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日夜憂心國事,可也千萬要注意身體!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更長久地為萬民造福啊!”
想到張居正最終因操勞過度而染病身亡,楊寧忍不住開口勸道。
“唉!本輔又何嚐不想能活得輕鬆一些,可官位越坐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來越重!如今又是多事之秋,本來本輔在閣分管邊防,且不說邊防諸多事務需要處理,最近皇上又將黃河水災賑災的事務交由本輔負責,這賑災之事,著實棘手,可想到那些無家可歸的千萬災民,叔大又是心急如焚啊”張居正歎道。
注意到張居正鬢邊的幾絲白發,楊寧不由心生感慨:曆史上,張居正不愧是“明朝第一首輔”!其舍己為公,造福天下的胸懷,又有幾人及得?
“皇上能將重擔交與閣老,那也是出自對閣老的信任與能力的肯定!”楊寧讚道。
張居正皺眉道:“唉!話雖如此,可本輔實在是慚愧,這治河賑災,困難重重啊!說來也怪,一直以來,朝廷對治理黃河一直十分重視,早就設有專門的治理衙門,每年也撥專款治理,卻仍是年年治,年年決口,這黃河怎麽就治不好了呢?”
“其實這就又回到了咱們剛才所說的,這水災治不好,歸其根源還是在於當今的吏治腐敗!在我們家鄉,那些河道衙門的官老爺們,一個個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朝廷治河撥付的銀兩,大部分都落於了這些貪官的腰包。他們治河築壩時都是用的秸稈木柴,裝包壘在壩上,上麵再覆以泥土,這河就算是治了!可到了來年,這種堤壩怎能禁得起洪水衝刷,肯定是一衝就垮,朝廷又得再撥銀兩治河,貪官們就再‘撈’,如此反複,貪官們賺的盆缽滿體,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可就遭罪了!”
張居正一拍石桌,恨恨道:“正是如此!這些貪官,都該殺!”
楊寧不禁一笑,這張居正的性格和作風,可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殺肯定是要殺,但卻不能全殺!全殺了上哪再找這麽多官員治河啊?所以說隻能殺一部分,揀著那罪大惡極、民憤極大的殺上一批,震懾那些罪行較輕的,再發掘一些能吏清吏,這治河就容易得多了!”
“小友此法甚妙!這‘一殺一震一發掘’,治河之事可成矣!”張居正喜道。
楊寧卻擺手道:“不,這還遠遠不夠!”
“哦?”
“治河與賑災可都是需要大筆的銀子為後盾的!閣老身居內閣,想必對如今朝廷的財力最是清楚不過,如今朝廷能拿出這麽多銀子麽?”
楊寧此話一出,張居正臉色已是變得黯然起來。
“唉!不瞞小友,本輔最頭痛的也就是這個!如今我大明可說是帑藏空虛,用度匱乏,治河尚且勉強能為,可這賑災麽,隻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為今之計,也隻能先治河了,賑災之事,隻能徐徐圖之!”
“閣老要如此想,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閣老想一下,成千上萬的災民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妥善的安置,溫飽得不到解決,那這個群體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裝滿火藥的‘火藥桶’,而這個‘火藥桶’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煽動,並‘點燃’,那——,閣老會覺得有什麽後果呢?”
張居正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若有所思地道:“這話有理,如今在山東幾省,民變四起,反亂不斷,據報就是有一個叫什麽‘大義教’的邪教在其中煽風點火,挑唆百姓,才致使各地的‘民變’有愈演愈烈之勢……!”
“所以說,這河要治,但災民更得賑濟!其實,老百姓很容易滿足的,有飯吃,有衣穿,也就夠了!可你若是讓他們連最基本的衣食都沒有著落,那就是逼著他們造反了!而當這些反亂成了‘燎原之勢’,那到時整個大明江山就會一片糜爛,如果再有什麽異族趁機入侵……,哼哼!隻怕我大明被改朝換代也是平常!”
張居正聳然動容道:“小友所料竟如此長遠,細想來偏又很可能發生!如此說來,這賑災之事也是事關重大,迫在眉睫!隻是——,如此多的銀兩,朝廷一時間實在是拿不出啊!”說到後來,張居正又是愁上眉頭。
“這就需要從改革經濟上想辦法了!其實這治河與賑災的關鍵,就在於改革‘吏治’與‘經濟’,吏治不清,則政令難行;而財力匱乏,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那又如何改革經濟呢?”張居正緊追問一句。
楊寧一陣無語。
“閣老,小子雖有些淺見,可也不能什麽都知道啊!至於如何改革,還得由您這深具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來想辦法才是!”
從談話到現在,都是自己在說,張居正在聽,這有些不對頭!
自己充其量隻是知道一些曆史上有關張居正改革的成敗得失,可具體的改革之法,自己也就知道個“一條鞭法”,詳細的可就不清楚了!再說,這些改革之法可都是張居正的“發明專利”,不應該用得著自己來教啊!
被楊寧冠以‘改革家’稱號,讓張居正有些高興,他攆須笑道:“本輔是有些想法,隻是還不太成熟,小友分析精辟,見識不凡,這不是也想著向小友討教一番麽!”
“具體怎麽做,小子不知道。小子隻知道要想徹底改變我大明如今腐朽頹廢的局勢,必須通過‘改革’來實現!也隻有‘改革’,才能使我大明吏治清明,國庫充盈,才能使得邊疆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才能最終實現我大明的繁榮昌盛!”
