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
麵對典吏的再次詢問,賈友善坦誠道:“我去銀鋪取銀,是因為要購置店麵,好開辦分店。官爺若是存疑,可去牙行詢問,或去找長燈街的荀子雲,他們都可為我作證......”
聽著賈友善的辨詞,負責堂事筆錄的典吏執筆一陣速寫。
一旁,王劍春給身旁的衙役交待了幾句,衙役聞言點了點頭,快步向衙外行去。
此時,已經接受過盤問的李易正好奇的打量著中堂的布置。
衙門中堂也叫思補堂,是調查案件,處理民事糾紛的地方,還兼有典吏在辦公時臨時休息以及和同僚們商議政事的作用。
四處打量一番,最後李易將目光落在北牆下一張不起眼的小桌上。
小桌旁,一位身穿常服,麵容端正的中年人正在閉目養神。
在其對麵,還坐著一個拿劍削梨的英氣女子。
李易看著對方清麗白皙的側顏,總覺得有些熟悉。
青衣、長劍,以及那英氣的眉......
是她?
李易立時想起了灰石鋪前,曾送給他一盆酸桔的‘好心人’。
北牆,鬆鶴圖下。
謝嬋似有所覺,轉頭看向李易所在的位置。
四目相對,李易回以微笑。
雖然那些桔子並不好吃,但對方起碼在他生意慘淡的時候關照過他。
這是情分,要記著。
謝嬋麵無表情的看著李易,手中削梨的動作卻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
盲削?
李易目光徹底被女子手中的梨和劍吸引。
待謝嬋削好了梨,準備享用時,李易方才注意到對方冷漠的臉,以及微微眯起的雙眼。
輕咳一聲,李易收回了目光。
此時,中堂內陸陸續續已經聚集了十幾位與案件有關的人員。
銀鋪掌櫃季福。
季福的侄子季平。
銀鋪隔壁胭脂店的老板許三娘。
失銀當天取了所有存銀的賈友善。
有意向賈友善出售店麵的荀子雲。
巡夜更夫李易、孫成。
以及昨日給徐記銀鋪修過房牆的石瓦匠宋丙。
還有其餘數位與銀鋪有過交集的人候在中堂,等待典吏問話。
總之,隻要失竊當天跟徐記銀鋪有點關係的,都被‘請’到了衙門。
時至中午,經過一圈詢問調查後,王劍春往某個方向看了一眼。
此時北牆鬆鶴圖下隻剩下一張閑置的桌子,原先坐在桌旁的兩道人影均已消失不見。
......
府衙公堂。
府尹蘇文山將剛錄好的卷宗過目了一遍。
一旁,府丞崔懷問道:“大人覺得此案如何?”
蘇文山搖頭道:“現場並未發現任何異常,應當是人為,若是牽涉妖崇,丟失的就不會是三千多兩銀子。”
“大人可有眉目?”
蘇文山聞言將卷宗遞給崔懷,沉吟道:“徐記銀鋪是營安府徐家產業,掌櫃季福隻是代為管理,不排除他監守自盜的可能。”
“季福的侄子季平在銀鋪裏擔任稱銀夥計,其生性好賭,也有盜銀動機。”
“還有同悅酒樓的夥計李易,其白日裏不得清閑,卻還要在夜裏去當更夫。
更夫月錢極低,多是些老人去做,他為何又要去幹這吃力不討好的活?”
崔懷思忖道:“許是他早就盯上了銀鋪,但礙於府城宵禁,不好動手,於是便假借更夫身份,好方便夜裏行事。”
蘇文山點頭道:“此人亦有嫌疑。”
說罷,蘇文山繼續道:“還有一個是當天給銀鋪修補房牆的石瓦匠宋丙,據季福所言,宋丙修補的恰是庫房的門牆。”
目光掃過府丞、堂事以及數位典吏。
蘇文山拱了拱手,肅然道:“秋末京察在即,城中盜案卻是不能不破,還請諸位不留餘力,協助本官盡早平息城內亂象。”
......
思補堂,經過簡單訊問核對後,典吏便放行讓眾人離去。
不過在離開時,典吏特意有過交待:凡是參與訊問之人,均不準離開府城,去往別處。
李易對此並無意見,他好不容易在府城有了穩定工作,又豈會隨便離開?
