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京師依舊很冷。
夜晚,來自蒙古高原的西北風翻過橫斷山脈燕山像脫韁的野馬直撲過來,卷著細小的草棍和塵土在京師的上空肆虐,一縷縷時強時弱的冷冽肆無忌憚的抽打著都市內外的林林總總,風兒掃過皇宮內高大的殿宇垂脊,發出輕微的呼哨聲。
皇宮東側,筒子河外的一顆剛剛感受到春天氣息的老柳樹上,高高的樹杈上架著一個老鴰窩,一隻烏鴉縮在雜木樹枝搭建的簡陋的窩中瑟瑟發抖,也許是因為冷,偶爾”嘎!“的叫上一聲,在這寂靜的夜晚聽起來特別的瘮人。
時至三更天的大街上早就沒有了行人,隻有更夫兩兩一組慢慢的的行走在各處的街道上,其中的一個人提著燈籠照亮,另一個人則不時的敲打一下手中的銅鑼,喊一聲: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咚!——咚咚!一慢兩快,那並不響亮的鑼聲在寂靜的夜晚傳的很遠很遠。
大明皇宮外朝東華門外,十五歲的小夥子王聖隆手裏提著一盞黃色的燈籠,腦袋縮在羊羔皮縫製的棉袍中,慢聲細語的和守衛著東華門的錦衣衛小聲的說著話,幾個轎夫則一聲不吭的守在一頂藍色呢布四人抬小轎旁。
值守東華門的錦衣衛軍官說話很客氣,言語親切中帶著巴結,顯然,王聖隆不是一般人。
確實,王聖隆不時一般人,他的義父乃是大明崇禎王朝赫赫有名的大內總管王承恩,每天這個時候,王聖隆都會帶著一頂小轎和幾個家丁來接王承恩回家。
王承恩,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身邊的超級紅人,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點也不為過,沒有誰比王承恩更受皇帝朱由檢信任,以致皇帝朱由檢私下裏稱呼王承恩“老伴伴”。
這裏的“老”不是指歲數老,而是指在一起的時間很久遠。
王承恩今年三十七歲,自從十二歲被派遣到信王府臥底,就一直和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一起,已經二十五年了,自然被朱由檢稱為老伴伴。
伴伴——夥伴的意思。
當年,擔心被封為信王的朱由檢暗中結交大臣於己不利,把持朝政的大太監魏忠賢便將王承恩派進了信王府臥底,明為照顧,實為監督。但這王承恩並沒有秉承魏忠賢的意思去做,報告上去的消息總是朱由檢非常的循規蹈矩,每天除了讀書,就是老實的在王府呆著,並不結交大臣,以致魏忠賢漸漸的放鬆了對朱由檢的警惕。喜歡幹木匠活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失足落水後大病不起,臨終前聽從皇後張嫣的諫議將皇位傳給了弟弟朱由檢,機智的王承恩不僅協助朱由檢穩住朝廷,還協助朱由檢鏟除了魏忠賢等一幹閹黨,可以說王承恩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的第一大功臣。
王承恩的頭銜很多,其中包括大內總管提督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總管錦衣衛提督太監,總管東廠提督太監,每個都是掌控生殺大權、人人懼怕的角色,這其中隨便一個頭銜都是天下無雙的,不是那個朝廷官職可以相提並論的。
在崇禎一朝,王承恩就是一個矛盾混合體,本身是一個人人憎惡的太監,但人品卻是非常的說的過去,富有心機,善於玩弄權術,但對皇帝無比忠誠,貪婪愛財,手段奇毒,辦事卻很公正,以致正直做事兒的官員真心敬他,投機取巧的官員個個怕他。
此時,伺候了皇帝一天的王承恩感到特別的疲勞,一屁股坐進轎子裏一句話也不想說。
沒辦法,崇禎皇帝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樣,是一個工作狂,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老王就得一天到晚陪在皇帝身邊耗著。
小轎嘰嘰喳喳的響著,沿著皇宮外的筒子河邊上的東街向北迤邐而去。
王承恩的家在皇宮後麵的昭回靖恭坊的善後寺胡同,這裏是皇帝朱由檢賞賜給王承恩的府邸所在。
皇帝是天下的主人,為皇家服務的太監、宮女很多,據說崇禎一朝的太監和宮女在大明王朝各個階段中還不是最多的,卻也有三萬多人。分屬十二監、四司、八局的低等太監和分屬六局一司的低等宮女多數居住在皇宮周圍的房屋內,隨時聽從召喚,而地位相對較高的太監首領和女官一般在京城內都有自己的家,這些人每天到點來宮中值班,到點下班出宮回到自己的家裏居住。
王承恩的家是皇帝朱由檢賞賜的,三進三出的院子,占地麵積很大。前排的大院子是家丁居住的地方,門房兩側和院子兩側全都住著家丁,這些家丁有的負責看守大門,有的承攬府中的雜務,分工明確。中間的大院子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邊的院落住著王承恩,東邊院落住著王承恩的義子王聖隆,再後麵便是花園,最後的一排房子分別住著侍衛、隨行小太監和老媽子,空曠的花園兩側兩側則是庫房和堆放雜物的地方。
剛剛走到大門外,突然從門房的門洞裏躥出一個人來,把走在前麵的王聖隆嚇了一跳,兩個侍衛立刻拔出腰刀衝了上去。
這是一個年輕人,不過二十出頭的樣子,掛在大門洞兩側的燈籠將青年上下照的清清楚楚,隻見這個青年頭戴文生巾,身著藍色儒生服,隻是看起來那衣服很久沒有洗過了,有點髒。
“汝是何人?”,一個侍衛的腰刀直對著青年,好家夥!這還了得?深更半夜居然有人等在大內總管王公公的門口,意欲何為?
