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惱怒的朱元璋
大明:最窮丞相,朱元璋:求求你貪汙吧 作者:燒烤很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傍晚。
春風樓。
方修一進雅間就看見了一名中年男人。
那中年男人見到方修,忙不迭的起身行禮,道:“見過靖安侯。”
方修看著他,問道:“你是張成?”
中年男人點點頭道:“正是。”
方修環顧一周,又問:“太子殿下呢?”
張成道:“陛下召見,太子殿下入宮去了。”
朱元璋批閱奏本,將朱標喊過去學習,是常有的事。
方修也不覺得意外,走到桌前坐下,看著張成道:“本侯聽太子殿下說過,你是明州的海商,主要做的是海外的生意?”
張成道:“是的。”
方修問道:“這海外具體是何處?”
張成回答道:“回靖安侯的話,主要是安南。”
洪武十三年。
雲南還在北元的統治之下。
大理的段氏也未被剿滅。
想要到安南做生意,隻有走海路。
方修點點頭,又問:“除了安南呢?”
張成道:“偶爾也與呂宋的商賈做些生意,但也是在安南的地界。”
方修聽見這話,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問道:“你們最遠隻到過安南嗎?”
張成不明白方修的意思,猶豫了一下,如實回答道:“是的,侯爺。”
方修聽見這話,心裏大概有數了。
想要靠這些海商,到達美洲,太不切實際。
想要弄到紅薯、玉米、土豆,還得爭取朱元璋的支持。
隻可惜,對朱元璋而言,暫時不海禁,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極限。
讓他派出一大支船隊,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尋找一個可能並不存在的“東盛州”,壓根不可能。
想到這。
方修在心裏歎了口氣,看向那海商,抱有一絲僥幸,問道:“若是本侯想要造一艘能航行三萬裏的船,需要多長時間,多少銀子?”
張成聽見這話,有些懵。
要知道,從明州府到呂宋也不過隻有兩三千裏。
三萬裏,想都不敢想。
他猶豫了一會,如實相告:“回侯爺,以我的經驗,大明暫且沒人能造出這樣的船。”
話說到這個份上。
方修也不再抱有任何的希望,點點頭,道:“本侯明白了。”
說完,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菜,放進嘴裏,一邊吃一邊道:“你再跟本侯講一講你們平日裏如何行商,主要運的什麽貨物,用什麽交易,能賺到多少銀子,利益幾何,路線如何......”
方修一口氣問了很多,也是想要對海外貿易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
“是,侯爺!”
對張成而言,海外生意的利益,遠遠比不上雞精。
隻要能讓太子殿下和靖安侯高興,得到海帶的供應權。
什麽他都能說。
大不了就是不再做海商。
於是。
他回憶了一下這幾年的經曆,開始講述。
首先說的是交易的貨物。
主要是將南直隸產出的絲綢、布匹、茶葉等,裝上船,然後運到安南,與安南或是呂宋或是暹羅的商人交易,換取白銀。
一般來說,賣出的銀子,可以達到原價的六倍!
刨除各種損耗,能淨賺四到五倍的差價!
方修聽到這,一陣心驚。
怪不得後來的大明實施如此嚴苛的海禁政策,還有這麽多的商賈,冒著殺頭的風險到海外行商,倒賣貨物。
原來這裏麵的利潤竟然如此之大。
張成看見方修的表情,猶豫了一下,開口解釋道:“侯爺,這四到五倍的利潤乃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但要將江南的貨物運到安南並非易事,上下的打點不說,路上還極有可能遇到倭寇。
若是運氣好,能擊退倭寇,運氣不好,別說銀子,小命也得交代。”
方修道:“在本侯看來,五倍的利益,冒這些風險,還很值得。”
張成聽見這話,不置可否。
方修看著他,想了想,問道:“若是朝廷出兵剿滅倭寇,讓你們將一部分的利益讓出,交給朝廷,你們可願意?”
張成聽見這個問題,麵露猶豫之色,問道:“不知侯爺說的這一部分利益,是多少利益?”
方修道:“五成!”
五成啊......
