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秦匡送杜均離開之後,楊清起身在屋裏不自覺地踱起步來,他要好生思索一番。
對於此次北伐,諸葛亮等人的想法和原本曆史有些許不同,雖說還是準備走故道對陳倉發起試探攻擊,但卻暫無一環扣一環的設計。
原先曆史中,季漢的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實為一次整體的軍事行動。諸葛亮進攻陳倉至少包含三層用意,第一層自然是為了履行與東吳的同盟義務牽製住關西魏軍。
第二層用意則是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心態摸魏軍一下,萬一打下陳倉,漢軍就在渭水一線有了一個立足點,之後就可以此為基蠶食關中。
第三層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以陳倉為餌吸引魏軍的注意力,在諸葛亮攻打陳倉的時候,陳式已奉命領著數千兵馬去攻取武都、陰平二郡了。
曹真、郭淮等人果然與第一次北伐一樣,又一次中了漢軍的聲東擊西之計。
等郭淮反應過來帶兵去救援武都陰平,二郡不僅早已落入漢軍手中,就連諸葛亮也已在斬殺王雙之後率軍從陳倉迂回至建威附近,準備截擊他了。
幸虧郭淮這一次總算反應過來,率軍撤的及時,要不然諸葛亮此次北伐的戰果還應該更大些。
故而,由於當前形勢與原先曆史大為不同,漢軍除了在涼州的戰事最為緊要之外,進攻關中的計劃倒是顯得有些單調和隨意。
不過楊清倒是想將關中的局勢攪得更渾,順便對魏軍的關中防線發起一次全麵的試探,這樣就能為以後一舉收複關中積累經驗教訓。
在公房西北角的木架地圖前麵站了半晌,楊清終於計上心來,暗叫一聲:“有了,就這麽辦。”隨即走回書案前,提筆蘸墨給諸葛亮寫起回信來。
半個時辰後,楊清將回信一揮而就,隨即命人又將杜均請來。
楊清叮囑道:“文平,請轉告丞相,就說某信中的方略隻作參考,主要還是以漢中諸公的計策為先。”
“是,卑職必定會一字不差地轉報於丞相。”
杜均連連答應,又躬身拜道:“使君,卑職就先行告辭了。”
“好,那我就不留你了。伯正,替我送一下文平。”
秦匡應了聲是,引著杜均出了刺史府。杜均不敢耽誤,旋即領著隨從馬不停蹄地往南安去了。
廬江郡,因境內有廬江水而得名,北連合肥,南接鄱陽,原本是個地跨大江南北的大郡,可是在漢武帝元狩二年,此郡在江南的土地被劃給他郡,因此如今廬江郡的地盤俱在江北。
由於此郡處在邊境,所以魏吳兩國反複在此地拉鋸,以致現在的廬江郡已被魏吳兩家一分為二。
魏國的廬江郡將治所設在陽泉,而吳國的廬江郡將治所設在了皖城。而此次東路魏軍南下的首要目的就是攻占皖城,一舉打開過江的門戶。
舒縣,位在皖城西北,屬於東吳的廬江郡。此刻曹休領著大軍正在此縣境內安營暫歇,這就代表著魏軍已然深入吳境。
“大司馬,此地已離皖城不遠,前麵必有吳軍斥候往來打探消息,因此我軍不宜再深入重地。下官以為莫不如就在此地歇息幾日,也正好等等賈使君他們。”帥帳內,琅琊太守孫禮向曹休諫言道。
原來曹休立功心切,一心想要完成攻滅東吳的不世奇功,因此這些天領著軍士日夜兼程、不住趕路,此刻已將賈逵的中路軍遠遠甩在了後麵。
如此一來就有孤軍深入之嫌,曹休雖然明白此舉有不妥之處,但他自恃手下有十萬雄兵,全然沒將這點風險放在心上。
他身為主帥自然可以毫不在意,然而手下的將領卻不能對深入敵境的危險舉動坐視不理,故而孫禮這才代表眾將前來提醒於他。
曹休聞言大手一揮,滿不在乎地說道:“德達過於謹慎了,豈不聞兵貴神速的道理?此番大軍南下接應,首要在於迅速趕到皖城與周魴會和,若是有所拖延,恐生變故。
昨日周魴還遣人送來書信催促於我,說是他已在皖城做好一切準備,讓大軍迅速趕到與他裏應外合奪取城池。
還說眼下皖城雖然空虛,但孫權已讓陸遜等人領兵往皖城集結了,若是遷延下去,後麵想要輕鬆破城就難了。千載難逢的良機絕不容有失,汝說我等還能緩慢行軍嗎?”
