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進城換物
流放路上,團寵千金她自帶空間 作者:雲遮清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眼新春伊始。
這是薑家眾人第一次離開京城過年,也是薑落在異星過的第一個新春。
薑承他們心裏記掛著薑家其他人現在過的好不好,是不是還活著。而薑落一心隻想著她的家鄉,這種萬家團圓的日子裏,她的家鄉一定是燈火璀璨,煙花絢爛吧。
她神情落寞的坐在窗前,滿眼天上的星辰。
薑伯寧看出她悶悶不樂,可不敢上前安慰,他怕打擾到她。
吃了晚飯,薑承躲回房間看書,他們跟著薑落學習漢字已經兩個月有餘,簡單的書籍差不多都能看懂。
隻有伯寧他笨一些,總是跟不上眾人的進度。
陳嫻月對食譜有很大的興趣,她從薑落口中得知,有一個地方,廚藝好的人可以成為星級廚師,受人尊敬。也知道有個叫華夏的地方,擁有八大菜係,美食浩如煙海,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吃不盡那裏的美食。
而且薑落還說,在那個地方,男男女女沒有尊卑貴賤之分,男人也需要對婚姻忠誠。所有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畢生的理想而奮鬥,男不婚女不嫁也是常態,因為每個人的追求不同。
陳嫻月聽說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覺得不可思議,這世間怎麽可能有這種地方,一定是薑落胡言亂語。
薑承對於書籍上描寫的幾千年的曆史文化很感興趣,幾乎除了吃飯的時間,都在看書。
至於薑然,她似乎對什麽事物都很好奇,但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興趣。
入春,薑然的生辰就在二月初二,她已經十一歲了。
薑落讓陳嫻月帶著村裏的人種了一些紅薯,紅薯對於生長環境要求很低,產量又高,是最好的糧食作物。
村裏十幾戶人家都收到了薑家送的種子,他們跟著薑家一起種菜,餓的吃土和吃樹皮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
因此村裏的人對陳嫻月他們都格外尊重。
陽春三月,灰撲撲的村落已經在大片荒蕪之中,長成了一片一片的青綠色。
雪水融化,村前的湖裏也存了一些水,他們再也不用跑到幾十裏外的河裏挑水灌溉。
望著村裏吃不完的蔬菜,眾人商量著不如裝兩板車的菜運到百裏外的城鎮上售賣,即便是賣不出去,也能換一些糧食和布匹。
薑承和薑伯寧也跟著他們一起拉著蔬菜,連夜啟程趕去城鎮上買菜。
百裏外的城鎮叫五時城,城裏果然熱鬧的緊,和沿路上乞討的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薑承在京城見過繁華,他不覺得這裏比村裏強多少,無非就是人多一些。
連年幹旱,他們這些人拉著幾板車的青菜,一進城就吸引了許多人都目光。
有些人花銅板買,有些人用稻穀和衣裳棉被交換。
薑承的視線落在一家成衣鋪子裏,他們已經換了兩床被子和半袋稻穀。可他想給妹妹換一身幹淨漂亮的衣服,他妹妹從前在京城穿的都是錦衣華服,發髻上的簪子都嵌著寶石。
自從流放之後,他最心疼妹妹受苦了。
老板看出他的心思,“你這兩筐菜最多換一身麻布的衣服。”
“這樣吧,我看你們也可憐,就讓你們一人挑一身麻衣如何?”
薑承搖頭拒絕,“我想要一身綢緞的裙裳。”
“綢緞?”老板大笑,“你這小乞丐口氣倒不小。”
“隻有麻衣,愛要不要!”
薑伯寧小聲跟他道,“換兩身麻衣的吧,若是隻要一身綢緞的,然然沒有,她肯定也不願意穿。”
薑承沉默了片刻,說的也是,落兒固執,她若是不肯做的事情,旁人怎麽說都改變不了她的心意。
他用兩筐菜和全部的銅板跟老板換了兩匹麻布和一身成衣的裙裳。
以後他要多種些糧食和菜,他要給妹妹置辦梳妝台和胭脂首飾。
來回兩百多裏路,他們去的時候害怕青菜被曬的不新鮮,趕路急了些。回家時體力用盡,走了兩天一夜才回來。
薑承暗想,等存了錢,他要帶妹妹到城裏住。
回到家,陳嫻月已經圍好了籬笆小院。
“落兒,你哥哥回來了!”
