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突突突……
臨時改造的試驗車間內,架子上一台新製出來的15發動機正在運行,這是廠子試製出的第二台發動機,與第一台試驗品相比,這台發動機是嚴格按照技術參數和工藝要求製出來的,實際工況參數與設計參數相比還有差距,但差距並不大。
比第一台試驗品要強上許多。
林河聽了半天,其實屁也聽不出來。
他當年可不是研究發動機的。
但在一幹徒弟麵前,還得裝出副專家派頭。
沒錯,是徒弟。
林河現在也要帶徒弟了,廠子生產摩托車其實屬於摸著石頭過河,除了他這個抄作業的半個專家,沒一個專業人士,所以帶徒弟培養人才也是他的工作內容之一。
至於招聘人才……
想屁吃呢,現在可不是二十三年後。
廠子也是有編製的,沒有編製還怎麽招人。
況且就算想招,也未必能招到合適的人才。
現在可不是新世紀,想找個專業人才不比找隻大熊貓容易。
隻能摸著石頭過河,慢慢培養人才。
“記錄下的數據呢,拿過來我看看!”
林河看了半天,問記錄人員要數據。
發動機測試期間有專人負責記錄各項運行數據,這是最直觀的實驗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就可以反應發動機還有哪些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
設計肯定沒有問題,百分之百複製過來的。
但製造不可能沒有問題,這個要正視差距。
不管工藝還是工人技能,跟小鬼子還是有差距。
即使林河的抄作業跟傳統意義上的抄作業不同,不但有整套的設計方案,還有所有零部件的設計參數和相應的工藝技術,理論上可以百分之百複製產品,但那隻是理論上!
裝備和人員的差距依舊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記錄人員答應一聲,連忙去拿台賬。
試驗車間的工人都是從其他分廠調過來的,大多數是大學生,少部分中專生,都是技術人才,而且年輕人居多,主要是學習能力較強,比上了歲數的工人容易培養。
台賬很快拿來。
林河接過來翻了翻,看了看最近記錄的運行數據。
之前還好好的,這一看就發現了問題。
“rms值記錄沒問題?”
林河指著記錄發動機振動的一個數值。
記錄員瞅了眼,道:“沒問題,昨天開始出現的異常。”
林河皺眉:“再測一下我看看。”
記錄員答應了一聲,取來一個老舊的儀表,接在了發動機上。
老式的機械表,跟先進無關,隻能湊合用。
數據很快出來,林河看完就皺眉。
記錄員沒記錯,數據確實有問題。
rms是發動機振動數據之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果指標出現異常或變大,不用想也知道發動機有問題,解決這種不知為何會出現的問題,是工程師最最頭疼的。
設計沒有問題,那肯定是製造過程中出了問題。
可研製這台發動機,完全是按照工藝標準進行。
林河也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所以才頭疼。
翻了翻數據庫,發動機振動過大,產生問題的原因有一籮筐。
也不知道是哪一條,隻能一條條去驗證了!
