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楊清重新回到位置落座後,諸葛亮道:“明之,汝適才不願說出想法,是不是在避嫌?”
“嘿嘿,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丞相啊。”楊清無奈地笑了笑。
諸葛亮道:“威公舉薦了隴右本地士人,而幼常則舉薦廖元儉這位荊州人氏,汝等的想法是三個郡正好本地人一個、荊州人一個、益州人一個,所以輪到汝這個益州人之時才不好意思說出心中的人選,是不是啊?”
“額......回丞相,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
諸葛亮起身來到窗前望著外麵的庭院,道:“這話怎麽說?”
“回丞相,清不知威公和幼常是不是這般想的,清一時間倒是沒想那麽多,隻是輪到自己時忽然發現我心中的人選正好是個益州人。
這樣一來就恰如丞相所言我等三人在一人舉薦一個州的官員,如此一來清的推薦似乎就真有徇私本州人氏之嫌,故而不好再說出口了。”楊清也起身來到諸葛亮旁邊解釋道。
諸葛亮歎了口氣,道:“朝中確實有黨派之分啊!”
“丞相,此乃不可避免之事,不可強求眾官是鐵板一塊。”楊清寬慰道:“不過,與其說是黨派之分,不如叫籍貫之分。
除了少數人,我大漢上下眾官都是一心為公、想要興複漢室的,這豈不是可以看成皆為一黨?就比如清雖然是益州人,但我與幼常他們這些荊州人又有什麽不同呢?”
“明之啊明之,若是我大漢所有官吏都是你這般想的,那該有多好。”諸葛亮感慨道。
不過二人皆知這是不可能之事,對望一眼,都微微搖了搖頭,同時無奈地笑了起來。
“說說吧,汝心中的人選是誰?”
楊清沉吟片刻,回道:“現越巂太守張嶷,清以為可將此人調至隴右任職。”
“哦?張嶷?你的老部下?”諸葛亮似笑非笑地看著楊清道。
楊清被諸葛亮看得有些心虛起來,支支吾吾地道:“的確是清的老......老部下,還是益......益州人氏,丞相若是覺得不妥,那......”
“說說你的理由。”諸葛亮淡然一笑,打斷了楊清。
楊清道:“張嶷勤政愛民,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又頗有將略,最是適合在隴右這等民風剽悍之地任職。清以為隴右雖定,但偽魏必會再來爭奪,故在隴右的郡守還須擅長領兵打仗。
張嶷的兵法韜略丞相在南中也是見過的,這幾年他在越巂的政績年年都是上等,因此清認為此君調至隴右做個郡守還是綽綽有餘的。”
“做個郡守綽綽有餘?你小子現在的口氣都這麽大了?別忘了,你小子當前也還隻是個郡守。”諸葛亮沒好氣地瞪了楊清一眼。
楊清訕訕地笑道:“我不是想著這回北伐自己也頗有微功,回去之後天子應該會給我提個一兩級吧。”
“哼,你小子想得倒是挺好的啊。”諸葛亮眉毛一挑,緩緩地道。
楊清咧著嘴笑了笑:“嘿嘿。”
“張伯岐確實是個能吏,調他到隴右倒也合適,隻不過......”
楊清急忙道:“若是因為清和張嶷都是益州人,丞相不好決斷,那就當清妄言了。”
“哼,汝以為吾是那種在意籍貫親疏的人?汝內舉不避親,吾自是省得。”諸葛亮鄭重地說道:“更何況對天水廣魏南安三個郡太守的安排,吾本就是打算挑選一個本地人、一個荊州人、一個益州人的,張嶷這個益州人正合吾意。”
“啊?丞相也是這樣想的?”楊清驚道。
諸葛亮道:“哼,汝三人確實聰明,倒是把我的心思猜了個透。”歎了口氣,又道:“朝局如此,吾也不得不平衡朝政啊。”
楊清默然無語,心想一個團體就算目標再一致,其內部也總是會分出派別的,縱然以諸葛亮這等大才也不可能消弭此事,能做的隻有將這種內耗控製在一定範圍內。
又聽得諸葛亮說道:“汝舉薦的這個張嶷倒是舉薦對了,有此人襄助,汝今後在隴右也會輕鬆許多。”
“伯岐確實是個好幫手,有他輔佐日後在隴右我......”說到這裏,楊清總算反應過來:“啊,丞相您剛剛說什麽?我今後在隴右?”
“是啊。”
“可是我在隴右幹什麽,過不了多久大軍不就要回漢中去了嗎?”
諸葛亮笑著道:“大軍是要返回漢中,不過汝恐怕就不用回了?”
