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了半個月的天氣終於晴了。
早上起來看到太陽,林河還以為從西邊出來的。
到了車間門口,蘇小美探出腦袋:“你又遲到了。”
林河招了招手,進車間點卯。
前天晚上郭鵬請客,昨晚蘇小美和張雅潔又請,天天下館子下的嘴都變饞了,再吃食堂的飯,就有點難以下咽,雖然很能體諒食堂的工作人員,但還是不想吃食堂的飯。
今天沒什麽事,林河開玩早會去看操作工幹活。
金工車間的操作工可不是那些流水線的機器人。
這裏的操作工都是車工銑工,沒點絕活,是勝任不了這崗位的。
數控機床畢竟數量有限,車間加工的大部分零件都要靠操作工手動操作機床完成,稍微疏忽大意或者操作不當,零件的精度就沒辦法保證,成為廢品。
這是真正的技術活,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操作工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成品率、效率、成本等方方麵麵。
林河看著一個妹子操作機床加工一件直齒圓柱齒輪,出氣都不敢大聲。
妹子二十多歲,有點發福,是個有福的。
工作時候全神貫注,隻開始時瞥了一眼林河就再沒有理他。
林河看了一會,悄然離開。
溜達到一台車床旁,看著一個小年輕操作車床車一根螺杆,暗暗搖頭。
比剛才那個妹子差太多了。
兩眼無神,精神也不集中,明顯在走神。
這特麽能把活幹好才見鬼。
不是一個班的,不好多管閑事。
林河看了幾眼,閃身走人。
廠子大了,啥樣的人都有,大家都在混日子,真正做事的是少數,外麵鄉鎮企業發展的紅紅火火,國營廠子卻在接連倒閉,這是大趨勢,沒人能改變。
即使張振國是個有魄力的廠長,也不可能改變大勢。
轉了一圈,車間熱鬧起來。
發工資了,車間的辦事員將工資表貼了出來。
聽說早幾年前發工資還發現金,林河沒見過,反正他進廠的時候就有存折了,一人一本折子,工資都是銀行代發給打到存折上,車間把工資表貼出來讓大家看就行。
林河跑過去看了下,168塊3毛錢!
比上個月多了十幾塊錢,可還是高興不起來。
這點工資夠幹什麽?
瞅了瞅別人的,有兩百多的,也有三百多的。
還有沒過百的,他處於中間。
中午吃飯,蘇小美和張雅潔幫林河占了個座。
“你工資發了多少?”
林河問蘇小美。
蘇小美道:“189塊2毛!”
林河就覺的不公平:“為啥你工資比我高?”
蘇小美眨眨眼:“……”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林河問張雅潔:“你發了多少?”
張雅潔道:“175塊8毛!”
林河歎氣:“都比我高!”
張雅潔道:“你一個大男人怎麽這麽斤斤計較。”
林河問她:“想多拿點工資有錯嗎?”
張雅潔張張嘴,無話可說。
誰都想多拿點工資,但你不要說出來啊!
太可恥了!
次日。
車間開早會時,車間主任王明華宣布了一個消息。
今年訂單數量下降,日子不好過,廠子開會研究了幾個月,準備生產摩托車,管生產的鄭副廠長已經帶隊出去考察,陳副廠長則在聯係生產線設備和零配件廠家。
下麵也要做好準備。
什麽準備?
“分廠領導都說了……”
王明華傳達著分廠會議精神:“這次轉型搞摩托車,要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兩年摩托車賣的很火,咱們廠子有技術實力,隻要能造出來就不愁賣,等高廠長考察完回來,就要組織一批骨幹出去學習裝配技術工藝,咱們廠分下來五個名額,想去的會後找班長先報名。”
下麵立刻嗡嗡起來,工人們都不淡定了。
齒輪越來越不好搞,這個大家都有體會。
造摩托車很有前途,這也是大家的共識。
隻要摩托車賣的好,效益好了工資福利肯定比在金工車間強,更不要說還有外出學習的機會,這可是平時隻有領導才能享受的福利,焉能不心動。
王明華講了下具體要求,早會就結束了。
從車間會議室出來,工人們就議論開了。
林河沒湊這個熱鬧,去工具室準備拿工具拆設備。
轉產摩托車是個好主意,現在摩托車才剛剛開始普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生產摩托車沒那麽簡單,他也不需要外出學習,準備了半個月,總算能拿出手了。
朱平跟過去問:“小子,你不報名?”
林河說道:“我就不湊熱鬧了。”
朱平驚訝:“搞摩托車肯定比加工齒輪有前途,到時摩托車賣的好,那邊工資福利肯定比這邊好的多,你有技術,為什麽不報名?”
林河問道:“你們確信摩托車能搞好?”
朱平問道:“難道搞不好?”