青年並不慌張,一拱手,”請問可是大內總管王公公王大人回來了?“
眯著眼假寐的王承恩挑開轎簾向外看出,借著門房上的燈籠的光亮看清了攔轎人的模樣,這是一個身材高窕,五官長的有點俊朗的青年,臉上並沒有惡意。
“不錯!正是咱家,你找咱家何事兒?”
王承恩猜到這個青年一定是哪個官員趁著暗夜派遣來找自己的,過去,這種事兒常見,一般都是送禮的。
“在下山西朔州生員王金龍拜見王公公王大人!”
聽到青年說是來自山西朔州,王承恩嚇了一跳。
朔州在哪裏?王承恩知道,大同府南二百裏的內長城邊上,可是他並不認識那裏的什麽人,難道是朔州的官員派遣這個青年來找自己的?王承恩覺得不像,自己是什麽身份?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員怎敢派人來找自己,難道就不怕腦袋上的烏紗帽丟了?
四個侍衛圍上去,上上下下仔仔細細的將青年搜了一遍。
看到並沒有搜出什麽,納悶中的王承恩突然想到這個青年風塵仆仆的來找自己一定和一個重大的事件有關,前幾天接到山西大同都司府報告,左都督三官總兵周遇吉大戰流寇李自成,雖然戰敗,但消滅了李自成好幾萬人馬,逼的李自成撤軍太原府,周遇吉本人下落不明,難道和這件事兒有關?
“帶進府中問話。“,說完,王承恩放下了轎簾。
夜晚,來自蒙古高原的西北風翻過橫斷山脈燕山像脫韁的野馬直撲過來,卷著細小的草棍和塵土在京師的上空肆虐,一縷縷時強時弱的冷冽肆無忌憚的抽打著都市內外的林林總總,風兒掃過皇宮內高大的殿宇垂脊,發出輕微的呼哨聲。
皇宮東側,筒子河外的一顆剛剛感受到春天氣息的老柳樹上,高高的樹杈上架著一個老鴰窩,一隻烏鴉縮在雜木樹枝搭建的簡陋的窩中瑟瑟發抖,也許是因為冷,偶爾”嘎!“的叫上一聲,在這寂靜的夜晚聽起來特別的瘮人。
時至三更天的大街上早就沒有了行人,隻有更夫兩兩一組慢慢的的行走在各處的街道上,其中的一個人提著燈籠照亮,另一個人則不時的敲打一下手中的銅鑼,喊一聲: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咚!——咚咚!一慢兩快,那並不響亮的鑼聲在寂靜的夜晚傳的很遠很遠。
大明皇宮外朝東華門外,十五歲的小夥子王聖隆手裏提著一盞黃色的燈籠,腦袋縮在羊羔皮縫製的棉袍中,慢聲細語的和守衛著東華門的錦衣衛小聲的說著話,幾個轎夫則一聲不吭的守在一頂藍色呢布四人抬小轎旁。
值守東華門的錦衣衛軍官說話很客氣,言語親切中帶著巴結,顯然,王聖隆不是一般人。
確實,王聖隆不時一般人,他的義父乃是大明崇禎王朝赫赫有名的大內總管王承恩,每天這個時候,王聖隆都會帶著一頂小轎和幾個家丁來接王承恩回家。
王承恩,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身邊的超級紅人,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點也不為過,沒有誰比王承恩更受皇帝朱由檢信任,以致皇帝朱由檢私下裏稱呼王承恩“老伴伴”。
這裏的“老”不是指歲數老,而是指在一起的時間很久遠。
王承恩今年三十七歲,自從十二歲被派遣到信王府臥底,就一直和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一起,已經二十五年了,自然被朱由檢稱為老伴伴。
伴伴——夥伴的意思。
當年,擔心被封為信王的朱由檢暗中結交大臣於己不利,把持朝政的大太監魏忠賢便將王承恩派進了信王府臥底,明為照顧,實為監督。但這王承恩並沒有秉承魏忠賢的意思去做,報告上去的消息總是朱由檢非常的循規蹈矩,每天除了讀書,就是老實的在王府呆著,並不結交大臣,以致魏忠賢漸漸的放鬆了對朱由檢的警惕。喜歡幹木匠活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失足落水後大病不起,臨終前聽從皇後張嫣的諫議將皇位傳給了弟弟朱由檢,機智的王承恩不僅協助朱由檢穩住朝廷,還協助朱由檢鏟除了魏忠賢等一幹閹黨,可以說王承恩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的第一大功臣。
