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洛緩步上前,與迎麵走來的胡壚相對而立。
雙方各自抱拳致意,齊道一聲“請!”後,兩條人影一閃便湊到一處,拳腳齊施奇快無比地相互攻守十餘招。
此時仍是一輪皓月已移至西方,皎潔的月光斜照下來,在地上投映出無數隨風搖擺的蘆葦倩影。
兩人便在光影之間縱橫飛舞,拳來掌去,身形一沾即走,招式一發即收,顯然都在試探對方深淺。
雖是試招,但兩人都博通天下武學,出手的卻無一不是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學精華。
最駭人的是不管一方用的是哪一家門派的招數,另一方都能立即認出並不假思索地用出化解克製招數。
如此轉眼數百招下來,雙方的實已窮盡天下武功的變化之妙,令觀戰的眾人歎為觀止
鬥到後來,兩人已經不再近身交手,而是相隔數丈遙相對峙,各自憑空發招又根據對方的應對變招,皆是手舞足蹈宛若癡狂,望之甚覺怪異可笑。
如此鬥到千招開外,兩人同時罷手停戰。
陳家洛雙手負後仰頭望天,口中低聲念念有詞;胡壚則是屈膝蹲在地上,用右手食指在地麵指指點點勾勾畫畫。
好半晌後,兩人同時發一聲喊,身法如電湊到一起,互相攻出一拳一掌,卻又一觸即分,轉眼又恢複先前苦思冥想的模樣兒。
如此情形,在場觀戰之人大多一頭霧水,不知兩人在弄什麽玄虛。
“黑白無常”常赫誌、常伯誌、於振海、胡斐四人都若有所悟。
隻有苗人鳳、陸菲青、無塵道人、趙半山、文泰來五人才明白究竟並對陳、胡二人讚佩萬分。
原來陳家洛和胡壚都已知道對方武學之廣博不遜於自己,隻要用的是世間已有招數,都在對方意料之中。
唯有另辟蹊徑別開天地,臨場創製世間前所未有之奇招,才有希望克敵製勝。
他們這般窮竭心力便想便戰,前後隻交手還不到百招,耗時之久卻已勝過前番的千招快鬥。
眼見各自奇招妙式層出不窮,卻始終難分勝負,不知不覺已是玉兔西墜金烏將出。
在第一縷紅日金芒刺破大地照亮天宇之際,胡壚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有些無奈地向陳家洛笑道:“陳總舵主,咱們如此打下去,怕是由夜到明再由明到夜,也難以分出勝負。聽說你有一路悟自《莊子》的拳掌功夫,曾賴以擊敗武當叛徒‘火手判官’張召重。恰好貧道也有一路依《歸藏易》自創的功夫,喚作‘醉夢紅塵,歸藏八法’。不如你我便在這兩門功夫上分個高下如何?”
“如此也好。”陳家洛頷首,隨即揚聲道,“十四弟,勞煩你吹一首曲子助興如何?”
自從在回部古城之內參讀《莊子》悟出神功之後,經過這十餘年的沉澱,陳家洛早將這路功夫打磨到從心所欲的境界,原本已不需要以樂曲輔助。
但胡壚提到他擊敗張召重的往事,卻是觸動了他的許多回憶。
此時令“金笛秀才”餘魚同再次奏樂,非為助長拳掌之威,乃為緬懷往昔。
後麵的餘魚同含笑應諾,當即取出那支賴以在江湖成名的金笛,湊到唇邊吐氣吹奏,曲調昂揚激越,赫然仍是當年助其大戰張召重的一曲《十麵埋伏》。
陳家洛雙掌一錯,擺出個似是處處破綻又是無懈可擊的古怪門戶,向著胡壚道:“出手罷!”
胡壚卻先將腰間葫蘆解了下來,笑道:“總舵主愛以曲佐拳,貧道卻最喜以拳下酒。如今要領教總舵主神技,且容貧道先浮三大白為賀!”
言罷,仰首將剩下的半葫蘆酒傾入喉中,涓滴不剩。
“我來也!”
