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益回到宣城住處,這裏隻是宣州府給江國公安排的別院,論宅子規模大小,甚至不如許和光家的大宅;但各種物品奢華和園景精巧之處,自是許周兩家所不能比了。
李叢益畢竟是見過世麵的人,這園子再好,哪比得上蘇州十大園林。待眾人安頓下來,李叢益便尋個由頭,帶許士鳴和羅正文閑逛,許美蘭倒也自覺地做好丫鬟的角色,主動地跟了上來。
李叢益先從園景切入,尋一兩處不足,說與眾人顯擺一二,許士鳴哪見過這類世麵,被唬的一楞一楞的。
之後,李叢益再給幾人講解何謂簡約風格,大家便隻有膜拜的份了。其實就是李叢益為了圖舒服,想讓許、羅兩人給自己改造間舒適的書房和臥室出來。
李叢益唾沫四濺地形容他要的床,一定要硬木打造框架和床板,尺寸得大,寬度至少得6尺或7尺,床頭一定要有弧形靠背,上敷皮革、內墊軟絲;再以山棕棕絲製成棕墊,務得既有均勻彈性又能強力支撐,便是枕頭亦需由山棕製成。李叢益特意強調,不要床頂,不要床欄,可在四腳暗設孔洞,以為夏季支撐蚊帳所用,但外觀上一定要簡約,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又講了李叢益需要的書桌、茶幾、書架,還將椅子分為工作椅和休息椅(沙發)。更讓眾人目瞪口呆的是,李叢益還要求給他準備一個寫大字的書台,要求是找一根至少粗三尺及以上的大樹,對半剖開,取半根樹幹打磨拋光後,直接作為台麵,放於書房。除了臥室和書房,李叢益還提了會議室、會客廳的要求,對桌椅要求又有不同。
李叢益這些要求一提出,倒是把許美蘭給震住了。原先在坑口,她觀李叢益所為,總覺得不像個國公,似乎總覺得缺少了一種貴氣。待李叢益這要求一出,許美蘭便想,這大概才是王爺國公這個層次的富貴作派,早已超出了平常人的相象,或許這才是江國公在坑口將就的原因,因為他原來在宣城也是在將就而已。
這些瑣事,隻是由羅正文來安排,而羅正文也喜歡這些,剛才更是和李叢益直接上手畫示意圖,這會便興衝衝地跑去找木工大匠去了。
許士鳴正想告退,李叢益卻是不讓。
“我意在國公府下設立發展規劃司,想讓你來組織這個司。這個司的職能就是對宣州建設,以及未來的宣州商貿、宣州煤業、宣州鋼鐵這些公司進行集團管理,初期目標是盡快推動這些公司設立,之後要推動這些公司完善組織製度、業務流程和盈利模式,並且製訂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等等。”
“同時,國公府下還設立計劃財務司,先由許美蘭你來負責。計劃財務司的職能簡單些,初期就是推廣複式簿記和組織編製三表,以及財務審計,之後可以根據各公司的年度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並獎懲。”
“司裏下設何崗位,需要多少財務預算,擬募幾人等,你倆盡快報上計劃。”李叢益道,“我之前讓羅正武把國公府右側的院子也買下來了,倆司可以在那裏辦公。”
許士鳴當場覺得一個頭有三個那麽大,有心想再多從李叢益那裏多得一些指示,便於開展工作,卻聽邊上許美蘭綿柔的聲音響起:“國公大人,那樣奴婢就不能常伴大人身邊伺候了。”
“無妨。幫本公做正事、做大事,比啥都重要。”李叢益大手一揮。不過心裏卻是想,作為國公,這丫鬟到底能不能吃?
