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方書雲按照潘文才的計策,在那幾十個傳令兵中事先安插了四個向來機智果敢的士兵,改換了百姓的服裝,當朝都城內官兵打扮的百姓趕著馬車、推著小車來裝糧食的時候,由其他傳令兵掩護著趁亂混入了裝運糧食的車隊之中。
由於出城的士兵都是從各處臨時選來的老弱殘兵,互相並不十分熟識,就這樣四個人隨著車隊神不知鬼不覺的混入了城中。
四人進城後,沒有在東城門多做逗留,立即尋機溜走,找了一個僻靜的小旅店住下,待到深夜,輕輕離開旅店,徑直奔西城門而來。城裏士兵都忙著分發糧食,哪裏顧得上他事。
正如潘文才所料,果然,今晚的西城門不同於東城門戒備森嚴,城門下隻有四個哨兵抱著長槍站立兩邊,昏昏欲睡。其他守衛則更是在城樓裏或城牆之上酣然入夢。
城門樓高處倒有兩個哨兵,來回走動著,執行警戒。夜色中,隻見兩個哨兵時不時湊到一處聊上幾句。
在夜幕掩護下,四個義軍士兵輕易地躲過了城頭上哨兵的耳目,偷偷摸到了城門底下,四人一齊動手,一人一個,幹淨利落地解決掉了四個哨兵,打開了城門,砍斷了吊橋繩索,吊橋“呼啦”一聲落了下來。
早在西城門外草叢中埋伏的百十個傳令兵迅速衝入城內,並點燃煙火。待到那城牆上的守軍反應過來,再做抵抗,哪裏還來得及。
靠著夜色掩護,早已等候在城外稍遠處的遼州義軍潘文才部見到煙火信號,萬馬奔騰,一擁而上,一眨眼功夫就衝到了西城門下。
西城門宣告失守,起義大軍進入城內,城中守軍倉促應戰,哪裏抵擋得住,不多時,其他城門亦被義軍裏應外合,相繼攻陷。
方書雲及海州義軍楊炳章部由東城門殺入,冀南義軍頭領劉翼州部由南城門殺入,西山州義軍吳紅岩部由北城門殺入。
天將亮時,幾路大軍會師於朝都皇宮大殿前,守城將領王柏鬆苦戰了一夜,戰袍染紅,被義軍團團圍住。
方書雲對著王柏鬆大聲勸道:“將軍,當朝皇上昏庸無道,朝中官吏貪汙腐敗,欺上瞞下,致使天災人禍,民不聊生。我起義軍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是為天下人謀盛世太平。素聞王將軍愛民惜民,為官清廉,一身正氣,與那些狗官不同,如今將軍何不順應大勢,棄暗投明!”
王柏鬆仗劍高喝義軍不要上前,方書雲示意眾將士退後幾步。
此時,東方破曉,一輪血紅色的太陽噴薄而出。
王柏鬆遙望冉冉升起的朝陽長歎一聲,又倒身向南方拜了幾拜,隨著一聲:“婉雲我來也!”眼中淌下幾滴淚來,橫劍自刎。
方書雲見狀不由也望空慨歎,連呼可惜,命以朝中禮儀厚葬王柏鬆。
每天早晨,有的人滿懷著希望去迎接嶄新的一天,有的人卻情願回到夢裏去。
黃朝紀元969年4月29日,方書雲在眾路義軍擁戴下於朝都稱帝,建立新王朝,號王朝皇帝。建新曆為:王朝清和元年4月29日。王朝疆域西接西陲,含北郡和東海諸州郡。
原黃朝皇帝趙江溪則退守江南,定都潮遠,以江淮為界,中土由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麵。
方書雲於北方稱帝後,深知百姓的艱辛苦痛,因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命令各州郡開倉放糧、周濟百姓,後又頒布詔書大赦天下。
所有起義將士也皆有封賞,其中:敕封潘文才為遼州王,劉翼州為冀南王,楊炳章為海州王,吳紅岩為西山州王。
這一夜,慶功宴後,方書雲獨坐金鑾殿內,從衣襟裏取出一物,陷入沉思,那一物卻是半枚銅幣,正好與溫一楠的合成一對。
方書雲睹物思人,就提起禦筆親自給溫一楠修書一封,洋洋灑灑寫滿了整整兩頁紙,信中寫道:“……你我先輩之遺誌,今終得實現。如今,王朝始立,百廢待興,恭請兄弟北上入朝,共圖大業,造福黎民。”
書信寫完封好,思前想後,卻苦想不出派遣何人作為信使最為合適來,方書雲力邀溫一楠入朝,但他素知溫一楠為人,不喜官場,不好功名,因此,此密信不宜委派新王朝命官送達,而須另覓他人,以表達此番邀請非朝廷之命、官場之約,而實乃是兄弟之請,私人之邀。
方書生苦於想不出適合的人選來,就站起身來在偌大的大殿之上來回踱步。忽然,方書雲看著自己身上穿的蟒龍黃袍忽然有了主意,他想起了一個人,這人叫做高紅生,是在河東一帶做絲綢生意的。
方書雲在海鄉起義初期,高紅生曾多次捐錢捐物支持義軍活動。後來,方書雲率義軍主力離開河東海鄉一帶後,兩人就沒有再聯係。
說起來,高紅生和方書雲還有另一層不為人知的關係,那就是高紅生的伯父即是當年曾經跟隨方書雲生父方文達一同起事的親密戰友高茂生,由於這層關係,兩人的情誼更是不同一般。
方書雲也曾經力邀高紅生加入義軍,共圖大業,怎奈高紅生生性散漫,喜好自由,不願受約束,更不好打打殺殺。他出手資助方書雲,一是因了私人感情,更是因對前朝官場腐敗和對百姓的無情壓榨深惡痛絕。
想到這裏,方書雲打定主意,立即遣人去往河東海鄉秘密尋訪高紅生。
一日大清早,海鄉高家絲綢鋪進來一位麵膛黝黑的漢子,一個小夥計笑嗬嗬迎上前去問道:
“客官早,您看您需要點什麽?”
