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縣郊,惡溪之畔。
韓愈穿著便服,望著一群擺好三牲祭品,向著茫茫水麵焚香叩拜的百姓,麵色極為難看。
方才他已向人詢問明白,知道日前有一個牧童在水邊放牛,結果連牛帶人都被水中的鱷魚拖走。
據那人所說,原本這條大河雖因水勢凶惡而得惡溪之名,卻並無鱷魚這類凶物。
大約在一百年前,突然便有一支鱷魚族群遷來此地,將這條惡溪做了棲身之處。
這些鱷魚數量繁多,體型龐大兼性情凶殘,經常掠食沿河兩岸百姓蓄養的牲畜,有時更會攻擊人類,已成潮州當地的一樁大患。
初時官府張羅再加百姓自發組織,備辦了舟船木筏和藥叉毒箭打算清除鱷魚,惡溪之中卻陡然掀起滔天巨浪,將所有船筏盡數打翻,船筏上的人落水後,大批鱷魚趁勢襲擊,咬死咬傷無數,整條河水都被鮮血染紅。
隨後,水中浮現出一頭龐大如小山的巨鱷,旋又化作一位全身披掛黝黑鐵甲的凶悍將軍踏浪而立,揚言自己是掌管惡溪鱷魚一族的“鱷神”,要求潮州一地的百姓為他建立廟宇塑造金身,常年供奉香火,每年的四時八節,還須以三牲投水祭祀,方可約束鱷魚不傷人命。
麵對難以抗拒的力量,潮安百姓為求活路,不得不忍氣吞聲乃至卑躬屈膝。
自此之後,百姓除了需要照例繳納的各種賦稅,還需額外貢獻一筆用以祭祀“鱷神”的香火錢,日子過得自然愈發艱難。
偏偏那“鱷神”貪得無厭,索要的祭品香火一年多過一年,而且每次的祭祀稍有不如意處,便放縱鱷魚肆意捕殺生民以做懲戒,此次的牧童之死便是催賬討債的一次警示。
“雖是被貶謫至此,但為官一任,便該造福一方,豈可任由治下百姓遭此邪神惡獸荼毒!”
在心中默默地做出決斷之後,韓愈向身邊的隨從沉聲道:“走,我們即刻前往潮州衙署!”
當天,韓愈接任了潮州刺史官職,所下的第一道政令卻是明日一早,自己將親至鱷溪之畔祭祀鱷神。
多年以來,新任官長祭祀鱷神以求治下平安也算常例,刺史府的一眾屬官倒也未覺驚異,隻是詢問所需祭品數量規格。
韓愈卻將手一擺,言說祭品香燭一概不用,隻需自己手書的一篇祭文即可。
這一次眾人是著實被驚到,當時都麵麵相覷,猜到這位身為當代文宗的刺史大人怕是來者不善。
大家雖有心進言勸說一二,但看韓愈麵色嚴峻,便各自將想好的說辭吞回肚裏。
次日,韓愈果然袖了連夜著就的一篇祭文,輕裝簡從來到鱷溪之畔。
他遙望浩蕩流水,取出祭文望空高聲朗誦,其辭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
他語調鏗鏘,聲如洪鍾,依次陳述鱷魚盤踞此地緣由、自己身為地方長官驅逐鱷魚不令其猖獗的決心,到最後更有“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之語。
這哪裏又是什麽祭文,分明便是一篇吊民伐罪,討伐鱷魚的檄文!
待到一篇文章誦讀完畢,韓愈揚手將那一頁紙箋拋向水麵。
那紙隨風飄飛十數丈後落在水上,水中卻陡然打了一個旋兒,卷著那紙沉了下去。
韓愈身後的從者見狀麵色一變,急忙進言道:“大人,水中似有古怪,不妨退避一二。”
韓愈佇立原地寸步不移,淡然道:“有古怪才好,說明本官的祭文已驚動那鱷神,如今且看他如何回應!”
他話音才落,那水中當真有了回應,卻是黑壓壓一大片如槁木般半浮在水麵上的鱷魚從各處聚集而來,呈半圓形圍向水畔的韓愈等人。
“大人速退!”
幾個隨從盡都大驚,一起拔刀在手,上前護住韓愈。
“你等退下!”韓愈喝退隨從,腳下反而向著正前方即將登岸的鱷魚走近幾步,須發戟張遙指水麵厲聲怒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妖孽敢加害大唐官員,莫非不畏朝廷雷霆之威!”