似乎感受到了什麽,許美蘭雙眼微掩,略撇過頭,躲開了李叢益的目光。作為現代人,李叢益臉皮厚的很,反正是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當下裝作突然想到什麽的,對許美蘭說道:“今天進城,一路行來,看城內外流浪的小孩子不少。本公心善,打算辦個學堂,收留這些小孩子讀書,不管男女,就學認字寫公文和算術做賬,待長大了好給本公做事。本來想讓正文去做這事,但想還是讓你去做妥當些,務必不要讓市井謠傳說是江國公拐賣兒童。”
許美蘭撲哧一聲輕笑,旋即又想到了什麽,隻是忍住淚,低頭不讓人看見,朝李叢益盈盈下拜。“奴婢替那些孤兒謝謝國公大恩。”
————
既回府城,李叢益便想去衙署上班。
羅正文隻覺得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但也曉得厲害,克製住不亂說話。李叢益便在一群人簇擁下直奔刺史衙門。
與國公別院相比,刺史府寒酸的很。不過李叢益倒也知道,中國古代曆朝官員辦公的地方一向不咋地,比起修樓、建亭這類深受文人墨客喜愛並大肆吹捧的形象工程,修官衙容易被罵作貪圖享受,而且主政官員流動大,自己任內籌錢挨罵,卻極可能便宜後任。這種情況下,誰也不傻,那官衙隻要不倒,就將就著用唄。
宣州府錄事參軍高景同,聞得李叢益來衙署,便急急趕來請安,又問國公大人有何指示。
李叢益哪有什麽指示,隻是說想看看近期公文,看看州府內是否有事需自己決策的。
高景同臉上閃過一絲異色,也無異話,便去安排。
李叢益先看金陵與州府的往來公文,往前翻了一個月,基本沒啥值得關注的,隻有兩個公文有點意思:一是金陵督促各府加強城防、整修各縣城牆;二是著宣窯按期向金陵交付貢瓷,這倆公文,看樣子州府隻是原樣轉發了事。又翻州府與各縣的公文往來,隻有一封公文引起李叢益的注意,那是郎溪縣報告抓獲一個販私鹽團夥,已將三人緝拿入獄。
一堆公文翻看完,便已將到中午。
衙署的北麵是正堂,非大事時一般不用。西側為刺史日常辦公的地方,東側則為長史和錄事參軍事共用的辦公房。
南方剛出正月,屋裏仍然顯冷,李叢益開著房門,讓太陽曬進屋來暖和暖和。高景同正好時不時地看一看刺史大人的情況。
看李叢益翻完公文,高景同便拿著幾份公文來找李叢益。“國公大人,這是今日幾項需要州府確定的事項。請您過目。”
李叢益接過來看看,不由地皺起了眉頭。這上麵的第一件事,便是寧國縣一個石灰窯出現人身傷亡事故,三傷一亡。但窯主認為是雇工為省工時,違規操作導致傷亡,還造成了自己的損失,因此拒不賠償,結果引發雇工鬧事。寧國縣已責令該窯主給予賠償,並將領頭鬧事的數名頭目緝拿,平息了事態。州府的司法參軍和高景同給的意見,則是肯定了寧國縣的做法,並要求嚴懲鬧事者,以敬效尤。
“國公大人可有指示?”李叢益拿著第一份公文沉思,但高景同不覺得州縣的處置有何不妥,因此也是理直氣壯。
根本上,是高景同不覺得這位不通事務的江國公能有啥見地。便是李叢益能坐一上午把公文翻一遍,也已是大大的出乎了高景同的預料。
“寧國縣石灰窯這事,這幾位雇工固有錯在先。然既為窯主,自當負管理之責,豈能以雇工違規而盡卸其責?窯主拒賠,看似合理,實則既不合理,更不合情。若非這幾位領頭鬧事,縣裏也不會出頭強逼著窯主賠錢,他們所為雖不合於法,卻合於情。”李叢益緩緩道,“我意是,便著寧國縣即刻放了這幾位鬧事頭領,隻要恢複生產秩序,此事便不再追求。”
高景同楞征了一會,李叢益又道,“高大人若有不同意見,可以著司法參軍過來,我們一起再討論下。”
高景同剛才隻是被李叢益的一整套說辭驚著了,有點失神。急忙道,“國公大人所言皆為至理。我等所慮者,隻是擔心此後有好事者以此為例,動輒以鬧事要挾官府……”
“我所慮者,卻是類似窯主,挾官府以欺民。”李叢益道,“按我本意,出現生產事故帶來人員傷亡,官府應即行緝拿窯主,以待厘清其責任大小,又豈能容他為貪那點賠償,製造事端影響社會穩定。”
“當下,便是責令該窯主名下全部燒窯,包括石灰窯、磚窯、瓷窯,全部停業整頓,待州府確認其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後,再行恢複生產。”
高景同聽完,直是目瞪口呆。
看高景同表情,李叢益有心捉弄一下。“怎麽?莫非這窯是本朝宰相家的?”
高景同麵部的表情一下子十分精彩。
原來這家窯主正是朝中知製誥、中書舍人張洎的親戚,與張洎為姨表親。張洎雖非宰相,但受李煜恩寵,朝中機密、一應事宜,無不參與,因此權勢實不下於宰相。而江國公雖貴為國公,不過是一知州而已。
“讓寧國縣先把人放了。再令司功參軍派人去檢查,如無大問題,停窯十日可矣。”李叢益既然已經說出了口,卻是不宜再下屬麵前示弱,否則失了權威,一些變革就別想再推行下去。
“朝中張大人那裏?”
“我自會與張大人解釋。”李叢益雲淡風輕地道。說實話,李叢益還真不怕張洎。一是因為李煜的關係,二是南唐已經沒多少太平日子了。就算李煜聽了張洎讒言,除了不讓再李叢益當這刺史,還能咋地?
