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沒有去別處,而是去了葉桐家裏。
高玲聽說了穆小飛的事情,忽然心裏感覺很是歉疚,也許當初她不該要穆小飛那麽做。
葉桐很高興再次見到這個可愛的小妹妹,高玲講起了自己要穆小飛刺殺若風的事情,並請求葉桐原諒。
葉桐沉默了好久,然後對高玲說,她知道穆小飛做過很多壞事,那件事卻是穆小飛做的唯一讓她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事,所以她不後悔。
隨後,高玲和葉桐一起去拜祭了穆小飛的陵墓。
拜祭完畢,高玲指著不遠處掩映在樹叢中的一座寺廟道:“葉桐姐姐,那是什麽所在?”
“飛雲寺。”葉桐道。
“上一回還不曾見到,姐姐帶我過去瞧瞧可好?”高玲道。
葉桐道:“好。”
高玲和葉桐來到寺廟前,卻見廟門禁閉,葉桐扣打門環,好半天,門“吱呀”一聲打開了半個門縫,從裏麵出來一個小和尚,葉桐卻不認識,就問:“你是誰?”
小和尚道:“阿彌陀佛,俺叫迷真,請問施主何事?”
葉桐驚訝道:“迷真?小師傅,剛來的?”
“唔,剛來沒幾日。”小和尚點頭道。
“噢,怪不得呢,那別雲師傅在嗎?”葉桐問。
“不在,昨日剛出門,須幾日才回來。”小和尚道。
潮遠鎮楚雲閣早時候是一座古寺群,後夏遠帆駐守潮遠時改造為軍府,是坐鎮潮遠守軍的指揮部。
楚雲閣朝南坐北,共計三重庭院,紅磚碧瓦,基本為四合院布局,三重主房高大雄偉,東西兩側配以耳房,庭院寬敞,占地近3000平方米。
江南初定,時局待穩,方書雲選擇此地為臨時行宮,自有其深意。
楚雲閣主院即第二重院落主房中一間寬敞的廳房內,方書雲聽完肖瑾的密報表情凝重。
“如此說來,趙江溪並沒有戰死?”方書雲問道。
“據高紅生說,那個在大峽穀失蹤的趙熙極有可能就是趙江溪。另外兩個人,一個是丞相李遷,一個則是禁軍頭目張進。”肖瑾補充道。
“趙熙-----趙江溪,李遷------趙謙,張進-----張之前,確是有意思呢。”方書雲喃喃道。
“據奉運縣牢裏關押的一夥盜匪的口供,他們雖不識得舊朝皇上,有幾個卻認得那禁軍張進的,而且,當初知縣路方山的所作所為也確實令人可疑。”肖瑾道。
“要不把那個路方山抓起來問一問如何?”肖瑾接著道。
“算了,人家路方山早已經辭官不做那個舊朝知縣啦,況且現在又是溫一楠的座上客,拿什麽理由抓人?而且,他與冀州王高唐的舅父路方遠還是近門兄弟,如今就算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就不要招惹啦,姑且如此吧。”方書雲道。
“是!聖上英明!”肖瑾道。
“肖瑾,你何時學會了像那些朝中百官一般說話?”方書雲不悅道。
肖瑾聞言,漲紅了臉不再作聲。
“這小石頭村大峽穀到底是個什麽所在?”方書雲轉而問道。
“這大峽穀位於小石頭村南部,山穀險峻,人跡罕至。據傳有野獸……還有……神鬼出沒。”肖瑾道。
“有鬼神出沒?”方書雲似乎有些不相信道。
“是啊。故曆來去者多有去無回。聽說當初溫一楠、張樹奎和王玉柱三人曾試圖進入大峽穀一探究竟,不過沒幾日很快就退了回來,僥幸保全性命。”肖瑾接著道。
“上一回趙江溪、李遷、張進夥同村裏一個叫做小栓子的年輕人再次進入大峽穀,結果隻有那小栓子跑了回來,算是撿了一條命。傳說其他人隻恐已經遇難。”肖瑾道。
“噢,情況可靠?”方書雲問道。
“村裏人都這麽講,想必不會有錯。”肖瑾道。
方書雲背轉過身,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方書雲再次詢問肖瑾溫一楠刺殺若風的經過,肖瑾道:
“當時,溫一楠本欲生擒若風,交予水蓮觀發落,不料在逼近若風之時,若風孤注一擲,欲以《蓮花幻術》再次作法,引來雷火,與眾人同歸於盡。無奈之下,溫一楠拔劍刺之。隻是……”
“隻是怎麽?”方書雲問道。
“聖上,當時風雷大作,沙塵飛起,眾人皆掩麵閃避,待轉過神來時,那若風已然倒在了血泊之中。”肖瑾道。
“可曾有人見得溫一楠拔劍?”方書雲問道。
“未曾知曉。但依當時情景,非溫一楠莫能一擊除之。”肖瑾道。
是夜,方書雲思考再三,決意再修書與溫一楠。書信寫好,方書雲用朱漆禦印封好,第二日即派肖瑾送予溫一楠親啟。
肖瑾接皇上親筆禦信,不敢怠慢,快馬加鞭再至小石頭村,將信函當麵送與溫一楠。
那信封上依舊書寫:“溫一楠賢弟親啟”字樣。
溫一楠於議事堂以君臣之禮接過信函,待送走肖瑾後,方才回到廂房內,關閉房門,拆開信封,裏麵滾出一物,卻是半枚銅幣。
溫一楠自然知道這半枚銅幣的來曆,將它輕輕放在桌案之上,又取出信件細細閱讀。
信中言道:
“一楠賢弟:自青崖山一別,轉眼數載已過,我輩蒙先輩厚德,蒼天佑護,終於今朝推翻舊製,創立新朝,實現濟蒼生、除萬惡、奉民意、解苦難之夙願可期矣。然我中土,飽嚐天災,曆經戰亂,多少仁人誌士前赴後繼、拋灑熱血方才換得今日之局麵,此情此景,天地可鑒。
今我新朝如嬰兒初生,雖有陣痛,然而生機勃勃,前途無量。值此百廢待興之際,朝廷正自求賢若渴,網絡仁心。英雄勇武之誌士,睿智文明之仁人,無不急流勇進,擔當有為。今若能踏破蒼穹,喜樂眾生,也不枉往來一世,留取英名。
素聞賢弟文武之道,冠於當朝,仁義之心,眾皆仰慕,愚兄懇請賢弟入朝相伴,共赴使命。
吾意與賢弟各擁半壁江山,賢弟居江南,吾在北郡,南北互望互助,共建樂土。待天下昌平,萬民樂業,雖死可矣。
望賢弟順民心,應天意,及早入朝,共謀大計。若隻安身於一偶享樂,不顧天下安危,實不是賢弟之初衷,亦有違先輩之遺願。望賢弟三思後行。”
信後背書:
“愚兄書雲親筆
期盼迎候。
弟若肯來,請攜帶這半枚銅幣與肖瑾將軍一同前來。
王朝清和三年九月二日。”
議事堂內西廂房內,溫一楠略加思索,即刻連夜秉燭複信道:
“愚民溫一楠向聖上請安!溫一楠乃一介草民村夫,何德何能勞聖上牽掛,一楠枉有一劍之能,然亦隻是匹夫之勇,聖上力可拔山扛鼎,氣可蓋世補天。今天下一統實乃黎民百姓之幸也,願我王朝得上天佑護,順遂平安,百姓安居樂業,安享太平。”
“一楠無德無才,莫說半壁江山,隻這小石頭村,彈丸之地,亦難治理,且一楠散漫已慣,不堪約束,今去參政議事,恐誤國誤民。”
“聖上日理萬機,不敢多有贅述,現將半枚銅幣隨信複還,萬望聖上見諒寬恩。
恭祝聖安
溫一楠拜上。
王朝清和三年九月五日。”
溫一楠自從路詩瑤搬進溫家,就一直在議事堂裏住下。而小栓子自從大峽穀回來後,就在自家老宅子裏居住了。
這一晚,小栓子在東間房早早睡下,睡到夜半,起來小解,回來後隱約看見床炕另一頭黑乎乎睡著一個人,不禁嚇了一跳。
“你是誰?”小栓子驚呼一聲。
“我呀,李遷。”黑洞洞的屋裏,那人坐起身來道。
“李遷?你不是在桃花山莊嗎?”小栓子盯著那模模糊糊的黑影道。
“桃花山莊?什麽桃花山莊?我不是一直在你家裏住著嗎?幾時去的桃花山莊?”那自稱李遷的道。
“桃花山莊!大峽穀的桃花山莊啊!你和趙江溪、張進不都留在了那裏了嗎?。”小栓子驚訝地問道。
“沒有啊,我們一直在小石頭村啊!”李遷道。
屋裏很黑,小栓子始終看不清那李遷的麵目,卻似乎感覺到哪裏不對勁兒,心裏一緊,沉聲問道:“你不是李遷!你到底是誰?”
