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龍楨找過楊寧之後,第二日,自己的寶貝兒子便真的回到了家中,除了精神有些恍惚、臉色有些蒼白、有幾處淤青之外,竟是從以陰暗殘酷著稱天下的東廠大牢安然無恙走了出來,這讓鄭龍楨驚魂未定的驚喜之餘,對楊寧充滿了感激,但卻怎麽也想不通位高權重、名震天下的東廠年輕廠督會不要好處而輕易放過了自己兒子。
隨著鄭鈺一案的審結,東廠所有的案件也全都被審理了一遍,除了那些需要時間求證的,東廠所有案件之中,可以確定其中一大半都存在冤假錯案等情況,隨之楊寧也又處理了一大批與這些冤案有涉的東廠人員。
在東廠人員的徹底清查中,整個東廠身家清白的幾乎沒有幾個,盡管楊寧隻是下令處理了那些為惡多端、性質惡劣的檔頭番子,但還是造成了東廠運轉機構的支離破碎,有的部負責一省偵緝的人員幾乎剩不下幾個,一時整個東廠上上下下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之中。
不過幸好,這樣混亂的狀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劉守友從錦衣衛中選拔的年輕錦衣校尉和緹騎被迅速補充進東廠,並在向忠和張為年等人的努力下分配到位,且以原來由大內侍衛轉進東廠的侍衛及從這批新進錦衣衛中提拔的武功高強、頭腦靈活的年輕骨幹為基礎,形成了整個東廠新的架構,局麵迅速穩定下來,新的隊伍年輕而純淨、熱血而高效,更在楊寧的親自訓話與鼓動下,人人都充滿了建功立業的十足幹勁。
在人員調整的同時,楊寧自然也同時進行了籌劃已久的東廠組織機構和職能的徹底調整,他的原則便是“不改則已、改即大改”。
東廠仍分京城總部與內外十二分部,隻是這十二分部不再以十二天幹地支命名,而是采用了楊寧所起的新的名字,也不再稱“部”,而稱“司”,內四司分別稱:青龍司、白虎司、朱雀司、玄武司;外八司則是按其負責區域分別稱:直隸司、東北司、西北司、中原司、華東司、華南司、兩廣司、西南司。
十二司受東廠掌作全權掌控,每司一個負責人,稱“司長”,內部分行動小隊,為首者不再稱為“役長”或“檔頭”,而稱“隊長”,其他人也不再稱“番役”或“番子”,而稱“隊員”。
楊寧如此做自然也是頗具苦心的,他要從稱呼上、觀念上,徹底讓天下百姓忘記東廠檔頭、番子的不光彩曆史,從此展現在世人麵前的,是一個上上下下、從組織機構到形象職能、煥然一新的東廠!
各司的負責人,幾乎有一半是由與張為年一起進東廠的、武功高強、頭腦靈活、對楊寧忠心耿耿的大內侍衛擔任,其它一半也全都是由原來東廠裏為人正直、能力高強的檔頭及從新進錦衣衛人員中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者擔任;而各小隊隊長,也全都經過選拔與考核,任職者人品、頭腦、能力全都非同凡俗。
內四司作為東廠的精銳偵緝力量,優先挑選錦衣衛人員進入、優先培養及訓練。其中,青龍司與白虎司坐鎮京城順天府、作為大明北方區的東廠機動力量;而朱雀司與玄武司則坐鎮南京應天府,作為大明整個南方區的精銳機動力量。
外八司的設置和負責區域,則是對應了朝廷當今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的行政區劃:
直隸司分南北兩部分,分別負責北直隸與南直隸;
東北司設在山海關內永平府,司職山海關內外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在於對朵顏三衛、北元政權、東北女真部落地域、甚至遠涉朝國的防衛與滲透、情報獲取;
西北司司職山西、陝西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在於對北方土默特部、土哱羅部、以及更西北的瓦剌後裔諸部的防衛與滲透、情報獲取;
中原司司職河南、湖廣、江西、貴州一切偵緝、情報事宜;華東司司職山東全境及沿海一切偵緝、情報事宜;
華南司司職浙江、福建及兩省沿海的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是對倭寇殘餘、其它所有海盜的防衛與滲透、情報獲取等;
兩廣司司職廣東、廣西兩省及南部沿海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也是來自南洋方向的外事等情報;
西南司司職四川、雲南兩省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是對於兩省大大小小所有的少數民族勢力的監視與情報獲取。
通過人員的調整與補充,一個全新的東廠被楊寧牢牢控製在手中;而通過內外十二司的區域與職能劃分,整個大明天下的內政與外事則全都清晰地掌控在楊寧的手中。這其中,除了中原司,其它各司都有涉外偵緝事務、而且都被楊寧確定為各司重點發展和偵緝的方向,自此,東廠的主要職能從“對內”開始向“對外”轉變,成為大明朝廷保衛“國家安全”的精幹力量、喉舌與利器!
