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道”教主胡壚道人親臨黃龍府,已將金國國師普風斬於刀下!


    這消息由京東東路傳出,隨即便如一陣迅捷狂風,短短數日之內傳遍大江南北。


    雖然金國方麵極力辟謠,辯稱這隻是胡壚道人為自己臉上貼金的自吹自擂。


    然而胡壚馭火龍飛至黃龍府上空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盡管此後發生的事情再無人見到,但是等到胡壚飄然而去後,普風便再也不曾現身,總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多方參照之下,還是“太上道”一方的消息更加可信一些。


    至此,胡壚天下第一人的名位再也無可撼動,坐踞山東俯瞰世間芸芸眾生,舉凡習武修道之士莫不恭服。


    此事塵埃尚未落定,“太上道”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了京東東路,宣稱要靖掃胡塵狼煙,恢複漢家山河。


    這十萬猛將精兵挾胡壚斬殺普風、威淩天下的大勢而來,北地百姓又是苦金人已久,兵鋒所至,勢如破竹。


    早不複起家時悍勇的金兵在“太上道”雄兵麵前節節敗退,到後來因為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連治下的百姓都鎮壓不住,不等“太上道”大軍到來,便紛紛給起義的百姓打殺驅逐。


    眼見得形勢愈來愈窘迫,金國上層緊急計議之後,居然給他們想到了聯合江南的宋室合擊“太上道”的主意,而且趙構也當真被金國使者說動,準備從京東西路出兵,偷襲應該是兵力空虛的京東東路,一舉拔除“太上道”根基。


    但宋室這邊剛剛開始調兵遣將,尚未來得及有所行動,便突然遭了背刺之痛。


    潛隱多年銷聲匿跡的明教驟然發難,在江南之地掀起遍地烽煙,打出的旗號卻是“奉明尊,朝太上”,儼然以“太上道”分支自居。


    明教隱忍得太久,如今一朝發難,其勢正如火山噴薄不可遏製,轉眼間便將宋室占據的半壁江山攪個天翻地覆。


    在這要命的關頭,自失去“斬仙飛刀”後整個人便日漸衰老孱弱的趙構又忽地一病不起。


    偏偏這些年來他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卻依仗身懷“斬仙飛刀”而暴力壓製了一切不同聲音,獨攬朝政大權,以至於如今病倒不能理事,朝中一時竟找不出一個能主持全局之人。


    等到胡壚親自南下,率明教大軍來到臨安城外時,趙構親自提拔重用的滿朝文武既能與金國苟合,向胡壚屈膝自然也沒有多少心理障礙,前後都沒太猶豫太久便奉了昏迷不醒的趙構出城投降。


    江南平定之後,金國也早被“太上道”大軍逼得無法在中原立足,以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為首的一眾高層權貴帶殘兵倉皇北逃,卻又發現長城以外竟也無立足之地。


    原來胡壚在登州這些年,已悄然親率一支水師渡海至高麗,將一直以來都在宋、遼、金三國間反複橫跳的高麗收服,並借著貿易之名,不斷將練出的精兵由海路運送至高麗境內。


    等到中原這邊發動時,被胡壚派去高麗的嶽飛率領早已暗中布置在金國邊境的“太上道”精兵,一舉突入金國發源之地,抄了金國本就貧瘠的老巢後,又揮師西進攻入原屬遼國的疆域。


    展露名將之資的嶽飛幾乎重演了金國滅遼之戰的場景,一路橫掃了金國留守的所有兵力。


    等到他蕩平長城以北的所有反抗力量,再度揮師南下準備與中原的“太上道”主力會師,恰好在長城附近截住倉皇出逃的金國殘部。


    雖然金國高層中不乏高手,但嶽飛這邊兵強馬壯,又有師父周侗、師兄盧俊義幫忙壓陣,幾乎沒費多少力氣便將之一網成擒。


    天下至此一統,而且是一個囊括了原本宋朝版圖再加遼國、金國乃至高麗在內的龐然大物。


    周邊的西夏、吐蕃、大理等國家,都在這龐大至恐怖的怪物麵前瑟瑟發抖,其中原本便向宋室稱臣甘為屬國的大理已盤算著是否要趁早主動投誠歸附。


    既然已經開辟了如今的局麵,眾人自然順理成章地請胡壚建國稱製。


    胡壚早已胸有成竹,取《易》中“大哉乾元”之語,建國號“乾”,並改皇帝尊號為“元首”。


    他本人自是毫無爭議地做了大乾的第一任元首,卻又宣布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將廢棄夏啟開辟的“天下為家”之製,恢複上古“禪讓”之禮。自己隻會擔任十年元首,而後便將退位,由大家公推選舉的賢者繼任。當然,這推選元首必須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製度,接下來他會與大家共同商議製訂。