將銀鋪案當做一個小插曲後,李易便又恢複了白天上工,夜裏加班的充實生活。
然而,兩日後的清晨——
正擦著桌子,聽著客人談天說地的李易卻再次被捕快帶到了衙門。
這次是衙門的公堂。
公堂內,兩邊的衙役手持水火棍,看向李易的目光就宛如看到了十惡不赦之徒,異常冷硬。
公堂之上,麵色肅然的蘇文山猛拍驚堂木,高聲喝道:“升堂!”
李易眉頭一跳,目光落在了蘇文山威嚴冷峻的麵龐上。
“李易,你可知罪!”
“回稟大人,草民不知。”
“好一個不知!”蘇文山疾言厲色道:“你借更夫之便,心懷歹念,於三日前盜取徐記銀鋪白銀共計三千六百餘兩,此事已然事發,你還不認罪!”
“......”
李易睜大眼眸,看向再度敲響驚堂木的蘇文山。
“大人,草民......”
未等李易辯解,蘇文山再次沉喝道:“孫成已經招供,你還有什麽話說!”
按刑房筆錄上的陳詞,最有助於李易擺脫嫌疑的便是能夠證明其沒有作案時間的孫成。
兩人結伴打更,若是盜銀者為李易,那麽孫成就必然知情,或是從犯!
蘇文山緊盯著李易的反應,試圖從中找到破綻。
公堂中,李易此時反而冷靜下來。
方才他下意識以為府尹是要拿他和孫成頂罪,想要坑陷於他。
不過稍一思索,李易便擱置了這個想法。
在酒樓任職小二時,他沒少聽聞蘇文山的清名。
其人出身貧寒,幼年時曾因家中拮據,兄弟姐妹缺衣少食而離家出走,後來得貴人資助,開始奮發讀書,考取功名。
便是為官之後,蘇文山也一直保持幼時德行,清廉中正,在太康府頗有清名。
想起眼前這位府尹的一些過往,李易麵露思索之色。
“李易,你不發一言可是已經服罪?”
下首,李易搖頭道:“大人不必詐我,竊盜之事實乃與我無關。”
眼下之世,斷獄審問之時多用五聽法、智斷法,以及詐取、譎用和誘獲之法。
此時李易已然回過味來,蘇文山用的顯然就是詐取之法。
麵對典吏的再次詢問,賈友善坦誠道:“我去銀鋪取銀,是因為要購置店麵,好開辦分店。官爺若是存疑,可去牙行詢問,或去找長燈街的荀子雲,他們都可為我作證......”
聽著賈友善的辨詞,負責堂事筆錄的典吏執筆一陣速寫。
一旁,王劍春給身旁的衙役交待了幾句,衙役聞言點了點頭,快步向衙外行去。
此時,已經接受過盤問的李易正好奇的打量著中堂的布置。
衙門中堂也叫思補堂,是調查案件,處理民事糾紛的地方,還兼有典吏在辦公時臨時休息以及和同僚們商議政事的作用。
四處打量一番,最後李易將目光落在北牆下一張不起眼的小桌上。
小桌旁,一位身穿常服,麵容端正的中年人正在閉目養神。
在其對麵,還坐著一個拿劍削梨的英氣女子。
李易看著對方清麗白皙的側顏,總覺得有些熟悉。
青衣、長劍,以及那英氣的眉......
是她?
李易立時想起了灰石鋪前,曾送給他一盆酸桔的‘好心人’。
北牆,鬆鶴圖下。
謝嬋似有所覺,轉頭看向李易所在的位置。
四目相對,李易回以微笑。
雖然那些桔子並不好吃,但對方起碼在他生意慘淡的時候關照過他。
這是情分,要記著。
謝嬋麵無表情的看著李易,手中削梨的動作卻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
盲削?
李易目光徹底被女子手中的梨和劍吸引。
待謝嬋削好了梨,準備享用時,李易方才注意到對方冷漠的臉,以及微微眯起的雙眼。
輕咳一聲,李易收回了目光。
此時,中堂內陸陸續續已經聚集了十幾位與案件有關的人員。
銀鋪掌櫃季福。
季福的侄子季平。
銀鋪隔壁胭脂店的老板許三娘。
失銀當天取了所有存銀的賈友善。
有意向賈友善出售店麵的荀子雲。
巡夜更夫李易、孫成。
以及昨日給徐記銀鋪修過房牆的石瓦匠宋丙。
還有其餘數位與銀鋪有過交集的人候在中堂,等待典吏問話。
總之,隻要失竊當天跟徐記銀鋪有點關係的,都被‘請’到了衙門。
時至中午,經過一圈詢問調查後,王劍春往某個方向看了一眼。
此時北牆鬆鶴圖下隻剩下一張閑置的桌子,原先坐在桌旁的兩道人影均已消失不見。
......