王承恩的頭銜很多,其中包括大內總管提督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總管錦衣衛提督太監,總管東廠提督太監,每個都是掌控生殺大權、人人懼怕的角色,這其中隨便一個頭銜都是天下無雙的,不是那個朝廷官職可以相提並論的。
在崇禎一朝,王承恩就是一個矛盾混合體,本身是一個人人憎惡的太監,但人品卻是非常的說的過去,富有心機,善於玩弄權術,但對皇帝無比忠誠,貪婪愛財,手段奇毒,辦事卻很公正,以致正直做事兒的官員真心敬他,投機取巧的官員個個怕他。
此時,伺候了皇帝一天的王承恩感到特別的疲勞,一屁股坐進轎子裏一句話也不想說。
沒辦法,崇禎皇帝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樣,是一個工作狂,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老王就得一天到晚陪在皇帝身邊耗著。
小轎嘰嘰喳喳的響著,沿著皇宮外的筒子河邊上的東街向北迤邐而去。
王承恩的家在皇宮後麵的昭回靖恭坊的善後寺胡同,這裏是皇帝朱由檢賞賜給王承恩的府邸所在。
皇帝是天下的主人,為皇家服務的太監、宮女很多,據說崇禎一朝的太監和宮女在大明王朝各個階段中還不是最多的,卻也有三萬多人。分屬十二監、四司、八局的低等太監和分屬六局一司的低等宮女多數居住在皇宮周圍的房屋內,隨時聽從召喚,而地位相對較高的太監首領和女官一般在京城內都有自己的家,這些人每天到點來宮中值班,到點下班出宮回到自己的家裏居住。
王承恩的家是皇帝朱由檢賞賜的,三進三出的院子,占地麵積很大。前排的大院子是家丁居住的地方,門房兩側和院子兩側全都住著家丁,這些家丁有的負責看守大門,有的承攬府中的雜務,分工明確。中間的大院子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邊的院落住著王承恩,東邊院落住著王承恩的義子王聖隆,再後麵便是花園,最後的一排房子分別住著侍衛、隨行小太監和老媽子,空曠的花園兩側兩側則是庫房和堆放雜物的地方。
剛剛走到大門外,突然從門房的門洞裏躥出一個人來,把走在前麵的王聖隆嚇了一跳,兩個侍衛立刻拔出腰刀衝了上去。
這是一個年輕人,不過二十出頭的樣子,掛在大門洞兩側的燈籠將青年上下照的清清楚楚,隻見這個青年頭戴文生巾,身著藍色儒生服,隻是看起來那衣服很久沒有洗過了,有點髒。
“汝是何人?”,一個侍衛的腰刀直對著青年,好家夥!這還了得?深更半夜居然有人等在大內總管王公公的門口,意欲何為?
青年並不慌張,一拱手,”請問可是大內總管王公公王大人回來了?“
眯著眼假寐的王承恩挑開轎簾向外看出,借著門房上的燈籠的光亮看清了攔轎人的模樣,這是一個身材高窕,五官長的有點俊朗的青年,臉上並沒有惡意。
“不錯!正是咱家,你找咱家何事兒?”
王承恩猜到這個青年一定是哪個官員趁著暗夜派遣來找自己的,過去,這種事兒常見,一般都是送禮的。
“在下山西朔州生員王金龍拜見王公公王大人!”
聽到青年說是來自山西朔州,王承恩嚇了一跳。
朔州在哪裏?王承恩知道,大同府南二百裏的內長城邊上,可是他並不認識那裏的什麽人,難道是朔州的官員派遣這個青年來找自己的?王承恩覺得不像,自己是什麽身份?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員怎敢派人來找自己,難道就不怕腦袋上的烏紗帽丟了?
四個侍衛圍上去,上上下下仔仔細細的將青年搜了一遍。
看到並沒有搜出什麽,納悶中的王承恩突然想到這個青年風塵仆仆的來找自己一定和一個重大的事件有關,前幾天接到山西大同都司府報告,左都督三官總兵周遇吉大戰流寇李自成,雖然戰敗,但消滅了李自成好幾萬人馬,逼的李自成撤軍太原府,周遇吉本人下落不明,難道和這件事兒有關?
“帶進府中問話。“,說完,王承恩放下了轎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