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也願意捐出一半家產充實國庫,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將一半家產捐出來,何灌也是一陣肉疼。
盡管他身為禦史大夫。
掌管著權力極大的禦史台。
真想撈錢,那也很輕鬆。
但何灌卻沒敢亂來。
主要是他這個位置極其特殊。
非常容易得罪人。
不少人都盯著的。
稍微做點出格的事,絕對會被人抓住把柄給拉下馬。
盡管他姐姐是後宮太妃。
但和寧家這些傳承百年的世家比起來,那就不是一個檔次。
所以。
何灌當了很長時間的禦史大夫,但家產並不多。
見何灌站了出來。
一旁的童俅微微歎了口氣。
“這事是逃不掉了,得硬著頭皮上了。”
童俅立即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啟奏陛下,臣也願意捐出一半家產充實國庫。”
隨著何灌,童俅這些大佬站出來表態。
他們為數不多的親信大臣也是跟著表態。
一時間。
大殿裏便有十多名大臣站出來附和夏吉的提議。
最高的大多捐五成。
最低的也是捐三成,倒也不少。
大慶殿裏有八十來名大臣,盡管目前隻有十來名大臣表態,連一半都不到。
但秦政還是很滿意的。
有了這個開頭,接下來要做的事就好辦了。
秦政的目光在大殿裏環視了一圈。
根據謝旌昨晚所提供的那份名單來看。
寧黨成員一個都沒站出來表態。
目光停留在神色陰沉的寧恒身上,秦政心下琢磨著:
“這些寧黨成員是在等著寧恒,如果寧恒不表態,他們也不敢隨意表態。”
秦政不會坐等寧恒帶頭表態了。
既然夏吉把這事擺在台麵上了,勢已經造起來了,那就得主動出擊。
秦政從龍椅上站起來,居高臨下的看著下方捐錢的一眾大臣,道:
“諸位臣工能在國家困難之時捐獻家產充實國庫,你們都是忠君體國,群臣之典範,不愧為是朕之肱骨,朝廷棟梁,
社稷之柱,此番舉動,朕心甚慰。”
盡管捐一部分家產出來有些肉疼,但得到天子的誇獎倒也值得。
更有個別大臣心下盤算起小九九:
“這次捐點家產出來在陛下這裏留個好印象,萬一哪天被陛下看中了,這就是千值萬了。”
這些帶著小九九的大臣紛紛回稟:
“多謝陛下誇讚,這些都是臣等應該做的,不值一提。”
秦政淡然一笑,繼續道:
“充實國庫這件事,朕身為天子,更加不能置身事外,因此,朕決定從內帑中取出十萬兩銀子放置國庫,以緩解國庫存銀不足。”
無論是夏吉等站出來表態的大臣,還是寧恒等保持沉默的一眾大臣。
聽到秦政這句話後。
神態各異,內心想法各異。
“陛下竟舍得從內帑裏拿出十萬兩銀子放到國庫去?這可是大手筆啊。”
“完了,這次不想捐都得捐了,這是擺明逼著我們捐款啊。”
“這不就是作秀嘛,他登基這一年的開銷怕是有幾個十萬兩,就拿十萬兩出來真是不值一提。”
“我還準備捐個幾十兩銀子意思意思,現在看來,怕是拿不出手啊。”
殿內一眾大臣都有了小心思。
他們也很清楚。
天子帶頭表態。
他們如果再不站出來表態,絕對會給天子留下一個極不好的印象,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仕途。
而此時的寧恒才是進退兩難。
“看這樣子,今天這事是躲不掉了,如果再不表態,會給皇帝小兒和夏吉這些老匹夫留下話柄,銀子事小,麵子不能丟。”
就在寧恒琢磨著該捐多少時。
夏吉聽了秦政的話後神色一喜,躬身道:
“陛下此舉,實乃我大康百姓之福,社稷之幸,臣等與陛下一道,定能解決國庫空虛,渡過此番難關。”
說完,他對著秦政深深一拜:
“陛下萬歲,大康萬歲!”
有了夏吉帶頭,剛才站出來支持表態的那些大臣也是紛紛朝著秦政一拜:
“陛下萬歲,大康萬歲!”
