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王肅點頭答應了,老和尚的臉色才有所緩和。
正所謂拿人手長吃人嘴短,這年輕書生也算是拿了自己好處。依著這些儒生的性子,怕也不好外傳出去,我方才一時疏忽說出的話,也就沒事兒了。
老和尚鬆了口氣,拿過簽筒便讓王肅來擲。
王肅心中歎息一聲,對這老和尚說道:“大師,小生家裏還有些事兒,勞駕您快些。”
王肅想快,這老和尚又何嚐不想快些呢?
他擺了擺手,說道:“放心,我......額,老衲出家幾十載了,別的不敢說,幫人解簽可是一流,施主盡管放心好了。”
就是你這麽說我才不敢放心的啊......
王肅在心中默默哀歎,哀歎自己今天真是點子背。
你說這江湖神棍多嗎?應該也不多吧?可為什麽就這麽些江湖神棍,今天就讓自己接著遇見兩個了呢?
真真絕了!
“那就拜托大師了。”王肅語氣中帶著無奈。
老和尚問道:“施主是要問將來還是過去啊?”
“將來吧。”
接過簽筒,王肅雙手抱住,上下搖晃了幾下,便有一隻檀木製成的簽飛出,落在了兩人之間的桌上。
老和尚撿起那木簽一看,上麵正是:萬藥入爐仙丹出。
老和尚一挑眉毛,笑著說道:“恭喜施主。此乃上上簽啊。”說罷,便把木簽遞給了王肅。
王肅接過來後,也看到了這沒頭沒味的七個字,不解地問道:“敢問大師此簽何解啊?”
老和尚似乎是終於找回了點場子,笑嗬嗬地撫須說道:“這萬藥入爐便是說施主日後將會有大機緣,而這仙丹出則是說施主將會因這些大機緣而受益無窮,在事業等方麵大有建樹。”
王肅心裏自然不會當真,但為了應付老和尚還是臉上露出激動的表情,說道:“真的嗎?多謝大師,多謝大師。”
老和尚補充道:“施主也莫要高興得太早了,雖說是有機緣,但成事在天的前提便是謀事在人,若是施主自己不好好努力,最後怕還是難以成事。”
王肅急忙說道:“是是是,大師說的是。日後我若是高中必然來廟裏捐獻一份錢財。”
老和尚笑而不語。
其實這些神棍大抵如此,總是說些模棱兩可的話。
如他方才對王肅說的那般。
如果王肅真是個將要科舉的書生。
若是高中了,那便是他解簽有功,王肅便要來答謝一番,這便又是一筆進賬。
若是沒考上,那王肅也找不了盧陽廟、找不了老和尚的麻煩。畢竟老和尚都說了,有大機緣傍身還需自己努力才行。既然沒有考上,那肯定是自己還不夠努力,這又怎麽怪得了旁人呢?
反正無論如何,王肅可能不賺,但盧陽廟和老和尚肯定不虧。
王肅對那些真正的得到僧人、道士也有幾分敬意,但江湖上這些人比較少,多的一般是那些神神叨叨、故作高深的江湖神棍。
他對他們,便不太感冒了。
王肅應付了老和尚兩句之後,趕忙起身也離開了盧陽廟,下山去了。
-------------------------------------
下山路上。
房樂池向宋善問道:“少閣主,方才是有什麽問題嗎?”
宋善雙臉依舊帶著病態的酡紅,步伐輕浮,身旁有一名護衛攙扶著他。
“沒有。我就是忽然心血來潮,看了他一眼。”他搖了搖頭,說道,“不過是個書生罷了,身上半點真氣都沒有。”
房樂池回想起了那名書生,也就是王肅的模樣,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一番,並沒有想起什麽,也就作罷,隻當是宋善一時的錯覺罷了。
宋善又問道:“有什麽可疑的人嗎?”
房樂池搖了搖頭,說道:“我們下來之後,我便在廟中正堂裏找了一圈,沒有發現什麽,都不過是些普通的香客。”
“一個也沒有嗎?”宋善有些驚奇地問道。
房樂池沒有說話,隻是搖搖頭。
“奇怪......按理來說我們都在安慶樓待了好幾天了。這次好不容易出來一次,哪怕那刺客比較謹慎,有所防備,也不應該不有所動作啊?”
