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姓祝,容貌柔美,還有耳洞。
怎麽莫名像前世傳說中的人物?
總不會這麽湊巧,真讓我遇到了雷同的劇情吧?周言暗暗咋舌。
“耳洞?”祝英才惑然重複,手不自覺往耳邊摸去。
不得不說,這廝是真有點像女人,手都纖白粉嫩的。
周言低頭瞧了瞧自己“飽經風霜”的手,不禁感慨,書院裏果然都是些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像自己這樣的苦力,應該是稀有物種吧。
祝英才手要觸到耳垂的一瞬,頓在了半空中,而後擠出絲笑容,“什麽耳洞?”
這副裝傻充愣的模樣當然唬不住周言。
又或者他情商高的話,也許會適可而止,不再追問。
但眼下的劇情與前世傳說實在相似的巧合,致使他生出了刨根問底的想法,因而並沒有點到即止,眼睛直勾勾瞧著對方耳朵,篤定道:“確實是耳洞。”
祝英才本想隨便糊弄過去,但看舍友認真的樣子,知道沒那麽簡單,隻好承認道:“是有耳洞,但那是……”
一句話還未說完,周言就興致盎然地打斷道:“你一個大男人,打耳洞幹嘛?”
他想了想,僅僅因為耳洞就將人看成女扮男裝,未免草率,現實畢竟不是故事。
或許是他們這些世家公子哥的新“時尚”呢。
他的這位舍友,當然也出身名門,雲中祝氏,雖不及韋杜兩家顯赫,卻也是一郡的頂級豪門。
祝英才臉色幾度變換,像是在斟酌語句,好半晌,才吞吞吐吐道:“我在家中排行第四,有了大哥後,家中老人家就想再要個女娃兒,可後兩胎都是男孩,三哥出生後,過了兩年,我娘又懷上了我……”
周言微微錯愕:聽說過沒兒子一直生的,可如此執念要個女兒的,還真少見。
“我娘懷上我時,以秘法一探,是個女兒,老人家大喜過望,卻不料十月落地後,仍是個男孩兒。”祝英才苦笑一聲,像是哭笑不得。
“老人家當然不依,待我稍稍長大些,見我生得白淨,酷肖女孩兒,便真將我當女兒養,平日裏也是著女裝,描眉搽粉。”
他說著臉頰轉紅,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也是小時候不懂事,覺得好玩兒。現在想來,當真羞愧欲絕。這耳洞,也是那時為了配耳飾打的。”
他抬手摸了摸晶瑩的耳垂,麵上尷尬羞澀兼而有之。
周言聽罷隻覺新奇,向來隻聽說女兒當兒子養,還沒見過兒子當女兒帶的,這老祝家,多少有些古怪。
但他對這番說辭,並沒有多少懷疑,以他的親身經曆來看,女扮男裝混入書院求學並不現實。
畢竟日常有許多事,是避不開同吃同住的舍友眼睛的。
就比方說沐浴,周言捫心自問,他一個純爺們,即便有屏風隔開,也接受不了洗澡時有女人同處一室,更遑論一個年輕女子。
而祝英才每次沐浴時,都坦蕩的緊,絲毫不見扭捏。雖說不曾真個“坦誠相對”,但隻看那副光風霽月的模樣,就知道他一定也是個大好男兒。
雖然這位好男兒長得有些娘娘腔。
想通此點,他摸了摸下巴,又仔仔細細地將對方打量一圈,深表認同地調笑道:“確實,你這模樣,不當女裝大佬可惜了。”
“女裝大佬?那是什麽?”祝英才被他看得發毛,又聽了個古怪的詞,奇怪反問道。
“呃……沒什麽。”周言心想,若真給你科普,好不容易拉近的關係,怕又要疏遠起來,於是搪塞道。
不欲對方追問,他又插科打諢轉移話題:“剛剛見你有耳洞,可把我嚇了一跳。”
“嚇了一跳?”祝英才不解道。
男人有耳洞,雖說不常見,可在達官貴人圈子裏,倒也不算太稀罕,偶有追求美感的公子,也會配些耳飾。
“因為我曾讀過個故事,就與你的情況類似。”
周言頗有些惡趣味,他這樣說,舍友必定追問,他便順水推舟,將故事說與對方聽。
他已在想,祝英才聽了這個與自身情況有五六分相似的故事,會作何感想。
“故事?”祝英才三度重複,隨即便來了興趣,“那你快說說,怎麽個類似法?”
