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辦很快下了兩份文件,一份是紅頭文件,關於成立采購招投標領導小組的決定,廠長親自掛帥擔任組長,李副廠長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采購科。
決定闡述了成立招投標領導小組的重要意義。
明確了招標采購的具體操作流程。
相關科室和業主單位都是招投標辦公室成員。
以後但凡采購招標,相關單位都要參與進去。
采購的權力被打散瓜分,正式告別了關門分蛋糕的時代。
各科室分廠表示很歡喜。
這是好事。
隻有采購科的人很不爽,非常的不爽。
另一份文件是關於建立摩托車項目供應鏈體係的具體實施方案,基本上全是林河原稿的內容,方案很詳細,非常具體的說明了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供應鏈體係。
看到兩份文件,各科室分廠幾家歡喜幾家愁。
孫耀華被人罵慘了,就連設備科的下屬都在私下裏罵他。
林河卻不關心這個,表示很歡喜。
老張還是很有些魄力的,多少能做一些實事。
隻要把供應鏈建立起來,廠子生產的摩托車成本和質量就可以穩住,就算品控趕不上小鬼子,但至少不會差的太多,不會人家買回去才騎上兩三個月就出問題。
甚至還沒騎出門呢就漏油什麽的。
隻要成本和質量能穩住,銷路應該不愁。
這可是自己的第一桶金,怎麽能出岔子。
下午,招投標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集成員單位開了個小會,討論了一下如何落實建立供應鏈體係的各項工作要求,扯了半天皮,總算確明了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第一是聯係各種零配件的供應商,邀請供應商參加投標。
暫定九月十號之前完成。
第二則是組織招標,國慶前完成。
具體實施辦法,廠辦下方的方案裏已經明確的清清楚楚。
這沒啥好扯的,照章辦事就行了。
會議結束,成員單位就各忙各的。
林河拿著兩份文件,去找何為民。
何為民看了很驚訝:“真搞還是做樣子?”
“真搞!”
林河肯定:“廠長盯著呢,怎麽可能做樣子。”
何為民不明白:“采購那幫人腦子被門夾了?”
“他門腦子當然沒被門夾!”
林河透露了個:“有人給廠長遞了方案,不搞也得搞!”
何為明臉色有點怪,沒忍住:“是你給廠長獻的計吧?”
林河也不否認,道:“別忘了讓老李報個名,我隻能幫他這麽多。”
何為明道:“能有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就很不錯了,我會給他說的。”
林河嗯了一聲,道:“盡快把做好的成品拿來我看看!”
何為民答應了一聲,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說了:“你那套工藝比較複雜,好多東西老李照著做了,可就是做不出合格的東西,也不知道是哪裏的問題,要不你再去指導一下?”
林河拍拍額頭:“等我有時間吧!”
……
抽時間跑了兩趟李老板的小作坊,銑床也到了。
林河忙的腳不沾地,召集精兵強將對機器進行大修,自己能做的部件自己做,做不了的就買,實在買不到的就讓采購科和設備科聯係外貿公司想辦法從外麵找貨。
忙忙碌碌到了九月,學生開學了。
第一批外出培訓的人員也回來了,個個紅光滿麵的。
學到了什麽東西了暫時不得而知,嘴到是油了不少。
周三的晨會上,張廠長忽然心血來潮,布置了一個臨時任務,要求這次參加外出培訓的所有中層每人寫一篇心得體會,不能找人代筆,更不能拿以前的應付差事。
廠長大人要親自看,誰敢糊弄罰個二百伍。
幾個參加了外出培訓的中層立馬就苦了臉。
其中就包括周秉光。
啥都不怕,就怕心得體會。
這玩意簡直是領導的噩夢。
晨會結束,周秉光回到技術科,就召集所有人開會,每人發了幾份技術資料,都是出去培訓時收集的,看著像模像樣,其實全是廢紙,類似於產品說明書那種的。
真正的技術資料人家怎麽可能隨便拿出來。
好在不是一無是處,至少讓人知道了好幾種自動化生產設備。
周秉光還分享了一下學習的心得體會。
這個也是晨會上要求的,都屬於規定動作。
再過兩天,李老板做了幾個塑料件的樣品,送來給林河檢查。
林河看了看李老板提供的數據,基本上合格了,但還是有點不太放心,就用原始的暴力檢測法檢查了一遍,確定質量沒問題後,才讓他回去準備好參加招標。
可第二天,李老板就來找他訴苦了:“林科長,采購科的人不給報名。”
林河驚訝:“咋回事?”
