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壚送別徐天宏、周綺夫婦之後,返回澄海縣麵見父親詳述了雙方所定賭約的內容,又說明了自己對此事的計劃。
胡龍圖知道兒子做事向來是謀定而後動,最是讓人放心不過,雖然感覺其中免不得有些波折礙難,卻也相信以兒子的智謀和武功盡可解決,當時便毫不遲疑地答應任他放手去做。
胡壚謝過父親的信任之後,又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早年孩兒曾向爹爹說起過闖王寶藏的故事,日前‘麒麟堂’所屬的‘玄’字組傳來消息,說是遼東天龍門北宗已有了動靜,因此打算順路將這件事情做個了結。若是操作得當,或可令我‘天地會’增添一名絕世高手及一筆不遜於鹿鼎寶藏的橫財。”
這事胡壚早向父親做過報備,此刻舊話重提,胡龍圖也並未感覺突兀,略作忖度後也隻多叮囑幾句便由得他去安排。
雖然中秋之期尚遠,但胡壚並非空掛了一個少舵主的名頭,還執掌了代表“天地會”中新生代力量的“麒麟堂”。前些年他要北邙山中學藝,隻能通過幾個得力屬下遙控指揮,如今已經下山,便需要親自去堂口視察一番。因此,他並未家中多做逗留,拜別了父母之後便去了“麒麟堂”在內陸的駐地。
在處理了堂內的一些事務後,一晃數月光陰已過,胡壚終於騎了一匹快馬擇路北上。
一路饑餐渴飲曉行夜宿自不待言,這一天卻來到了湖南境內的衡陽縣。
胡壚剛剛牽著馬進了衡陽縣城的南門,對麵走來一個挑著兩筐蔬菜的中年漢子,在與他錯身而過時,一句壓得極低的話語飄入胡壚的耳中:“那人已到衡陽,此刻正在北街的‘回雁樓’上。”
胡壚也不答話,隻微微頷首表示知道。
他這一路行來,早有“天地會”安插在各處的暗樁不斷傳遞消息,今日是掐算準了時間趕到衡陽。
沿著縣城街道往北行了一段距離,路邊果然現出一座頗為軒敞氣派的酒樓,黑底金字的招牌上寫的正是“回雁樓”。
胡壚在酒樓門前下馬,有門前侍應的年輕夥計快步迎上前來,賠笑道:“道爺辛苦,可是要在敝店用些酒飯?”
胡壚笑嗬嗬地點頭,隨手拋過去一小塊碎銀道:“樓上可有臨窗的座位?”
那夥計動作麻利地接住碎銀,歡天喜地地道:“既然道爺說了話,那定是要有的!”
說罷急忙從胡壚手中接過韁繩,幫忙將馬在門側的木樁上拴好,然後陪在身側將胡壚引入門中之上二樓,安置在臨窗的一個座位上。
胡壚坐好之後,一麵隨口點了幾道葷素菜肴,一麵似漫不經心地遊目四顧,卻見樓上的座位已滿了七八成,在另一個臨窗的座位上坐著一男一女。
那男子年近六旬,臉色枯黃,身形枯瘦,上唇留兩撇鼠尾須,頭戴一定瓜皮小帽,腦後拖著一根稀稀鬆鬆、白多黑少的發辮;女子而隻二十多歲,作已婚婦人裝束,容貌甚是周正,眉宇間隱含英氣。
此刻那老者麵上頗有抑鬱之色,似是遇到什麽愁悶之事,少婦在一旁低聲勸解,觀彼此的神態語氣,竟是一對頗為恩愛的老夫少妻。
那夥計記下了胡壚點的菜肴後,又笑嘻嘻地問道:“敝店的‘回雁酒’遠近馳名,道爺可要小飲幾杯?”
胡壚隨口道:“既是好酒,那便先來十斤罷!”
“十斤?”夥計聽得瞪大了雙眼。
胡壚一拍圓滾滾的肚皮,笑道:“怎地,你這開酒樓的還會怕了貧道這大肚漢?”