林河笑道:“造摩托沒那麽簡單,技術工藝要求非常高,不是去看一下人家怎麽搞就可以搞好的,不然嘉陵為什麽要和鬼子合作,買零件組裝是沒有出路的。”
朱平問道:“你也懂這些?”
林河點頭:“多少懂一點。”
朱平就沒再問,已經習慣了這個掛名徒弟的博學,道:“先不說這個了,龍渠鄉有個廠子收了台淘汰掉的鏜床,聽說程序有問題,找了好幾個人沒修好,要不要去看看?”
林河精神一振:“程序的問題?”
朱平點頭:“說是係統有問題,我也搞不清楚。”
小菜一碟……
林河問道:“給多少錢?”
朱平說道:“聽說老板給開價三千塊。”
“去去去……”
林河眼冒綠光,給的太多了。
下午下班。
晚飯也不吃了,回宿舍洗了把臉,換上衣服出門。
龍渠鄉有點遠,那是真正的鄉下,離城區有十幾公裏。
放到二十年後,開車也就十來分鍾的事情。
可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腿的年代實在有點遠,不早點出發來不及。
等了沒幾分鍾,朱平奇著二八大杠過來了。
車把上還掛著一個口袋,裏麵裝著幾個白饅頭。
出了廠子,朱平取下口袋給林河,讓他先吃個镘頭墊一下肚子。
十幾公裏路呢,到了還要修設備,也不知道要耽擱多久,萬一花的時間太長,吃不上飯是大概率事件,隻能路上吃個饅頭墊一下。
林河也不扭捏,一手拎著口袋一手拿個饅頭吃。
朱平把自行車蹬的飛快,目測時速能有20公裏。
九十年代初的天河市破破爛爛,空氣中充斥著一股刺鼻的味道,天空也灰蒙蒙的,一年四季很少看到太陽,幾百家工廠紮堆在這,空氣要能好才怪。
交通工具五花八門,最多的是人力車。
也有腳蹬的三輪車,都是比較實惠的,坐一次才一塊錢。
摩托車載人的也有,但數量少,都是些老車,而且還貴。
最高檔的是黃包車,沒見過的搜索天津大發,這年代出租車中的奔馳寶馬。
桑塔納也有了,但那玩意現在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沒人會拿來跑出租車。
或許大城市有,但天河看不到。
“咦!”
林河忽然看到了一輛黑色皇冠,比幾十年後在街頭看到勞斯萊斯還要稀罕。
天河有錢人不少啊!
不知道裏麵坐的領導還是土豪……
林河忽然感慨:“師傅,咱應該打出租過去的。”
朱平頭也不回地道:“花那個冤枉錢幹啥,騎自行車一個小時就到了。”
林河說道:“掙錢就得改善生活,不然辛辛苦苦掙錢幹嘛,這麽遠的路,騎自行車也太累了,坐個摩托車過去,加上等的時間來回二十塊錢夠了。”
朱平就批評他:“你說的到輕鬆,二十塊錢呢,三口之家半個月的生活費了!”
“咱掙的多啊!”
“掙的多也不能大手大腳。”
“錢我出,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那也不能大手大腳!”
兩人爭論一陣,誰也說服不了誰。
林河主動退讓,充分認識到一個事實,讓這些老同誌改變觀念難度實在太大,明明有更加省時省力的選擇,非要把自己累著,性價比實在太低了。
很快到了郊外,路旁綠油油全是農田。
兩人換了一下,林河在前麵蹬車,朱平坐後麵啃饅頭。
今年二十一歲,天天要幹體力活,身體倍兒棒,把二八大杠蹬的飛快,即使貨架上載了個人也不覺的有多費勁,一口氣蹬了好幾公裏才微微見汗。
然後又換朱平,來回換了兩次後,終於趕在天黑前到了目標的。
鄉下的私人小廠子,就一棟破舊廠房,看著很是寒酸。
老板三十多歲,瘦黑瘦黑的,一看就十分精明。
朱平說了來意,老板一臉不信任。
“你會修機床?”
老板上下打量林河,莫名就想起一句老話: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林河不動聲色:“除非要換件,不然應該沒有我修不了的。”
老板心裏那個臥槽,這牛皮吹的真特麽欠揍啊!