東廠新任掌作自然是張為年,而原掌作、掌刑千戶刑鐵風,則調任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使一職,原北鎮撫司指揮使黃錦因“貪賄營私、枉行不法”而遭到罷免,並移交三司徹查定罪。刑鐵風上任後也是毫不手軟,比楊寧先前在東廠的手段可要淩厲的多了,升遷罷黜、調入調出,不出幾日,整個北鎮撫司黃錦的勢力便被清洗一空,上上下下牢牢地被掌握在了刑鐵風手裏,也等於是徹底掌握在了李太後手中,對於刑鐵風的表現,李太後是非常的滿意。
東廠錦衣衛變動的同時,朝中三司六部百官也經曆了一輪新的變動調整。變動較大的,自然是張四維的吏部侍郎一職與張本直的戶部尚書一職。
張本直是因為在戶部尚書任上,幕後唆使戶部原山東清吏司郎中王泮,貪墨黃河水災賑災和治理的銀兩,所貪數額巨大,情節惡劣,結果王泮家產被抄、人頭落地,而張本直則也是落得個家產被抄沒、充軍荒涼之地的下場。
至於張四維,本來因為其背後勾結點蒼派及卜昌親戚舊部行刺楊寧的事情,李太後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楊寧也立定主意要徹底將張四維整垮、進而暗中取其性命。但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鄧千乘又被小樂子擊斃於開封黃河淺灘,李太後一時間卻找不到罷免張四維的借口,她本想幹脆下一道旨意,強行罷免了張四維,但卻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這個阻力竟來自於李太後的“娘家人”,國舅李高,也即李太後的親弟弟、萬曆皇帝的親娘舅,據說為了張四維之事,這李高親自進宮求見了姐姐,萬般懇求,甚至撒潑使賴,擾得李太後心煩不已,心下十分為難,為了楊寧,她絕不甘心輕易放過張四維這等欲取楊寧性命的人,但自己娘家的親弟弟的請求又不能置之不理,更何況這李太後非常的孝順、對娘家人感情也非常深厚,與父親武清伯李偉一樣,自小就非常疼愛她這個年幼的弟弟,既然李高如此費心求情,李太後若是斷然不理,自己父親那裏也交待不過去,因此,李太後是百般為難。
楊寧得知此事之後,自然一下便想到這張四維肯定是知道行刺自己的事情敗露,生怕李太後追究,自然是托關係、找門路,希望能逃過一劫,通過其兒子張文康,自然就找上了這國舅李高的門上。
據說這李高與張文康、馮邦寧等一幹紈絝子弟十分臭味相投,平日在京城裏是招呼一幫狐朋狗友,尋歡作樂、為所欲為,鬧得整個京城是烏煙瘴氣,人人敢怒而不敢言,因為這幫子紈絝子弟的後台實在是太硬了!
這李高為人聽說是既愛財、又好色,這次張四維父子想必也是下了血本,才激著李高在其姐姐麵前使出如此大力氣,百般求情苦惱,甚至抬出父親武清伯李偉來壓李太後。楊寧思慮過後,當即進宮求見了李太後,表示出了暫時放過張四維的意思,他不想讓李太後為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張四維總也要落到自己手裏的,到時候再收拾也不遲,這次掌握證據不夠,確實也不是最佳機會。
對於楊寧的寬容和理解,李太後自然是感動非常,若不是萬曆及其它伺候奴才在場,隻怕她對楊寧便又要投懷送抱了。
雖然賣了李高的麵子,但李太後總是個淩厲潑辣的心性,豈能如此輕易便放過張四維,因此,朝廷一道聖旨下來,原“京城順天府吏部侍郎張四維”,很快便成了“南京應天府禮部侍郎張四維”,並即刻赴任。
這一下,張四維便從京師大朝廷的顯要大員變成了南京小朝廷冷衙門的閑散官,正可謂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也算是暫時出了一口李太後的惡氣!