事情都到這份上了,那些一直沒表態的大臣也是無法繼續保持沉默。
“陛下,臣願意捐出千兩銀子充實國庫,為大康江山社稷盡一份力。”
“臣願意捐出百兩銀子充實國庫。”
“臣家境貧寒,但為了大康江山社稷,願意捐出百兩銀子充實國庫。”
“臣……”
一時間。
陸續又有十多名大臣站出來表態。
這一下,寧恒隻得硬著頭皮站出來。
“啟奏陛下,臣願意捐出七成家產充實國庫。”
一聽寧恒竟願意捐出七成家產,秦政倒是有些意外。
不過他也很清楚。
寧恒這七成家產到底有多少,那就是個未知數了。
實際捐多少那是他自己說的,無法查證。
不過。
口頭表揚還是得有的。
“寧愛卿願捐出七成家產充實國庫,實乃高義,不愧為當朝宰相,群臣表率,朕心甚慰。”
寧恒聽了秦政這句話,心下一聲冷笑:
“真以為我會捐出七成家產?做夢去吧。”
不過他嘴上倒是很恭敬。
“這些都是臣應該做的,不敢居功。”
秦政笑了笑,倒也沒多說什麽。
看著殿內差不多近七成大臣表態了,這事差不多該收尾了。
他環視了一圈殿內眾臣,道:
“諸位愛卿此番願意與國共進退,實乃人臣表率,不過,捐款數目多寡,還請諸位臣工量力而行,不可影響到自家生計開銷。”
秦政頓了頓,道:
“這樣吧,朕給你們一晚的時間回去合計合計,明天早朝之時,朕會派人登記諸位的具體數額,諸位臣工意下如何?”
秦政這句話,倒是說出了不少大臣的心聲。
他們就怕當眾表態說出具體數目。
捐多了又舍不得。
捐少了又不好意思開口。
派人登記這法子倒也可行。
因此,一眾大臣紛紛點頭領命:
“臣等遵旨。”
這事暫時算是結束了,繼續討論下去也沒必要。
等一眾大臣安靜後,他開口問道:
“諸位臣工,你們可還有別的事啟奏?”
秦政話音落下,禮部左侍郎文忠站了出來稟報:
“啟奏陛下,臣有本啟奏”
將一半家產捐出來,何灌也是一陣肉疼。
盡管他身為禦史大夫。
掌管著權力極大的禦史台。
真想撈錢,那也很輕鬆。
但何灌卻沒敢亂來。
主要是他這個位置極其特殊。
非常容易得罪人。
不少人都盯著的。
稍微做點出格的事,絕對會被人抓住把柄給拉下馬。
盡管他姐姐是後宮太妃。
但和寧家這些傳承百年的世家比起來,那就不是一個檔次。
所以。
何灌當了很長時間的禦史大夫,但家產並不多。
見何灌站了出來。
一旁的童俅微微歎了口氣。
“這事是逃不掉了,得硬著頭皮上了。”
童俅立即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啟奏陛下,臣也願意捐出一半家產充實國庫。”
隨著何灌,童俅這些大佬站出來表態。
他們為數不多的親信大臣也是跟著表態。
一時間。
大殿裏便有十多名大臣站出來附和夏吉的提議。
最高的大多捐五成。
最低的也是捐三成,倒也不少。
大慶殿裏有八十來名大臣,盡管目前隻有十來名大臣表態,連一半都不到。
但秦政還是很滿意的。
有了這個開頭,接下來要做的事就好辦了。
秦政的目光在大殿裏環視了一圈。
根據謝旌昨晚所提供的那份名單來看。
寧黨成員一個都沒站出來表態。
目光停留在神色陰沉的寧恒身上,秦政心下琢磨著:
“這些寧黨成員是在等著寧恒,如果寧恒不表態,他們也不敢隨意表態。”
秦政不會坐等寧恒帶頭表態了。
既然夏吉把這事擺在台麵上了,勢已經造起來了,那就得主動出擊。
秦政從龍椅上站起來,居高臨下的看著下方捐錢的一眾大臣,道:
“諸位臣工能在國家困難之時捐獻家產充實國庫,你們都是忠君體國,群臣之典範,不愧為是朕之肱骨,朝廷棟梁,
社稷之柱,此番舉動,朕心甚慰。”
盡管捐一部分家產出來有些肉疼,但得到天子的誇獎倒也值得。