夥計醒過神來,想明白能否喝掉那十斤老酒是對方的事,隻要上了酒便能收錢卻是自家的事,急忙賠笑道一句“道爺稍候”,然後快步跑下樓去。
不多時,兩個夥計一前一後上來,一個用托盤盛了幾盤菜肴,一個懷中抱著一個沉甸甸的大酒壇。
兩人將酒菜安置整齊,其中一人打開酒壇,在一個大碗中斟了滿滿一碗,打躬道:“道爺既是海量,想必用不慣小杯。故此小人自作主張,給您換成了大碗。”
胡壚讚許地點了點頭,先抄起那酒碗,將其中晶亮澄澈的酒液送到鼻下輕輕一嗅,雙目登時亮了起來,道一聲“好酒!”遂仰首如鯨吞海吸般一飲而盡。
“綿甘爽淨,餘味悠長,當真是好酒!”
回味著再讚了這一句後,他擺手令兩個被他酒量嚇到的夥計退下,自己倒酒又連幹兩碗,這才拈起筷子,隨意夾了幾口菜。
他用的是容量超過一斤的大碗,三碗便是三斤有餘,卻仍是雙目清明麵色如常,如此海量,早令滿樓的酒客忘記吃喝,隻是呆呆地看他。
對麵那一對夫妻中的老者本也是好酒善飲之人,看到胡壚豪飲的酣暢之態時,饒是正在滿腹心事,一時間也不由得食指大動。
那少婦最是了解自家這位老爺子的心思,當即便出聲招呼夥計同樣送十斤“回雁酒”和大碗上來。
胡壚聽了那少婦要酒,便也暫時停了下來。
等到夥計將酒送來,少婦為老者斟了滿滿一碗。
老者舉碗向胡壚遙遙致意,笑道:“小老兒一生嗜好杯中之物,不想這位小道長竟也是同道中人。既然有緣相見,卻不可失之交臂,我且敬道長三碗!”
說罷也不等胡壚答話,酒到唇邊仰首一飲而盡。
少婦在一旁為老者添酒,老者果然連幹了三碗,除了臉色變得更黃了一些,竟也不見絲毫醉態,顯示出足以與胡壚比肩的酒量。
胡壚平生尚是首次遇到一個酒國同道,縱使此次有所為而來,心中也不由大是欣悅,當即倒滿一碗酒舉起來笑道:“前輩美意,貧道敢不奉陪?”
隨即手口不停地連飲三碗。
老者哈哈大笑,拿起方才用過的一個酒杯笑道:“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這酒杯可裝酒二錢,和千杯之數該有二十斤上下,卻不知小道長是否有興趣與老夫痛飲千杯?”
胡壚舉起重新斟滿的酒碗笑道:“貧道自當舍命陪君子!”
當時兩人不再互相敬酒,隻是各自不停地將一碗碗美酒倒水般倒入口中。
隻片刻間,他們各自桌上那十斤裝的大酒壇便已見底。
“再來十斤!”
兩人一齊大聲吆喝,驚醒了不知何時已擠在樓梯口看得瞠目結舌的掌櫃和夥計。
掌櫃急忙吩咐兩個夥計再去抱來兩壇酒送上前去。
胡壚和老者一碗接一碗地再喝下去,不多時又各自喝了十斤酒下肚。
等到最後一碗酒入喉,兩人同時哈哈大笑。
笑罷之後,胡壚起身上前,向著老者稽首道:“貧道胡壚,見過前輩。”
老者先是略怔了一怔,隨即麵上露出驚訝之色,先起身請胡壚入座,然後才問道:“小道長莫非是孤身蕩平五虎門的‘醉仙’胡壚?”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酵,胡壚的名聲已經藉著佛山一役傳播開來,並獲得一個“醉仙”的綽號。
江湖之上從來都是隻有叫錯的姓名,沒有取錯的綽號,當初胡壚與苗翠花、方世玉母子交手時,曾用過“酒仙踏月,醉步迷蹤”的步法,又顯露出一身超凡脫俗、恍若仙人的輕身功夫,故此便有好事之徒給他取了“醉仙”的綽號。
胡壚對這綽號倒也沒甚意見,當時拱手笑道:“什麽‘醉仙’,不過是江湖朋友抬愛,貧道受之有愧。恕貧道眼拙,不知前輩如何稱呼?”