那人冷冷道:“肖瑾。”
“肖瑾?!”小栓子暗叫一聲不好,伸手摸枕下九龍刃,一伸手卻摸了個空。
“哈哈哈,不要摸了,是不是要的這個?”黑暗中的肖瑾手中舉起一物,在漆黑的夜色中卻隱隱泛起一絲寒光,正是九龍刃!
小栓子喝一聲:“把它還給我!”起身欲奪,卻被從外麵衝進來的幾名持刀錦衣衛團團圍住。
“你們想幹什麽?”小栓子怒道。
“沒什麽,跟我們走一趟,把事情說清楚,一切好商量。”肖瑾沉聲道。
卻說路方山的夫人楊氏來到小石頭村後便和葉桐暫住一處,平日裏二人相互照顧,相處倒也融洽。
這一日楊氏跟葉桐提起一事,葉桐聞聽,拍手稱好道:“這事就請婆母放心,保證辦好。”
原來,有一日路方遠見了路方山、楊氏夫婦二人,說起自己的女兒詩瑤年齡漸長,不免為女兒的婚配憂心,楊氏聞聽思量了一會兒就對路方遠道:
“我倒是相中一人,隻不知大哥意下如何。”
高玲聽說了穆小飛的事情,忽然心裏感覺很是歉疚,也許當初她不該要穆小飛那麽做。
葉桐很高興再次見到這個可愛的小妹妹,高玲講起了自己要穆小飛刺殺若風的事情,並請求葉桐原諒。
葉桐沉默了好久,然後對高玲說,她知道穆小飛做過很多壞事,那件事卻是穆小飛做的唯一讓她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事,所以她不後悔。
隨後,高玲和葉桐一起去拜祭了穆小飛的陵墓。
拜祭完畢,高玲指著不遠處掩映在樹叢中的一座寺廟道:“葉桐姐姐,那是什麽所在?”
“飛雲寺。”葉桐道。
“上一回還不曾見到,姐姐帶我過去瞧瞧可好?”高玲道。
葉桐道:“好。”
高玲和葉桐來到寺廟前,卻見廟門禁閉,葉桐扣打門環,好半天,門“吱呀”一聲打開了半個門縫,從裏麵出來一個小和尚,葉桐卻不認識,就問:“你是誰?”
小和尚道:“阿彌陀佛,俺叫迷真,請問施主何事?”
葉桐驚訝道:“迷真?小師傅,剛來的?”