    以胡壚的聲望威名,即使提出再荒誕的主張,也沒有多少人敢於違拗,何況這種“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事情對大家總不是壞事,因此並未生出多大的風波。


    十年時間,經胡壚的經營治理,這個疆域空前遼闊的龐大國家在曆經戰亂劫火之後煥發無窮生機,國力民力皆蒸蒸日上,休說剛剛覆滅的宋朝難與之相提並論,便是漢唐盛世,也頗有不及。


    其間鄰國之中的大理得已經退位在天龍寺修行的太上皇段譽指點機宜,主動去國號獻表歸服。


    西夏和吐蕃也隻象征性的掙紮了幾次,便也在大乾泰山壓卵般的威勢下躺平下來。


    除此之外,胡壚在位期間便隻興兵兩次,一次是遣方天定率大乾水師東征倭國,將盛產金銀的倭國變成大乾的財源重地;一次是遣嶽飛率大乾鐵騎北伐大漠的蒙古諸部,令這些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大半降服內附,小半向遙遠北方和西方逃亡。


    十年任滿,胡壚當真毫不留戀的卸任元首,讓位給一個依照大乾“元首推選法”推選出來的繼任者,而後便仍回到登州的蓬萊閣,一麵潛心修行,一麵著重培養關門的小弟子林朝英。


    如今的林朝英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而且在武功與道法兩途都展現出令胡壚亦大為驚喜的天資與悟性。


    以胡壚看來,這關門弟子才可以真正傳承自己衣缽,未來的成就也必然後來居上超過她的四位師兄、師姐。


    此後胡壚又在這一方世界停留了近三十年,將一身修為打磨至進無可進的地步,這才召見了幾個弟子,將“太上教”道統傳給早在十年前便堪破世情出家入道的林朝英,自己則首次未借助手臂上的葫蘆胎記的力量,純憑自己幾乎已突破通玄天人或陸地神仙極限的強悍實力,破開虛空飛升而去。


    又過十年,在宋室南遷前便心灰意冷而選擇歸隱山林的黃裳坐化,他生前已證就通玄之境,死後所遺的一部《九陰真經》引發了江湖上的無數腥風血雨。


    “太上道”掌教林朝英眼見得江湖不寧,遂下山輕取了輾轉經過多人之手的《九陰真經》,而後宣稱自己將在華山絕頂恭候天下英雄,有誌奪此經書者盡可前來。


    如今胡壚已經飛升,“太上道”雖依然號稱天下萬教之首,卻總少了幾分往日那般鎮服天下的分量,何況《九陰真經》這部直指通玄奧秘的武道寶典又實在太過誘人,於是但凡有些底氣的各方高手皆如渴馬奔泉、飛鳥投林般趕往華山。


    此時的林朝英已年過知命,卻因修為通玄入化而保留了青年時的絕代風華。


    她在華山絕巔用了三日三夜時光,憑一柄木劍將前來奪經的高手盡數擊敗,共計斷劍一百六十四柄、刀五十二口、槍矛十四杆,外加其他內家、外家、奇門兵器共七十四件,打得天下豪傑俯首稱臣。


    最終,繼胡壚道人之後,以天人之姿崛起於武林,在終南山創建全真一脈道統的重陽真人親臨華山,不為奪取《九陰真經》,隻為領教“太上道”絕學,彌補未有機會親自拜見胡壚道人的遺憾。


    因為胡壚的關係,兩人在早年未得相遇的機緣,也便沒有了那一段情愫,此時相見,雖也有惺惺相惜之意,卻因各自年歲和心境而僅止於此。


    雙方並未當真動手,隻對坐論劍三日三夜,王重陽以一招之差落敗,心悅誠服地認輸後飄然而去。


    林朝英平息了這一場動亂,又重振了“太上道”聲威後,依然返回蓬萊閣中潛心修行,隻可惜她終究不能修行到師父胡壚那般境界,最後隻能棄了軀殼,將陰神遁入虛空,去尋求在另一方天地轉世重修的渺茫機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葫中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槎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槎客並收藏葫中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