林河交待下去,就離開試驗車間,去了廠部看蘇小美。
做實驗這種事,枯燥乏味且浪費時間,既然手下有工具人可供使喚,他可不想整天蹲在技術車間,跟一堆鋼鐵零件和油料打交道,簡單實驗手下這些技術人員就能搞定。
比如換個不同標號機油測試等等。
又不是搞研發設計,這麽簡單的活哪還用他親自動手。
分廠廠部。
蘇小美最近比較忙,馬上月底了,事情一籮筐。
別的都還好說,工人的工資不能耽誤。
雖然發工資是廠子財務的事,但具體每個工人發多少是分廠的事情,分廠要負責把工資造冊填表報勞資科,勞資科審核完後,再報財務科發工資。
這年頭沒電腦,所有工資都要靠手工完成。
蘇小美是分廠會計,每到月底都得忙上好幾天。
結果到了廠部,分廠廠長李國平正在會計室指導工作。
林河想閃已經晚了,被李國平拉去辦公室喝了一盞茶。
出來的時候中午下班時間又到了,遂跟老領導一起下班去食堂。
中高層不吃大食堂,有個小食堂,標準自然比大食堂要高的多。
不怪人人想當領導,待遇的差距實在太大。
科室領導、分廠領導是平基,都算是中層幹部。
林河其實不太喜歡小食堂的氛圍,那裏的階級太明顯,相比之下他還是更喜歡大食堂的熱鬧氛圍,奈何實在是受不了大食堂的大鍋飯,而且最近每次去大食堂吃飯,碰到認識他的人看他的眼神都比較怪,才不得不接受了職務帶來的待遇,去了小食堂吃飯。
十人的大桌子,端上來七八個飯。
米飯饅頭麵條想吃什麽就拿什麽,相當的豐盛。
不怪下麵的工人喜歡罵領導,區別對待太明顯。
工人到大食堂吃飯還要飯票,沒票都不給飯吃,中高層卻不用這些。
差距如此之大,怎不招人恨。
吃完出來,碰到幾位廠領導,林河打了聲招呼,換來了幾位廠領導的讚賞和表揚,總覺的這些領導們都戴著副麵具,麵具下麵究竟是什麽,有點看不分明。
下午在辦公室坐了會班,感覺頸椎有點疼。
起身活動了下,幹脆拿上帽子去廠裏,勞逸結合也很重要。
到試驗車間轉了轉,聽了聽幾個技術員的實驗結果。
給發動機加注了另一個標號的機油後,發動機的振動就消失了。
具體什麽原因,暫時沒分析明白。
林河知道原因,卻不打算說出來。
有些東西,自己發現和別人發現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就像做數學題,直接告訴你答案和自己算出答案是兩碼事。
看了看庫房的整車配件,大部分都備齊了,其中大部分是自製的,隻有實在自己沒法生產的小部分才外購,都是些不重要的部件,還有幾個沒買回來。
這年頭買個東西是真難。
采購員有時候為了找個部件,得天南地北到處去跑。
工業還在起步階段,根本就沒有完善的供應鏈。
不像二十年後,想造火箭都能找到合用的部件。
林河拿著一件塑料殼問:“這個啥時候到的?”
物料接收員道:“早上剛送過來的。”
林河看著這玩意直皺眉,摩托車上的塑料殼可不少,雖然並非是重要零部件,但這玩意兒影響美觀和外型,眼前這個色澤暗紅的側護板塑料件怎麽看都透著股子廉價味,一看就是粗製濫造的不合適產品,不管韌性還是顏色烤漆都跟設計標準相差甚遠。
工業產品雖然質量才是關鍵,但賣相同樣重要。
就好比男女談對象,光有文化滿腹詩書可不行。
得長的帥才行!
不然就算你是博士,腹有詩書氣自華。
可身高不如武大郎,長的歪嘴塌鼻子,怎麽能有女孩子喜歡。
產品也是一樣,不但得有一流的質量,而且得有一流的賣相。
不然消費者怎麽能掏錢買單。
林河轉了一圈,回到行政樓就去找采購科。
最近沒少跟采購和設備科打交道,早就混熟了。
直接找到采購科長黃偉,擺出事實講道理:“今天送來的塑料件質量有點差,我剛在庫房看了下,實在沒法用,生產塑料件的廠家不算少,能不能找到質量好的?”
黃偉兩手一攤:“市場上能找到的就是這樣的,我也沒辦法。”
林河問道:“江浙那邊鄉鎮企業發達,沒派人去看看?”
黃偉理由充分:“江浙離咱們這太遠,你不能隻考慮質量的問題,還得考慮成本,廠裏給我給的采購成本指標就這麽多,我也隻能在指標範圍內盡量采購質量好點的。”
林河說道:“江浙那邊的配套設施比咱們這邊要健全,生產成本也很低,咱們大批量采購價格是可以談的,成本未必就比省內采購高多少。”
黃偉有點不耐煩了:“知道了,我找人問問!”
