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坑殺鄭大一夥盜匪,是為了展示官府的態度和震懾,畢竟在中州被盜匪劃分三分之二,盜匪士氣正盛下,沒有雷霆手段,很難鎮的住這些人。


    後麵和許山、馮典二人的正麵激戰,對數萬的盜匪,自然不會全部坑殺,真要這麽做了,中州的戰事落幕怕得相當困難。


    盜匪雖然實力不濟,但真逼的沒有後路可退,一定會拚個魚死網破,到時候中州的傷亡必定很大。


    所以坑殺的震懾,也得分時候,有尺度的拿捏,許山、馮典兩位首惡已除,這消息發布,一定會在眾多盜匪中,掀起巨大的反響。


    在加以赦免的寬大的公告,和中州兵激戰的盜匪,人心必定浮動,被分化瓦解拿下應該不是什麽問題。


    馮典率領千人精銳突襲清河郡城,經過一個時辰左右,便宣告結束,緊接著,按照指示,立刻發布了公告。


    許山、馮典二人身死的消息傳回前線,和想象的一樣,在眾多盜匪內引發巨大反響,所有人都帶著不可思議神色,都認為這是假消息,是蘇紀、李重湘為了誘降他們出的詭計。


    雖然在幾個盜匪頭子的幹預下,暫時穩定了浮動了人心,但想要破除所謂的假消息,就得找到馮典、楚青二人。


    要是時間拖長了,馮典遲遲不現身,哪怕是他們,也控製不自覺眼下局麵。


    盜匪的幾位頭子,第一時間派出心腹搜尋馮典的蹤跡,與此同時,發布二人身死的公告,也傳遍了中州各郡縣。


    各郡縣百姓聽聞是震驚的,在回過神來後,一些人表麵看去沒什麽反應,但內心隱約有些念頭升騰。


    果然,在公告發布不到半個時辰,馮典拿下的三郡之地,爆發了小規模的百姓反抗事件,雖然很快被留守的盜匪鎮壓。


    但這種反抗爆發,就像開了一個頭,點燃了導火索一樣,緊接著,其他各地皆是有百姓自發組織起來,聯合反抗。


    一下子,被占領的三郡二十四縣中,起碼有一半的縣爆發了集結的戰鬥。


    按理說,放在之前,一旦出現反抗暴動,第一時間會派出大批盜匪前去鎮壓。


    但這次,除了留守的盜匪外,再無其他援軍,集結兩三萬人的盜匪軍隊,被中州兵死死的控製在前線。


    不是他們不想抽身,而是根本做不到,一旦分兵抽身平叛,他們死的怕是更快。


    隻能讓留守後方的盜匪,竭力鎮壓,等他們稍微緩下來,一定會派兵支援。


    這話有多少可信度,怕隻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


    負責指揮兩三萬人大軍的盜匪頭子們,臉色凝重,內心慌得一批,派出的心腹,大部分已經傳來消息,沒有馮典、楚青二人半點蹤跡,貌似人間蒸發了。


    消息傳來,這些盜匪頭子內心更加慌張,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


    馮典、楚青的離去,他們是知道的,但至於做什麽,不得而知,如今從蘇紀、李重湘那邊傳出消息,說二人突襲清河郡城不成,反被拿下斬殺。


    發布的公告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剛開始他們是不信的,現在看來,多半是真的。


    先是許山死在了昌平,現在就連他們的頭,馮典也死在了清河郡城。


    一下子,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要是放在之前的和平時期,馮典身死,對他們隻有莫大的好處,可以趁機會上位奪權。


    可現在他們的處境,可謂進退兩難,進被中州兵死死纏著,退後麵鬧事的百姓也不會放過他們。


    現在的他們幾萬人,擺在麵前的,怕真如發布的告示一樣,放下手中兵器就地投降,否則留著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幾位盜匪頭子迅速聚集一起,確認了馮典身亡的真實性後,經過一致商議,最終還是決定放下武器投降。


    放下武器投降,對他們來說,也是無奈之舉,就算執意激戰到底,就眼下的局勢,他們的傷亡已經很大了。


    就算再後方百姓的暴動,勝利的天平已經朝著中州兵傾斜,他們的失敗不過是早晚問題。


    如今馮典身死,後方百姓暴動,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算是壓死他們身上最後一根稻草,除了投降,別無選擇。


