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大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常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古北口外,楊無敵廟,一個衣著樸素、身形粗壯的青年低聲誦讀廟外一座石碑上鐫刻的詩文,黝黑的麵孔上顯出由衷的敬慕之意。
楊無敵本名楊業,即民間眾口傳頌之楊老令公,原為後漢名將,降宋後得太宗恩遇,故甘心效死以報,遂屢立奇功於邊塞,令外地聞風喪膽,皆稱其“楊無敵”而不敢直呼其名。
隻可惜如此一位忠勇名將,卻因主帥王侁無能貪功而全軍覆沒於陳家穀一戰,自身亦因傷重力竭而為契丹所俘,最終更絕食三日而亡,留下千秋忠烈之名。
這一首《謁楊無敵祠》的作者亦是大大有名,卻是本朝文學大家蘇轍蘇子由。
二十餘年前,蘇轍以賀遼主生辰使職銜出使遼國,途經古北口時,瞻仰這座楊無敵廟,有感於腳下之地在唐朝時尚屬中原疆土,如今卻已淪為番境,心中不由悲痛莫名,更恨偌大宋國竟無一良將,改變宋弱遼強任人欺淩的現狀,遂做此詩憑吊楊業這位曾止遼國小兒夜啼的一代名將。
這青年隻是粗通文墨,一首詩雖讀得下來,對詩中之意卻似懂非懂。
但他平生最是崇敬楊老令公,想著隻要是讚頌楊老令公的,自然都是好詩。
然而這青年接下來的行徑,卻又殊為不合他對楊老令公的崇敬之情。
這座祠廟規模不大,裏麵也並無廟祝,隻是附近的鄉民自發的定期前來整修打掃,供奉香火,此刻則是空無一人。
青年推開虛掩的廟門,眼睛直勾勾地盯上供桌上擺放的幾樣供品。
在這鄉下地方,即使大家敬慕楊老令公,平時也備辦不起酒肉,幾個托盤裏不過放了些時鮮瓜果和麵食。
因為才擺上不久,這些供品還都沒有腐壞變質,落在這青年的眼中,也就顯得分外誘人。
他有些心虛地前後左右都看了一看,然後向著供桌後麵的楊老令公神像拜倒下去,口中小聲念叨:
“老令公,當初您是為報君恩而甘心赴死,如今小人仇五也是為報恩而去和賊人拚命,大家算是誌同道合。
“隻是小人如今腹中饑餓,隻恐揮不動寶刀殺不死賊人,因此冒昧前來向您借些供品來充饑,還請老令公不要見怪。”
說罷,他抬頭看了看那莊嚴肅穆的神像,又磕了一個頭道:“既然老令公不曾顯靈阻止,便是應允了小人所請,小人在此先行拜謝!”
磕過頭後,這自稱“仇五”的青年自覺心安理得,便起身迫不及待地上前抓起供品,左右開弓不停手地送到嘴裏,隻片刻間便將所有供盤一掃而空。
揉了揉這些天來首次有了暴漲感覺的肚子,仇五再次向著神像拜倒,探手從身後解下一個長條形的包袱,打開之後顯出一柄首尾四尺左右的連鞘長刀。
他左手抓起斑斕古舊的刀鞘,右手握住纏裹皮條的圓柱形刀柄,伴著一聲清脆悅耳的鏗然錚鳴,一段明如秋水的刀身彈出鞘外。
長刀寬刃直身的造型頗有古風樸拙之美,光可鑒人的刀身散發出乏人肌骨的森然寒氣,令整間祠廟的溫度都下降了不少。
仇五手捧這這柄顯然絕非凡品的寶刀,向著神像禱告。
不知是否是吃飽了肚子的緣故,他這回說話的聲音也提高了一些,語調鏗鏘有力:
“老令公,去年小人流落至此地,因盤纏用盡而衣食無著。幸得前村賣茶水的劉老漢發善心施舍了一頓飽飯,才不至餓死在街頭。
“仇五雖是一介武夫,卻也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的道理,因此今年帶了好不容易攢下的幾兩銀子來答謝恩人。
“豈料等小人到了本地,才知道劉老漢因交不出臥虎山賊人攤派的錢糧,一家五口盡遭屠戮。
“小人已傾盡所有為劉老漢一家料理了身後事,剩下的便是拚了這條性命,到臥虎山為恩人討還血債。
“此刻仇五便在老令公尊前,以這口家傳的‘朝露寶刀’歃血為誓,若不能殺盡賊人,便再無顏立於天地之間!”