“唔,剛來沒幾日。”小和尚點頭道。
“噢,怪不得呢,那別雲師傅在嗎?”葉桐問。
“不在,昨日剛出門,須幾日才回來。”小和尚道。
潮遠鎮楚雲閣早時候是一座古寺群,後夏遠帆駐守潮遠時改造為軍府,是坐鎮潮遠守軍的指揮部。
楚雲閣朝南坐北,共計三重庭院,紅磚碧瓦,基本為四合院布局,三重主房高大雄偉,東西兩側配以耳房,庭院寬敞,占地近3000平方米。
江南初定,時局待穩,方書雲選擇此地為臨時行宮,自有其深意。
楚雲閣主院即第二重院落主房中一間寬敞的廳房內,方書雲聽完肖瑾的密報表情凝重。
“如此說來,趙江溪並沒有戰死?”方書雲問道。
“據高紅生說,那個在大峽穀失蹤的趙熙極有可能就是趙江溪。另外兩個人,一個是丞相李遷,一個則是禁軍頭目張進。”肖瑾補充道。
“趙熙-----趙江溪,李遷------趙謙,張進-----張之前,確是有意思呢。”方書雲喃喃道。
“據奉運縣牢裏關押的一夥盜匪的口供,他們雖不識得舊朝皇上,有幾個卻認得那禁軍張進的,而且,當初知縣路方山的所作所為也確實令人可疑。”肖瑾道。
“要不把那個路方山抓起來問一問如何?”肖瑾接著道。
“算了,人家路方山早已經辭官不做那個舊朝知縣啦,況且現在又是溫一楠的座上客,拿什麽理由抓人?而且,他與冀州王高唐的舅父路方遠還是近門兄弟,如今就算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就不要招惹啦,姑且如此吧。”方書雲道。
“是!聖上英明!”肖瑾道。
“肖瑾,你何時學會了像那些朝中百官一般說話?”方書雲不悅道。
肖瑾聞言,漲紅了臉不再作聲。
“這小石頭村大峽穀到底是個什麽所在?”方書雲轉而問道。
“這大峽穀位於小石頭村南部,山穀險峻,人跡罕至。據傳有野獸……還有……神鬼出沒。”肖瑾道。
“有鬼神出沒?”方書雲似乎有些不相信道。
“是啊。故曆來去者多有去無回。聽說當初溫一楠、張樹奎和王玉柱三人曾試圖進入大峽穀一探究竟,不過沒幾日很快就退了回來,僥幸保全性命。”肖瑾接著道。
“上一回趙江溪、李遷、張進夥同村裏一個叫做小栓子的年輕人再次進入大峽穀,結果隻有那小栓子跑了回來,算是撿了一條命。傳說其他人隻恐已經遇難。”肖瑾道。
“噢,情況可靠?”方書雲問道。
“村裏人都這麽講,想必不會有錯。”肖瑾道。
方書雲背轉過身,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方書雲再次詢問肖瑾溫一楠刺殺若風的經過,肖瑾道:
“當時,溫一楠本欲生擒若風,交予水蓮觀發落,不料在逼近若風之時,若風孤注一擲,欲以《蓮花幻術》再次作法,引來雷火,與眾人同歸於盡。無奈之下,溫一楠拔劍刺之。隻是……”
“隻是怎麽?”方書雲問道。
“聖上,當時風雷大作,沙塵飛起,眾人皆掩麵閃避,待轉過神來時,那若風已然倒在了血泊之中。”肖瑾道。
“可曾有人見得溫一楠拔劍?”方書雲問道。
“未曾知曉。但依當時情景,非溫一楠莫能一擊除之。”肖瑾道。
是夜,方書雲思考再三,決意再修書與溫一楠。書信寫好,方書雲用朱漆禦印封好,第二日即派肖瑾送予溫一楠親啟。
肖瑾接皇上親筆禦信,不敢怠慢,快馬加鞭再至小石頭村,將信函當麵送與溫一楠。
那信封上依舊書寫:“溫一楠賢弟親啟”字樣。
溫一楠於議事堂以君臣之禮接過信函,待送走肖瑾後,方才回到廂房內,關閉房門,拆開信封,裏麵滾出一物,卻是半枚銅幣。
溫一楠自然知道這半枚銅幣的來曆,將它輕輕放在桌案之上,又取出信件細細閱讀。
信中言道:
“一楠賢弟:自青崖山一別,轉眼數載已過,我輩蒙先輩厚德,蒼天佑護,終於今朝推翻舊製,創立新朝,實現濟蒼生、除萬惡、奉民意、解苦難之夙願可期矣。然我中土,飽嚐天災,曆經戰亂,多少仁人誌士前赴後繼、拋灑熱血方才換得今日之局麵,此情此景,天地可鑒。
今我新朝如嬰兒初生,雖有陣痛,然而生機勃勃,前途無量。值此百廢待興之際,朝廷正自求賢若渴,網絡仁心。英雄勇武之誌士,睿智文明之仁人,無不急流勇進,擔當有為。今若能踏破蒼穹,喜樂眾生,也不枉往來一世,留取英名。
素聞賢弟文武之道,冠於當朝,仁義之心,眾皆仰慕,愚兄懇請賢弟入朝相伴,共赴使命。
吾意與賢弟各擁半壁江山,賢弟居江南,吾在北郡,南北互望互助,共建樂土。待天下昌平,萬民樂業,雖死可矣。
望賢弟順民心,應天意,及早入朝,共謀大計。若隻安身於一偶享樂,不顧天下安危,實不是賢弟之初衷,亦有違先輩之遺願。望賢弟三思後行。”
信後背書:
“愚兄書雲親筆
期盼迎候。
弟若肯來,請攜帶這半枚銅幣與肖瑾將軍一同前來。
王朝清和三年九月二日。”
議事堂內西廂房內,溫一楠略加思索,即刻連夜秉燭複信道:
“愚民溫一楠向聖上請安!溫一楠乃一介草民村夫,何德何能勞聖上牽掛,一楠枉有一劍之能,然亦隻是匹夫之勇,聖上力可拔山扛鼎,氣可蓋世補天。今天下一統實乃黎民百姓之幸也,願我王朝得上天佑護,順遂平安,百姓安居樂業,安享太平。”
“一楠無德無才,莫說半壁江山,隻這小石頭村,彈丸之地,亦難治理,且一楠散漫已慣,不堪約束,今去參政議事,恐誤國誤民。”
“聖上日理萬機,不敢多有贅述,現將半枚銅幣隨信複還,萬望聖上見諒寬恩。
恭祝聖安
溫一楠拜上。
王朝清和三年九月五日。”
溫一楠自從路詩瑤搬進溫家,就一直在議事堂裏住下。而小栓子自從大峽穀回來後,就在自家老宅子裏居住了。
這一晚,小栓子在東間房早早睡下,睡到夜半,起來小解,回來後隱約看見床炕另一頭黑乎乎睡著一個人,不禁嚇了一跳。
“你是誰?”小栓子驚呼一聲。
“我呀,李遷。”黑洞洞的屋裏,那人坐起身來道。
“李遷?你不是在桃花山莊嗎?”小栓子盯著那模模糊糊的黑影道。
“桃花山莊?什麽桃花山莊?我不是一直在你家裏住著嗎?幾時去的桃花山莊?”那自稱李遷的道。
“桃花山莊!大峽穀的桃花山莊啊!你和趙江溪、張進不都留在了那裏了嗎?。”小栓子驚訝地問道。
“沒有啊,我們一直在小石頭村啊!”李遷道。
屋裏很黑,小栓子始終看不清那李遷的麵目,卻似乎感覺到哪裏不對勁兒,心裏一緊,沉聲問道:“你不是李遷!你到底是誰?”
那人冷冷道:“肖瑾。”
“肖瑾?!”小栓子暗叫一聲不好,伸手摸枕下九龍刃,一伸手卻摸了個空。
“哈哈哈,不要摸了,是不是要的這個?”黑暗中的肖瑾手中舉起一物,在漆黑的夜色中卻隱隱泛起一絲寒光,正是九龍刃!
小栓子喝一聲:“把它還給我!”起身欲奪,卻被從外麵衝進來的幾名持刀錦衣衛團團圍住。
“你們想幹什麽?”小栓子怒道。
“沒什麽,跟我們走一趟,把事情說清楚,一切好商量。”肖瑾沉聲道。
卻說路方山的夫人楊氏來到小石頭村後便和葉桐暫住一處,平日裏二人相互照顧,相處倒也融洽。
這一日楊氏跟葉桐提起一事,葉桐聞聽,拍手稱好道:“這事就請婆母放心,保證辦好。”
原來,有一日路方遠見了路方山、楊氏夫婦二人,說起自己的女兒詩瑤年齡漸長,不免為女兒的婚配憂心,楊氏聞聽思量了一會兒就對路方遠道:
“我倒是相中一人,隻不知大哥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