酒入歡腸,胡壚陡然狂態畢露,口中發出一聲怪叫,隨手將空葫蘆往地上一拋,腳下一個趔趄,如一頭大熊般向著陳家洛撞了過去。
雙手隨著這一撞之勢,拳掌指爪變幻不定,向著陳家洛揮灑出無窮無盡的精妙殺招。
陳家洛似全然不看對手拳招變化,隻管在金笛奏響的一曲《十麵埋伏》下翩然而舞,卻在冥冥之中憑借肌膚乃至心靈的神秘感應洞察一切。
隨樂而動的進退趨避似行雲流雲,令對手的每一此攻擊都徒勞無功。
應節而舞的舉手投足如解牛之刀,自然而然地尋隙而進直取對手要害。
正應和了《莊子》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的玄妙道理。
然而胡壚的“醉夢紅塵,歸藏八法”不僅包羅萬象,更兼遇強愈強。
在陳家洛這技近乎道的拳掌攻勢下,他這一路海納百川的功夫便也自然而然地將八路六十四式三百八十四種變化隨意組合,再輔以“酒仙踏月,醉步迷蹤”的神奇步法,於醉態可掬的顛倒撲跌之間演化層出不窮的奇招妙式,並不曾落半點下風。
在兩人酣戰之間,餘魚同的金笛越吹越急,曲調鏗鏘如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氣吞萬裏如虎。
陡然間,笛曲拔了一個高音,猶如一個流星飛入半空,轟然爆開化作滿天絢爛花雨。
陳家洛和胡壚則伴著拔高的笛音齊齊地喝一聲“著!”旋即各自後躍退開。
“是誰勝了?”
眾人一起定睛打量雙方,很快便看到雙方的衣服上都現出一處小小破洞,似是為陰柔指力所毀。
隻是胡壚衣上的破洞在左邊肩窩,陳家洛則是在心口。勝負之勢,不言而喻。
陳家洛神色依舊從容,並不見絲毫羞惱,當先向胡壚拱手道:“佩服!”
胡壚的神色卻略有些複雜,也拱手還禮道:“承讓!”
這一聲“承讓”並非客套。
方才的電光火石之間,他清楚地察覺對方同樣有能力將指痕落在自己心口處,卻在最後關頭主動偏移了數寸,等若是主動放棄了這一場比武,甚而主動放棄了“紅花會”的偌大勢力。
當然,胡壚對此固是承情感激,卻並不會問心有愧。
方才的一場比試中,對方除最後相讓的半招,確實已經竭盡全力,而他還深藏了最後一張底牌未出。
若是將這張底牌亮出來,他自信無須對方相讓亦有全勝把握。
雙方各自抱拳致意,齊道一聲“請!”後,兩條人影一閃便湊到一處,拳腳齊施奇快無比地相互攻守十餘招。
此時仍是一輪皓月已移至西方,皎潔的月光斜照下來,在地上投映出無數隨風搖擺的蘆葦倩影。
兩人便在光影之間縱橫飛舞,拳來掌去,身形一沾即走,招式一發即收,顯然都在試探對方深淺。
雖是試招,但兩人都博通天下武學,出手的卻無一不是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學精華。
最駭人的是不管一方用的是哪一家門派的招數,另一方都能立即認出並不假思索地用出化解克製招數。
如此轉眼數百招下來,雙方的實已窮盡天下武功的變化之妙,令觀戰的眾人歎為觀止
鬥到後來,兩人已經不再近身交手,而是相隔數丈遙相對峙,各自憑空發招又根據對方的應對變招,皆是手舞足蹈宛若癡狂,望之甚覺怪異可笑。
如此鬥到千招開外,兩人同時罷手停戰。
陳家洛雙手負後仰頭望天,口中低聲念念有詞;胡壚則是屈膝蹲在地上,用右手食指在地麵指指點點勾勾畫畫。
好半晌後,兩人同時發一聲喊,身法如電湊到一起,互相攻出一拳一掌,卻又一觸即分,轉眼又恢複先前苦思冥想的模樣兒。
如此情形,在場觀戰之人大多一頭霧水,不知兩人在弄什麽玄虛。
“黑白無常”常赫誌、常伯誌、於振海、胡斐四人都若有所悟。
隻有苗人鳳、陸菲青、無塵道人、趙半山、文泰來五人才明白究竟並對陳、胡二人讚佩萬分。
原來陳家洛和胡壚都已知道對方武學之廣博不遜於自己,隻要用的是世間已有招數,都在對方意料之中。
唯有另辟蹊徑別開天地,臨場創製世間前所未有之奇招,才有希望克敵製勝。
他們這般窮竭心力便想便戰,前後隻交手還不到百招,耗時之久卻已勝過前番的千招快鬥。
眼見各自奇招妙式層出不窮,卻始終難分勝負,不知不覺已是玉兔西墜金烏將出。
在第一縷紅日金芒刺破大地照亮天宇之際,胡壚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有些無奈地向陳家洛笑道:“陳總舵主,咱們如此打下去,怕是由夜到明再由明到夜,也難以分出勝負。聽說你有一路悟自《莊子》的拳掌功夫,曾賴以擊敗武當叛徒‘火手判官’張召重。恰好貧道也有一路依《歸藏易》自創的功夫,喚作‘醉夢紅塵,歸藏八法’。不如你我便在這兩門功夫上分個高下如何?”