“說得好!小友真乃叔大知己也!”張居正拍案叫絕道。
“來來來,別隻顧著說了,美酒佳肴來啦!”隨著話音,法空龐大的身軀擠出了禪室,端著個托盤走了出來。
想到張居正最終因操勞過度而染病身亡,楊寧忍不住開口勸道。
“唉!本輔又何嚐不想能活得輕鬆一些,可官位越坐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來越重!如今又是多事之秋,本來本輔在閣分管邊防,且不說邊防諸多事務需要處理,最近皇上又將黃河水災賑災的事務交由本輔負責,這賑災之事,著實棘手,可想到那些無家可歸的千萬災民,叔大又是心急如焚啊”張居正歎道。
注意到張居正鬢邊的幾絲白發,楊寧不由心生感慨:曆史上,張居正不愧是“明朝第一首輔”!其舍己為公,造福天下的胸懷,又有幾人及得?
“皇上能將重擔交與閣老,那也是出自對閣老的信任與能力的肯定!”楊寧讚道。
張居正皺眉道:“唉!話雖如此,可本輔實在是慚愧,這治河賑災,困難重重啊!說來也怪,一直以來,朝廷對治理黃河一直十分重視,早就設有專門的治理衙門,每年也撥專款治理,卻仍是年年治,年年決口,這黃河怎麽就治不好了呢?”
“其實這就又回到了咱們剛才所說的,這水災治不好,歸其根源還是在於當今的吏治腐敗!在我們家鄉,那些河道衙門的官老爺們,一個個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朝廷治河撥付的銀兩,大部分都落於了這些貪官的腰包。他們治河築壩時都是用的秸稈木柴,裝包壘在壩上,上麵再覆以泥土,這河就算是治了!可到了來年,這種堤壩怎能禁得起洪水衝刷,肯定是一衝就垮,朝廷又得再撥銀兩治河,貪官們就再‘撈’,如此反複,貪官們賺的盆缽滿體,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可就遭罪了!”
張居正一拍石桌,恨恨道:“正是如此!這些貪官,都該殺!”
楊寧不禁一笑,這張居正的性格和作風,可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殺肯定是要殺,但卻不能全殺!全殺了上哪再找這麽多官員治河啊?所以說隻能殺一部分,揀著那罪大惡極、民憤極大的殺上一批,震懾那些罪行較輕的,再發掘一些能吏清吏,這治河就容易得多了!”
“小友此法甚妙!這‘一殺一震一發掘’,治河之事可成矣!”張居正喜道。
楊寧卻擺手道:“不,這還遠遠不夠!”
“哦?”
“治河與賑災可都是需要大筆的銀子為後盾的!閣老身居內閣,想必對如今朝廷的財力最是清楚不過,如今朝廷能拿出這麽多銀子麽?”
楊寧此話一出,張居正臉色已是變得黯然起來。
“唉!不瞞小友,本輔最頭痛的也就是這個!如今我大明可說是帑藏空虛,用度匱乏,治河尚且勉強能為,可這賑災麽,隻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為今之計,也隻能先治河了,賑災之事,隻能徐徐圖之!”
“閣老要如此想,那可就是大錯特錯了!閣老想一下,成千上萬的災民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妥善的安置,溫飽得不到解決,那這個群體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裝滿火藥的‘火藥桶’,而這個‘火藥桶’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煽動,並‘點燃’,那——,閣老會覺得有什麽後果呢?”
張居正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若有所思地道:“這話有理,如今在山東幾省,民變四起,反亂不斷,據報就是有一個叫什麽‘大義教’的邪教在其中煽風點火,挑唆百姓,才致使各地的‘民變’有愈演愈烈之勢……!”
“所以說,這河要治,但災民更得賑濟!其實,老百姓很容易滿足的,有飯吃,有衣穿,也就夠了!可你若是讓他們連最基本的衣食都沒有著落,那就是逼著他們造反了!而當這些反亂成了‘燎原之勢’,那到時整個大明江山就會一片糜爛,如果再有什麽異族趁機入侵……,哼哼!隻怕我大明被改朝換代也是平常!”
張居正聳然動容道:“小友所料竟如此長遠,細想來偏又很可能發生!如此說來,這賑災之事也是事關重大,迫在眉睫!隻是——,如此多的銀兩,朝廷一時間實在是拿不出啊!”說到後來,張居正又是愁上眉頭。
“這就需要從改革經濟上想辦法了!其實這治河與賑災的關鍵,就在於改革‘吏治’與‘經濟’,吏治不清,則政令難行;而財力匱乏,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那又如何改革經濟呢?”張居正緊追問一句。
楊寧一陣無語。
“閣老,小子雖有些淺見,可也不能什麽都知道啊!至於如何改革,還得由您這深具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來想辦法才是!”
從談話到現在,都是自己在說,張居正在聽,這有些不對頭!
自己充其量隻是知道一些曆史上有關張居正改革的成敗得失,可具體的改革之法,自己也就知道個“一條鞭法”,詳細的可就不清楚了!再說,這些改革之法可都是張居正的“發明專利”,不應該用得著自己來教啊!
被楊寧冠以‘改革家’稱號,讓張居正有些高興,他攆須笑道:“本輔是有些想法,隻是還不太成熟,小友分析精辟,見識不凡,這不是也想著向小友討教一番麽!”
“具體怎麽做,小子不知道。小子隻知道要想徹底改變我大明如今腐朽頹廢的局勢,必須通過‘改革’來實現!也隻有‘改革’,才能使我大明吏治清明,國庫充盈,才能使得邊疆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才能最終實現我大明的繁榮昌盛!”
“說得好!小友真乃叔大知己也!”張居正拍案叫絕道。
“來來來,別隻顧著說了,美酒佳肴來啦!”隨著話音,法空龐大的身軀擠出了禪室,端著個托盤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