張成眉頭微微皺起,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這個問題。
方修見到這一幕,心裏立刻有數。
這些商賈寧願冒著被倭寇劫掠的風險,也不願意把賺到手的銀子交給朝廷。
商人重利,倒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根據方修的了解,海商中有不少敗類,跟倭寇有勾結,時常的襲擾百姓。
這樣的話。
也不能指望這些海商,能對清剿倭寇做出什麽貢獻。
想到這。
方修道:“你繼續說......”
“是,侯爺!”
............
與此同時。
皇宮,乾清宮。
朱元璋看著手裏的奏本,心裏升起一股無名火。
各地呈上的奏本,至少有三成是無用的廢話。
明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非要送到宮裏來!
好像這大明所有的事情,大大小小都要皇帝來處置!
胡惟庸在的時候。
還能分擔一部分。
朱元璋倒也沒覺得多累。
可是這胡惟庸謀反,丞相的位置空缺。
各種原先送到中書省的奏本,一股腦的全都堆在了朱元璋的麵前。
一時間,他還真有些不太適應。
雖說,這些奏本,他一個人也能處理。
但看到那些明明地方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要送上來。
他就覺得一陣惱火。
“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上個奏本,咱要這些個父母官,有個屁用!”
“不如把他們全都撤了!這大明大大小小的事務,皆由咱一個人辦!”
朱元璋看著奏本,惱火的道。
一旁。
朱標猶豫了一下,勸道:“父皇,各地呈上的奏本越多,越說明地方官府在盡心盡力的做事,這對朝廷而言,是好事。”
朱元璋冷笑一聲,拿起其中的一份奏本,遞給朱標,道:“你看看,這上麵寫的都是些什麽玩意!”
朱標伸手接過奏本,自上而下瀏覽了起來,表情變得有些奇怪。
奏本的內容很簡單,說的是當地有座橋塌陷了,請示陛下該如何處理,重建,還是新建,還是幹脆不建。
如此簡單的問題,還要寫個奏本,送到宮裏,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一時間,朱標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這個時候,就聽見朱元璋沒好氣道:
“咱看這些人平日裏就是太閑了,所以才給咱沒事找事!”
春風樓。
方修一進雅間就看見了一名中年男人。
那中年男人見到方修,忙不迭的起身行禮,道:“見過靖安侯。”
方修看著他,問道:“你是張成?”
中年男人點點頭道:“正是。”
方修環顧一周,又問:“太子殿下呢?”
張成道:“陛下召見,太子殿下入宮去了。”
朱元璋批閱奏本,將朱標喊過去學習,是常有的事。
方修也不覺得意外,走到桌前坐下,看著張成道:“本侯聽太子殿下說過,你是明州的海商,主要做的是海外的生意?”
張成道:“是的。”
方修問道:“這海外具體是何處?”
張成回答道:“回靖安侯的話,主要是安南。”
洪武十三年。
雲南還在北元的統治之下。
大理的段氏也未被剿滅。
想要到安南做生意,隻有走海路。
方修點點頭,又問:“除了安南呢?”
張成道:“偶爾也與呂宋的商賈做些生意,但也是在安南的地界。”
方修聽見這話,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問道:“你們最遠隻到過安南嗎?”
張成不明白方修的意思,猶豫了一下,如實回答道:“是的,侯爺。”
方修聽見這話,心裏大概有數了。
想要靠這些海商,到達美洲,太不切實際。
想要弄到紅薯、玉米、土豆,還得爭取朱元璋的支持。
隻可惜,對朱元璋而言,暫時不海禁,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極限。
讓他派出一大支船隊,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尋找一個可能並不存在的“東盛州”,壓根不可能。
想到這。
方修在心裏歎了口氣,看向那海商,抱有一絲僥幸,問道:“若是本侯想要造一艘能航行三萬裏的船,需要多長時間,多少銀子?”