他將臀下凳子稍稍往周言邊上移了移,右手擱在桌麵上,支撐著下巴,做出洗耳恭聽的樣子。
周言現實中還從未被這樣個“大美人”以如此期盼的目光瞧過,不禁沾沾自喜。
但他馬上就意識到自己的思想之危險,竟將一個好端端的男舍友當做女兒家。
他甩了甩腦袋,在心裏給自己一巴掌後,再清一清喉嚨,不負“眾”望,將將開講:“話說某年某地,有一個妙齡女子,喚作祝英台……”
“祝英台?跟我的名字好像。”祝英才顯然不是個合格的聽眾,故事堪堪開場,情緒尚未醞釀,便被他破壞了。
周言沒理他,繼續道:“那祝英台喜讀詩書,一心想外出求學,可世道艱難,女子是不能進書院讀書的……”
前世古代,與此世倒也有幾分相似。
釋道儒法四門中,佛道兩家沒有男女之分;而儒法兩門,則隻收男弟子。
因而梁祝的故事,說給儒生聽,並不違和。
“於是這姓祝的姑娘,便女扮男裝混進書院是吧?”祝英才聽到這兒,撇了撇嘴,興趣缺缺道。
這是個俗套的故事,後續劇情用腳指頭都能猜到。
周言臉色一沉,“你講還是我講?”
這娘娘腔未免太不把人放在眼裏了,聽個故事都不老實,要真是女的,也是個跳脫的野丫頭。虧兩人不熟時,他還以為對方是個高冷之人。
祝英才像是聽到了他的心聲一般,頗為配合地吐了吐舌頭:“你講你講。”
他倒要看看,對方能說出什麽花來。
“於是她女扮男裝,打算混進書院求學,於半路上,結識了同樣要去讀書的梁山伯……”
故事講到這兒,逐漸有些意思,祝英才沒有插嘴,靜靜等他後文。
周言這三個月來,沒少給阿綺講故事,嘴皮子早磨煉了出來。
梁祝這樣個老生常談的故事,在他嘴中亦是娓娓動聽。
“梁山伯與祝英台相處日久,感情彌深……”
“梁山伯思慕久矣,卻不敢表露,隻因他一直覺得祝英台是男兒身……”
“終有一日,梁山伯見到祝英台的耳洞,惑然發問……”
故事講到這兒,祝英才心中一動,怎麽兜來轉去,竟又回到耳洞?
但曲折離奇的故事著實吸引他,於是急切追問道:“那祝英台怎麽說。”
周言微微一笑,“她說她廟會時常扮女菩薩,要配耳飾,這才有了耳洞。”
“那他便信了?”祝英才心裏刺撓撓的。
祝英台的解釋可比他自己的要離譜多了,多呆的人才會相信?
“他說:我從此不敢看菩薩。”周言搖了搖頭,輕聲道。
祝英才眸光猛一閃。
怎麽莫名像前世傳說中的人物?
總不會這麽湊巧,真讓我遇到了雷同的劇情吧?周言暗暗咋舌。
“耳洞?”祝英才惑然重複,手不自覺往耳邊摸去。
不得不說,這廝是真有點像女人,手都纖白粉嫩的。
周言低頭瞧了瞧自己“飽經風霜”的手,不禁感慨,書院裏果然都是些嬌生慣養的公子哥,像自己這樣的苦力,應該是稀有物種吧。
祝英才手要觸到耳垂的一瞬,頓在了半空中,而後擠出絲笑容,“什麽耳洞?”
這副裝傻充愣的模樣當然唬不住周言。
又或者他情商高的話,也許會適可而止,不再追問。
但眼下的劇情與前世傳說實在相似的巧合,致使他生出了刨根問底的想法,因而並沒有點到即止,眼睛直勾勾瞧著對方耳朵,篤定道:“確實是耳洞。”
祝英才本想隨便糊弄過去,但看舍友認真的樣子,知道沒那麽簡單,隻好承認道:“是有耳洞,但那是……”
一句話還未說完,周言就興致盎然地打斷道:“你一個大男人,打耳洞幹嘛?”
