並向朝廷推薦了兩名新的主政官員。
蘇祁安的推薦,基本上沒有阻礙,很順利通過了,之所以如此順利,不是朝堂眾大臣幡然醒悟,而是蘇祁安得到了蘇玄庸的支持。
兩個月的施政東州,隻要不是太冒進,有危險的事,基本上都是一概同意。
這次推薦,算是走一個流程,很快得到批準。
蘇祁安向朝廷推薦了兩個人,一個陽萊縣令方敬之,另外一個東州左都督樊崇。
方敬之擔任代州丞,樊崇擔任州尉,推薦這二人,也算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
別看方敬之隻是一介小小的縣令,但老實說,這麽在基層的打磨,以及在東州這段時間的主政,絲毫不輸任何一名郡守。
由他擔任代州丞,絕對是可以的,本來蘇祁安想直接提名做州丞,但方敬之不同意。
他知道蘇祁安對他的好意,明白他這麽多年的付出,沒有發現他的才華,如今一個機會平台出現,蘇祁安自然會竭力推薦。
他不願做直接的州丞,主要是怕給蘇祁安帶來麻煩,別看這一個月的施政,蘇祁安很風光,但背後有很多朝廷的眼睛盯著,就等著蘇祁安犯錯。
另外一方麵,他做了這麽多年基層縣令,一下子官升好幾級,要他管理一縣、一郡還沒什麽,現在一下子主管一州政務,確實要給他時間熟悉。
方敬之的顧慮,蘇祁安思考再三後,也能理解,沒有強迫,便退一步,改為代州丞,這樣既能有時間熟悉,也能發揮州丞的職責。
至於樊崇的東州尉,就沒有這麽麻煩,本身以他左都督的品級,和州尉相差無幾,所做之事也都差不多。
都是管軍務,隻不過之前是管作戰軍隊,現在要管理州內的一切軍務,以樊崇的經驗,用不了多久就能上手。
有了州丞、州尉,後九郡基本上是能運轉起來了,不至於何事都要找蘇祁安報備。
就算蘇祁安在會處理政務,麵對一州所有政務,處理起來也吃不消。
有了這二人的上任,蘇祁安輕鬆不少。
有州丞、州尉,確實能夠讓一州的政務運轉起來,可這隻是暫時的,很多大事,還是要由州牧來發令的。
至於州牧的人選,確實是一個傷腦筋的事,在整個東州如今的官員中,很難挑選一位擔任州牧。
畢竟它的權利很大,蘇祁安可不想在出第二個周子斌,因此州牧一職要極其慎重。
在蘇祁安慎重的一個月,朝廷那邊可是快吵翻天了,所有權貴都是十分熱心的像蘇玄庸推薦合適人員。
但這些人選,隻要簡單過目,就知道背後是所屬哪家世家。
朝廷這邊的爭執,蘇玄庸暫時還能頂得住,但時間長不了太久,如果蘇祁安沒有合適推薦人選,真要這麽拖下去,對蘇祁安才是最不利的。
他要在自己能夠主政東州時,盡可能將所以事處理完,要是留了尾巴,最後吃虧的還是他。
因此,在思量再三後,蘇祁安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像蘇玄庸推薦了一個人。
這人的名字出現在蘇玄庸的龍案上,讓他本人都是有些驚訝,但隻丟給蘇祁安一句話,要是能夠搞定此人,朝堂這邊不用他管了,自有寡人搞定。
有了這句承諾,蘇祁安懸著的心稍稍放下,因為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在東州隱居,剛卸下仕途的宰輔楚雄。
不得不說,蘇祁安這推薦很大膽,讓堂堂致仕的宰輔,接任一州州牧,這放在三百年的大涼朝中都是聞所未聞。
不說從宰輔位置致仕,然後又擔任一州牧,有沒有這先例,即便說動擔任,這前後的落差有多大,隻要是位宰輔都不會做這般事。
一州牧確實位高權重,但在位高權重也沒有堂堂宰輔的位置尊貴,而且楚雄已經一大把年紀了。
在做這等辛勞職位,憑他的年紀不知撐不撐的住。
幾乎和預料的一樣,蘇祁安將這事有意傳達歸隱的楚雄時,得到的答複隻有三個字,不可能。
但蘇祁安也不是一次碰壁就放棄的主,在這一個月時間內,幾乎有時間就跑到楚雄的歸隱地方勸說。
可以說將死皮賴臉發揮到了極致,這種死皮賴臉,非但沒有起到一點好效果,反而把楚雄給直接嚇走了。
一下子消失無蹤,哪怕蘇祁安花費巨大力氣,想找楚雄都沒有他的蹤跡。
別說他了,就算他的義子謝蒼出麵,也尋不到他的蹤跡。
看著楚雄如此樣子,蘇祁安隻能苦笑著,這次是他太大膽了。
絲毫沒有考慮到這位德高望重的前任宰輔心情,就這麽擅自做主,現在看來,要是換做他自己,對這州牧之位,肯定也很抗拒。
雖然考慮不周,但蘇祁安沒有放棄的意思,既然不做州牧,那也就從旁協助,以監察使的身份。
蘇祁安已經想好了,考慮到楚雄的年紀和心氣,打算退一步,讓楚雄擔任新的東州監察使。
反正他即將離開東州,監察使的身份多半也要被收回,與其這樣,不如讓楚雄以新任監察使,協助方敬之、樊崇處理政務。
畢竟朝廷可沒有下令,監察使這職位會被取消,以楚雄的身份做新的監察使,又不傷了麵子,也能發揮他的捂熱,完全一舉兩得。
蘇祁安如此認定楚雄的原因,也隻有他有能力在自己走後,震懾東州當地世家。
東州世家就像野草,春風吹又生,根本無法鏟除,既然如此,那就留著,時不時震懾,也讓這些得了東州百姓好處的世家,給東州出出力。
方敬之、樊崇二人雖然是州丞、州尉,但周子斌畢竟主政東州這麽多年,就算身死,根基被鏟除,但影響力還是在的。
就他二人,對這些東州世家,多少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有時可以依靠武力震懾,但時間一長,在背後,總會有一些小動作。
所以要讓這些世家徹底服帖,除了武力,還得攻心,這就很考驗一個人的威信力。
很可惜,方敬之、樊崇都不具備,吳定國倒是具備一些,但他常年在東州前線,前九郡他能管理,後九郡情況複雜,他也很難搞定。
而能這震懾的,除了楚雄,蘇祁安找不到第二個合適人選。
擔任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高位,又是東州本地人氏,在他為官期間,不知多少人得到過他的提拔,點撥。
如果不是他回東州,執意低調,由龍衛保護,就他的身份,哪怕周子斌見了他,也得戰戰兢兢。
所以,這樣的人,蘇祁安真的很想讓他重新出山,為大涼繼續發光發熱,隻有他坐鎮東州,蘇祁安才能毫無顧忌的放心離去。
也能震懾其他一些心思活躍之輩,隻可惜,因為他的著急,搞得這位前任宰輔直接消失無蹤。
就算這樣,蘇祁安也沒有放棄的意思,他知道想要東州安穩,這位大佬是一定要請出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