李叢益畢竟是見過世麵的人,這園子再好,哪比得上蘇州十大園林。待眾人安頓下來,李叢益便尋個由頭,帶許士鳴和羅正文閑逛,許美蘭倒也自覺地做好丫鬟的角色,主動地跟了上來。
李叢益先從園景切入,尋一兩處不足,說與眾人顯擺一二,許士鳴哪見過這類世麵,被唬的一楞一楞的。
之後,李叢益再給幾人講解何謂簡約風格,大家便隻有膜拜的份了。其實就是李叢益為了圖舒服,想讓許、羅兩人給自己改造間舒適的書房和臥室出來。
李叢益唾沫四濺地形容他要的床,一定要硬木打造框架和床板,尺寸得大,寬度至少得6尺或7尺,床頭一定要有弧形靠背,上敷皮革、內墊軟絲;再以山棕棕絲製成棕墊,務得既有均勻彈性又能強力支撐,便是枕頭亦需由山棕製成。李叢益特意強調,不要床頂,不要床欄,可在四腳暗設孔洞,以為夏季支撐蚊帳所用,但外觀上一定要簡約,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又講了李叢益需要的書桌、茶幾、書架,還將椅子分為工作椅和休息椅(沙發)。更讓眾人目瞪口呆的是,李叢益還要求給他準備一個寫大字的書台,要求是找一根至少粗三尺及以上的大樹,對半剖開,取半根樹幹打磨拋光後,直接作為台麵,放於書房。除了臥室和書房,李叢益還提了會議室、會客廳的要求,對桌椅要求又有不同。
李叢益這些要求一提出,倒是把許美蘭給震住了。原先在坑口,她觀李叢益所為,總覺得不像個國公,似乎總覺得缺少了一種貴氣。待李叢益這要求一出,許美蘭便想,這大概才是王爺國公這個層次的富貴作派,早已超出了平常人的相象,或許這才是江國公在坑口將就的原因,因為他原來在宣城也是在將就而已。
這些瑣事,隻是由羅正文來安排,而羅正文也喜歡這些,剛才更是和李叢益直接上手畫示意圖,這會便興衝衝地跑去找木工大匠去了。
許士鳴正想告退,李叢益卻是不讓。
“我意在國公府下設立發展規劃司,想讓你來組織這個司。這個司的職能就是對宣州建設,以及未來的宣州商貿、宣州煤業、宣州鋼鐵這些公司進行集團管理,初期目標是盡快推動這些公司設立,之後要推動這些公司完善組織製度、業務流程和盈利模式,並且製訂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等等。”
“同時,國公府下還設立計劃財務司,先由許美蘭你來負責。計劃財務司的職能簡單些,初期就是推廣複式簿記和組織編製三表,以及財務審計,之後可以根據各公司的年度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並獎懲。”
“司裏下設何崗位,需要多少財務預算,擬募幾人等,你倆盡快報上計劃。”李叢益道,“我之前讓羅正武把國公府右側的院子也買下來了,倆司可以在那裏辦公。”
許士鳴當場覺得一個頭有三個那麽大,有心想再多從李叢益那裏多得一些指示,便於開展工作,卻聽邊上許美蘭綿柔的聲音響起:“國公大人,那樣奴婢就不能常伴大人身邊伺候了。”
“無妨。幫本公做正事、做大事,比啥都重要。”李叢益大手一揮。不過心裏卻是想,作為國公,這丫鬟到底能不能吃?
