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時仲起了個早床,穿好平時的道袍,看上去神采奕奕。
朱冕走進房間,端來一碗薏仁紅米粥,笑臉盈盈。
米粥冒著熱氣,看上去很是誘人。餘時仲端坐了下來,用完早餐就去找虞亭詢問大徒弟、二徒弟的下落。
他們這段時間到處奔波,尋找那群傷害四徒弟的土匪的線索。
聽朱冕說,張懷英已經有簡單的邏輯了,但是看到白酒就會不自覺的害怕,有時甚至連白開水也會有相同的反應。
或許是他太敏感了吧,酒和白開水還是有區別的,隻是在張懷英心裏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不經意間,朱冕的眼睛定住了,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
“你在看什麽?我有哪裏不對勁嗎?”
“過些時就是你的六十大壽了,身上的衣袍都破了個洞。若是徒弟們看到了,還不被人見笑呀。”
“那我脫下來,給你補補,這衣服還能將就著穿。”
“不行,你的衣袍都穿腐化了,不能將就了。正好虞亭買了一件嶄新的花白道袍當做壽禮,托我送給你。”
接著,朱冕展開花白道袍,給餘時仲換上,看合不合身。
換好以後,餘時仲頓覺神清氣爽,樂嗬嗬道:“想不到虞亭挺用心的嘛,上次看我教導其餘的弟子練武不動聲色,連我身上的一個破洞都看出來了,卻又礙於師父的麵子沒說出來。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生可畏呀。”
隨後,朱冕拿出兩封信給餘時仲過目。
上麵大致的內容就是目前兩人分開尋找匪徒的線索,大徒弟徐宏在案發地點遁甲客棧一無所獲,那裏經過的都是三教九流之徒,回頭客也少,再說那裏臨近戈壁,晝夜溫差巨大。如果不是有事在身,沒人願意在那地方遭第二次罪。現在,徐宏已經離開了遁甲客棧,準備回到武當山。
二徒弟在調查戈壁周圍的小鎮,那裏人煙稀少,一個小鎮的人口也不過千百人。人口最多的小鎮是綺夢鎮,那裏有幾個惡霸,在不停地擴大他們的地盤,並且收取保護費。經過俞樂的一番深入調查,他們有作案的動機,但是又找不到他們作案的證據,突然出手又師出無名。現在,俞樂已經到了武當山腳下,很快就會回來。
看過兩位徒弟的來信,餘時仲放下心來,至少他們現在人身是安全的,沒有不幸就是最大的幸運。
轉眼已是深秋,天氣轉冷了,餘時仲來到桌案前,準備執筆寫回信。
朱冕眼尖,發現餘時仲的手有些微微顫動,可能是天涼的原因吧。
等到餘時仲寫完回信,才發現肩上多了一件披風。朱冕真是無微不至,給人穿衣都是那麽的小心翼翼,怕是影響到了丈夫的工作。
很快倆徒弟各自收到了回信,信中師父說他身體很健朗,不要為此擔心。還有四師弟已經蘇醒過來了,隻是好像失去了記憶,虞亭一直在照顧他,希望你們倆徒弟能夠回來一起團聚。
過了幾日,俞樂率先回到了武當派,一副神采奕奕的樣子。手裏還拿著一個長方形的盒子,用蝴蝶結係著。
餘時仲帶著虞亭出了正殿的大門,過來迎接。
“俞樂,你回來就回來,還帶什麽禮物嘛。”
“師父,今天是你的六十大壽,作為徒弟的理應送上大禮孝敬,這樣才合適嘛。”說著,俞樂打開蝴蝶結,盒子裏麵裝著的是一棵人參,足足有三尺長,“這是長白山上的百年人參,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的功效。是徒弟在長白山的陰麵偶然發現的,行家欲高價收購,當被徒弟拒絕了。因為百年人參可遇不可求,有價無市,隻有孝敬師父才是值得的。”
餘時仲捋了捋胡須,笑了笑道:“難得俞樂有這番孝心,但你挖的可不是野生人參哦。師父曾去過長白山,那裏有許多農家栽種的人參,七八年就能長到這個樣子。”