隨著張本直的丟官去職、張四維的被貶,高拱在朝中培植的最後兩棵大樹被砍倒,而一大批張本直、張四維一係的小魚小蝦也被張居正趁機清理幹淨,朝廷上上下下已經難以再覓高胡子的“身影”,這代表著高拱一係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經過這一係列朝廷內外人員的調整與變動,新的勢力格局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隨著鄭鈺一案的審結,東廠所有的案件也全都被審理了一遍,除了那些需要時間求證的,東廠所有案件之中,可以確定其中一大半都存在冤假錯案等情況,隨之楊寧也又處理了一大批與這些冤案有涉的東廠人員。
在東廠人員的徹底清查中,整個東廠身家清白的幾乎沒有幾個,盡管楊寧隻是下令處理了那些為惡多端、性質惡劣的檔頭番子,但還是造成了東廠運轉機構的支離破碎,有的部負責一省偵緝的人員幾乎剩不下幾個,一時整個東廠上上下下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之中。
不過幸好,這樣混亂的狀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劉守友從錦衣衛中選拔的年輕錦衣校尉和緹騎被迅速補充進東廠,並在向忠和張為年等人的努力下分配到位,且以原來由大內侍衛轉進東廠的侍衛及從這批新進錦衣衛中提拔的武功高強、頭腦靈活的年輕骨幹為基礎,形成了整個東廠新的架構,局麵迅速穩定下來,新的隊伍年輕而純淨、熱血而高效,更在楊寧的親自訓話與鼓動下,人人都充滿了建功立業的十足幹勁。
在人員調整的同時,楊寧自然也同時進行了籌劃已久的東廠組織機構和職能的徹底調整,他的原則便是“不改則已、改即大改”。
東廠仍分京城總部與內外十二分部,隻是這十二分部不再以十二天幹地支命名,而是采用了楊寧所起的新的名字,也不再稱“部”,而稱“司”,內四司分別稱:青龍司、白虎司、朱雀司、玄武司;外八司則是按其負責區域分別稱:直隸司、東北司、西北司、中原司、華東司、華南司、兩廣司、西南司。
十二司受東廠掌作全權掌控,每司一個負責人,稱“司長”,內部分行動小隊,為首者不再稱為“役長”或“檔頭”,而稱“隊長”,其他人也不再稱“番役”或“番子”,而稱“隊員”。
楊寧如此做自然也是頗具苦心的,他要從稱呼上、觀念上,徹底讓天下百姓忘記東廠檔頭、番子的不光彩曆史,從此展現在世人麵前的,是一個上上下下、從組織機構到形象職能、煥然一新的東廠!
各司的負責人,幾乎有一半是由與張為年一起進東廠的、武功高強、頭腦靈活、對楊寧忠心耿耿的大內侍衛擔任,其它一半也全都是由原來東廠裏為人正直、能力高強的檔頭及從新進錦衣衛人員中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者擔任;而各小隊隊長,也全都經過選拔與考核,任職者人品、頭腦、能力全都非同凡俗。
內四司作為東廠的精銳偵緝力量,優先挑選錦衣衛人員進入、優先培養及訓練。其中,青龍司與白虎司坐鎮京城順天府、作為大明北方區的東廠機動力量;而朱雀司與玄武司則坐鎮南京應天府,作為大明整個南方區的精銳機動力量。
外八司的設置和負責區域,則是對應了朝廷當今兩京十三布政使司的行政區劃:
直隸司分南北兩部分,分別負責北直隸與南直隸;
東北司設在山海關內永平府,司職山海關內外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在於對朵顏三衛、北元政權、東北女真部落地域、甚至遠涉朝國的防衛與滲透、情報獲取;
西北司司職山西、陝西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在於對北方土默特部、土哱羅部、以及更西北的瓦剌後裔諸部的防衛與滲透、情報獲取;
中原司司職河南、湖廣、江西、貴州一切偵緝、情報事宜;華東司司職山東全境及沿海一切偵緝、情報事宜;
華南司司職浙江、福建及兩省沿海的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是對倭寇殘餘、其它所有海盜的防衛與滲透、情報獲取等;
兩廣司司職廣東、廣西兩省及南部沿海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也是來自南洋方向的外事等情報;
西南司司職四川、雲南兩省一切偵緝、情報事宜,重點是對於兩省大大小小所有的少數民族勢力的監視與情報獲取。
通過人員的調整與補充,一個全新的東廠被楊寧牢牢控製在手中;而通過內外十二司的區域與職能劃分,整個大明天下的內政與外事則全都清晰地掌控在楊寧的手中。這其中,除了中原司,其它各司都有涉外偵緝事務、而且都被楊寧確定為各司重點發展和偵緝的方向,自此,東廠的主要職能從“對內”開始向“對外”轉變,成為大明朝廷保衛“國家安全”的精幹力量、喉舌與利器!