聽對方問起自己身份,老者搖頭歎道:“老夫劉鶴真,多年前便已退出江湖,胡道長怕是未曾聽過這區區微名。”
胡龍圖知道兒子做事向來是謀定而後動,最是讓人放心不過,雖然感覺其中免不得有些波折礙難,卻也相信以兒子的智謀和武功盡可解決,當時便毫不遲疑地答應任他放手去做。
胡壚謝過父親的信任之後,又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早年孩兒曾向爹爹說起過闖王寶藏的故事,日前‘麒麟堂’所屬的‘玄’字組傳來消息,說是遼東天龍門北宗已有了動靜,因此打算順路將這件事情做個了結。若是操作得當,或可令我‘天地會’增添一名絕世高手及一筆不遜於鹿鼎寶藏的橫財。”
這事胡壚早向父親做過報備,此刻舊話重提,胡龍圖也並未感覺突兀,略作忖度後也隻多叮囑幾句便由得他去安排。
雖然中秋之期尚遠,但胡壚並非空掛了一個少舵主的名頭,還執掌了代表“天地會”中新生代力量的“麒麟堂”。前些年他要北邙山中學藝,隻能通過幾個得力屬下遙控指揮,如今已經下山,便需要親自去堂口視察一番。因此,他並未家中多做逗留,拜別了父母之後便去了“麒麟堂”在內陸的駐地。
在處理了堂內的一些事務後,一晃數月光陰已過,胡壚終於騎了一匹快馬擇路北上。
一路饑餐渴飲曉行夜宿自不待言,這一天卻來到了湖南境內的衡陽縣。
胡壚剛剛牽著馬進了衡陽縣城的南門,對麵走來一個挑著兩筐蔬菜的中年漢子,在與他錯身而過時,一句壓得極低的話語飄入胡壚的耳中:“那人已到衡陽,此刻正在北街的‘回雁樓’上。”
胡壚也不答話,隻微微頷首表示知道。
他這一路行來,早有“天地會”安插在各處的暗樁不斷傳遞消息,今日是掐算準了時間趕到衡陽。
沿著縣城街道往北行了一段距離,路邊果然現出一座頗為軒敞氣派的酒樓,黑底金字的招牌上寫的正是“回雁樓”。
胡壚在酒樓門前下馬,有門前侍應的年輕夥計快步迎上前來,賠笑道:“道爺辛苦,可是要在敝店用些酒飯?”
胡壚笑嗬嗬地點頭,隨手拋過去一小塊碎銀道:“樓上可有臨窗的座位?”
那夥計動作麻利地接住碎銀,歡天喜地地道:“既然道爺說了話,那定是要有的!”
說罷急忙從胡壚手中接過韁繩,幫忙將馬在門側的木樁上拴好,然後陪在身側將胡壚引入門中之上二樓,安置在臨窗的一個座位上。
胡壚坐好之後,一麵隨口點了幾道葷素菜肴,一麵似漫不經心地遊目四顧,卻見樓上的座位已滿了七八成,在另一個臨窗的座位上坐著一男一女。
那男子年近六旬,臉色枯黃,身形枯瘦,上唇留兩撇鼠尾須,頭戴一定瓜皮小帽,腦後拖著一根稀稀鬆鬆、白多黑少的發辮;女子而隻二十多歲,作已婚婦人裝束,容貌甚是周正,眉宇間隱含英氣。
此刻那老者麵上頗有抑鬱之色,似是遇到什麽愁悶之事,少婦在一旁低聲勸解,觀彼此的神態語氣,竟是一對頗為恩愛的老夫少妻。
那夥計記下了胡壚點的菜肴後,又笑嘻嘻地問道:“敝店的‘回雁酒’遠近馳名,道爺可要小飲幾杯?”
胡壚隨口道:“既是好酒,那便先來十斤罷!”
“十斤?”夥計聽得瞪大了雙眼。
胡壚一拍圓滾滾的肚皮,笑道:“怎地,你這開酒樓的還會怕了貧道這大肚漢?”