李老板很無奈:“當初剛接到消息我就報名了,可他們說我的廠子規模太小,根本生產不出合格的塑料件,今天我拿著成品去報名,他們又說等我回去等著,參加招標的報名時間截止到九月十號就完了,還讓我等到啥時候,這不是存心要卡著我嘛!”
林河很是意外:“還有這事?”
李老板忙點頭:“這種事情我哪裏敢胡說八道。”
林河大皺眉頭,感覺有點低估了那幫人的節操和下限。
為了手裏的那點權力和利益,還真的是什麽都不顧了。
即使廠子死活,人家也根本不考慮。
“那這樣……”
林河琢磨了下:“你去找采購科副科長魏明祥,就說我讓你去的。”
“魏明祥?”
李老板怕聽錯,就問了一聲。
林河點頭:“對,就他。”
李老板有點吃不準,不知道他的麵子好不好使,但又不能問,隻得再跑一趟,一路打聽找到了魏明祥,說了下來意,魏明祥一聽是林河讓來的,啥也沒問安排人給他報了名。
到不是關係好!
而是把柄在人手裏,不敢不給麵子。
李老板不知道,隻覺的林科長果然麵子大。
自己求爺爺告奶奶,采購科那幫人正眼都不帶看的。
結果報上林科長的名號,人家二話不說就給報名了。
逾發深刻地認識到,這年頭沒關係真的是寸步難行。
決定闡述了成立招投標領導小組的重要意義。
明確了招標采購的具體操作流程。
相關科室和業主單位都是招投標辦公室成員。
以後但凡采購招標,相關單位都要參與進去。
采購的權力被打散瓜分,正式告別了關門分蛋糕的時代。
各科室分廠表示很歡喜。
這是好事。
隻有采購科的人很不爽,非常的不爽。
另一份文件是關於建立摩托車項目供應鏈體係的具體實施方案,基本上全是林河原稿的內容,方案很詳細,非常具體的說明了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供應鏈體係。
看到兩份文件,各科室分廠幾家歡喜幾家愁。
孫耀華被人罵慘了,就連設備科的下屬都在私下裏罵他。
林河卻不關心這個,表示很歡喜。
老張還是很有些魄力的,多少能做一些實事。
隻要把供應鏈建立起來,廠子生產的摩托車成本和質量就可以穩住,就算品控趕不上小鬼子,但至少不會差的太多,不會人家買回去才騎上兩三個月就出問題。
甚至還沒騎出門呢就漏油什麽的。
隻要成本和質量能穩住,銷路應該不愁。
這可是自己的第一桶金,怎麽能出岔子。
下午,招投標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集成員單位開了個小會,討論了一下如何落實建立供應鏈體係的各項工作要求,扯了半天皮,總算確明了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第一是聯係各種零配件的供應商,邀請供應商參加投標。
暫定九月十號之前完成。
第二則是組織招標,國慶前完成。
具體實施辦法,廠辦下方的方案裏已經明確的清清楚楚。
這沒啥好扯的,照章辦事就行了。
會議結束,成員單位就各忙各的。
林河拿著兩份文件,去找何為民。
何為民看了很驚訝:“真搞還是做樣子?”
“真搞!”