林河沒說什麽,起身離開了。
黃偉動也沒動一下,瞅著他出了門,才冷笑了一聲。
毛頭小子,跑到采購係統指手劃腳。
不知天高地厚!
給了個副科就不知自己姓啥了!
真以為造出摩托車就可以胡說八道、不守規矩?
這麽大的廠子,要是沒點規矩,豈不早亂套了。
……
傍晚。
林河下班後沒去小食堂,去了周家館子。
何為民早到了,占了個桌子在等他。
自從陳剛事發,為了不引人注目兩人這還是第一次碰麵。
被銬走的當晚,何為民就被馬鐵軍給保出來了。
戴了回銀鐲子,還進了回局子,也算付出良多。
兩人點了三四個菜,一邊吃一邊聊。
何為民問:“廠子的摩托車什麽時候生產出來?”
林河說道:“最多也到十一後了,人員培訓得三個月,分三批出去,生產線來了也得調試和改造,配套的供貨廠家更是麻煩事,十月能正式生產就不錯了。”
何為民道:“聽說第一台整車馬上試製出來了?”
“嗯!”
林河點頭:“下周應該差不多了。”
何為民問:“到時我能不能看看?”
“可以!”
林河問道:“你濱河那邊有熟人?”
何為民道:“有幾個朋友!”
具體什麽朋友,他沒說,林河也沒細問。
聊了一會銷路的事,何為民又說起另一件事。
“我有個開廠子的朋友……”
何為民道:“主要生產的塑料件,能不能從你這給咱廠子供貨?”
林河有點意外:“這個不歸我管,直接去找采購科。”
何為民道:“找了,但沒用,采購科的那幫狗東西太黑。”
林河問道:“要回扣了?”
何為民道:“要回扣很正常,你見過不要回扣的采購嗎?”
這個……
林河一時不知道說什麽,這還真把他給問住了。
臨時改造的試驗車間內,架子上一台新製出來的15發動機正在運行,這是廠子試製出的第二台發動機,與第一台試驗品相比,這台發動機是嚴格按照技術參數和工藝要求製出來的,實際工況參數與設計參數相比還有差距,但差距並不大。
比第一台試驗品要強上許多。
林河聽了半天,其實屁也聽不出來。
他當年可不是研究發動機的。
但在一幹徒弟麵前,還得裝出副專家派頭。
沒錯,是徒弟。
林河現在也要帶徒弟了,廠子生產摩托車其實屬於摸著石頭過河,除了他這個抄作業的半個專家,沒一個專業人士,所以帶徒弟培養人才也是他的工作內容之一。
至於招聘人才……
想屁吃呢,現在可不是二十三年後。
廠子也是有編製的,沒有編製還怎麽招人。
況且就算想招,也未必能招到合適的人才。
現在可不是新世紀,想找個專業人才不比找隻大熊貓容易。
隻能摸著石頭過河,慢慢培養人才。
“記錄下的數據呢,拿過來我看看!”
林河看了半天,問記錄人員要數據。
發動機測試期間有專人負責記錄各項運行數據,這是最直觀的實驗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就可以反應發動機還有哪些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
設計肯定沒有問題,百分之百複製過來的。
但製造不可能沒有問題,這個要正視差距。
不管工藝還是工人技能,跟小鬼子還是有差距。
即使林河的抄作業跟傳統意義上的抄作業不同,不但有整套的設計方案,還有所有零部件的設計參數和相應的工藝技術,理論上可以百分之百複製產品,但那隻是理論上!
裝備和人員的差距依舊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記錄人員答應一聲,連忙去拿台賬。
試驗車間的工人都是從其他分廠調過來的,大多數是大學生,少部分中專生,都是技術人才,而且年輕人居多,主要是學習能力較強,比上了歲數的工人容易培養。
台賬很快拿來。
林河接過來翻了翻,看了看最近記錄的運行數據。
之前還好好的,這一看就發現了問題。
“rms值記錄沒問題?”