一聲冷笑驀地傳入韓愈耳中:“嘿!若如今仍是那雄踞東土、萬邦臣服的大唐,若在位的仍是那幾位威服宇內、言出法隨的大唐天子,本座自然忌憚你幾分。但如今的大唐日薄西山,一點稀薄氣運延續國祚尚且艱難,也敢用來威脅本座嗎?”
說話間,水中的鱷魚終於登陸,從正麵和左右逼近韓愈等人,一雙雙豆粒大小的獸瞳中閃爍冰寒殺機,一張張密排參差獠牙的巨口半開半合欲擇人而噬。
韓愈麵色冷峻,雙目死死盯著距離自己最近的一頭鱷魚,腳下卻不肯退後半寸。
他身邊的幾個隨從盡都忠心耿耿,在這幾乎已是必死之局的形勢下也不肯舍棄主人,各自捏緊橫刀刀柄蓄勢待發。
那些鱷魚不知是攝於韓愈的一身凜然正氣,還是警惕幾柄長刀閃爍的森森寒芒,齊齊地停了下來。
但它們隻是略作躊躇,轉眼便又蠢蠢欲動。
眼看韓愈等人便要葬身鱷腹,天外忽地傳來一陣悠揚簫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
作勢欲撲的鱷魚們立時恢複安靜,巨口閉合雙目微瞑,竟似沉浸在愈來愈婉轉柔和的簫聲中。
片刻之後,一曲終了,上百頭鱷魚紛紛掉頭爬回水中,四下分散轉眼消失得幹幹淨淨。
“我何人敢與本座作對,滾出來!”
伴著一聲如雷暴喝,鱷溪的水麵向兩旁一分,一個身高過丈、遍體披掛玄鐵重甲的大漢足踏一朵堆雪浪花現出身來。
一個體態軒昂、姿容俊逸的青衫書生憑空出現在韓愈身前,懷抱一支晶瑩玉簫向水麵遙遙拱手,朗聲道:“貧道韓湘,見過鱷神!”
“湘兒?”
韓愈見到自己一手撫養成人、後來一心訪仙求道而離家遠遊的侄孫如此突兀的現身,不由得又驚又喜,如在夢中。
韓愈穿著便服,望著一群擺好三牲祭品,向著茫茫水麵焚香叩拜的百姓,麵色極為難看。
方才他已向人詢問明白,知道日前有一個牧童在水邊放牛,結果連牛帶人都被水中的鱷魚拖走。
據那人所說,原本這條大河雖因水勢凶惡而得惡溪之名,卻並無鱷魚這類凶物。
大約在一百年前,突然便有一支鱷魚族群遷來此地,將這條惡溪做了棲身之處。
這些鱷魚數量繁多,體型龐大兼性情凶殘,經常掠食沿河兩岸百姓蓄養的牲畜,有時更會攻擊人類,已成潮州當地的一樁大患。
初時官府張羅再加百姓自發組織,備辦了舟船木筏和藥叉毒箭打算清除鱷魚,惡溪之中卻陡然掀起滔天巨浪,將所有船筏盡數打翻,船筏上的人落水後,大批鱷魚趁勢襲擊,咬死咬傷無數,整條河水都被鮮血染紅。
隨後,水中浮現出一頭龐大如小山的巨鱷,旋又化作一位全身披掛黝黑鐵甲的凶悍將軍踏浪而立,揚言自己是掌管惡溪鱷魚一族的“鱷神”,要求潮州一地的百姓為他建立廟宇塑造金身,常年供奉香火,每年的四時八節,還須以三牲投水祭祀,方可約束鱷魚不傷人命。
麵對難以抗拒的力量,潮安百姓為求活路,不得不忍氣吞聲乃至卑躬屈膝。
自此之後,百姓除了需要照例繳納的各種賦稅,還需額外貢獻一筆用以祭祀“鱷神”的香火錢,日子過得自然愈發艱難。
偏偏那“鱷神”貪得無厭,索要的祭品香火一年多過一年,而且每次的祭祀稍有不如意處,便放縱鱷魚肆意捕殺生民以做懲戒,此次的牧童之死便是催賬討債的一次警示。
“雖是被貶謫至此,但為官一任,便該造福一方,豈可任由治下百姓遭此邪神惡獸荼毒!”
在心中默默地做出決斷之後,韓愈向身邊的隨從沉聲道:“走,我們即刻前往潮州衙署!”