東廠新任掌作自然是張為年,而原掌作、掌刑千戶刑鐵風,則調任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使一職,原北鎮撫司指揮使黃錦因“貪賄營私、枉行不法”而遭到罷免,並移交三司徹查定罪。刑鐵風上任後也是毫不手軟,比楊寧先前在東廠的手段可要淩厲的多了,升遷罷黜、調入調出,不出幾日,整個北鎮撫司黃錦的勢力便被清洗一空,上上下下牢牢地被掌握在了刑鐵風手裏,也等於是徹底掌握在了李太後手中,對於刑鐵風的表現,李太後是非常的滿意。
東廠錦衣衛變動的同時,朝中三司六部百官也經曆了一輪新的變動調整。變動較大的,自然是張四維的吏部侍郎一職與張本直的戶部尚書一職。
張本直是因為在戶部尚書任上,幕後唆使戶部原山東清吏司郎中王泮,貪墨黃河水災賑災和治理的銀兩,所貪數額巨大,情節惡劣,結果王泮家產被抄、人頭落地,而張本直則也是落得個家產被抄沒、充軍荒涼之地的下場。
至於張四維,本來因為其背後勾結點蒼派及卜昌親戚舊部行刺楊寧的事情,李太後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楊寧也立定主意要徹底將張四維整垮、進而暗中取其性命。但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鄧千乘又被小樂子擊斃於開封黃河淺灘,李太後一時間卻找不到罷免張四維的借口,她本想幹脆下一道旨意,強行罷免了張四維,但卻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這個阻力竟來自於李太後的“娘家人”,國舅李高,也即李太後的親弟弟、萬曆皇帝的親娘舅,據說為了張四維之事,這李高親自進宮求見了姐姐,萬般懇求,甚至撒潑使賴,擾得李太後心煩不已,心下十分為難,為了楊寧,她絕不甘心輕易放過張四維這等欲取楊寧性命的人,但自己娘家的親弟弟的請求又不能置之不理,更何況這李太後非常的孝順、對娘家人感情也非常深厚,與父親武清伯李偉一樣,自小就非常疼愛她這個年幼的弟弟,既然李高如此費心求情,李太後若是斷然不理,自己父親那裏也交待不過去,因此,李太後是百般為難。
楊寧得知此事之後,自然一下便想到這張四維肯定是知道行刺自己的事情敗露,生怕李太後追究,自然是托關係、找門路,希望能逃過一劫,通過其兒子張文康,自然就找上了這國舅李高的門上。
據說這李高與張文康、馮邦寧等一幹紈絝子弟十分臭味相投,平日在京城裏是招呼一幫狐朋狗友,尋歡作樂、為所欲為,鬧得整個京城是烏煙瘴氣,人人敢怒而不敢言,因為這幫子紈絝子弟的後台實在是太硬了!
這李高為人聽說是既愛財、又好色,這次張四維父子想必也是下了血本,才激著李高在其姐姐麵前使出如此大力氣,百般求情苦惱,甚至抬出父親武清伯李偉來壓李太後。楊寧思慮過後,當即進宮求見了李太後,表示出了暫時放過張四維的意思,他不想讓李太後為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張四維總也要落到自己手裏的,到時候再收拾也不遲,這次掌握證據不夠,確實也不是最佳機會。
對於楊寧的寬容和理解,李太後自然是感動非常,若不是萬曆及其它伺候奴才在場,隻怕她對楊寧便又要投懷送抱了。
雖然賣了李高的麵子,但李太後總是個淩厲潑辣的心性,豈能如此輕易便放過張四維,因此,朝廷一道聖旨下來,原“京城順天府吏部侍郎張四維”,很快便成了“南京應天府禮部侍郎張四維”,並即刻赴任。
這一下,張四維便從京師大朝廷的顯要大員變成了南京小朝廷冷衙門的閑散官,正可謂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也算是暫時出了一口李太後的惡氣!
隨著張本直的丟官去職、張四維的被貶,高拱在朝中培植的最後兩棵大樹被砍倒,而一大批張本直、張四維一係的小魚小蝦也被張居正趁機清理幹淨,朝廷上上下下已經難以再覓高胡子的“身影”,這代表著高拱一係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經過這一係列朝廷內外人員的調整與變動,新的勢力格局逐漸變得清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