“你家掌櫃的可是叫做高紅生?”漢子問道。
小夥計上下打量那漢子一番,心想:“看這人模樣生分,不像是本地人,卻如何知道我家老板的姓名?”於是陪著笑臉問道:
“請問客官從何而來,尊姓大名?我好與您通報我家老爺去。”
“你就說老家一個方姓的朋友前來求見即可。”黑臉漢子道。
那小夥計聽了,知這人來曆蹊蹺,就叫他在櫃前稍候,轉身一溜煙跑進後堂稟報高紅生。
小夥計跑進後堂沒有見著老板,就又往後花園跑去,果然看見高紅生正在院子裏修花剪草,忙將店鋪裏有客人指名道姓求見老板之事一一稟報。
但見這高紅生頜下飄灑三縷長髯,生得老成儒雅,聽了夥計的話,就扔掉了手中的剪刀說:“趕緊將客人請到書房,沏上上等好茶好生伺候,我即刻就到。”
“是。”小夥計應聲道。
在一旁陪著高紅生修花剪草的高紅生的小女兒高玲不覺心裏好生納悶:“是什麽人讓一向不緊不慢的爹爹如此緊張呢?”
卻說那高紅生來到書房,見了那黑臉漢子,與之拱手抱拳寒暄兩句之後,便令其他夥計退下,屋內隻剩下了他與來客。
那漢子從衣襟裏取出朱漆封印的書信兩封,遞與高紅生,高紅生看了那印章,慌從座椅上站起身來,雙膝下跪叩拜下去。
由於出城的士兵都是從各處臨時選來的老弱殘兵,互相並不十分熟識,就這樣四個人隨著車隊神不知鬼不覺的混入了城中。
四人進城後,沒有在東城門多做逗留,立即尋機溜走,找了一個僻靜的小旅店住下,待到深夜,輕輕離開旅店,徑直奔西城門而來。城裏士兵都忙著分發糧食,哪裏顧得上他事。
正如潘文才所料,果然,今晚的西城門不同於東城門戒備森嚴,城門下隻有四個哨兵抱著長槍站立兩邊,昏昏欲睡。其他守衛則更是在城樓裏或城牆之上酣然入夢。
城門樓高處倒有兩個哨兵,來回走動著,執行警戒。夜色中,隻見兩個哨兵時不時湊到一處聊上幾句。
在夜幕掩護下,四個義軍士兵輕易地躲過了城頭上哨兵的耳目,偷偷摸到了城門底下,四人一齊動手,一人一個,幹淨利落地解決掉了四個哨兵,打開了城門,砍斷了吊橋繩索,吊橋“呼啦”一聲落了下來。
早在西城門外草叢中埋伏的百十個傳令兵迅速衝入城內,並點燃煙火。待到那城牆上的守軍反應過來,再做抵抗,哪裏還來得及。
靠著夜色掩護,早已等候在城外稍遠處的遼州義軍潘文才部見到煙火信號,萬馬奔騰,一擁而上,一眨眼功夫就衝到了西城門下。
西城門宣告失守,起義大軍進入城內,城中守軍倉促應戰,哪裏抵擋得住,不多時,其他城門亦被義軍裏應外合,相繼攻陷。
方書雲及海州義軍楊炳章部由東城門殺入,冀南義軍頭領劉翼州部由南城門殺入,西山州義軍吳紅岩部由北城門殺入。
天將亮時,幾路大軍會師於朝都皇宮大殿前,守城將領王柏鬆苦戰了一夜,戰袍染紅,被義軍團團圍住。
方書雲對著王柏鬆大聲勸道:“將軍,當朝皇上昏庸無道,朝中官吏貪汙腐敗,欺上瞞下,致使天災人禍,民不聊生。我起義軍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是為天下人謀盛世太平。素聞王將軍愛民惜民,為官清廉,一身正氣,與那些狗官不同,如今將軍何不順應大勢,棄暗投明!”
