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她不願承認她傷害了我,所以便找了個理由。她說我從前就有病,意思是:你如今所受的傷害與我無關。
她沒有絲毫的愧疚與心疼,也沒有半分歉意,她隻是著急的想要撇清關係罷了。多麽冷血又無情?原來,這便是我愛的她。
其實在今年以前,我從沒有怪過她。甚至我一直以為我與她關係的變故與疏離,都是我的錯導致的。
因為她曾不斷地告訴我“是你親手將這幅溫馨的畫麵撕碎的”,“是你把我的心傷透了,我們才回不到從前的”。
對此我一直深信不疑。所以我常常會特別的自責與懊悔:倘若沒有那些誤會與衝動,或許我們還是最要好的師生。
所以我就抱著這樣的思想,將自己的位置降的越來越低。直至現在。
是的,我也的確會嫉妒別的同學,我希望她隻偏愛我一個人。我看到她對其他同學比我好,或是與其他同學很親近,我就是會不自覺的難過。
畢竟我從沒有感受過“愛”,也沒有人像她一樣對我好,我不想失去她,我害怕別人跟我搶,害怕別人分走她對我的愛。
所以這便是我的病嗎?或許你可以說我的想法很自私,也可以說我對其他同學不友好,但我不認為這是精神病的症狀。
……
“我沒辦法,我也不想這樣。我不想愛你,我不想每天難過每天痛苦,可是我沒辦法。”我諾諾地回答道。
“你除了會說沒辦法你還會什麽?整天就一句沒辦法!你看你認知什麽的都清楚,其實就是故意的對不對?”她的語氣輕蔑又篤定,好像個洞悉一切的上帝。
聽到這話我突然間就好恨好恨,就像當初割腕時,隱約聽到手術室外母親的那句“這孩子就是生活條件太好了,沒吃過苦,慣的些毛病”,一樣的恨。
原來她們都一樣。
原來宋老師也隻是個普通的中年婦女,她沒有我小時候印象裏的那般高大偉岸,無所不能。她也僅僅隻會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判和評價我的傷痛,隨後在我的心上插刀,讓我愈發感到世界的惡心。
她也不會知道,我的一句“我沒辦法”中摻雜了多少無力,無奈,與無助。她就隻當這是我為自己找的借口。
“咱倆好好的行不行?”我轉移話題詢問道。
“好好的嘛,就你過你的,我過我的。”
“那這不就是仇人嗎?”
“仇人這個詞是誰提的?那不是你一直在說?”
“你別吆喝。”
“怎麽還不能吆喝了?我就吆喝!”
“你一會嗓子啞了,又得賴我頭上,說是我氣的你。”
她安靜了。
我便繼續說:“我就是放不下你。咱倆偶爾聯係聯係好不好?”
“你怎麽又繞回來了?跟個祥林嫂一樣,就重複一個問題,我不是跟你說了嗎?我不跟學生搞這些!”
“關鍵問題一直沒解決呀,況且祥林嫂原型也不是形容她一直重複一個問題。她是死了丈夫和兒子,一直重複自己悲慘的境遇,自怨自艾。”
“那你就更嚴重。”
“那你說我怎麽辦?”
“找你媽!我是你媽?”
突然靈機一動,想占個便宜,便回答:“恩。”
宋老師似乎有些猝不及防,或是沒聽清,便又問了一遍:“我是你媽?”
我就再回答:“恩。”
“你恩什麽恩?你還看上我們家誰了?看沒看上我老公?”
“沒有。我就想要你。”
“你想的挺美呀。”
“那我怎麽做你才能放下過去的事?”
“你不用做,我已經放下了。”
“那你怎麽還總提?每次都要因為過去的事罵我。”
“我就是告訴你,讓你知道自己做了什麽。”
“我知道了!”
“知道了那你就掛了電話,好好生活。”
……
其實今天的天兒很美,碧海藍天,萬裏無雲,明亮又澄澈,就好像她的眼睛。
或許我該原諒和理解她的對嗎?她畢竟隻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她的認知有限,思維局限,價值觀束縛。
或許她因為我的事情,已經思考很多了。或許她口中的“好好生活”,是誠摯的祝福與期望。或許她真的認為,不聯係我才是對我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該理解她,這可能是她認知水平下,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其實,她或許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陪著我,畢業這些年來她也一直有在付出。隻不過不是我希望的那樣,直接的,正麵的。
但她其實並沒有離開我的對嗎?