不過來都來了,是騾子是馬牽出去溜一下就知道了。
臉上不露聲色,掏出煙發了一圈,帶兩人去看機器。
朱平心裏沒底,但臉上很鎮定。
三千塊錢的勞務費,不試一下得後悔死。
廠房裏有些亂,一半是加工區域,一邊則堆放著物料。
加工區域有七八台機床,有銑床車床,也有鏜床鑽床。
角落裏放著台數控鏜床,鏽跡斑斑的,看上去有些年頭了,目測應該是七十年代的牧野機子,一個三十多歲的眼鏡男趴在電腦前,正皺著眉頭在觸控電腦上按來按去。
早上起來看到太陽,林河還以為從西邊出來的。
到了車間門口,蘇小美探出腦袋:“你又遲到了。”
林河招了招手,進車間點卯。
前天晚上郭鵬請客,昨晚蘇小美和張雅潔又請,天天下館子下的嘴都變饞了,再吃食堂的飯,就有點難以下咽,雖然很能體諒食堂的工作人員,但還是不想吃食堂的飯。
今天沒什麽事,林河開玩早會去看操作工幹活。
金工車間的操作工可不是那些流水線的機器人。
這裏的操作工都是車工銑工,沒點絕活,是勝任不了這崗位的。
數控機床畢竟數量有限,車間加工的大部分零件都要靠操作工手動操作機床完成,稍微疏忽大意或者操作不當,零件的精度就沒辦法保證,成為廢品。
這是真正的技術活,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操作工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成品率、效率、成本等方方麵麵。
林河看著一個妹子操作機床加工一件直齒圓柱齒輪,出氣都不敢大聲。
妹子二十多歲,有點發福,是個有福的。
工作時候全神貫注,隻開始時瞥了一眼林河就再沒有理他。
林河看了一會,悄然離開。
溜達到一台車床旁,看著一個小年輕操作車床車一根螺杆,暗暗搖頭。
比剛才那個妹子差太多了。
兩眼無神,精神也不集中,明顯在走神。
這特麽能把活幹好才見鬼。
不是一個班的,不好多管閑事。
林河看了幾眼,閃身走人。
廠子大了,啥樣的人都有,大家都在混日子,真正做事的是少數,外麵鄉鎮企業發展的紅紅火火,國營廠子卻在接連倒閉,這是大趨勢,沒人能改變。
即使張振國是個有魄力的廠長,也不可能改變大勢。
轉了一圈,車間熱鬧起來。
發工資了,車間的辦事員將工資表貼了出來。
聽說早幾年前發工資還發現金,林河沒見過,反正他進廠的時候就有存折了,一人一本折子,工資都是銀行代發給打到存折上,車間把工資表貼出來讓大家看就行。
林河跑過去看了下,168塊3毛錢!
比上個月多了十幾塊錢,可還是高興不起來。
這點工資夠幹什麽?
瞅了瞅別人的,有兩百多的,也有三百多的。
還有沒過百的,他處於中間。
中午吃飯,蘇小美和張雅潔幫林河占了個座。
“你工資發了多少?”
林河問蘇小美。
蘇小美道:“189塊2毛!”
林河就覺的不公平:“為啥你工資比我高?”
蘇小美眨眨眼:“……”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林河問張雅潔:“你發了多少?”
張雅潔道:“175塊8毛!”
林河歎氣:“都比我高!”
張雅潔道:“你一個大男人怎麽這麽斤斤計較。”
林河問她:“想多拿點工資有錯嗎?”
張雅潔張張嘴,無話可說。
誰都想多拿點工資,但你不要說出來啊!
太可恥了!
次日。
車間開早會時,車間主任王明華宣布了一個消息。
今年訂單數量下降,日子不好過,廠子開會研究了幾個月,準備生產摩托車,管生產的鄭副廠長已經帶隊出去考察,陳副廠長則在聯係生產線設備和零配件廠家。
下麵也要做好準備。
什麽準備?
“分廠領導都說了……”
王明華傳達著分廠會議精神:“這次轉型搞摩托車,要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兩年摩托車賣的很火,咱們廠子有技術實力,隻要能造出來就不愁賣,等高廠長考察完回來,就要組織一批骨幹出去學習裝配技術工藝,咱們廠分下來五個名額,想去的會後找班長先報名。”
下麵立刻嗡嗡起來,工人們都不淡定了。
齒輪越來越不好搞,這個大家都有體會。
造摩托車很有前途,這也是大家的共識。
隻要摩托車賣的好,效益好了工資福利肯定比在金工車間強,更不要說還有外出學習的機會,這可是平時隻有領導才能享受的福利,焉能不心動。
王明華講了下具體要求,早會就結束了。
從車間會議室出來,工人們就議論開了。
林河沒湊這個熱鬧,去工具室準備拿工具拆設備。
轉產摩托車是個好主意,現在摩托車才剛剛開始普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生產摩托車沒那麽簡單,他也不需要外出學習,準備了半個月,總算能拿出手了。
朱平跟過去問:“小子,你不報名?”
林河說道:“我就不湊熱鬧了。”
朱平驚訝:“搞摩托車肯定比加工齒輪有前途,到時摩托車賣的好,那邊工資福利肯定比這邊好的多,你有技術,為什麽不報名?”
林河問道:“你們確信摩托車能搞好?”
朱平問道:“難道搞不好?”