孫禮道:“話雖如此,隻是我軍的行進速度未免太快了,照這樣下去,我東路軍與中路軍會離得越來越遠的。孤軍深入,可是兵家大忌啊,還望大司馬三思。”
“哈哈,我東路軍擁有步騎不下十萬人,就算吳賊傾巢而出,最多也不過和我兵力相若,故而就算是孤軍深入,某又有何懼哉?
更何況我大魏王師還會害怕吳賊這些上了岸的軟腳蝦麽?某身為主帥,諸事由我一人負責,汝聽令就是,就不用再囉嗦了。”曹休不耐煩地說道。
孫禮見狀,隻得無奈地歎息一聲,告退離去。曹休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冷笑一聲,暗道:“哼,等我攻下皖城,再看汝羞也不羞。”
與此同時,遠在洛陽的曹叡也收到了曹休前不久加急送來的奏報,已然曉得他因周魴再次請降而不斷向前推進一事。
曹叡雖然沒有多少戰陣經驗,但見曹休如此深入吳境也覺得有些不妥,遂急招陳群等一幹重臣入宮商議。
蔣濟看完曹休的奏報後大吃一驚,暗道一聲壞了,連忙拱手對曹叡說道:“陛下,臣觀目前的局麵是大司馬深入敵境,漸與東吳的精兵成對抗之勢。
然而吳將朱然等人卻領兵駐紮在江陵,位在長江上遊,正處於大司馬的東路軍背後,若朱然一旦率軍從後襲擊,那我軍就危險了。
因此,對於眼下的態勢臣實在看不出有什麽利於我軍之處,還請陛下下令大司馬暫緩進兵。”
曹叡沉吟不決:“這......”看向陳群等人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陛下,蔣尚書所論雖然有理,但大司馬在奏疏中陳述的進兵理由也不能說是錯的,我東路大軍畢竟有十萬之眾,就算朱然從背後襲來,大司馬足以與之抗衡。
縱然不敵,亦能堅守到驃騎將軍和賈使君他們趕來增援,故臣以為前線之事應該相信大司馬的判斷。”華歆拱手回道。
陳群也讚同道:“陛下,太尉所言有理,大司馬身經百戰、智勇雙全,東線形勢他是最清楚的,此番孤軍深入必有他的道理,我等身在後方當信任國家大將。”
見兩位重臣都力挺曹休,曹叡也覺得不應輕易懷疑自家宗室名將的判斷,但一想到蔣濟剛才的話,心中總有一絲不安,故而又朝劉曄問道:“劉卿怎麽看?”