她沒有絲毫的愧疚與心疼,也沒有半分歉意,她隻是著急的想要撇清關係罷了。多麽冷血又無情?原來,這便是我愛的她。
其實在今年以前,我從沒有怪過她。甚至我一直以為我與她關係的變故與疏離,都是我的錯導致的。
因為她曾不斷地告訴我“是你親手將這幅溫馨的畫麵撕碎的”,“是你把我的心傷透了,我們才回不到從前的”。
對此我一直深信不疑。所以我常常會特別的自責與懊悔:倘若沒有那些誤會與衝動,或許我們還是最要好的師生。
所以我就抱著這樣的思想,將自己的位置降的越來越低。直至現在。
是的,我也的確會嫉妒別的同學,我希望她隻偏愛我一個人。我看到她對其他同學比我好,或是與其他同學很親近,我就是會不自覺的難過。
畢竟我從沒有感受過“愛”,也沒有人像她一樣對我好,我不想失去她,我害怕別人跟我搶,害怕別人分走她對我的愛。
所以這便是我的病嗎?或許你可以說我的想法很自私,也可以說我對其他同學不友好,但我不認為這是精神病的症狀。
……
“我沒辦法,我也不想這樣。我不想愛你,我不想每天難過每天痛苦,可是我沒辦法。”我諾諾地回答道。
“你除了會說沒辦法你還會什麽?整天就一句沒辦法!你看你認知什麽的都清楚,其實就是故意的對不對?”她的語氣輕蔑又篤定,好像個洞悉一切的上帝。
聽到這話我突然間就好恨好恨,就像當初割腕時,隱約聽到手術室外母親的那句“這孩子就是生活條件太好了,沒吃過苦,慣的些毛病”,一樣的恨。
原來她們都一樣。
原來宋老師也隻是個普通的中年婦女,她沒有我小時候印象裏的那般高大偉岸,無所不能。她也僅僅隻會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評判和評價我的傷痛,隨後在我的心上插刀,讓我愈發感到世界的惡心。
她也不會知道,我的一句“我沒辦法”中摻雜了多少無力,無奈,與無助。她就隻當這是我為自己找的借口。
“咱倆好好的行不行?”我轉移話題詢問道。
“好好的嘛,就你過你的,我過我的。”
“那這不就是仇人嗎?”
“仇人這個詞是誰提的?那不是你一直在說?”
“你別吆喝。”
“怎麽還不能吆喝了?我就吆喝!”
“你一會嗓子啞了,又得賴我頭上,說是我氣的你。”
她安靜了。
我便繼續說:“我就是放不下你。咱倆偶爾聯係聯係好不好?”
“你怎麽又繞回來了?跟個祥林嫂一樣,就重複一個問題,我不是跟你說了嗎?我不跟學生搞這些!”
“關鍵問題一直沒解決呀,況且祥林嫂原型也不是形容她一直重複一個問題。她是死了丈夫和兒子,一直重複自己悲慘的境遇,自怨自艾。”
“那你就更嚴重。”
“那你說我怎麽辦?”
“找你媽!我是你媽?”
突然靈機一動,想占個便宜,便回答:“恩。”
宋老師似乎有些猝不及防,或是沒聽清,便又問了一遍:“我是你媽?”
我就再回答:“恩。”
“你恩什麽恩?你還看上我們家誰了?看沒看上我老公?”
“沒有。我就想要你。”
“你想的挺美呀。”
“那我怎麽做你才能放下過去的事?”
“你不用做,我已經放下了。”
“那你怎麽還總提?每次都要因為過去的事罵我。”
“我就是告訴你,讓你知道自己做了什麽。”
“我知道了!”
“知道了那你就掛了電話,好好生活。”
……
其實今天的天兒很美,碧海藍天,萬裏無雲,明亮又澄澈,就好像她的眼睛。
或許我該原諒和理解她的對嗎?她畢竟隻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她的認知有限,思維局限,價值觀束縛。
或許她因為我的事情,已經思考很多了。或許她口中的“好好生活”,是誠摯的祝福與期望。或許她真的認為,不聯係我才是對我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該理解她,這可能是她認知水平下,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其實,她或許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陪著我,畢業這些年來她也一直有在付出。隻不過不是我希望的那樣,直接的,正麵的。
但她其實並沒有離開我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