林河指著記錄發動機振動的一個數值。
記錄員瞅了眼,道:“沒問題,昨天開始出現的異常。”
林河皺眉:“再測一下我看看。”
記錄員答應了一聲,取來一個老舊的儀表,接在了發動機上。
老式的機械表,跟先進無關,隻能湊合用。
數據很快出來,林河看完就皺眉。
記錄員沒記錯,數據確實有問題。
rms是發動機振動數據之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果指標出現異常或變大,不用想也知道發動機有問題,解決這種不知為何會出現的問題,是工程師最最頭疼的。
設計沒有問題,那肯定是製造過程中出了問題。
可研製這台發動機,完全是按照工藝標準進行。
林河也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所以才頭疼。
翻了翻數據庫,發動機振動過大,產生問題的原因有一籮筐。
也不知道是哪一條,隻能一條條去驗證了!
林河交待下去,就離開試驗車間,去了廠部看蘇小美。
做實驗這種事,枯燥乏味且浪費時間,既然手下有工具人可供使喚,他可不想整天蹲在技術車間,跟一堆鋼鐵零件和油料打交道,簡單實驗手下這些技術人員就能搞定。
比如換個不同標號機油測試等等。
又不是搞研發設計,這麽簡單的活哪還用他親自動手。
分廠廠部。
蘇小美最近比較忙,馬上月底了,事情一籮筐。
別的都還好說,工人的工資不能耽誤。
雖然發工資是廠子財務的事,但具體每個工人發多少是分廠的事情,分廠要負責把工資造冊填表報勞資科,勞資科審核完後,再報財務科發工資。
這年頭沒電腦,所有工資都要靠手工完成。
蘇小美是分廠會計,每到月底都得忙上好幾天。
結果到了廠部,分廠廠長李國平正在會計室指導工作。
林河想閃已經晚了,被李國平拉去辦公室喝了一盞茶。
出來的時候中午下班時間又到了,遂跟老領導一起下班去食堂。
中高層不吃大食堂,有個小食堂,標準自然比大食堂要高的多。
不怪人人想當領導,待遇的差距實在太大。
科室領導、分廠領導是平基,都算是中層幹部。
林河其實不太喜歡小食堂的氛圍,那裏的階級太明顯,相比之下他還是更喜歡大食堂的熱鬧氛圍,奈何實在是受不了大食堂的大鍋飯,而且最近每次去大食堂吃飯,碰到認識他的人看他的眼神都比較怪,才不得不接受了職務帶來的待遇,去了小食堂吃飯。
十人的大桌子,端上來七八個飯。
米飯饅頭麵條想吃什麽就拿什麽,相當的豐盛。
不怪下麵的工人喜歡罵領導,區別對待太明顯。
工人到大食堂吃飯還要飯票,沒票都不給飯吃,中高層卻不用這些。
差距如此之大,怎不招人恨。
吃完出來,碰到幾位廠領導,林河打了聲招呼,換來了幾位廠領導的讚賞和表揚,總覺的這些領導們都戴著副麵具,麵具下麵究竟是什麽,有點看不分明。
下午在辦公室坐了會班,感覺頸椎有點疼。
起身活動了下,幹脆拿上帽子去廠裏,勞逸結合也很重要。
到試驗車間轉了轉,聽了聽幾個技術員的實驗結果。
給發動機加注了另一個標號的機油後,發動機的振動就消失了。
具體什麽原因,暫時沒分析明白。
林河知道原因,卻不打算說出來。
有些東西,自己發現和別人發現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就像做數學題,直接告訴你答案和自己算出答案是兩碼事。
看了看庫房的整車配件,大部分都備齊了,其中大部分是自製的,隻有實在自己沒法生產的小部分才外購,都是些不重要的部件,還有幾個沒買回來。
這年頭買個東西是真難。
采購員有時候為了找個部件,得天南地北到處去跑。
工業還在起步階段,根本就沒有完善的供應鏈。
不像二十年後,想造火箭都能找到合用的部件。
林河拿著一件塑料殼問:“這個啥時候到的?”