“這是為何?”楊清有些摸不著頭腦。
“你小子不是想提上一兩級嗎?吾準備上奏天子,表你為雍州刺史,大軍走後,隴右就交給你了。”
楊清震驚道:“這......我做雍州刺史啊?丞相,清適才所言隻是玩笑話,隻要能興複漢室,清何談個人得失?”
“嗯。”諸葛亮欣慰地說道:“你的品性我早已曉得,雍州刺史一職由你擔任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必推辭。”
聽到諸葛亮都這樣說了,楊清也不再虛偽地謙讓一番,拱手應道:“是,丞相放心,清一定不負丞相之望,替朝廷將隴右看好。”
“好啊,有君此言,吾就放心了。”
諸葛亮又道:“張嶷這個人選吾就先同意了,此人是汝一手提拔的,手底下有個使得順手的老部下對汝在隴右站穩腳跟大有助益。”頓了一頓,接著說道:“廖化這個郡守人選汝覺得合適否?”
楊清自是覺得合適,廖化不僅才幹出眾,而且還是他的朋友,有這樣的人在手底下任太守,日後他想在隴右推行什麽政策就容易多了。
於是拱手回道:“廖參軍文武全才,清又和他在丞相府共過事,彼此之間頗為熟悉,有他襄助清求之不得。”
“如此就好。”諸葛亮頷首道:“那這兩個人就這樣定了,至於本地郡守的人選吾還得好好斟酌一番。”
“是。”
現在這個班底楊清已經很滿意了,一個是他的親信下屬、一個是他的朋友熟人,另一個隴西太守遊楚則是他一手收降的,不久前他的後軍還收到了遊楚送來的五百匹駿馬,兩人的關係也算是日益密切。
隴右四郡有三個郡守都與楊清關係親密,可以說他對隴右的掌控力已經到了極強的地步,隻要上任後再好生經營一番,那他在隴右百姓中的威信就徹底建立起來了,這樣施起政來就會容易許多。
“丞相,那我就真的不隨大軍返回漢中了?”
想著辛苦經營了兩年之久的漢中就要交給別人,楊清一時間還真有些不舍,加之夏侯月還在漢中,他還想回家一趟,故有此問。
諸葛亮道:“怎麽可能?漢中諸事汝還須與接任之人交接清楚,更何況汝想在隴右建功立業也得先回去麵聖受封吧。”
“是,清明白了。”
“嘿嘿,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丞相啊。”楊清無奈地笑了笑。
諸葛亮道:“威公舉薦了隴右本地士人,而幼常則舉薦廖元儉這位荊州人氏,汝等的想法是三個郡正好本地人一個、荊州人一個、益州人一個,所以輪到汝這個益州人之時才不好意思說出心中的人選,是不是啊?”
“額......回丞相,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
諸葛亮起身來到窗前望著外麵的庭院,道:“這話怎麽說?”
“回丞相,清不知威公和幼常是不是這般想的,清一時間倒是沒想那麽多,隻是輪到自己時忽然發現我心中的人選正好是個益州人。
這樣一來就恰如丞相所言我等三人在一人舉薦一個州的官員,如此一來清的推薦似乎就真有徇私本州人氏之嫌,故而不好再說出口了。”楊清也起身來到諸葛亮旁邊解釋道。
諸葛亮歎了口氣,道:“朝中確實有黨派之分啊!”
“丞相,此乃不可避免之事,不可強求眾官是鐵板一塊。”楊清寬慰道:“不過,與其說是黨派之分,不如叫籍貫之分。
除了少數人,我大漢上下眾官都是一心為公、想要興複漢室的,這豈不是可以看成皆為一黨?就比如清雖然是益州人,但我與幼常他們這些荊州人又有什麽不同呢?”
“明之啊明之,若是我大漢所有官吏都是你這般想的,那該有多好。”諸葛亮感慨道。
不過二人皆知這是不可能之事,對望一眼,都微微搖了搖頭,同時無奈地笑了起來。
“說說吧,汝心中的人選是誰?”
楊清沉吟片刻,回道:“現越巂太守張嶷,清以為可將此人調至隴右任職。”
“哦?張嶷?你的老部下?”諸葛亮似笑非笑地看著楊清道。
楊清被諸葛亮看得有些心虛起來,支支吾吾地道:“的確是清的老......老部下,還是益......益州人氏,丞相若是覺得不妥,那......”