更有個別大臣心下盤算起小九九:
“這次捐點家產出來在陛下這裏留個好印象,萬一哪天被陛下看中了,這就是千值萬了。”
這些帶著小九九的大臣紛紛回稟:
“多謝陛下誇讚,這些都是臣等應該做的,不值一提。”
秦政淡然一笑,繼續道:
“充實國庫這件事,朕身為天子,更加不能置身事外,因此,朕決定從內帑中取出十萬兩銀子放置國庫,以緩解國庫存銀不足。”
無論是夏吉等站出來表態的大臣,還是寧恒等保持沉默的一眾大臣。
聽到秦政這句話後。
神態各異,內心想法各異。
“陛下竟舍得從內帑裏拿出十萬兩銀子放到國庫去?這可是大手筆啊。”
“完了,這次不想捐都得捐了,這是擺明逼著我們捐款啊。”
“這不就是作秀嘛,他登基這一年的開銷怕是有幾個十萬兩,就拿十萬兩出來真是不值一提。”
“我還準備捐個幾十兩銀子意思意思,現在看來,怕是拿不出手啊。”
殿內一眾大臣都有了小心思。
他們也很清楚。
天子帶頭表態。
他們如果再不站出來表態,絕對會給天子留下一個極不好的印象,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仕途。
而此時的寧恒才是進退兩難。
“看這樣子,今天這事是躲不掉了,如果再不表態,會給皇帝小兒和夏吉這些老匹夫留下話柄,銀子事小,麵子不能丟。”
就在寧恒琢磨著該捐多少時。
夏吉聽了秦政的話後神色一喜,躬身道:
“陛下此舉,實乃我大康百姓之福,社稷之幸,臣等與陛下一道,定能解決國庫空虛,渡過此番難關。”
說完,他對著秦政深深一拜:
“陛下萬歲,大康萬歲!”
有了夏吉帶頭,剛才站出來支持表態的那些大臣也是紛紛朝著秦政一拜:
“陛下萬歲,大康萬歲!”
事情都到這份上了,那些一直沒表態的大臣也是無法繼續保持沉默。
“陛下,臣願意捐出千兩銀子充實國庫,為大康江山社稷盡一份力。”
“臣願意捐出百兩銀子充實國庫。”
“臣家境貧寒,但為了大康江山社稷,願意捐出百兩銀子充實國庫。”
“臣……”
一時間。
陸續又有十多名大臣站出來表態。
這一下,寧恒隻得硬著頭皮站出來。
“啟奏陛下,臣願意捐出七成家產充實國庫。”
一聽寧恒竟願意捐出七成家產,秦政倒是有些意外。
不過他也很清楚。
寧恒這七成家產到底有多少,那就是個未知數了。
實際捐多少那是他自己說的,無法查證。
不過。
口頭表揚還是得有的。
“寧愛卿願捐出七成家產充實國庫,實乃高義,不愧為當朝宰相,群臣表率,朕心甚慰。”
寧恒聽了秦政這句話,心下一聲冷笑:
“真以為我會捐出七成家產?做夢去吧。”
不過他嘴上倒是很恭敬。
“這些都是臣應該做的,不敢居功。”
秦政笑了笑,倒也沒多說什麽。
看著殿內差不多近七成大臣表態了,這事差不多該收尾了。
他環視了一圈殿內眾臣,道:
“諸位愛卿此番願意與國共進退,實乃人臣表率,不過,捐款數目多寡,還請諸位臣工量力而行,不可影響到自家生計開銷。”
秦政頓了頓,道:
“這樣吧,朕給你們一晚的時間回去合計合計,明天早朝之時,朕會派人登記諸位的具體數額,諸位臣工意下如何?”
秦政這句話,倒是說出了不少大臣的心聲。
他們就怕當眾表態說出具體數目。
捐多了又舍不得。
捐少了又不好意思開口。
派人登記這法子倒也可行。
因此,一眾大臣紛紛點頭領命:
“臣等遵旨。”
這事暫時算是結束了,繼續討論下去也沒必要。
等一眾大臣安靜後,他開口問道:
“諸位臣工,你們可還有別的事啟奏?”
秦政話音落下,禮部左侍郎文忠站了出來稟報:
“啟奏陛下,臣有本啟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