林河笑道:“造摩托沒那麽簡單,技術工藝要求非常高,不是去看一下人家怎麽搞就可以搞好的,不然嘉陵為什麽要和鬼子合作,買零件組裝是沒有出路的。”
朱平問道:“你也懂這些?”
林河點頭:“多少懂一點。”
朱平就沒再問,已經習慣了這個掛名徒弟的博學,道:“先不說這個了,龍渠鄉有個廠子收了台淘汰掉的鏜床,聽說程序有問題,找了好幾個人沒修好,要不要去看看?”
林河精神一振:“程序的問題?”
朱平點頭:“說是係統有問題,我也搞不清楚。”
小菜一碟……
林河問道:“給多少錢?”
朱平說道:“聽說老板給開價三千塊。”
“去去去……”
林河眼冒綠光,給的太多了。
下午下班。
晚飯也不吃了,回宿舍洗了把臉,換上衣服出門。
龍渠鄉有點遠,那是真正的鄉下,離城區有十幾公裏。
放到二十年後,開車也就十來分鍾的事情。
可在這個交通基本靠腿的年代實在有點遠,不早點出發來不及。
等了沒幾分鍾,朱平奇著二八大杠過來了。
車把上還掛著一個口袋,裏麵裝著幾個白饅頭。
出了廠子,朱平取下口袋給林河,讓他先吃個镘頭墊一下肚子。
十幾公裏路呢,到了還要修設備,也不知道要耽擱多久,萬一花的時間太長,吃不上飯是大概率事件,隻能路上吃個饅頭墊一下。
林河也不扭捏,一手拎著口袋一手拿個饅頭吃。
朱平把自行車蹬的飛快,目測時速能有20公裏。
九十年代初的天河市破破爛爛,空氣中充斥著一股刺鼻的味道,天空也灰蒙蒙的,一年四季很少看到太陽,幾百家工廠紮堆在這,空氣要能好才怪。
交通工具五花八門,最多的是人力車。
也有腳蹬的三輪車,都是比較實惠的,坐一次才一塊錢。
摩托車載人的也有,但數量少,都是些老車,而且還貴。
最高檔的是黃包車,沒見過的搜索天津大發,這年代出租車中的奔馳寶馬。
桑塔納也有了,但那玩意現在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征,沒人會拿來跑出租車。
或許大城市有,但天河看不到。
“咦!”
林河忽然看到了一輛黑色皇冠,比幾十年後在街頭看到勞斯萊斯還要稀罕。
天河有錢人不少啊!
不知道裏麵坐的領導還是土豪……
林河忽然感慨:“師傅,咱應該打出租過去的。”
朱平頭也不回地道:“花那個冤枉錢幹啥,騎自行車一個小時就到了。”
林河說道:“掙錢就得改善生活,不然辛辛苦苦掙錢幹嘛,這麽遠的路,騎自行車也太累了,坐個摩托車過去,加上等的時間來回二十塊錢夠了。”
朱平就批評他:“你說的到輕鬆,二十塊錢呢,三口之家半個月的生活費了!”
“咱掙的多啊!”
“掙的多也不能大手大腳。”
“錢我出,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那也不能大手大腳!”
兩人爭論一陣,誰也說服不了誰。
林河主動退讓,充分認識到一個事實,讓這些老同誌改變觀念難度實在太大,明明有更加省時省力的選擇,非要把自己累著,性價比實在太低了。
很快到了郊外,路旁綠油油全是農田。
兩人換了一下,林河在前麵蹬車,朱平坐後麵啃饅頭。
今年二十一歲,天天要幹體力活,身體倍兒棒,把二八大杠蹬的飛快,即使貨架上載了個人也不覺的有多費勁,一口氣蹬了好幾公裏才微微見汗。
然後又換朱平,來回換了兩次後,終於趕在天黑前到了目標的。
鄉下的私人小廠子,就一棟破舊廠房,看著很是寒酸。
老板三十多歲,瘦黑瘦黑的,一看就十分精明。
朱平說了來意,老板一臉不信任。
“你會修機床?”
老板上下打量林河,莫名就想起一句老話: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林河不動聲色:“除非要換件,不然應該沒有我修不了的。”
老板心裏那個臥槽,這牛皮吹的真特麽欠揍啊!
不過來都來了,是騾子是馬牽出去溜一下就知道了。
臉上不露聲色,掏出煙發了一圈,帶兩人去看機器。
朱平心裏沒底,但臉上很鎮定。
三千塊錢的勞務費,不試一下得後悔死。
廠房裏有些亂,一半是加工區域,一邊則堆放著物料。
加工區域有七八台機床,有銑床車床,也有鏜床鑽床。
角落裏放著台數控鏜床,鏽跡斑斑的,看上去有些年頭了,目測應該是七十年代的牧野機子,一個三十多歲的眼鏡男趴在電腦前,正皺著眉頭在觸控電腦上按來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