物料接收員道:“早上剛送過來的。”
林河看著這玩意直皺眉,摩托車上的塑料殼可不少,雖然並非是重要零部件,但這玩意兒影響美觀和外型,眼前這個色澤暗紅的側護板塑料件怎麽看都透著股子廉價味,一看就是粗製濫造的不合適產品,不管韌性還是顏色烤漆都跟設計標準相差甚遠。
工業產品雖然質量才是關鍵,但賣相同樣重要。
就好比男女談對象,光有文化滿腹詩書可不行。
得長的帥才行!
不然就算你是博士,腹有詩書氣自華。
可身高不如武大郎,長的歪嘴塌鼻子,怎麽能有女孩子喜歡。
產品也是一樣,不但得有一流的質量,而且得有一流的賣相。
不然消費者怎麽能掏錢買單。
林河轉了一圈,回到行政樓就去找采購科。
最近沒少跟采購和設備科打交道,早就混熟了。
直接找到采購科長黃偉,擺出事實講道理:“今天送來的塑料件質量有點差,我剛在庫房看了下,實在沒法用,生產塑料件的廠家不算少,能不能找到質量好的?”
黃偉兩手一攤:“市場上能找到的就是這樣的,我也沒辦法。”
林河問道:“江浙那邊鄉鎮企業發達,沒派人去看看?”
黃偉理由充分:“江浙離咱們這太遠,你不能隻考慮質量的問題,還得考慮成本,廠裏給我給的采購成本指標就這麽多,我也隻能在指標範圍內盡量采購質量好點的。”
林河說道:“江浙那邊的配套設施比咱們這邊要健全,生產成本也很低,咱們大批量采購價格是可以談的,成本未必就比省內采購高多少。”
黃偉有點不耐煩了:“知道了,我找人問問!”
林河沒說什麽,起身離開了。
黃偉動也沒動一下,瞅著他出了門,才冷笑了一聲。
毛頭小子,跑到采購係統指手劃腳。
不知天高地厚!
給了個副科就不知自己姓啥了!
真以為造出摩托車就可以胡說八道、不守規矩?
這麽大的廠子,要是沒點規矩,豈不早亂套了。
……
傍晚。
林河下班後沒去小食堂,去了周家館子。
何為民早到了,占了個桌子在等他。
自從陳剛事發,為了不引人注目兩人這還是第一次碰麵。
被銬走的當晚,何為民就被馬鐵軍給保出來了。
戴了回銀鐲子,還進了回局子,也算付出良多。
兩人點了三四個菜,一邊吃一邊聊。
何為民問:“廠子的摩托車什麽時候生產出來?”
林河說道:“最多也到十一後了,人員培訓得三個月,分三批出去,生產線來了也得調試和改造,配套的供貨廠家更是麻煩事,十月能正式生產就不錯了。”
何為民道:“聽說第一台整車馬上試製出來了?”
“嗯!”
林河點頭:“下周應該差不多了。”
何為民問:“到時我能不能看看?”
“可以!”
林河問道:“你濱河那邊有熟人?”
何為民道:“有幾個朋友!”
具體什麽朋友,他沒說,林河也沒細問。
聊了一會銷路的事,何為民又說起另一件事。
“我有個開廠子的朋友……”
何為民道:“主要生產的塑料件,能不能從你這給咱廠子供貨?”
林河有點意外:“這個不歸我管,直接去找采購科。”
何為民道:“找了,但沒用,采購科的那幫狗東西太黑。”
林河問道:“要回扣了?”
何為民道:“要回扣很正常,你見過不要回扣的采購嗎?”
這個……
林河一時不知道說什麽,這還真把他給問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