陳嫻月臉上帶笑,忙在衣裙上擦了擦手,招呼薑落出來。
“妹妹~”薑承幾天不見她,心裏很是不放心,擔心她自己在家會受委屈。
他獻寶一樣拿出新的衣服遞給薑落,“你看這是什麽?”
薑落嘴角掛著淺笑,她是真的高興,她這個哥哥真是把她放在心尖上疼。
從前她是個獨生女,加上父母恩愛,對於她這個愛情的結晶也沒有太多的關注,所以她自小就“被迫”獨立。
眼下生活條件艱苦,她依舊被嬌慣的跟大戶人家的嬌小姐似的。她抗議過好多回,陳嫻月和薑承每每都是嘴上答應,過後該怎麽慣著她就怎麽慣著。
薑落看著板車上的被褥布匹和一小塊荷葉包著的豬肉,笑容不斷。
“哇~”薑落驚喜,“新衣服哎。”
她歡喜的接過。
薑承手不自然的扯著自己打滿補丁的衣角,他覺得這東西配不上妹妹,眼看著妹妹見到意見麻布衣服都如此歡喜,他心裏的酸澀更甚。
“然然姐姐有新衣服嘛?”薑落眼眸中閃著星星,期待的問。
薑然忙擺手,“我……我不用新衣服,我的衣服還能穿……”
“東西不夠換,還有兩匹布,可以讓小娘給然然做一件。”
一匹布可以做兩件衣服,這兩匹布可以做兩件大人的衣裳,三件孩子的衣裳。
這樣一來家裏的人都可以換新衣。
薑然摸了摸板車上陳舊的麻布,看起來顏色很暗淡,可完完整整,不像她身上全是補丁的布料。
陳嫻月感動的落淚,她沒想到薑承居然心心念念記掛著她和然然。
這一晚,村裏的人家都喜氣洋洋,比過年還要歡喜。
有人時隔兩年吃上了肉腥,有人換上了新的衣裳。
他們並不知道沿路那麽多乞討的流民都盯著他們,甚至暗中跟蹤他們來到了村裏。
近百的流民攜家帶口靠近村落,翠綠的顏色刺傷了所有人的人眼睛。
他們沒有想到,此處的百姓居然過的這樣好。
村前村後種滿了蔬菜。
這是薑家眾人第一次離開京城過年,也是薑落在異星過的第一個新春。
薑承他們心裏記掛著薑家其他人現在過的好不好,是不是還活著。而薑落一心隻想著她的家鄉,這種萬家團圓的日子裏,她的家鄉一定是燈火璀璨,煙花絢爛吧。
她神情落寞的坐在窗前,滿眼天上的星辰。
薑伯寧看出她悶悶不樂,可不敢上前安慰,他怕打擾到她。
吃了晚飯,薑承躲回房間看書,他們跟著薑落學習漢字已經兩個月有餘,簡單的書籍差不多都能看懂。
隻有伯寧他笨一些,總是跟不上眾人的進度。
陳嫻月對食譜有很大的興趣,她從薑落口中得知,有一個地方,廚藝好的人可以成為星級廚師,受人尊敬。也知道有個叫華夏的地方,擁有八大菜係,美食浩如煙海,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吃不盡那裏的美食。
而且薑落還說,在那個地方,男男女女沒有尊卑貴賤之分,男人也需要對婚姻忠誠。所有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畢生的理想而奮鬥,男不婚女不嫁也是常態,因為每個人的追求不同。
陳嫻月聽說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覺得不可思議,這世間怎麽可能有這種地方,一定是薑落胡言亂語。
薑承對於書籍上描寫的幾千年的曆史文化很感興趣,幾乎除了吃飯的時間,都在看書。
至於薑然,她似乎對什麽事物都很好奇,但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興趣。
入春,薑然的生辰就在二月初二,她已經十一歲了。
薑落讓陳嫻月帶著村裏的人種了一些紅薯,紅薯對於生長環境要求很低,產量又高,是最好的糧食作物。
村裏十幾戶人家都收到了薑家送的種子,他們跟著薑家一起種菜,餓的吃土和吃樹皮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
因此村裏的人對陳嫻月他們都格外尊重。
陽春三月,灰撲撲的村落已經在大片荒蕪之中,長成了一片一片的青綠色。
雪水融化,村前的湖裏也存了一些水,他們再也不用跑到幾十裏外的河裏挑水灌溉。
望著村裏吃不完的蔬菜,眾人商量著不如裝兩板車的菜運到百裏外的城鎮上售賣,即便是賣不出去,也能換一些糧食和布匹。
薑承和薑伯寧也跟著他們一起拉著蔬菜,連夜啟程趕去城鎮上買菜。
百裏外的城鎮叫五時城,城裏果然熱鬧的緊,和沿路上乞討的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薑承在京城見過繁華,他不覺得這裏比村裏強多少,無非就是人多一些。
連年幹旱,他們這些人拉著幾板車的青菜,一進城就吸引了許多人都目光。
有些人花銅板買,有些人用稻穀和衣裳棉被交換。
薑承的視線落在一家成衣鋪子裏,他們已經換了兩床被子和半袋稻穀。可他想給妹妹換一身幹淨漂亮的衣服,他妹妹從前在京城穿的都是錦衣華服,發髻上的簪子都嵌著寶石。
自從流放之後,他最心疼妹妹受苦了。
老板看出他的心思,“你這兩筐菜最多換一身麻布的衣服。”
“這樣吧,我看你們也可憐,就讓你們一人挑一身麻衣如何?”