“陛下,大司馬之所以倍道兼程乃是為了兵貴神速,與周魴裏應外合奪取皖城宜快不宜慢,因此大司馬這樣做乃是為了整個戰局著想,臣以為此舉是合乎道理的。”
曹叡聽了連連點頭,正以為劉曄與華歆陳群是一個意思,不料他話鋒一轉,又接著說道:“然而蔣尚書所言也是正論,江陵的吳軍不得不防,孤軍深入最忌被敵軍包圍。
因此陛下可下詔命令驃騎將軍迅速趕到江陵牽製住朱然,並讓中路軍加快速度拉近與東路軍的距離,這樣一來當可成萬全之勢。”
曹叡聞言覺得眼下也隻能如此了,遂頷首道:“也罷,就這樣辦吧。”
對於此次北伐,諸葛亮等人的想法和原本曆史有些許不同,雖說還是準備走故道對陳倉發起試探攻擊,但卻暫無一環扣一環的設計。
原先曆史中,季漢的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實為一次整體的軍事行動。諸葛亮進攻陳倉至少包含三層用意,第一層自然是為了履行與東吳的同盟義務牽製住關西魏軍。
第二層用意則是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心態摸魏軍一下,萬一打下陳倉,漢軍就在渭水一線有了一個立足點,之後就可以此為基蠶食關中。
第三層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以陳倉為餌吸引魏軍的注意力,在諸葛亮攻打陳倉的時候,陳式已奉命領著數千兵馬去攻取武都、陰平二郡了。
曹真、郭淮等人果然與第一次北伐一樣,又一次中了漢軍的聲東擊西之計。
等郭淮反應過來帶兵去救援武都陰平,二郡不僅早已落入漢軍手中,就連諸葛亮也已在斬殺王雙之後率軍從陳倉迂回至建威附近,準備截擊他了。
幸虧郭淮這一次總算反應過來,率軍撤的及時,要不然諸葛亮此次北伐的戰果還應該更大些。
故而,由於當前形勢與原先曆史大為不同,漢軍除了在涼州的戰事最為緊要之外,進攻關中的計劃倒是顯得有些單調和隨意。
不過楊清倒是想將關中的局勢攪得更渾,順便對魏軍的關中防線發起一次全麵的試探,這樣就能為以後一舉收複關中積累經驗教訓。
在公房西北角的木架地圖前麵站了半晌,楊清終於計上心來,暗叫一聲:“有了,就這麽辦。”隨即走回書案前,提筆蘸墨給諸葛亮寫起回信來。
半個時辰後,楊清將回信一揮而就,隨即命人又將杜均請來。
楊清叮囑道:“文平,請轉告丞相,就說某信中的方略隻作參考,主要還是以漢中諸公的計策為先。”
“是,卑職必定會一字不差地轉報於丞相。”
杜均連連答應,又躬身拜道:“使君,卑職就先行告辭了。”
“好,那我就不留你了。伯正,替我送一下文平。”
秦匡應了聲是,引著杜均出了刺史府。杜均不敢耽誤,旋即領著隨從馬不停蹄地往南安去了。
廬江郡,因境內有廬江水而得名,北連合肥,南接鄱陽,原本是個地跨大江南北的大郡,可是在漢武帝元狩二年,此郡在江南的土地被劃給他郡,因此如今廬江郡的地盤俱在江北。
由於此郡處在邊境,所以魏吳兩國反複在此地拉鋸,以致現在的廬江郡已被魏吳兩家一分為二。
魏國的廬江郡將治所設在陽泉,而吳國的廬江郡將治所設在了皖城。而此次東路魏軍南下的首要目的就是攻占皖城,一舉打開過江的門戶。
舒縣,位在皖城西北,屬於東吳的廬江郡。此刻曹休領著大軍正在此縣境內安營暫歇,這就代表著魏軍已然深入吳境。
“大司馬,此地已離皖城不遠,前麵必有吳軍斥候往來打探消息,因此我軍不宜再深入重地。下官以為莫不如就在此地歇息幾日,也正好等等賈使君他們。”帥帳內,琅琊太守孫禮向曹休諫言道。
原來曹休立功心切,一心想要完成攻滅東吳的不世奇功,因此這些天領著軍士日夜兼程、不住趕路,此刻已將賈逵的中路軍遠遠甩在了後麵。
如此一來就有孤軍深入之嫌,曹休雖然明白此舉有不妥之處,但他自恃手下有十萬雄兵,全然沒將這點風險放在心上。
他身為主帥自然可以毫不在意,然而手下的將領卻不能對深入敵境的危險舉動坐視不理,故而孫禮這才代表眾將前來提醒於他。
曹休聞言大手一揮,滿不在乎地說道:“德達過於謹慎了,豈不聞兵貴神速的道理?此番大軍南下接應,首要在於迅速趕到皖城與周魴會和,若是有所拖延,恐生變故。
昨日周魴還遣人送來書信催促於我,說是他已在皖城做好一切準備,讓大軍迅速趕到與他裏應外合奪取城池。
還說眼下皖城雖然空虛,但孫權已讓陸遜等人領兵往皖城集結了,若是遷延下去,後麵想要輕鬆破城就難了。千載難逢的良機絕不容有失,汝說我等還能緩慢行軍嗎?”