“說說你的理由。”諸葛亮淡然一笑,打斷了楊清。
楊清道:“張嶷勤政愛民,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又頗有將略,最是適合在隴右這等民風剽悍之地任職。清以為隴右雖定,但偽魏必會再來爭奪,故在隴右的郡守還須擅長領兵打仗。
張嶷的兵法韜略丞相在南中也是見過的,這幾年他在越巂的政績年年都是上等,因此清認為此君調至隴右做個郡守還是綽綽有餘的。”
“做個郡守綽綽有餘?你小子現在的口氣都這麽大了?別忘了,你小子當前也還隻是個郡守。”諸葛亮沒好氣地瞪了楊清一眼。
楊清訕訕地笑道:“我不是想著這回北伐自己也頗有微功,回去之後天子應該會給我提個一兩級吧。”
“哼,你小子想得倒是挺好的啊。”諸葛亮眉毛一挑,緩緩地道。
楊清咧著嘴笑了笑:“嘿嘿。”
“張伯岐確實是個能吏,調他到隴右倒也合適,隻不過......”
楊清急忙道:“若是因為清和張嶷都是益州人,丞相不好決斷,那就當清妄言了。”
“哼,汝以為吾是那種在意籍貫親疏的人?汝內舉不避親,吾自是省得。”諸葛亮鄭重地說道:“更何況對天水廣魏南安三個郡太守的安排,吾本就是打算挑選一個本地人、一個荊州人、一個益州人的,張嶷這個益州人正合吾意。”
“啊?丞相也是這樣想的?”楊清驚道。
諸葛亮道:“哼,汝三人確實聰明,倒是把我的心思猜了個透。”歎了口氣,又道:“朝局如此,吾也不得不平衡朝政啊。”
楊清默然無語,心想一個團體就算目標再一致,其內部也總是會分出派別的,縱然以諸葛亮這等大才也不可能消弭此事,能做的隻有將這種內耗控製在一定範圍內。
又聽得諸葛亮說道:“汝舉薦的這個張嶷倒是舉薦對了,有此人襄助,汝今後在隴右也會輕鬆許多。”
“伯岐確實是個好幫手,有他輔佐日後在隴右我......”說到這裏,楊清總算反應過來:“啊,丞相您剛剛說什麽?我今後在隴右?”
“是啊。”
“可是我在隴右幹什麽,過不了多久大軍不就要回漢中去了嗎?”
諸葛亮笑著道:“大軍是要返回漢中,不過汝恐怕就不用回了?”
“這是為何?”楊清有些摸不著頭腦。
“你小子不是想提上一兩級嗎?吾準備上奏天子,表你為雍州刺史,大軍走後,隴右就交給你了。”
楊清震驚道:“這......我做雍州刺史啊?丞相,清適才所言隻是玩笑話,隻要能興複漢室,清何談個人得失?”
“嗯。”諸葛亮欣慰地說道:“你的品性我早已曉得,雍州刺史一職由你擔任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必推辭。”
聽到諸葛亮都這樣說了,楊清也不再虛偽地謙讓一番,拱手應道:“是,丞相放心,清一定不負丞相之望,替朝廷將隴右看好。”
“好啊,有君此言,吾就放心了。”
諸葛亮又道:“張嶷這個人選吾就先同意了,此人是汝一手提拔的,手底下有個使得順手的老部下對汝在隴右站穩腳跟大有助益。”頓了一頓,接著說道:“廖化這個郡守人選汝覺得合適否?”
楊清自是覺得合適,廖化不僅才幹出眾,而且還是他的朋友,有這樣的人在手底下任太守,日後他想在隴右推行什麽政策就容易多了。
於是拱手回道:“廖參軍文武全才,清又和他在丞相府共過事,彼此之間頗為熟悉,有他襄助清求之不得。”
“如此就好。”諸葛亮頷首道:“那這兩個人就這樣定了,至於本地郡守的人選吾還得好好斟酌一番。”
“是。”
現在這個班底楊清已經很滿意了,一個是他的親信下屬、一個是他的朋友熟人,另一個隴西太守遊楚則是他一手收降的,不久前他的後軍還收到了遊楚送來的五百匹駿馬,兩人的關係也算是日益密切。
隴右四郡有三個郡守都與楊清關係親密,可以說他對隴右的掌控力已經到了極強的地步,隻要上任後再好生經營一番,那他在隴右百姓中的威信就徹底建立起來了,這樣施起政來就會容易許多。
“丞相,那我就真的不隨大軍返回漢中了?”
想著辛苦經營了兩年之久的漢中就要交給別人,楊清一時間還真有些不舍,加之夏侯月還在漢中,他還想回家一趟,故有此問。
諸葛亮道:“怎麽可能?漢中諸事汝還須與接任之人交接清楚,更何況汝想在隴右建功立業也得先回去麵聖受封吧。”
“是,清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