說罷,長刀的刀鋒在左掌的掌心輕輕一拖,立時便劃破一道傷口,鮮血隨即湧出。
他右手握刀垂於身側,鮮血橫流的左手則在口鼻處橫向一抹,下半張臉登時一片血紅。
一個麵相敦厚老實的青年,轉眼變得猶如從地獄爬出的惡鬼。
在手掌出血的同時,那柄長刀的刀鋒處也沾了一縷血痕。
隨著他將長刀斜垂,那一縷血痕竟有如活物般沿著刀鋒向下遊動,在刀尖處匯聚成一顆豆粒大小的血珠,無聲無息地滴落在地上。
而那長刀的刀鋒,則又恢複了剛剛出鞘時的晶亮光潔。
仇五收刀入鞘,從衣服上撕下一根布條,胡亂纏裹了傷口,隨後將連鞘長刀背在身後,出廟門義無反顧地揚長而去。
隻是從他進廟到出廟的這一會兒工夫,老天爺卻已變了一張麵孔,由方才的響晴白日變成烏雲密布,隨即更淅淅瀝瀝地下起連綿小雨。
仇五步履從容沒有絲毫遲疑,不多時便消失在彌散於天地之間、如煙如霧的蒙蒙細雨之中。
便在仇五出廟漸漸走遠之後,他以為空無一人的廟內卻走出一個麵容團圓、體態輕肥的青年道人。
他站在廟門處放眼遠望,雙目卻似能看穿無邊無際的雨霧,看到前方越走越遠的仇五,臉上露出些讚許之色,低聲笑道:
“不想貧道初臨貴境,便遇到一個如此有趣的小家夥。不過,仇五……朝露寶刀……這人名與刀名似有些耳熟。先不管了,反正這世間的好人已愈來愈少,今日難得遇到一個,怎都不能讓他輕易死了。”
一語甫畢,這道人舉步走出廟門,走入充塞天地之間的細雨之中。
隻是他的體外似乎籠罩著一層奇異的力場,不管那一根根、一縷縷的雨絲從哪個方向飄來,隻要進入他體外一寸的範圍,便會即刻折向筆直落向地麵,身上並不會沾濕半點。
一敗可憐非戰罪,大剛嗟獨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原用,常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古北口外,楊無敵廟,一個衣著樸素、身形粗壯的青年低聲誦讀廟外一座石碑上鐫刻的詩文,黝黑的麵孔上顯出由衷的敬慕之意。
楊無敵本名楊業,即民間眾口傳頌之楊老令公,原為後漢名將,降宋後得太宗恩遇,故甘心效死以報,遂屢立奇功於邊塞,令外地聞風喪膽,皆稱其“楊無敵”而不敢直呼其名。
隻可惜如此一位忠勇名將,卻因主帥王侁無能貪功而全軍覆沒於陳家穀一戰,自身亦因傷重力竭而為契丹所俘,最終更絕食三日而亡,留下千秋忠烈之名。
這一首《謁楊無敵祠》的作者亦是大大有名,卻是本朝文學大家蘇轍蘇子由。
二十餘年前,蘇轍以賀遼主生辰使職銜出使遼國,途經古北口時,瞻仰這座楊無敵廟,有感於腳下之地在唐朝時尚屬中原疆土,如今卻已淪為番境,心中不由悲痛莫名,更恨偌大宋國竟無一良將,改變宋弱遼強任人欺淩的現狀,遂做此詩憑吊楊業這位曾止遼國小兒夜啼的一代名將。
這青年隻是粗通文墨,一首詩雖讀得下來,對詩中之意卻似懂非懂。
但他平生最是崇敬楊老令公,想著隻要是讚頌楊老令公的,自然都是好詩。
然而這青年接下來的行徑,卻又殊為不合他對楊老令公的崇敬之情。
這座祠廟規模不大,裏麵也並無廟祝,隻是附近的鄉民自發的定期前來整修打掃,供奉香火,此刻則是空無一人。
青年推開虛掩的廟門,眼睛直勾勾地盯上供桌上擺放的幾樣供品。
在這鄉下地方,即使大家敬慕楊老令公,平時也備辦不起酒肉,幾個托盤裏不過放了些時鮮瓜果和麵食。
因為才擺上不久,這些供品還都沒有腐壞變質,落在這青年的眼中,也就顯得分外誘人。
他有些心虛地前後左右都看了一看,然後向著供桌後麵的楊老令公神像拜倒下去,口中小聲念叨:
“老令公,當初您是為報君恩而甘心赴死,如今小人仇五也是為報恩而去和賊人拚命,大家算是誌同道合。
“隻是小人如今腹中饑餓,隻恐揮不動寶刀殺不死賊人,因此冒昧前來向您借些供品來充饑,還請老令公不要見怪。”
說罷,他抬頭看了看那莊嚴肅穆的神像,又磕了一個頭道:“既然老令公不曾顯靈阻止,便是應允了小人所請,小人在此先行拜謝!”