林河肯定:“廠長盯著呢,怎麽可能做樣子。”
何為民不明白:“采購那幫人腦子被門夾了?”
“他門腦子當然沒被門夾!”
林河透露了個:“有人給廠長遞了方案,不搞也得搞!”
何為明臉色有點怪,沒忍住:“是你給廠長獻的計吧?”
林河也不否認,道:“別忘了讓老李報個名,我隻能幫他這麽多。”
何為明道:“能有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就很不錯了,我會給他說的。”
林河嗯了一聲,道:“盡快把做好的成品拿來我看看!”
何為民答應了一聲,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說了:“你那套工藝比較複雜,好多東西老李照著做了,可就是做不出合格的東西,也不知道是哪裏的問題,要不你再去指導一下?”
林河拍拍額頭:“等我有時間吧!”
……
抽時間跑了兩趟李老板的小作坊,銑床也到了。
林河忙的腳不沾地,召集精兵強將對機器進行大修,自己能做的部件自己做,做不了的就買,實在買不到的就讓采購科和設備科聯係外貿公司想辦法從外麵找貨。
忙忙碌碌到了九月,學生開學了。
第一批外出培訓的人員也回來了,個個紅光滿麵的。
學到了什麽東西了暫時不得而知,嘴到是油了不少。
周三的晨會上,張廠長忽然心血來潮,布置了一個臨時任務,要求這次參加外出培訓的所有中層每人寫一篇心得體會,不能找人代筆,更不能拿以前的應付差事。
廠長大人要親自看,誰敢糊弄罰個二百伍。
幾個參加了外出培訓的中層立馬就苦了臉。
其中就包括周秉光。
啥都不怕,就怕心得體會。
這玩意簡直是領導的噩夢。
晨會結束,周秉光回到技術科,就召集所有人開會,每人發了幾份技術資料,都是出去培訓時收集的,看著像模像樣,其實全是廢紙,類似於產品說明書那種的。
真正的技術資料人家怎麽可能隨便拿出來。
好在不是一無是處,至少讓人知道了好幾種自動化生產設備。
周秉光還分享了一下學習的心得體會。
這個也是晨會上要求的,都屬於規定動作。
再過兩天,李老板做了幾個塑料件的樣品,送來給林河檢查。
林河看了看李老板提供的數據,基本上合格了,但還是有點不太放心,就用原始的暴力檢測法檢查了一遍,確定質量沒問題後,才讓他回去準備好參加招標。
可第二天,李老板就來找他訴苦了:“林科長,采購科的人不給報名。”
林河驚訝:“咋回事?”
李老板很無奈:“當初剛接到消息我就報名了,可他們說我的廠子規模太小,根本生產不出合格的塑料件,今天我拿著成品去報名,他們又說等我回去等著,參加招標的報名時間截止到九月十號就完了,還讓我等到啥時候,這不是存心要卡著我嘛!”
林河很是意外:“還有這事?”
李老板忙點頭:“這種事情我哪裏敢胡說八道。”
林河大皺眉頭,感覺有點低估了那幫人的節操和下限。
為了手裏的那點權力和利益,還真的是什麽都不顧了。
即使廠子死活,人家也根本不考慮。
“那這樣……”
林河琢磨了下:“你去找采購科副科長魏明祥,就說我讓你去的。”
“魏明祥?”
李老板怕聽錯,就問了一聲。
林河點頭:“對,就他。”
李老板有點吃不準,不知道他的麵子好不好使,但又不能問,隻得再跑一趟,一路打聽找到了魏明祥,說了下來意,魏明祥一聽是林河讓來的,啥也沒問安排人給他報了名。
到不是關係好!
而是把柄在人手裏,不敢不給麵子。
李老板不知道,隻覺的林科長果然麵子大。
自己求爺爺告奶奶,采購科那幫人正眼都不帶看的。
結果報上林科長的名號,人家二話不說就給報名了。
逾發深刻地認識到,這年頭沒關係真的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