當天,韓愈接任了潮州刺史官職,所下的第一道政令卻是明日一早,自己將親至鱷溪之畔祭祀鱷神。
多年以來,新任官長祭祀鱷神以求治下平安也算常例,刺史府的一眾屬官倒也未覺驚異,隻是詢問所需祭品數量規格。
韓愈卻將手一擺,言說祭品香燭一概不用,隻需自己手書的一篇祭文即可。
這一次眾人是著實被驚到,當時都麵麵相覷,猜到這位身為當代文宗的刺史大人怕是來者不善。
大家雖有心進言勸說一二,但看韓愈麵色嚴峻,便各自將想好的說辭吞回肚裏。
次日,韓愈果然袖了連夜著就的一篇祭文,輕裝簡從來到鱷溪之畔。
他遙望浩蕩流水,取出祭文望空高聲朗誦,其辭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
他語調鏗鏘,聲如洪鍾,依次陳述鱷魚盤踞此地緣由、自己身為地方長官驅逐鱷魚不令其猖獗的決心,到最後更有“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之語。
這哪裏又是什麽祭文,分明便是一篇吊民伐罪,討伐鱷魚的檄文!
待到一篇文章誦讀完畢,韓愈揚手將那一頁紙箋拋向水麵。
那紙隨風飄飛十數丈後落在水上,水中卻陡然打了一個旋兒,卷著那紙沉了下去。
韓愈身後的從者見狀麵色一變,急忙進言道:“大人,水中似有古怪,不妨退避一二。”
韓愈佇立原地寸步不移,淡然道:“有古怪才好,說明本官的祭文已驚動那鱷神,如今且看他如何回應!”
他話音才落,那水中當真有了回應,卻是黑壓壓一大片如槁木般半浮在水麵上的鱷魚從各處聚集而來,呈半圓形圍向水畔的韓愈等人。
“大人速退!”
幾個隨從盡都大驚,一起拔刀在手,上前護住韓愈。
“你等退下!”韓愈喝退隨從,腳下反而向著正前方即將登岸的鱷魚走近幾步,須發戟張遙指水麵厲聲怒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妖孽敢加害大唐官員,莫非不畏朝廷雷霆之威!”
一聲冷笑驀地傳入韓愈耳中:“嘿!若如今仍是那雄踞東土、萬邦臣服的大唐,若在位的仍是那幾位威服宇內、言出法隨的大唐天子,本座自然忌憚你幾分。但如今的大唐日薄西山,一點稀薄氣運延續國祚尚且艱難,也敢用來威脅本座嗎?”
說話間,水中的鱷魚終於登陸,從正麵和左右逼近韓愈等人,一雙雙豆粒大小的獸瞳中閃爍冰寒殺機,一張張密排參差獠牙的巨口半開半合欲擇人而噬。
韓愈麵色冷峻,雙目死死盯著距離自己最近的一頭鱷魚,腳下卻不肯退後半寸。
他身邊的幾個隨從盡都忠心耿耿,在這幾乎已是必死之局的形勢下也不肯舍棄主人,各自捏緊橫刀刀柄蓄勢待發。
那些鱷魚不知是攝於韓愈的一身凜然正氣,還是警惕幾柄長刀閃爍的森森寒芒,齊齊地停了下來。
但它們隻是略作躊躇,轉眼便又蠢蠢欲動。
眼看韓愈等人便要葬身鱷腹,天外忽地傳來一陣悠揚簫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
作勢欲撲的鱷魚們立時恢複安靜,巨口閉合雙目微瞑,竟似沉浸在愈來愈婉轉柔和的簫聲中。
片刻之後,一曲終了,上百頭鱷魚紛紛掉頭爬回水中,四下分散轉眼消失得幹幹淨淨。
“我何人敢與本座作對,滾出來!”
伴著一聲如雷暴喝,鱷溪的水麵向兩旁一分,一個身高過丈、遍體披掛玄鐵重甲的大漢足踏一朵堆雪浪花現出身來。
一個體態軒昂、姿容俊逸的青衫書生憑空出現在韓愈身前,懷抱一支晶瑩玉簫向水麵遙遙拱手,朗聲道:“貧道韓湘,見過鱷神!”
“湘兒?”
韓愈見到自己一手撫養成人、後來一心訪仙求道而離家遠遊的侄孫如此突兀的現身,不由得又驚又喜,如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