磕過頭後,這自稱“仇五”的青年自覺心安理得,便起身迫不及待地上前抓起供品,左右開弓不停手地送到嘴裏,隻片刻間便將所有供盤一掃而空。
揉了揉這些天來首次有了暴漲感覺的肚子,仇五再次向著神像拜倒,探手從身後解下一個長條形的包袱,打開之後顯出一柄首尾四尺左右的連鞘長刀。
他左手抓起斑斕古舊的刀鞘,右手握住纏裹皮條的圓柱形刀柄,伴著一聲清脆悅耳的鏗然錚鳴,一段明如秋水的刀身彈出鞘外。
長刀寬刃直身的造型頗有古風樸拙之美,光可鑒人的刀身散發出乏人肌骨的森然寒氣,令整間祠廟的溫度都下降了不少。
仇五手捧這這柄顯然絕非凡品的寶刀,向著神像禱告。
不知是否是吃飽了肚子的緣故,他這回說話的聲音也提高了一些,語調鏗鏘有力:
“老令公,去年小人流落至此地,因盤纏用盡而衣食無著。幸得前村賣茶水的劉老漢發善心施舍了一頓飽飯,才不至餓死在街頭。
“仇五雖是一介武夫,卻也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以報的道理,因此今年帶了好不容易攢下的幾兩銀子來答謝恩人。
“豈料等小人到了本地,才知道劉老漢因交不出臥虎山賊人攤派的錢糧,一家五口盡遭屠戮。
“小人已傾盡所有為劉老漢一家料理了身後事,剩下的便是拚了這條性命,到臥虎山為恩人討還血債。
“此刻仇五便在老令公尊前,以這口家傳的‘朝露寶刀’歃血為誓,若不能殺盡賊人,便再無顏立於天地之間!”
說罷,長刀的刀鋒在左掌的掌心輕輕一拖,立時便劃破一道傷口,鮮血隨即湧出。
他右手握刀垂於身側,鮮血橫流的左手則在口鼻處橫向一抹,下半張臉登時一片血紅。
一個麵相敦厚老實的青年,轉眼變得猶如從地獄爬出的惡鬼。
在手掌出血的同時,那柄長刀的刀鋒處也沾了一縷血痕。
隨著他將長刀斜垂,那一縷血痕竟有如活物般沿著刀鋒向下遊動,在刀尖處匯聚成一顆豆粒大小的血珠,無聲無息地滴落在地上。
而那長刀的刀鋒,則又恢複了剛剛出鞘時的晶亮光潔。
仇五收刀入鞘,從衣服上撕下一根布條,胡亂纏裹了傷口,隨後將連鞘長刀背在身後,出廟門義無反顧地揚長而去。
隻是從他進廟到出廟的這一會兒工夫,老天爺卻已變了一張麵孔,由方才的響晴白日變成烏雲密布,隨即更淅淅瀝瀝地下起連綿小雨。
仇五步履從容沒有絲毫遲疑,不多時便消失在彌散於天地之間、如煙如霧的蒙蒙細雨之中。
便在仇五出廟漸漸走遠之後,他以為空無一人的廟內卻走出一個麵容團圓、體態輕肥的青年道人。
他站在廟門處放眼遠望,雙目卻似能看穿無邊無際的雨霧,看到前方越走越遠的仇五,臉上露出些讚許之色,低聲笑道:
“不想貧道初臨貴境,便遇到一個如此有趣的小家夥。不過,仇五……朝露寶刀……這人名與刀名似有些耳熟。先不管了,反正這世間的好人已愈來愈少,今日難得遇到一個,怎都不能讓他輕易死了。”
一語甫畢,這道人舉步走出廟門,走入充塞天地之間的細雨之中。
隻是他的體外似乎籠罩著一層奇異的力場,不管那一根根、一縷縷的雨絲從哪個方向飄來,隻要進入他體外一寸的範圍,便會即刻折向筆直落向地麵,身上並不會沾濕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