夥計醒過神來,想明白能否喝掉那十斤老酒是對方的事,隻要上了酒便能收錢卻是自家的事,急忙賠笑道一句“道爺稍候”,然後快步跑下樓去。
不多時,兩個夥計一前一後上來,一個用托盤盛了幾盤菜肴,一個懷中抱著一個沉甸甸的大酒壇。
兩人將酒菜安置整齊,其中一人打開酒壇,在一個大碗中斟了滿滿一碗,打躬道:“道爺既是海量,想必用不慣小杯。故此小人自作主張,給您換成了大碗。”
胡壚讚許地點了點頭,先抄起那酒碗,將其中晶亮澄澈的酒液送到鼻下輕輕一嗅,雙目登時亮了起來,道一聲“好酒!”遂仰首如鯨吞海吸般一飲而盡。
“綿甘爽淨,餘味悠長,當真是好酒!”
回味著再讚了這一句後,他擺手令兩個被他酒量嚇到的夥計退下,自己倒酒又連幹兩碗,這才拈起筷子,隨意夾了幾口菜。
他用的是容量超過一斤的大碗,三碗便是三斤有餘,卻仍是雙目清明麵色如常,如此海量,早令滿樓的酒客忘記吃喝,隻是呆呆地看他。
對麵那一對夫妻中的老者本也是好酒善飲之人,看到胡壚豪飲的酣暢之態時,饒是正在滿腹心事,一時間也不由得食指大動。
那少婦最是了解自家這位老爺子的心思,當即便出聲招呼夥計同樣送十斤“回雁酒”和大碗上來。
胡壚聽了那少婦要酒,便也暫時停了下來。
等到夥計將酒送來,少婦為老者斟了滿滿一碗。
老者舉碗向胡壚遙遙致意,笑道:“小老兒一生嗜好杯中之物,不想這位小道長竟也是同道中人。既然有緣相見,卻不可失之交臂,我且敬道長三碗!”
說罷也不等胡壚答話,酒到唇邊仰首一飲而盡。
少婦在一旁為老者添酒,老者果然連幹了三碗,除了臉色變得更黃了一些,竟也不見絲毫醉態,顯示出足以與胡壚比肩的酒量。
胡壚平生尚是首次遇到一個酒國同道,縱使此次有所為而來,心中也不由大是欣悅,當即倒滿一碗酒舉起來笑道:“前輩美意,貧道敢不奉陪?”
隨即手口不停地連飲三碗。
老者哈哈大笑,拿起方才用過的一個酒杯笑道:“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這酒杯可裝酒二錢,和千杯之數該有二十斤上下,卻不知小道長是否有興趣與老夫痛飲千杯?”
胡壚舉起重新斟滿的酒碗笑道:“貧道自當舍命陪君子!”
當時兩人不再互相敬酒,隻是各自不停地將一碗碗美酒倒水般倒入口中。
隻片刻間,他們各自桌上那十斤裝的大酒壇便已見底。
“再來十斤!”
兩人一齊大聲吆喝,驚醒了不知何時已擠在樓梯口看得瞠目結舌的掌櫃和夥計。
掌櫃急忙吩咐兩個夥計再去抱來兩壇酒送上前去。
胡壚和老者一碗接一碗地再喝下去,不多時又各自喝了十斤酒下肚。
等到最後一碗酒入喉,兩人同時哈哈大笑。
笑罷之後,胡壚起身上前,向著老者稽首道:“貧道胡壚,見過前輩。”
老者先是略怔了一怔,隨即麵上露出驚訝之色,先起身請胡壚入座,然後才問道:“小道長莫非是孤身蕩平五虎門的‘醉仙’胡壚?”
經過這段時間的發酵,胡壚的名聲已經藉著佛山一役傳播開來,並獲得一個“醉仙”的綽號。
江湖之上從來都是隻有叫錯的姓名,沒有取錯的綽號,當初胡壚與苗翠花、方世玉母子交手時,曾用過“酒仙踏月,醉步迷蹤”的步法,又顯露出一身超凡脫俗、恍若仙人的輕身功夫,故此便有好事之徒給他取了“醉仙”的綽號。
胡壚對這綽號倒也沒甚意見,當時拱手笑道:“什麽‘醉仙’,不過是江湖朋友抬愛,貧道受之有愧。恕貧道眼拙,不知前輩如何稱呼?”
聽對方問起自己身份,老者搖頭歎道:“老夫劉鶴真,多年前便已退出江湖,胡道長怕是未曾聽過這區區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