宋善喃喃自語道。他們雖是一行五人,但宋善說話,那三人可不敢接話,隻有房樂池可以。不然的話,宋善可不是什麽良善之輩。
房樂池說道:“會不會那刺客怕了?放棄了?”
“房叔說的有道理。”宋善微微點頭,“但我覺得以繡衣司的行事來說,不該派這麽膽小的刺客。畢竟做戲嘛,還得做全套。若是給旁人察覺出破綻來,那不就穿幫了嗎?”
他看向了山腳,幽幽地說道:“繡衣司可不像是那種會穿幫的三流戲班子呐。”
房樂池不置可否。他破元刀在江湖上也闖蕩過名頭來,也是有幾分傲氣的。之所以能留在天武閣當名義上的客卿,實際上的打手,全是因為宋天行的救命之恩。
但若是讓他給一個完全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當保鏢?可能嗎?
其中玄機不便多言,自行領會。
宋善心中存疑,便指著一名護衛說:“你!等會兒在山腳下守著,就守一刻,不,兩刻鍾。務必將我們下山後下山的香客的臉都記住。回西羅城後找個畫師將他們全都畫下來。”
被指著的那名護衛先是一愣,隨後抱拳應道。
“至於我們,房叔。”
“在,但憑少閣主吩咐。”
“便有勞您快些將我送回安慶樓了。”
宋善喘著粗氣,在說完這段話後,雙腳更是一軟,險些就要跪倒在地,好在一旁的另一名護衛手疾眼快,也扶了上去。
兩名護衛一左一右攙扶著宋善。
“好!”
房樂池答應了一聲,便從兩名護衛手中接過了宋善,將快要昏厥的宋善背在背上,帶著護衛們快速向山下奔去。
到了山腳,留下一名護衛以作監視之用,其餘兩名則是跟著背著宋善的房樂池一齊縱馬往著西羅城趕去。
正所謂拿人手長吃人嘴短,這年輕書生也算是拿了自己好處。依著這些儒生的性子,怕也不好外傳出去,我方才一時疏忽說出的話,也就沒事兒了。
老和尚鬆了口氣,拿過簽筒便讓王肅來擲。
王肅心中歎息一聲,對這老和尚說道:“大師,小生家裏還有些事兒,勞駕您快些。”
王肅想快,這老和尚又何嚐不想快些呢?
他擺了擺手,說道:“放心,我......額,老衲出家幾十載了,別的不敢說,幫人解簽可是一流,施主盡管放心好了。”
就是你這麽說我才不敢放心的啊......
王肅在心中默默哀歎,哀歎自己今天真是點子背。
你說這江湖神棍多嗎?應該也不多吧?可為什麽就這麽些江湖神棍,今天就讓自己接著遇見兩個了呢?
真真絕了!
“那就拜托大師了。”王肅語氣中帶著無奈。
老和尚問道:“施主是要問將來還是過去啊?”
“將來吧。”
接過簽筒,王肅雙手抱住,上下搖晃了幾下,便有一隻檀木製成的簽飛出,落在了兩人之間的桌上。
老和尚撿起那木簽一看,上麵正是:萬藥入爐仙丹出。
老和尚一挑眉毛,笑著說道:“恭喜施主。此乃上上簽啊。”說罷,便把木簽遞給了王肅。
王肅接過來後,也看到了這沒頭沒味的七個字,不解地問道:“敢問大師此簽何解啊?”