    老實說,他們心裏還是有些顧慮的,怕放下兵器後,會像之前的鄭大一樣,被騙坑殺,在選擇投降前,派出了信使,表達了他們的請求,同時主動撤兵,暫停休戰。


    盜匪們的主動休戰,中州兵自然不會繼續追擊,這一戰盜匪的傷亡大,他們同樣如此。


    匯聚在永安縣郊外的兵力,加上兩郡民兵組織,共計兩萬人,中州兵占據一半,這一戰下來,他們的傷亡起碼達到八千人。


    而三萬的盜匪,傷亡一萬五千人左右,雙方戰損比,基本一比二。


    要是在繼續打下去,就算徹底剿滅了剩下的盜匪,中州兵這邊也剩不了多少,能夠以這種勸降的方式投降,是最好的辦法了。


    盜匪們的擔憂,蘇紀、李重湘二人早就考慮好了,在停戰後,派出了一隊信使人馬,前往盜匪的駐地,交給了他們一封由蘇紀、李重湘二人的親筆承諾。


    隻要放下武器投降,除了窮凶極惡之輩,其餘的人,自然會留下一命。


    看著信件結尾蓋的大印,算是給了一眾盜匪吃了一個安心丸。


    有了兩位中州大人物的承諾,倘若事後反悔,一定會影響他的聲望。


    到了他們這級別的高層,看中的不再是多大的權勢,而是自身的聲望,就如二王蘇哲、蘇泰一般,即便親手弑君,打死也不會承認,而且還得搞一份所謂的退位詔書,以示二人登基稱帝的合法性、正統性。


    無論是在大涼,還是其他各國,倘若沒有名正而言的合法、正統,就算手中有多大的權勢,多少的人馬,終究也會遭受他人討伐,早晚也會自取滅亡。


    所以,有損自身威望的事,蘇紀、李重湘二人是絕對不會幹的。


    之所以不將一眾盜匪坑殺,也是有原因的,一來人員太多,起碼有上萬人。


    坑殺上萬人,在大涼的曆史上並非沒有,不過最後那些執行者的下場都不太好,而且還會留下殘忍嗜殺的千古罵名。


    這是其一,最重要的還是其二,真坑殺了上萬人的盜匪,在某種程度上,是能震懾境內的不法宵小,防止作惡。


    但這種震懾,是無法持續一輩子,一旦二人衰敗老去,要麽中州境內又出現動蕩,盜匪的出現也是早晚。


    而再度麵對圍剿的官兵,聚集起來的盜匪,鐵定不會投降,並且還會拿此事大做文章,從而擴大手下人馬。


    在決定沒有半點退路下,聚集的盜匪隻有魚死網破,所做之事也會更加惡劣,往後中州百姓必定陷入徹底的水深火熱中。


    這種血腥坑殺,類似酷吏的手段,治標不治本,適當的殺戮震懾可以,但從長遠來看,還得用完善嚴苛的律法,束縛宵小內心的邪念,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接下來的長治久安。


    在解決了盜匪心中顧慮,這次的投降也很順利,隨著盜匪的投降,中州的動蕩算是落下了帷幕。


    但盜匪投降結束,不代表徹底放下心來,接下來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忙。


    首先要迅速接管馮典占據的三郡,要是晚一些,怕會有人從中作亂,二來,對後方暴動反抗的百姓,第一時間安撫,並且招募一些合適的青壯年,在各郡組成民兵組織。


    這事在兩郡之地,蘇紀、李重湘二人已經做的得心應手,頗有經驗了,接下來直接複製就行。


    按照蘇祁安的計劃,結束中州的動亂後,將一萬的中州兵擴編兩萬,在每一郡,招募五千的民兵。


    這樣一來,總兵力就有五萬人,完全能彌補原先被抽調的四萬中州人馬。


    因為建立的是民兵,這些人從明麵上看,不算正規軍,就算日後蘇哲、蘇泰想找茬,也挑不出理由。


    倘若軟的不硬,直接來硬的,有五萬人的兵力,也能讓二王多少掂量一番。


    至於擴編兩萬的中州兵,就更有由頭可說,為了保護中州日後不出今日之事,防止盜匪混亂中州,自然要擴編中州兵。


    在人數上,不過是兩萬人,以彌補中州兵力不足的損失,也在情理之中。


    中州內部兵力的改變,一切都是為了防備蘇哲、蘇泰有理由的出兵。


    二人窺探中州,蘇紀、李重湘二人早就知道,與其等著對方以某種借口出兵,不如索性選擇歸順。


    當然這種歸順,並非無條件的,二王登基稱帝,大涼有兩位皇帝,就算得了詔書分治而立,但中州隻歸一主。


    無法侍奉二主,因此誰想得到中州,就得分出勝負,當然為了表示誠意,在分出勝負前,中州始終對兩位皇帝敞開大門,如有需要,一定積極配合。


    這便是蘇祁安替蘇紀、李重湘二人找好的說辭,在平定中州盜匪後,第一時間發往京都,同時昭告天下。


    看似蘇紀、李重湘二人吃了很大的虧,但這叫以退為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布衣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下傳深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下傳深藍並收藏布衣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