薑承搖頭拒絕,“我想要一身綢緞的裙裳。”
“綢緞?”老板大笑,“你這小乞丐口氣倒不小。”
“隻有麻衣,愛要不要!”
薑伯寧小聲跟他道,“換兩身麻衣的吧,若是隻要一身綢緞的,然然沒有,她肯定也不願意穿。”
薑承沉默了片刻,說的也是,落兒固執,她若是不肯做的事情,旁人怎麽說都改變不了她的心意。
他用兩筐菜和全部的銅板跟老板換了兩匹麻布和一身成衣的裙裳。
以後他要多種些糧食和菜,他要給妹妹置辦梳妝台和胭脂首飾。
來回兩百多裏路,他們去的時候害怕青菜被曬的不新鮮,趕路急了些。回家時體力用盡,走了兩天一夜才回來。
薑承暗想,等存了錢,他要帶妹妹到城裏住。
回到家,陳嫻月已經圍好了籬笆小院。
“落兒,你哥哥回來了!”
陳嫻月臉上帶笑,忙在衣裙上擦了擦手,招呼薑落出來。
“妹妹~”薑承幾天不見她,心裏很是不放心,擔心她自己在家會受委屈。
他獻寶一樣拿出新的衣服遞給薑落,“你看這是什麽?”
薑落嘴角掛著淺笑,她是真的高興,她這個哥哥真是把她放在心尖上疼。
從前她是個獨生女,加上父母恩愛,對於她這個愛情的結晶也沒有太多的關注,所以她自小就“被迫”獨立。
眼下生活條件艱苦,她依舊被嬌慣的跟大戶人家的嬌小姐似的。她抗議過好多回,陳嫻月和薑承每每都是嘴上答應,過後該怎麽慣著她就怎麽慣著。
薑落看著板車上的被褥布匹和一小塊荷葉包著的豬肉,笑容不斷。
“哇~”薑落驚喜,“新衣服哎。”
她歡喜的接過。
薑承手不自然的扯著自己打滿補丁的衣角,他覺得這東西配不上妹妹,眼看著妹妹見到意見麻布衣服都如此歡喜,他心裏的酸澀更甚。
“然然姐姐有新衣服嘛?”薑落眼眸中閃著星星,期待的問。
薑然忙擺手,“我……我不用新衣服,我的衣服還能穿……”
“東西不夠換,還有兩匹布,可以讓小娘給然然做一件。”
一匹布可以做兩件衣服,這兩匹布可以做兩件大人的衣裳,三件孩子的衣裳。
這樣一來家裏的人都可以換新衣。
薑然摸了摸板車上陳舊的麻布,看起來顏色很暗淡,可完完整整,不像她身上全是補丁的布料。
陳嫻月感動的落淚,她沒想到薑承居然心心念念記掛著她和然然。
這一晚,村裏的人家都喜氣洋洋,比過年還要歡喜。
有人時隔兩年吃上了肉腥,有人換上了新的衣裳。
他們並不知道沿路那麽多乞討的流民都盯著他們,甚至暗中跟蹤他們來到了村裏。
近百的流民攜家帶口靠近村落,翠綠的顏色刺傷了所有人的人眼睛。
他們沒有想到,此處的百姓居然過的這樣好。
村前村後種滿了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