似乎感受到了什麽,許美蘭雙眼微掩,略撇過頭,躲開了李叢益的目光。作為現代人,李叢益臉皮厚的很,反正是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當下裝作突然想到什麽的,對許美蘭說道:“今天進城,一路行來,看城內外流浪的小孩子不少。本公心善,打算辦個學堂,收留這些小孩子讀書,不管男女,就學認字寫公文和算術做賬,待長大了好給本公做事。本來想讓正文去做這事,但想還是讓你去做妥當些,務必不要讓市井謠傳說是江國公拐賣兒童。”
許美蘭撲哧一聲輕笑,旋即又想到了什麽,隻是忍住淚,低頭不讓人看見,朝李叢益盈盈下拜。“奴婢替那些孤兒謝謝國公大恩。”
————
既回府城,李叢益便想去衙署上班。
羅正文隻覺得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但也曉得厲害,克製住不亂說話。李叢益便在一群人簇擁下直奔刺史衙門。
與國公別院相比,刺史府寒酸的很。不過李叢益倒也知道,中國古代曆朝官員辦公的地方一向不咋地,比起修樓、建亭這類深受文人墨客喜愛並大肆吹捧的形象工程,修官衙容易被罵作貪圖享受,而且主政官員流動大,自己任內籌錢挨罵,卻極可能便宜後任。這種情況下,誰也不傻,那官衙隻要不倒,就將就著用唄。
宣州府錄事參軍高景同,聞得李叢益來衙署,便急急趕來請安,又問國公大人有何指示。
李叢益哪有什麽指示,隻是說想看看近期公文,看看州府內是否有事需自己決策的。
高景同臉上閃過一絲異色,也無異話,便去安排。
李叢益先看金陵與州府的往來公文,往前翻了一個月,基本沒啥值得關注的,隻有兩個公文有點意思:一是金陵督促各府加強城防、整修各縣城牆;二是著宣窯按期向金陵交付貢瓷,這倆公文,看樣子州府隻是原樣轉發了事。又翻州府與各縣的公文往來,隻有一封公文引起李叢益的注意,那是郎溪縣報告抓獲一個販私鹽團夥,已將三人緝拿入獄。
一堆公文翻看完,便已將到中午。
衙署的北麵是正堂,非大事時一般不用。西側為刺史日常辦公的地方,東側則為長史和錄事參軍事共用的辦公房。
南方剛出正月,屋裏仍然顯冷,李叢益開著房門,讓太陽曬進屋來暖和暖和。高景同正好時不時地看一看刺史大人的情況。
看李叢益翻完公文,高景同便拿著幾份公文來找李叢益。“國公大人,這是今日幾項需要州府確定的事項。請您過目。”
李叢益接過來看看,不由地皺起了眉頭。這上麵的第一件事,便是寧國縣一個石灰窯出現人身傷亡事故,三傷一亡。但窯主認為是雇工為省工時,違規操作導致傷亡,還造成了自己的損失,因此拒不賠償,結果引發雇工鬧事。寧國縣已責令該窯主給予賠償,並將領頭鬧事的數名頭目緝拿,平息了事態。州府的司法參軍和高景同給的意見,則是肯定了寧國縣的做法,並要求嚴懲鬧事者,以敬效尤。
“國公大人可有指示?”李叢益拿著第一份公文沉思,但高景同不覺得州縣的處置有何不妥,因此也是理直氣壯。
根本上,是高景同不覺得這位不通事務的江國公能有啥見地。便是李叢益能坐一上午把公文翻一遍,也已是大大的出乎了高景同的預料。
“寧國縣石灰窯這事,這幾位雇工固有錯在先。然既為窯主,自當負管理之責,豈能以雇工違規而盡卸其責?窯主拒賠,看似合理,實則既不合理,更不合情。若非這幾位領頭鬧事,縣裏也不會出頭強逼著窯主賠錢,他們所為雖不合於法,卻合於情。”李叢益緩緩道,“我意是,便著寧國縣即刻放了這幾位鬧事頭領,隻要恢複生產秩序,此事便不再追求。”
高景同楞征了一會,李叢益又道,“高大人若有不同意見,可以著司法參軍過來,我們一起再討論下。”
高景同剛才隻是被李叢益的一整套說辭驚著了,有點失神。急忙道,“國公大人所言皆為至理。我等所慮者,隻是擔心此後有好事者以此為例,動輒以鬧事要挾官府……”
“我所慮者,卻是類似窯主,挾官府以欺民。”李叢益道,“按我本意,出現生產事故帶來人員傷亡,官府應即行緝拿窯主,以待厘清其責任大小,又豈能容他為貪那點賠償,製造事端影響社會穩定。”
“當下,便是責令該窯主名下全部燒窯,包括石灰窯、磚窯、瓷窯,全部停業整頓,待州府確認其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後,再行恢複生產。”
高景同聽完,直是目瞪口呆。
看高景同表情,李叢益有心捉弄一下。“怎麽?莫非這窯是本朝宰相家的?”
高景同麵部的表情一下子十分精彩。
原來這家窯主正是朝中知製誥、中書舍人張洎的親戚,與張洎為姨表親。張洎雖非宰相,但受李煜恩寵,朝中機密、一應事宜,無不參與,因此權勢實不下於宰相。而江國公雖貴為國公,不過是一知州而已。
“讓寧國縣先把人放了。再令司功參軍派人去檢查,如無大問題,停窯十日可矣。”李叢益既然已經說出了口,卻是不宜再下屬麵前示弱,否則失了權威,一些變革就別想再推行下去。
“朝中張大人那裏?”
“我自會與張大人解釋。”李叢益雲淡風輕地道。說實話,李叢益還真不怕張洎。一是因為李煜的關係,二是南唐已經沒多少太平日子了。就算李煜聽了張洎讒言,除了不讓再李叢益當這刺史,還能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