王柏鬆仗劍高喝義軍不要上前,方書雲示意眾將士退後幾步。
此時,東方破曉,一輪血紅色的太陽噴薄而出。
王柏鬆遙望冉冉升起的朝陽長歎一聲,又倒身向南方拜了幾拜,隨著一聲:“婉雲我來也!”眼中淌下幾滴淚來,橫劍自刎。
方書雲見狀不由也望空慨歎,連呼可惜,命以朝中禮儀厚葬王柏鬆。
每天早晨,有的人滿懷著希望去迎接嶄新的一天,有的人卻情願回到夢裏去。
黃朝紀元969年4月29日,方書雲在眾路義軍擁戴下於朝都稱帝,建立新王朝,號王朝皇帝。建新曆為:王朝清和元年4月29日。王朝疆域西接西陲,含北郡和東海諸州郡。
原黃朝皇帝趙江溪則退守江南,定都潮遠,以江淮為界,中土由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麵。
方書雲於北方稱帝後,深知百姓的艱辛苦痛,因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命令各州郡開倉放糧、周濟百姓,後又頒布詔書大赦天下。
所有起義將士也皆有封賞,其中:敕封潘文才為遼州王,劉翼州為冀南王,楊炳章為海州王,吳紅岩為西山州王。
這一夜,慶功宴後,方書雲獨坐金鑾殿內,從衣襟裏取出一物,陷入沉思,那一物卻是半枚銅幣,正好與溫一楠的合成一對。
方書雲睹物思人,就提起禦筆親自給溫一楠修書一封,洋洋灑灑寫滿了整整兩頁紙,信中寫道:“……你我先輩之遺誌,今終得實現。如今,王朝始立,百廢待興,恭請兄弟北上入朝,共圖大業,造福黎民。”
書信寫完封好,思前想後,卻苦想不出派遣何人作為信使最為合適來,方書雲力邀溫一楠入朝,但他素知溫一楠為人,不喜官場,不好功名,因此,此密信不宜委派新王朝命官送達,而須另覓他人,以表達此番邀請非朝廷之命、官場之約,而實乃是兄弟之請,私人之邀。
方書生苦於想不出適合的人選來,就站起身來在偌大的大殿之上來回踱步。忽然,方書雲看著自己身上穿的蟒龍黃袍忽然有了主意,他想起了一個人,這人叫做高紅生,是在河東一帶做絲綢生意的。
方書雲在海鄉起義初期,高紅生曾多次捐錢捐物支持義軍活動。後來,方書雲率義軍主力離開河東海鄉一帶後,兩人就沒有再聯係。
說起來,高紅生和方書雲還有另一層不為人知的關係,那就是高紅生的伯父即是當年曾經跟隨方書雲生父方文達一同起事的親密戰友高茂生,由於這層關係,兩人的情誼更是不同一般。
方書雲也曾經力邀高紅生加入義軍,共圖大業,怎奈高紅生生性散漫,喜好自由,不願受約束,更不好打打殺殺。他出手資助方書雲,一是因了私人感情,更是因對前朝官場腐敗和對百姓的無情壓榨深惡痛絕。
想到這裏,方書雲打定主意,立即遣人去往河東海鄉秘密尋訪高紅生。
一日大清早,海鄉高家絲綢鋪進來一位麵膛黝黑的漢子,一個小夥計笑嗬嗬迎上前去問道:
“客官早,您看您需要點什麽?”
“你家掌櫃的可是叫做高紅生?”漢子問道。
小夥計上下打量那漢子一番,心想:“看這人模樣生分,不像是本地人,卻如何知道我家老板的姓名?”於是陪著笑臉問道:
“請問客官從何而來,尊姓大名?我好與您通報我家老爺去。”
“你就說老家一個方姓的朋友前來求見即可。”黑臉漢子道。
那小夥計聽了,知這人來曆蹊蹺,就叫他在櫃前稍候,轉身一溜煙跑進後堂稟報高紅生。
小夥計跑進後堂沒有見著老板,就又往後花園跑去,果然看見高紅生正在院子裏修花剪草,忙將店鋪裏有客人指名道姓求見老板之事一一稟報。
但見這高紅生頜下飄灑三縷長髯,生得老成儒雅,聽了夥計的話,就扔掉了手中的剪刀說:“趕緊將客人請到書房,沏上上等好茶好生伺候,我即刻就到。”
“是。”小夥計應聲道。
在一旁陪著高紅生修花剪草的高紅生的小女兒高玲不覺心裏好生納悶:“是什麽人讓一向不緊不慢的爹爹如此緊張呢?”
卻說那高紅生來到書房,見了那黑臉漢子,與之拱手抱拳寒暄兩句之後,便令其他夥計退下,屋內隻剩下了他與來客。
那漢子從衣襟裏取出朱漆封印的書信兩封,遞與高紅生,高紅生看了那印章,慌從座椅上站起身來,雙膝下跪叩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