張成聽見這話,有些懵。
要知道,從明州府到呂宋也不過隻有兩三千裏。
三萬裏,想都不敢想。
他猶豫了一會,如實相告:“回侯爺,以我的經驗,大明暫且沒人能造出這樣的船。”
話說到這個份上。
方修也不再抱有任何的希望,點點頭,道:“本侯明白了。”
說完,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菜,放進嘴裏,一邊吃一邊道:“你再跟本侯講一講你們平日裏如何行商,主要運的什麽貨物,用什麽交易,能賺到多少銀子,利益幾何,路線如何......”
方修一口氣問了很多,也是想要對海外貿易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
“是,侯爺!”
對張成而言,海外生意的利益,遠遠比不上雞精。
隻要能讓太子殿下和靖安侯高興,得到海帶的供應權。
什麽他都能說。
大不了就是不再做海商。
於是。
他回憶了一下這幾年的經曆,開始講述。
首先說的是交易的貨物。
主要是將南直隸產出的絲綢、布匹、茶葉等,裝上船,然後運到安南,與安南或是呂宋或是暹羅的商人交易,換取白銀。
一般來說,賣出的銀子,可以達到原價的六倍!
刨除各種損耗,能淨賺四到五倍的差價!
方修聽到這,一陣心驚。
怪不得後來的大明實施如此嚴苛的海禁政策,還有這麽多的商賈,冒著殺頭的風險到海外行商,倒賣貨物。
原來這裏麵的利潤竟然如此之大。
張成看見方修的表情,猶豫了一下,開口解釋道:“侯爺,這四到五倍的利潤乃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但要將江南的貨物運到安南並非易事,上下的打點不說,路上還極有可能遇到倭寇。
若是運氣好,能擊退倭寇,運氣不好,別說銀子,小命也得交代。”
方修道:“在本侯看來,五倍的利益,冒這些風險,還很值得。”
張成聽見這話,不置可否。
方修看著他,想了想,問道:“若是朝廷出兵剿滅倭寇,讓你們將一部分的利益讓出,交給朝廷,你們可願意?”
張成聽見這個問題,麵露猶豫之色,問道:“不知侯爺說的這一部分利益,是多少利益?”
方修道:“五成!”
五成啊......
張成眉頭微微皺起,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這個問題。
方修見到這一幕,心裏立刻有數。
這些商賈寧願冒著被倭寇劫掠的風險,也不願意把賺到手的銀子交給朝廷。
商人重利,倒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根據方修的了解,海商中有不少敗類,跟倭寇有勾結,時常的襲擾百姓。
這樣的話。
也不能指望這些海商,能對清剿倭寇做出什麽貢獻。
想到這。
方修道:“你繼續說......”
“是,侯爺!”
............
與此同時。
皇宮,乾清宮。
朱元璋看著手裏的奏本,心裏升起一股無名火。
各地呈上的奏本,至少有三成是無用的廢話。
明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非要送到宮裏來!
好像這大明所有的事情,大大小小都要皇帝來處置!
胡惟庸在的時候。
還能分擔一部分。
朱元璋倒也沒覺得多累。
可是這胡惟庸謀反,丞相的位置空缺。
各種原先送到中書省的奏本,一股腦的全都堆在了朱元璋的麵前。
一時間,他還真有些不太適應。
雖說,這些奏本,他一個人也能處理。
但看到那些明明地方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要送上來。
他就覺得一陣惱火。
“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上個奏本,咱要這些個父母官,有個屁用!”
“不如把他們全都撤了!這大明大大小小的事務,皆由咱一個人辦!”
朱元璋看著奏本,惱火的道。
一旁。
朱標猶豫了一下,勸道:“父皇,各地呈上的奏本越多,越說明地方官府在盡心盡力的做事,這對朝廷而言,是好事。”
朱元璋冷笑一聲,拿起其中的一份奏本,遞給朱標,道:“你看看,這上麵寫的都是些什麽玩意!”
朱標伸手接過奏本,自上而下瀏覽了起來,表情變得有些奇怪。
奏本的內容很簡單,說的是當地有座橋塌陷了,請示陛下該如何處理,重建,還是新建,還是幹脆不建。
如此簡單的問題,還要寫個奏本,送到宮裏,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一時間,朱標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這個時候,就聽見朱元璋沒好氣道:
“咱看這些人平日裏就是太閑了,所以才給咱沒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