府衙公堂。
府尹蘇文山將剛錄好的卷宗過目了一遍。
一旁,府丞崔懷問道:“大人覺得此案如何?”
蘇文山搖頭道:“現場並未發現任何異常,應當是人為,若是牽涉妖崇,丟失的就不會是三千多兩銀子。”
“大人可有眉目?”
蘇文山聞言將卷宗遞給崔懷,沉吟道:“徐記銀鋪是營安府徐家產業,掌櫃季福隻是代為管理,不排除他監守自盜的可能。”
“季福的侄子季平在銀鋪裏擔任稱銀夥計,其生性好賭,也有盜銀動機。”
“還有同悅酒樓的夥計李易,其白日裏不得清閑,卻還要在夜裏去當更夫。
更夫月錢極低,多是些老人去做,他為何又要去幹這吃力不討好的活?”
崔懷思忖道:“許是他早就盯上了銀鋪,但礙於府城宵禁,不好動手,於是便假借更夫身份,好方便夜裏行事。”
蘇文山點頭道:“此人亦有嫌疑。”
說罷,蘇文山繼續道:“還有一個是當天給銀鋪修補房牆的石瓦匠宋丙,據季福所言,宋丙修補的恰是庫房的門牆。”
目光掃過府丞、堂事以及數位典吏。
蘇文山拱了拱手,肅然道:“秋末京察在即,城中盜案卻是不能不破,還請諸位不留餘力,協助本官盡早平息城內亂象。”
......
思補堂,經過簡單訊問核對後,典吏便放行讓眾人離去。
不過在離開時,典吏特意有過交待:凡是參與訊問之人,均不準離開府城,去往別處。
李易對此並無意見,他好不容易在府城有了穩定工作,又豈會隨便離開?
將銀鋪案當做一個小插曲後,李易便又恢複了白天上工,夜裏加班的充實生活。
然而,兩日後的清晨——
正擦著桌子,聽著客人談天說地的李易卻再次被捕快帶到了衙門。
這次是衙門的公堂。
公堂內,兩邊的衙役手持水火棍,看向李易的目光就宛如看到了十惡不赦之徒,異常冷硬。
公堂之上,麵色肅然的蘇文山猛拍驚堂木,高聲喝道:“升堂!”
李易眉頭一跳,目光落在了蘇文山威嚴冷峻的麵龐上。
“李易,你可知罪!”
“回稟大人,草民不知。”
“好一個不知!”蘇文山疾言厲色道:“你借更夫之便,心懷歹念,於三日前盜取徐記銀鋪白銀共計三千六百餘兩,此事已然事發,你還不認罪!”
“......”
李易睜大眼眸,看向再度敲響驚堂木的蘇文山。
“大人,草民......”
未等李易辯解,蘇文山再次沉喝道:“孫成已經招供,你還有什麽話說!”
按刑房筆錄上的陳詞,最有助於李易擺脫嫌疑的便是能夠證明其沒有作案時間的孫成。
兩人結伴打更,若是盜銀者為李易,那麽孫成就必然知情,或是從犯!
蘇文山緊盯著李易的反應,試圖從中找到破綻。
公堂中,李易此時反而冷靜下來。
方才他下意識以為府尹是要拿他和孫成頂罪,想要坑陷於他。
不過稍一思索,李易便擱置了這個想法。
在酒樓任職小二時,他沒少聽聞蘇文山的清名。
其人出身貧寒,幼年時曾因家中拮據,兄弟姐妹缺衣少食而離家出走,後來得貴人資助,開始奮發讀書,考取功名。
便是為官之後,蘇文山也一直保持幼時德行,清廉中正,在太康府頗有清名。
想起眼前這位府尹的一些過往,李易麵露思索之色。
“李易,你不發一言可是已經服罪?”
下首,李易搖頭道:“大人不必詐我,竊盜之事實乃與我無關。”
眼下之世,斷獄審問之時多用五聽法、智斷法,以及詐取、譎用和誘獲之法。
此時李易已然回過味來,蘇文山用的顯然就是詐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