俞樂垂下頭道:“不瞞師父,這是徒弟在農家莊園裏挖取的,確實是家養的人參。對不起,師父,野生的長白參實在太難尋找了。”
師父讓虞亭拿好禮物,回應道:“家養的也好,也算是你的一番心意。但是偷取的做法不可取,以後記得要等價交換。”
很快,徐宏回到了武當派,看見餘時仲正在和幾位師兄談話,看上去其樂融融。
來到他們跟前,徐宏給餘時仲請安,然後展開了手裏的一幅字畫。
上麵是一群馬在奔騰前行,每一個馬的輪廓、形態都畫得惟妙惟肖,實乃畫中的精品之作。
“師父,這畫名叫萬馬奔騰圖。”
“這畫中有話,萬馬奔騰意指武當派人才輩出,繁榮昌盛。特別是上麵的題字‘呂布名駒為赤兔,浴血沙場如飛舟。馬上五關斬六將,壯繆乾坤萬年長。’用詞非常恰當,點名要義。”說完,餘時仲讓虞亭將《萬馬奔騰圖》裱在偏殿的廳堂上,以此彰顯武當派的文化素養。
三位徒弟都已經送完了禮物,這讓餘時仲十分的高興,除了一位徒弟例外。
這讓何輝有機可乘,便招來二師兄俞樂,說起張懷英的不是。
師父每年的大壽都會收徒弟的禮物,盡管不是硬性規定,但是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定。
禮物不在於花了多少金錢和精力,重要的是送上的禮物要用心。
張懷英不缺錢,他的私房錢都存在小金庫裏,照說給師傅買一件像樣的禮物也不難,但是他沒有那麽做,也就是不把師父放在眼裏,實在是有失體統。
俞樂被這麽一激惹,也是有些憤懣。
往年這個時候張懷英都會送上禮物,但是今年卻沒有,難道他存懷異心?
很快,太嶽派派人來給餘時仲送禮,這讓餘喜出望外。
太嶽派和武當派沒什麽來往,主要是太嶽派都是女弟子,而且十分神秘。
李灣拿了很多金銀首飾給武當派,這樣顯得有儀式感。李灣開門見山道,“我此次前來有兩個目的,一是給餘掌門賀壽,二是尋找一個叫張懷英的人。請問他人現在在哪?”
朱冕走進房間,端來一碗薏仁紅米粥,笑臉盈盈。
米粥冒著熱氣,看上去很是誘人。餘時仲端坐了下來,用完早餐就去找虞亭詢問大徒弟、二徒弟的下落。
他們這段時間到處奔波,尋找那群傷害四徒弟的土匪的線索。
聽朱冕說,張懷英已經有簡單的邏輯了,但是看到白酒就會不自覺的害怕,有時甚至連白開水也會有相同的反應。
或許是他太敏感了吧,酒和白開水還是有區別的,隻是在張懷英心裏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不經意間,朱冕的眼睛定住了,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
“你在看什麽?我有哪裏不對勁嗎?”
“過些時就是你的六十大壽了,身上的衣袍都破了個洞。若是徒弟們看到了,還不被人見笑呀。”
“那我脫下來,給你補補,這衣服還能將就著穿。”
“不行,你的衣袍都穿腐化了,不能將就了。正好虞亭買了一件嶄新的花白道袍當做壽禮,托我送給你。”
接著,朱冕展開花白道袍,給餘時仲換上,看合不合身。
換好以後,餘時仲頓覺神清氣爽,樂嗬嗬道:“想不到虞亭挺用心的嘛,上次看我教導其餘的弟子練武不動聲色,連我身上的一個破洞都看出來了,卻又礙於師父的麵子沒說出來。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生可畏呀。”
隨後,朱冕拿出兩封信給餘時仲過目。
上麵大致的內容就是目前兩人分開尋找匪徒的線索,大徒弟徐宏在案發地點遁甲客棧一無所獲,那裏經過的都是三教九流之徒,回頭客也少,再說那裏臨近戈壁,晝夜溫差巨大。如果不是有事在身,沒人願意在那地方遭第二次罪。現在,徐宏已經離開了遁甲客棧,準備回到武當山。