他想了想,僅僅因為耳洞就將人看成女扮男裝,未免草率,現實畢竟不是故事。
或許是他們這些世家公子哥的新“時尚”呢。
他的這位舍友,當然也出身名門,雲中祝氏,雖不及韋杜兩家顯赫,卻也是一郡的頂級豪門。
祝英才臉色幾度變換,像是在斟酌語句,好半晌,才吞吞吐吐道:“我在家中排行第四,有了大哥後,家中老人家就想再要個女娃兒,可後兩胎都是男孩,三哥出生後,過了兩年,我娘又懷上了我……”
周言微微錯愕:聽說過沒兒子一直生的,可如此執念要個女兒的,還真少見。
“我娘懷上我時,以秘法一探,是個女兒,老人家大喜過望,卻不料十月落地後,仍是個男孩兒。”祝英才苦笑一聲,像是哭笑不得。
“老人家當然不依,待我稍稍長大些,見我生得白淨,酷肖女孩兒,便真將我當女兒養,平日裏也是著女裝,描眉搽粉。”
他說著臉頰轉紅,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也是小時候不懂事,覺得好玩兒。現在想來,當真羞愧欲絕。這耳洞,也是那時為了配耳飾打的。”
他抬手摸了摸晶瑩的耳垂,麵上尷尬羞澀兼而有之。
周言聽罷隻覺新奇,向來隻聽說女兒當兒子養,還沒見過兒子當女兒帶的,這老祝家,多少有些古怪。
但他對這番說辭,並沒有多少懷疑,以他的親身經曆來看,女扮男裝混入書院求學並不現實。
畢竟日常有許多事,是避不開同吃同住的舍友眼睛的。
就比方說沐浴,周言捫心自問,他一個純爺們,即便有屏風隔開,也接受不了洗澡時有女人同處一室,更遑論一個年輕女子。
而祝英才每次沐浴時,都坦蕩的緊,絲毫不見扭捏。雖說不曾真個“坦誠相對”,但隻看那副光風霽月的模樣,就知道他一定也是個大好男兒。
雖然這位好男兒長得有些娘娘腔。
想通此點,他摸了摸下巴,又仔仔細細地將對方打量一圈,深表認同地調笑道:“確實,你這模樣,不當女裝大佬可惜了。”
“女裝大佬?那是什麽?”祝英才被他看得發毛,又聽了個古怪的詞,奇怪反問道。
“呃……沒什麽。”周言心想,若真給你科普,好不容易拉近的關係,怕又要疏遠起來,於是搪塞道。
不欲對方追問,他又插科打諢轉移話題:“剛剛見你有耳洞,可把我嚇了一跳。”
“嚇了一跳?”祝英才不解道。
男人有耳洞,雖說不常見,可在達官貴人圈子裏,倒也不算太稀罕,偶有追求美感的公子,也會配些耳飾。
“因為我曾讀過個故事,就與你的情況類似。”
周言頗有些惡趣味,他這樣說,舍友必定追問,他便順水推舟,將故事說與對方聽。
他已在想,祝英才聽了這個與自身情況有五六分相似的故事,會作何感想。
“故事?”祝英才三度重複,隨即便來了興趣,“那你快說說,怎麽個類似法?”
他將臀下凳子稍稍往周言邊上移了移,右手擱在桌麵上,支撐著下巴,做出洗耳恭聽的樣子。
周言現實中還從未被這樣個“大美人”以如此期盼的目光瞧過,不禁沾沾自喜。
但他馬上就意識到自己的思想之危險,竟將一個好端端的男舍友當做女兒家。
他甩了甩腦袋,在心裏給自己一巴掌後,再清一清喉嚨,不負“眾”望,將將開講:“話說某年某地,有一個妙齡女子,喚作祝英台……”
“祝英台?跟我的名字好像。”祝英才顯然不是個合格的聽眾,故事堪堪開場,情緒尚未醞釀,便被他破壞了。
周言沒理他,繼續道:“那祝英台喜讀詩書,一心想外出求學,可世道艱難,女子是不能進書院讀書的……”
前世古代,與此世倒也有幾分相似。
釋道儒法四門中,佛道兩家沒有男女之分;而儒法兩門,則隻收男弟子。
因而梁祝的故事,說給儒生聽,並不違和。
“於是這姓祝的姑娘,便女扮男裝混進書院是吧?”祝英才聽到這兒,撇了撇嘴,興趣缺缺道。
這是個俗套的故事,後續劇情用腳指頭都能猜到。
周言臉色一沉,“你講還是我講?”
這娘娘腔未免太不把人放在眼裏了,聽個故事都不老實,要真是女的,也是個跳脫的野丫頭。虧兩人不熟時,他還以為對方是個高冷之人。
祝英才像是聽到了他的心聲一般,頗為配合地吐了吐舌頭:“你講你講。”
他倒要看看,對方能說出什麽花來。
“於是她女扮男裝,打算混進書院求學,於半路上,結識了同樣要去讀書的梁山伯……”
故事講到這兒,逐漸有些意思,祝英才沒有插嘴,靜靜等他後文。
周言這三個月來,沒少給阿綺講故事,嘴皮子早磨煉了出來。
梁祝這樣個老生常談的故事,在他嘴中亦是娓娓動聽。
“梁山伯與祝英台相處日久,感情彌深……”
“梁山伯思慕久矣,卻不敢表露,隻因他一直覺得祝英台是男兒身……”
“終有一日,梁山伯見到祝英台的耳洞,惑然發問……”
故事講到這兒,祝英才心中一動,怎麽兜來轉去,竟又回到耳洞?
但曲折離奇的故事著實吸引他,於是急切追問道:“那祝英台怎麽說。”
周言微微一笑,“她說她廟會時常扮女菩薩,要配耳飾,這才有了耳洞。”
“那他便信了?”祝英才心裏刺撓撓的。
祝英台的解釋可比他自己的要離譜多了,多呆的人才會相信?
“他說:我從此不敢看菩薩。”周言搖了搖頭,輕聲道。
祝英才眸光猛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