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堂爭論
大明:最窮丞相,朱元璋:求求你貪汙吧 作者:燒烤很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話一出,奉天殿內一片寂靜。
一時間,文武百官腦子迅速轉動,各種念頭紛至遝來。
入朝為官,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揣摩聖意。
陛下不會平白無故問這種話。
背後一定有原因。
是朝堂上哪位諸公,惹得陛下不悅了?
還是何地又有農民起義了?
又或者是胡惟庸案又有了新的發現?
百官們低著頭,一時間竟是想不出朱元璋發火的原因。
唯獨有幾名心思通達的官員,想到了幾天前,在郊外的茅草屋裏,靖安侯借著那個孩子說的話。
朝廷的製度有問題!
陛下有此一問,想必跟這句話有極大的關係!
片刻後。
朱元璋看著低著頭的百官,冷聲道:“想的夠久了!都給咱說說吧!”
百官們聽見這話,麵麵相覷,一時間沒人敢當這個出頭鳥。
若是放在以前,他們肯定會站出來,給朱元璋各種各樣的理由。
什麽天下初定,無為而治,自然天下太平。
什麽與前朝相比,百姓已是安居樂業。
無非就是類似的搪塞敷衍的話。
若是朱元璋想要做些什麽,比如改革弊政。
這些官員就會再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推脫。
但是!
胡惟庸案剛結束,還有許多受到牽連的人,關在天牢。
誰又敢在這個時候,觸朱元璋的黴頭呢?
尤其是這個問題如此嚴厲,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歸咎於胡惟庸的同黨。
思慮再三後,就更沒人敢說了。
朱元璋見滿朝文武,無一人敢言,冷哼一聲,道:“你們平日裏不都挺能說會道的,真讓你們給咱出謀劃策,一個個又都啞巴了?”
“既然你們不說,那咱就替你們說了!”
“在咱看來,咱大明的百姓比前元還苦!並不是咱不勤政,也不是腐敗太多!”
“歸根結底,是咱大明立國定下的製度,就有問題!”
此話一出。
奉天殿內響起一陣竊竊私語的聲音。
文武百官皆是露出驚詫之色,心中惶惶不安。
這個時候。
左中丞安然咬了咬牙,站了出來,行禮道:
“陛下!臣有話要說!”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講!”
安然抬眸望向朱元璋,正色道:“陛下,咱大明的製度乃是以唐、宋、元三朝製度為基礎,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再加以改進才最終確定,雖然偶有瑕疵,卻瑕不掩瑜!
臣以為陛下此話有失偏頗!”
此話一出。
諸公皆是露出讚同的表情。
這製度是吸收三朝的經驗,才最終確定,可不是你一個人說有問題,就有問題,想改就能改的!
諸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什麽樣的皇帝,也都知道他遠比想象中的還能折騰。
但是再如何折騰,也該在框架之內折騰。
若是直接將框架掀了,朝廷就會有大動蕩,出大變故!
朱元璋聽見這話,卻也不惱,望向安然,問道:“你真這麽想?”
安然道:“並非臣這麽想,而是事實如此!”
朱元璋大手一揮,道:“既然你說這製度沒問題,那咱就隨便說幾條,你且聽著!”
“首先,是咱大明的稅收製度!”
“咱大明的稅收是兩稅製的改進,夏秋兩季皆是以實物的方式征收,運抵朝廷,中途不知道有多少損耗。
咱問問你們,這些損耗有多少是真正的損耗,有多少是落入了當地士紳的口袋?!”
此話一出。
百官皆是一驚。
這個問題,從地方升上來,或是戶部的官員,心裏都十分清楚。
這些“損耗”一部分是落在士紳的口袋裏,一部分是落在官府的口袋裏。
但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也就是朱元璋所說的士紳,是這損耗的受益者!
又怎麽會想著去填補這個窟窿呢?
安然聽了,也是沉默。
但很快。
他就開口道:“陛下,運輸的損耗,不可避免,臣以為,這個問題並不能歸咎於製度。”
頓了頓,又道:“而且臣以為,隻要加強監管,命令地方官府嚴格控製損耗,將損耗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問題便可得以解決。”
話音落下。
百官皆是表示讚同。
“安大人此言甚是!”
“既是實物,必然會有損耗,又怎能歸咎於製度?”