二徒弟在調查戈壁周圍的小鎮,那裏人煙稀少,一個小鎮的人口也不過千百人。人口最多的小鎮是綺夢鎮,那裏有幾個惡霸,在不停地擴大他們的地盤,並且收取保護費。經過俞樂的一番深入調查,他們有作案的動機,但是又找不到他們作案的證據,突然出手又師出無名。現在,俞樂已經到了武當山腳下,很快就會回來。
看過兩位徒弟的來信,餘時仲放下心來,至少他們現在人身是安全的,沒有不幸就是最大的幸運。
轉眼已是深秋,天氣轉冷了,餘時仲來到桌案前,準備執筆寫回信。
朱冕眼尖,發現餘時仲的手有些微微顫動,可能是天涼的原因吧。
等到餘時仲寫完回信,才發現肩上多了一件披風。朱冕真是無微不至,給人穿衣都是那麽的小心翼翼,怕是影響到了丈夫的工作。
很快倆徒弟各自收到了回信,信中師父說他身體很健朗,不要為此擔心。還有四師弟已經蘇醒過來了,隻是好像失去了記憶,虞亭一直在照顧他,希望你們倆徒弟能夠回來一起團聚。
過了幾日,俞樂率先回到了武當派,一副神采奕奕的樣子。手裏還拿著一個長方形的盒子,用蝴蝶結係著。
餘時仲帶著虞亭出了正殿的大門,過來迎接。
“俞樂,你回來就回來,還帶什麽禮物嘛。”
“師父,今天是你的六十大壽,作為徒弟的理應送上大禮孝敬,這樣才合適嘛。”說著,俞樂打開蝴蝶結,盒子裏麵裝著的是一棵人參,足足有三尺長,“這是長白山上的百年人參,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的功效。是徒弟在長白山的陰麵偶然發現的,行家欲高價收購,當被徒弟拒絕了。因為百年人參可遇不可求,有價無市,隻有孝敬師父才是值得的。”
餘時仲捋了捋胡須,笑了笑道:“難得俞樂有這番孝心,但你挖的可不是野生人參哦。師父曾去過長白山,那裏有許多農家栽種的人參,七八年就能長到這個樣子。”
俞樂垂下頭道:“不瞞師父,這是徒弟在農家莊園裏挖取的,確實是家養的人參。對不起,師父,野生的長白參實在太難尋找了。”
師父讓虞亭拿好禮物,回應道:“家養的也好,也算是你的一番心意。但是偷取的做法不可取,以後記得要等價交換。”
很快,徐宏回到了武當派,看見餘時仲正在和幾位師兄談話,看上去其樂融融。
來到他們跟前,徐宏給餘時仲請安,然後展開了手裏的一幅字畫。
上麵是一群馬在奔騰前行,每一個馬的輪廓、形態都畫得惟妙惟肖,實乃畫中的精品之作。
“師父,這畫名叫萬馬奔騰圖。”
“這畫中有話,萬馬奔騰意指武當派人才輩出,繁榮昌盛。特別是上麵的題字‘呂布名駒為赤兔,浴血沙場如飛舟。馬上五關斬六將,壯繆乾坤萬年長。’用詞非常恰當,點名要義。”說完,餘時仲讓虞亭將《萬馬奔騰圖》裱在偏殿的廳堂上,以此彰顯武當派的文化素養。
三位徒弟都已經送完了禮物,這讓餘時仲十分的高興,除了一位徒弟例外。
這讓何輝有機可乘,便招來二師兄俞樂,說起張懷英的不是。
師父每年的大壽都會收徒弟的禮物,盡管不是硬性規定,但是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定。
禮物不在於花了多少金錢和精力,重要的是送上的禮物要用心。
張懷英不缺錢,他的私房錢都存在小金庫裏,照說給師傅買一件像樣的禮物也不難,但是他沒有那麽做,也就是不把師父放在眼裏,實在是有失體統。
俞樂被這麽一激惹,也是有些憤懣。
往年這個時候張懷英都會送上禮物,但是今年卻沒有,難道他存懷異心?
很快,太嶽派派人來給餘時仲送禮,這讓餘喜出望外。
太嶽派和武當派沒什麽來往,主要是太嶽派都是女弟子,而且十分神秘。
李灣拿了很多金銀首飾給武當派,這樣顯得有儀式感。李灣開門見山道,“我此次前來有兩個目的,一是給餘掌門賀壽,二是尋找一個叫張懷英的人。請問他人現在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