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
這些年來,我的心境和性格改變了許多,我開始越來越畏懼與他人相處,對於人情冷暖也越來越淡漠,我很難再相信任何人了。
我會認為人與人之間所有的靠近,都是權衡利弊,互相利用的結果。而我對他人的真誠和對世界的熱情,也伴隨著宋老師的冷漠逐漸喪失了。
我的病也愈發嚴重,從單純的抑鬱症,轉為了雙相情感障礙,之後便在這兩種病之間互相徘徊。情緒也總反複無常,每天基本靠藥物控製,否則便會失控。
這樣的日子很難熬,那種痛苦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表述清楚的,我時不時的會想要去死,但對於宋老師,我心中仍還有那樣一份執念不死心。
她偶爾會接上一通電話說上幾句溫柔的言語,我也偶爾會從其他老師口中,聽到宋老師對於我的談論。
也不知是我太自信還是過於自作多情?我總能夠從這些細節中找尋一絲她仍舊疼愛我的蛛絲馬跡,我總感覺她除了表現出來的,那些希望我看到的情感以外,心中還有別的什麽東西在隱隱乍現。
所以我總是自我安慰,琢磨著:或許宋老師隻是希望我長大?也或許她是難以釋懷曾經的那些傷害,害怕與我親近?再或者,她還有其他的難言之隱,比如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她無可奈何才表現出如今的模樣。
因此我不能僅憑這些表象,就斷定她不再愛我。畢竟人類的情感是個極其複雜的東西。我見過她疼愛我時的樣子,而現在的感覺,又有部分與曾經相同,或者說一直存在,從未變化過。
所以這樣的思想總會成為我的一份信念,它常常會告訴我,我不該放棄,我該堅持活著,堅持愛她。
否則,萬一在將來的某天,一個明媚的清晨,或是一個燥熱的午後。宋老師在不經意間,猛然察覺出了心中那份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摸透的情感,原來是真切存在著的,而那時的我已經死了,那還是多遺憾的結局?
……
我真的很討厭人們在安慰人時,常常說的那句“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我更惡心那些總是站在道德最高點的人,他們往往會用鄙視和指責的語言去對待用自殺自殘來緩解痛苦的群體。
他們會說“我真瞧不起你這副窩囊勁,整天矯情給誰看?”,還會說“我覺得這樣的人,真是軟弱無能又愚蠢之極,我最看不上的就是這類人。”
是啊,未經他人苦,他們自然可以雲淡風輕,畢竟事不關已。
他們隻不過是嘴巴一張一合的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罷了,甚至那些最終走向自殺的人的緣由中,可能也有他們參與的成分在,但他們並不會愧疚,甚至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麽,因為人性本就有如此肮髒的一麵。
其實這個世界,從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期待與渴望,總是覺得遇到一個好人,那她便是來拯救和治愈自己的,可惜你的所有痛苦在別人眼中或許不過爾爾,尤其是在不那些不在乎你的人眼中,便更是如此。
而把老師當寄托,是要比上述情況更為愚蠢的決定。畢竟對於老師來講,你隻是一個生活外可有可無的過客,你畢業後與她的世界便不會有任何交集。
那種師生變母女的故事隻是萬分之一的少數幸運兒,而大多故事的結局都隻不過是各自安好。
人生本就是孤獨的,即便有朋友兩三,知己一二,可那些山崩地裂的痛苦,你終究要一個人挺過去。
所以老師也不會是救贖,她隻會是另一個深淵。你可以接受她的愛,但不能隻接受她的愛,更不能依賴和貪戀她的愛。
可惜,我懂得的太晚。時至今日,我隻能靠著回憶和希冀來過活,哪怕這些都是自以為是和自作多情的幻想,但我無法清醒,也不敢清醒。
畢竟人活著總是需要一點溫暖的對嗎…?
這些年來,我的心境和性格改變了許多,我開始越來越畏懼與他人相處,對於人情冷暖也越來越淡漠,我很難再相信任何人了。
我會認為人與人之間所有的靠近,都是權衡利弊,互相利用的結果。而我對他人的真誠和對世界的熱情,也伴隨著宋老師的冷漠逐漸喪失了。
我的病也愈發嚴重,從單純的抑鬱症,轉為了雙相情感障礙,之後便在這兩種病之間互相徘徊。情緒也總反複無常,每天基本靠藥物控製,否則便會失控。
這樣的日子很難熬,那種痛苦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表述清楚的,我時不時的會想要去死,但對於宋老師,我心中仍還有那樣一份執念不死心。
她偶爾會接上一通電話說上幾句溫柔的言語,我也偶爾會從其他老師口中,聽到宋老師對於我的談論。
也不知是我太自信還是過於自作多情?我總能夠從這些細節中找尋一絲她仍舊疼愛我的蛛絲馬跡,我總感覺她除了表現出來的,那些希望我看到的情感以外,心中還有別的什麽東西在隱隱乍現。
所以我總是自我安慰,琢磨著:或許宋老師隻是希望我長大?也或許她是難以釋懷曾經的那些傷害,害怕與我親近?再或者,她還有其他的難言之隱,比如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她無可奈何才表現出如今的模樣。
因此我不能僅憑這些表象,就斷定她不再愛我。畢竟人類的情感是個極其複雜的東西。我見過她疼愛我時的樣子,而現在的感覺,又有部分與曾經相同,或者說一直存在,從未變化過。
所以這樣的思想總會成為我的一份信念,它常常會告訴我,我不該放棄,我該堅持活著,堅持愛她。
否則,萬一在將來的某天,一個明媚的清晨,或是一個燥熱的午後。宋老師在不經意間,猛然察覺出了心中那份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摸透的情感,原來是真切存在著的,而那時的我已經死了,那還是多遺憾的結局?
……
我真的很討厭人們在安慰人時,常常說的那句“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我更惡心那些總是站在道德最高點的人,他們往往會用鄙視和指責的語言去對待用自殺自殘來緩解痛苦的群體。
他們會說“我真瞧不起你這副窩囊勁,整天矯情給誰看?”,還會說“我覺得這樣的人,真是軟弱無能又愚蠢之極,我最看不上的就是這類人。”
是啊,未經他人苦,他們自然可以雲淡風輕,畢竟事不關已。
他們隻不過是嘴巴一張一合的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罷了,甚至那些最終走向自殺的人的緣由中,可能也有他們參與的成分在,但他們並不會愧疚,甚至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麽,因為人性本就有如此肮髒的一麵。
其實這個世界,從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期待與渴望,總是覺得遇到一個好人,那她便是來拯救和治愈自己的,可惜你的所有痛苦在別人眼中或許不過爾爾,尤其是在不那些不在乎你的人眼中,便更是如此。
而把老師當寄托,是要比上述情況更為愚蠢的決定。畢竟對於老師來講,你隻是一個生活外可有可無的過客,你畢業後與她的世界便不會有任何交集。
那種師生變母女的故事隻是萬分之一的少數幸運兒,而大多故事的結局都隻不過是各自安好。
人生本就是孤獨的,即便有朋友兩三,知己一二,可那些山崩地裂的痛苦,你終究要一個人挺過去。
所以老師也不會是救贖,她隻會是另一個深淵。你可以接受她的愛,但不能隻接受她的愛,更不能依賴和貪戀她的愛。
可惜,我懂得的太晚。時至今日,我隻能靠著回憶和希冀來過活,哪怕這些都是自以為是和自作多情的幻想,但我無法清醒,也不敢清醒。
畢竟人活著總是需要一點溫暖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