“隻要加強監管,便可以控製損耗,何樂而不為之。”
“再者說,若是兩稅不征收實物,又該如何。”
百官們議論紛紛。
朱元璋聽了,卻是在心中冷笑。
這些家夥如何想的,他心裏又豈會不知道。
加強監管?
說得輕巧!
大明朝至今已有十三年,如此嚴苛的律法,都沒能杜絕貪官汙吏,更何況是這稅收的損耗?
至於嚴格的控製損耗,就更是一個笑話。
無論如何限製,當地的官府總能找到借口。
而且這稅收的實物千千萬萬,有穀物,有銅鐵,有絲綿。
這不同的實物,損耗該如何定?
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最後還是要由戶部和地方官府完成,先不說什麽時候能給出一個結果,就說這給出的結果是否合理,損耗的數值是否正常。
這些都是問題。
這些家夥表麵上是在提出解決的方案,實際上隻是想著拖延時間,壓根沒想過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你們心裏怎麽想的,咱清楚的很!”
“無非是怕把這窟窿堵上了,你們背後的家族,地方的官員,便少了一大進項,到頭來損失的是你們的利益!”
“你們方才講的那些,哪一樣能起到實效?哪一樣不是緩兵之計?”
“你們莫不是以為,咱是那老糊塗,你們幾句話就能把咱打發,把咱糊弄了?”
這話說得可謂是極其嚴厲。
百官們聽了,齊齊行禮,道:“臣等不敢!”
朱元璋看著他們,冷哼一聲,道:“你們中有人方才說,若是兩稅不征收實物,又該如何。”
“在咱看來,這問題還不簡單!”
“不收實物,隻收銀子,不就可以避免這其中的損耗?”
話音落下。
百官皆是一驚。
用銀子繳納賦稅,簡直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不少官員聽見這話,已是按耐不住,想要站出來反駁。
這個時候,朱元璋卻是繼續道:
“不止是這賦稅以銀子征收。”
“這徭役也可以合並到這賦稅中,取消按戶征集,皆以田畝為計,繳納白銀!”
“如此一來,賦役統一,各級官吏難以巧以名目。”
“窮人少地者少交稅,富人多地者多交稅,百姓不是能得以安居樂業?”
一時間,文武百官腦子迅速轉動,各種念頭紛至遝來。
入朝為官,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揣摩聖意。
陛下不會平白無故問這種話。
背後一定有原因。
是朝堂上哪位諸公,惹得陛下不悅了?
還是何地又有農民起義了?
又或者是胡惟庸案又有了新的發現?
百官們低著頭,一時間竟是想不出朱元璋發火的原因。
唯獨有幾名心思通達的官員,想到了幾天前,在郊外的茅草屋裏,靖安侯借著那個孩子說的話。
朝廷的製度有問題!
陛下有此一問,想必跟這句話有極大的關係!
片刻後。
朱元璋看著低著頭的百官,冷聲道:“想的夠久了!都給咱說說吧!”
百官們聽見這話,麵麵相覷,一時間沒人敢當這個出頭鳥。
若是放在以前,他們肯定會站出來,給朱元璋各種各樣的理由。
什麽天下初定,無為而治,自然天下太平。
什麽與前朝相比,百姓已是安居樂業。
無非就是類似的搪塞敷衍的話。
若是朱元璋想要做些什麽,比如改革弊政。
這些官員就會再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推脫。
但是!
胡惟庸案剛結束,還有許多受到牽連的人,關在天牢。
誰又敢在這個時候,觸朱元璋的黴頭呢?
尤其是這個問題如此嚴厲,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歸咎於胡惟庸的同黨。
思慮再三後,就更沒人敢說了。
朱元璋見滿朝文武,無一人敢言,冷哼一聲,道:“你們平日裏不都挺能說會道的,真讓你們給咱出謀劃策,一個個又都啞巴了?”
“既然你們不說,那咱就替你們說了!”
“在咱看來,咱大明的百姓比前元還苦!並不是咱不勤政,也不是腐敗太多!”
“歸根結底,是咱大明立國定下的製度,就有問題!”
此話一出。
奉天殿內響起一陣竊竊私語的聲音。
文武百官皆是露出驚詫之色,心中惶惶不安。
這個時候。
左中丞安然咬了咬牙,站了出來,行禮道:
“陛下!臣有話要說!”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講!”