老和尚似乎是終於找回了點場子,笑嗬嗬地撫須說道:“這萬藥入爐便是說施主日後將會有大機緣,而這仙丹出則是說施主將會因這些大機緣而受益無窮,在事業等方麵大有建樹。”
王肅心裏自然不會當真,但為了應付老和尚還是臉上露出激動的表情,說道:“真的嗎?多謝大師,多謝大師。”
老和尚補充道:“施主也莫要高興得太早了,雖說是有機緣,但成事在天的前提便是謀事在人,若是施主自己不好好努力,最後怕還是難以成事。”
王肅急忙說道:“是是是,大師說的是。日後我若是高中必然來廟裏捐獻一份錢財。”
老和尚笑而不語。
其實這些神棍大抵如此,總是說些模棱兩可的話。
如他方才對王肅說的那般。
如果王肅真是個將要科舉的書生。
若是高中了,那便是他解簽有功,王肅便要來答謝一番,這便又是一筆進賬。
若是沒考上,那王肅也找不了盧陽廟、找不了老和尚的麻煩。畢竟老和尚都說了,有大機緣傍身還需自己努力才行。既然沒有考上,那肯定是自己還不夠努力,這又怎麽怪得了旁人呢?
反正無論如何,王肅可能不賺,但盧陽廟和老和尚肯定不虧。
王肅對那些真正的得到僧人、道士也有幾分敬意,但江湖上這些人比較少,多的一般是那些神神叨叨、故作高深的江湖神棍。
他對他們,便不太感冒了。
王肅應付了老和尚兩句之後,趕忙起身也離開了盧陽廟,下山去了。
-------------------------------------
下山路上。
房樂池向宋善問道:“少閣主,方才是有什麽問題嗎?”
宋善雙臉依舊帶著病態的酡紅,步伐輕浮,身旁有一名護衛攙扶著他。
“沒有。我就是忽然心血來潮,看了他一眼。”他搖了搖頭,說道,“不過是個書生罷了,身上半點真氣都沒有。”
房樂池回想起了那名書生,也就是王肅的模樣,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一番,並沒有想起什麽,也就作罷,隻當是宋善一時的錯覺罷了。
宋善又問道:“有什麽可疑的人嗎?”
房樂池搖了搖頭,說道:“我們下來之後,我便在廟中正堂裏找了一圈,沒有發現什麽,都不過是些普通的香客。”
“一個也沒有嗎?”宋善有些驚奇地問道。
房樂池沒有說話,隻是搖搖頭。
“奇怪......按理來說我們都在安慶樓待了好幾天了。這次好不容易出來一次,哪怕那刺客比較謹慎,有所防備,也不應該不有所動作啊?”
宋善喃喃自語道。他們雖是一行五人,但宋善說話,那三人可不敢接話,隻有房樂池可以。不然的話,宋善可不是什麽良善之輩。
房樂池說道:“會不會那刺客怕了?放棄了?”
“房叔說的有道理。”宋善微微點頭,“但我覺得以繡衣司的行事來說,不該派這麽膽小的刺客。畢竟做戲嘛,還得做全套。若是給旁人察覺出破綻來,那不就穿幫了嗎?”
他看向了山腳,幽幽地說道:“繡衣司可不像是那種會穿幫的三流戲班子呐。”
房樂池不置可否。他破元刀在江湖上也闖蕩過名頭來,也是有幾分傲氣的。之所以能留在天武閣當名義上的客卿,實際上的打手,全是因為宋天行的救命之恩。
但若是讓他給一個完全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當保鏢?可能嗎?
其中玄機不便多言,自行領會。
宋善心中存疑,便指著一名護衛說:“你!等會兒在山腳下守著,就守一刻,不,兩刻鍾。務必將我們下山後下山的香客的臉都記住。回西羅城後找個畫師將他們全都畫下來。”
被指著的那名護衛先是一愣,隨後抱拳應道。
“至於我們,房叔。”
“在,但憑少閣主吩咐。”
“便有勞您快些將我送回安慶樓了。”
宋善喘著粗氣,在說完這段話後,雙腳更是一軟,險些就要跪倒在地,好在一旁的另一名護衛手疾眼快,也扶了上去。
兩名護衛一左一右攙扶著宋善。
“好!”
房樂池答應了一聲,便從兩名護衛手中接過了宋善,將快要昏厥的宋善背在背上,帶著護衛們快速向山下奔去。
到了山腳,留下一名護衛以作監視之用,其餘兩名則是跟著背著宋善的房樂池一齊縱馬往著西羅城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