“如此也好。”陳家洛頷首,隨即揚聲道,“十四弟,勞煩你吹一首曲子助興如何?”
自從在回部古城之內參讀《莊子》悟出神功之後,經過這十餘年的沉澱,陳家洛早將這路功夫打磨到從心所欲的境界,原本已不需要以樂曲輔助。
但胡壚提到他擊敗張召重的往事,卻是觸動了他的許多回憶。
此時令“金笛秀才”餘魚同再次奏樂,非為助長拳掌之威,乃為緬懷往昔。
後麵的餘魚同含笑應諾,當即取出那支賴以在江湖成名的金笛,湊到唇邊吐氣吹奏,曲調昂揚激越,赫然仍是當年助其大戰張召重的一曲《十麵埋伏》。
陳家洛雙掌一錯,擺出個似是處處破綻又是無懈可擊的古怪門戶,向著胡壚道:“出手罷!”
胡壚卻先將腰間葫蘆解了下來,笑道:“總舵主愛以曲佐拳,貧道卻最喜以拳下酒。如今要領教總舵主神技,且容貧道先浮三大白為賀!”
言罷,仰首將剩下的半葫蘆酒傾入喉中,涓滴不剩。
“我來也!”
酒入歡腸,胡壚陡然狂態畢露,口中發出一聲怪叫,隨手將空葫蘆往地上一拋,腳下一個趔趄,如一頭大熊般向著陳家洛撞了過去。
雙手隨著這一撞之勢,拳掌指爪變幻不定,向著陳家洛揮灑出無窮無盡的精妙殺招。
陳家洛似全然不看對手拳招變化,隻管在金笛奏響的一曲《十麵埋伏》下翩然而舞,卻在冥冥之中憑借肌膚乃至心靈的神秘感應洞察一切。
隨樂而動的進退趨避似行雲流雲,令對手的每一此攻擊都徒勞無功。
應節而舞的舉手投足如解牛之刀,自然而然地尋隙而進直取對手要害。
正應和了《莊子》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的玄妙道理。
然而胡壚的“醉夢紅塵,歸藏八法”不僅包羅萬象,更兼遇強愈強。
在陳家洛這技近乎道的拳掌攻勢下,他這一路海納百川的功夫便也自然而然地將八路六十四式三百八十四種變化隨意組合,再輔以“酒仙踏月,醉步迷蹤”的神奇步法,於醉態可掬的顛倒撲跌之間演化層出不窮的奇招妙式,並不曾落半點下風。
在兩人酣戰之間,餘魚同的金笛越吹越急,曲調鏗鏘如鐵騎突出,刀槍齊鳴,氣吞萬裏如虎。
陡然間,笛曲拔了一個高音,猶如一個流星飛入半空,轟然爆開化作滿天絢爛花雨。
陳家洛和胡壚則伴著拔高的笛音齊齊地喝一聲“著!”旋即各自後躍退開。
“是誰勝了?”
眾人一起定睛打量雙方,很快便看到雙方的衣服上都現出一處小小破洞,似是為陰柔指力所毀。
隻是胡壚衣上的破洞在左邊肩窩,陳家洛則是在心口。勝負之勢,不言而喻。
陳家洛神色依舊從容,並不見絲毫羞惱,當先向胡壚拱手道:“佩服!”
胡壚的神色卻略有些複雜,也拱手還禮道:“承讓!”
這一聲“承讓”並非客套。
方才的電光火石之間,他清楚地察覺對方同樣有能力將指痕落在自己心口處,卻在最後關頭主動偏移了數寸,等若是主動放棄了這一場比武,甚而主動放棄了“紅花會”的偌大勢力。
當然,胡壚對此固是承情感激,卻並不會問心有愧。
方才的一場比試中,對方除最後相讓的半招,確實已經竭盡全力,而他還深藏了最後一張底牌未出。
若是將這張底牌亮出來,他自信無須對方相讓亦有全勝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