孫禮道:“話雖如此,隻是我軍的行進速度未免太快了,照這樣下去,我東路軍與中路軍會離得越來越遠的。孤軍深入,可是兵家大忌啊,還望大司馬三思。”
“哈哈,我東路軍擁有步騎不下十萬人,就算吳賊傾巢而出,最多也不過和我兵力相若,故而就算是孤軍深入,某又有何懼哉?
更何況我大魏王師還會害怕吳賊這些上了岸的軟腳蝦麽?某身為主帥,諸事由我一人負責,汝聽令就是,就不用再囉嗦了。”曹休不耐煩地說道。
孫禮見狀,隻得無奈地歎息一聲,告退離去。曹休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冷笑一聲,暗道:“哼,等我攻下皖城,再看汝羞也不羞。”
與此同時,遠在洛陽的曹叡也收到了曹休前不久加急送來的奏報,已然曉得他因周魴再次請降而不斷向前推進一事。
曹叡雖然沒有多少戰陣經驗,但見曹休如此深入吳境也覺得有些不妥,遂急招陳群等一幹重臣入宮商議。
蔣濟看完曹休的奏報後大吃一驚,暗道一聲壞了,連忙拱手對曹叡說道:“陛下,臣觀目前的局麵是大司馬深入敵境,漸與東吳的精兵成對抗之勢。
然而吳將朱然等人卻領兵駐紮在江陵,位在長江上遊,正處於大司馬的東路軍背後,若朱然一旦率軍從後襲擊,那我軍就危險了。
因此,對於眼下的態勢臣實在看不出有什麽利於我軍之處,還請陛下下令大司馬暫緩進兵。”
曹叡沉吟不決:“這......”看向陳群等人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陛下,蔣尚書所論雖然有理,但大司馬在奏疏中陳述的進兵理由也不能說是錯的,我東路大軍畢竟有十萬之眾,就算朱然從背後襲來,大司馬足以與之抗衡。
縱然不敵,亦能堅守到驃騎將軍和賈使君他們趕來增援,故臣以為前線之事應該相信大司馬的判斷。”華歆拱手回道。
陳群也讚同道:“陛下,太尉所言有理,大司馬身經百戰、智勇雙全,東線形勢他是最清楚的,此番孤軍深入必有他的道理,我等身在後方當信任國家大將。”
見兩位重臣都力挺曹休,曹叡也覺得不應輕易懷疑自家宗室名將的判斷,但一想到蔣濟剛才的話,心中總有一絲不安,故而又朝劉曄問道:“劉卿怎麽看?”
“陛下,大司馬之所以倍道兼程乃是為了兵貴神速,與周魴裏應外合奪取皖城宜快不宜慢,因此大司馬這樣做乃是為了整個戰局著想,臣以為此舉是合乎道理的。”
曹叡聽了連連點頭,正以為劉曄與華歆陳群是一個意思,不料他話鋒一轉,又接著說道:“然而蔣尚書所言也是正論,江陵的吳軍不得不防,孤軍深入最忌被敵軍包圍。
因此陛下可下詔命令驃騎將軍迅速趕到江陵牽製住朱然,並讓中路軍加快速度拉近與東路軍的距離,這樣一來當可成萬全之勢。”
曹叡聞言覺得眼下也隻能如此了,遂頷首道:“也罷,就這樣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