安然抬眸望向朱元璋,正色道:“陛下,咱大明的製度乃是以唐、宋、元三朝製度為基礎,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再加以改進才最終確定,雖然偶有瑕疵,卻瑕不掩瑜!
臣以為陛下此話有失偏頗!”
此話一出。
諸公皆是露出讚同的表情。
這製度是吸收三朝的經驗,才最終確定,可不是你一個人說有問題,就有問題,想改就能改的!
諸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什麽樣的皇帝,也都知道他遠比想象中的還能折騰。
但是再如何折騰,也該在框架之內折騰。
若是直接將框架掀了,朝廷就會有大動蕩,出大變故!
朱元璋聽見這話,卻也不惱,望向安然,問道:“你真這麽想?”
安然道:“並非臣這麽想,而是事實如此!”
朱元璋大手一揮,道:“既然你說這製度沒問題,那咱就隨便說幾條,你且聽著!”
“首先,是咱大明的稅收製度!”
“咱大明的稅收是兩稅製的改進,夏秋兩季皆是以實物的方式征收,運抵朝廷,中途不知道有多少損耗。
咱問問你們,這些損耗有多少是真正的損耗,有多少是落入了當地士紳的口袋?!”
此話一出。
百官皆是一驚。
這個問題,從地方升上來,或是戶部的官員,心裏都十分清楚。
這些“損耗”一部分是落在士紳的口袋裏,一部分是落在官府的口袋裏。
但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也就是朱元璋所說的士紳,是這損耗的受益者!
又怎麽會想著去填補這個窟窿呢?
安然聽了,也是沉默。
但很快。
他就開口道:“陛下,運輸的損耗,不可避免,臣以為,這個問題並不能歸咎於製度。”
頓了頓,又道:“而且臣以為,隻要加強監管,命令地方官府嚴格控製損耗,將損耗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問題便可得以解決。”
話音落下。
百官皆是表示讚同。
“安大人此言甚是!”
“既是實物,必然會有損耗,又怎能歸咎於製度?”
“隻要加強監管,便可以控製損耗,何樂而不為之。”
“再者說,若是兩稅不征收實物,又該如何。”
百官們議論紛紛。
朱元璋聽了,卻是在心中冷笑。
這些家夥如何想的,他心裏又豈會不知道。
加強監管?
說得輕巧!
大明朝至今已有十三年,如此嚴苛的律法,都沒能杜絕貪官汙吏,更何況是這稅收的損耗?
至於嚴格的控製損耗,就更是一個笑話。
無論如何限製,當地的官府總能找到借口。
而且這稅收的實物千千萬萬,有穀物,有銅鐵,有絲綿。
這不同的實物,損耗該如何定?
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最後還是要由戶部和地方官府完成,先不說什麽時候能給出一個結果,就說這給出的結果是否合理,損耗的數值是否正常。
這些都是問題。
這些家夥表麵上是在提出解決的方案,實際上隻是想著拖延時間,壓根沒想過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你們心裏怎麽想的,咱清楚的很!”
“無非是怕把這窟窿堵上了,你們背後的家族,地方的官員,便少了一大進項,到頭來損失的是你們的利益!”
“你們方才講的那些,哪一樣能起到實效?哪一樣不是緩兵之計?”
“你們莫不是以為,咱是那老糊塗,你們幾句話就能把咱打發,把咱糊弄了?”
這話說得可謂是極其嚴厲。
百官們聽了,齊齊行禮,道:“臣等不敢!”
朱元璋看著他們,冷哼一聲,道:“你們中有人方才說,若是兩稅不征收實物,又該如何。”
“在咱看來,這問題還不簡單!”
“不收實物,隻收銀子,不就可以避免這其中的損耗?”
話音落下。
百官皆是一驚。
用銀子繳納賦稅,簡直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不少官員聽見這話,已是按耐不住,想要站出來反駁。
這個時候,朱元璋卻是繼續道:
“不止是這賦稅以銀子征收。”
“這徭役也可以合並到這賦稅中,取消按戶征集,皆以田畝為計,繳納白銀!”
“如此一來,賦役統一,各級官吏難以巧以名目。”
“窮人少地者少交稅,富人多地者多交稅,百姓不是能得以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