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道行的目光中帶著回憶,輕聲說道:“第二次,是你迎蔣太後來京奉養時,再次和百官爭執。


    當時你來找我,說要辭去皇帝之位,跟著蔣太後回興王府去,可還記得嗎?”


    嘉靖垂著頭:“我記得,後來也是母後下了懿旨,封我父母為興獻帝和興國後,以皇後身份入宮奉養。


    蔣太後才得以從大明門以皇太後之禮入宮,若非母後成全,那一次,我可能真的就要辭去帝位了。”


    老拐冷笑一聲:“你這話也隻能騙騙皇後罷了,她心地善良,才會相信。你會辭去皇帝之位?


    你為了坐穩皇帝的位子,連她的孫子孫女都要殺掉,那時你怎麽不想著辭去皇帝之位呢?”


    嘉靖被老拐懟得無話可說,又不願當著張太後的麵幹掉老拐,隻得冷哼一聲,以示反擊。


    蘭道行淡淡的說道:“其實在你來找我之後,楊廷和也來找我了,他再次問起我手中究竟有什麽秘密。


    我告訴他,這並非他應該知道的時候。武宗是說,若新皇無道,方可以此秘密撥亂反正。


    可厚熜隻是想供養親娘,不想把自己的親爹親娘叫成叔叔嬸嬸,這是人之常情,怎麽能算無道呢?


    這是孝道啊,雖然有不合禮數之處,可難道真的因為他要盡孝,我們就要換一個新皇帝嗎?


    楊廷和默然許久,最後長歎一聲,說那就再看看吧。他走後,我就下了懿旨,讓你接母親進宮。”


    嘉靖垂著頭,淚流滿麵,他記得,這是他和張太後最後的溫馨時光了,當蔣太後入宮之後,這樣的時光就再也沒有了……


    蘭道行也停了一會兒,顯然內心中也是頗為感慨,許久後,才重新開口。


    “第三次,就是嘉靖三年時,你再一次發起大禮議,要為親生父母加尊號,尊為皇帝和皇太後。


    那一次也是你和楊廷和最激烈的一次爭鬥,最後楊廷和上書請辭,你同意了,還記得嗎?”


    嘉靖記得,他當時是真的想直接把楊廷和趕走。曆史上,他確實也是這麽做的。


    但在這裏,張太後挽留了楊廷和。而楊廷和也第三次向張太後提出了關於秘密的問題。


    楊廷和認為,這一次無論如何,都不再是嘉靖執拗的小事兒了。嘉靖已經明顯要借題發揮,破舊立新了。


    借題發揮,就是借著辯論我爹是我爹的問題,看看誰是忠於自己的,誰是敢反對自己的,在心裏記下小本本。


    然後對忠於自己的,大力提拔,形成自己的領導班底。對敢反對自己的,罷官免職,打壓流放,以鞏固皇權。


    楊廷和認為,這已經可以算是“無道”了,而且道理十分充分。


    一個皇帝,不以江山社稷考量思慮,一味在我爹是我爹的問題上糾纏不休,首先是不識大體。


    一個皇帝,不以賢愚忠奸區分群臣,一味以大禮議考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與曆代昏君何異?


    所以,楊廷和堅定地要求張太後拿出武宗留下的秘密來,對嘉靖進行撥亂反正!


    嘉靖從不知道楊廷和還有過這番言論,頓時火兒了:“母後,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楊廷和他仗著自己是四朝老臣,囂張跋扈,一心以相權壓君權,欺我年幼,事事作對!


    我若不提拔新人,準備自己的班底,難道我要當個傀儡皇帝不成?他這分明是戀棧權位,卻反過來說我!”


    蘭道行歎了口氣:“厚熜,若說戀棧權位,每個人當官當大了,當久了,都會有這個問題的。


    可楊廷和反對你借著大禮議提拔新人,打擊老臣,卻並非是這個心思。


    你平心靜氣地想想看,從武宗離世,到他嘉靖十年徹底離開,這十年間,大明幹得怎麽樣?”


    嘉靖一愣,他倒確實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此時平心靜氣地想想,不難發現,楊廷和在的時候,大明一直幹得不錯。


    武宗離世時,留給楊廷和的爛攤子並不僅是江彬,還有他多年胡鬧留下的一大堆屁股要擦。


    武宗是個很矛盾的皇帝,他充滿了尚武精神,夢想著能像朱元璋和朱棣一樣縱橫沙場,飲馬長河。


    為此他不惜自封為大將軍,枕戈待旦,時刻準備和人幹架。其他皇帝一聽見哪裏打仗就皺眉,他是一聽見哪裏打仗就開心得跳起來。


    但比起祖宗來,武宗的偏科比較嚴重。朱元璋和朱棣不光能打仗,治理朝政也是很勤奮用心的,武宗在這方麵就沒有耐心了。


    而在用人方麵,武宗也體現了他的特點:既重用聽話好玩的奸臣,也重用耿直能幹的忠臣。


    忠臣要幹掉奸臣,他舍不得;奸臣要幹掉忠臣,他不允許。這個風格和後來的嘉靖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武宗臨死的時候,就像一個玩夠了的孩子,要上床睡覺了,開始找媽媽收拾被自己霍霍夠嗆的屋子。


    他給楊廷和留下了很多遺命,全部總結起來就是:朕玩夠了,你把屋子收拾幹淨,等著下一個人來吧……


    在武宗死後,嘉靖還沒登基之前,這段時間皇權空缺了三十八天。在這三十八天裏,楊廷和就是說一不二的大佬,他頒布了很多條令。


    這些條令包括:減輕漕糧和賦稅,取消團練,重整邊兵,遣返宮女、樂人,釋放無辜囚徒,裁減冗兵、冗員,誅殺亂臣。


    當嘉靖登基後,對楊廷和發布的這些政策,一來挑不出毛病,二來當時楊廷和位高權重,他必須要給麵子,因此一直沿用了十年。


    一直到楊廷和辭官離任後,小心眼的嘉靖在嚴嵩等人的慫恿之下,逐步廢棄了楊廷和的政策,而大明也從中興之路上逐漸開始變成湊合了……


    嘉靖垂頭喪氣地發現,自己前半截的英明表現,原來和楊廷和的輔佐有分不開的關係。這個發現讓他十分沮喪。


    其實以嘉靖的聰明才智,絕不會到今天,在張太後的提醒下才能想到這一點。可問題是,他平時也不會去想這些事兒啊!


    至於圍在他身邊的那些大臣們,誰也不敢提醒他去這麽想。因為幹得好是皇上英明,幹得不好是奸臣當道,這是千古不易之理啊!


    嘉靖悶聲問道:“那麽,母後覺得楊廷和不是為了戀棧權位,又是為何呢?母後又是如何答複他的?”


    蘭道行輕輕歎了口氣:“楊廷和確實對你壓製得狠了些。可我知道,他其實是被武宗給嚇怕了。


    武宗很尊敬楊廷和,可楊廷和也管不住他。他不會當麵頂撞楊廷和,卻經常會幹出讓楊廷和無可奈何的事兒來。


    武宗偷偷跑去宣府打獵,楊廷和派人催武宗回朝。武宗不回,卻派使者帶回羊肉、美酒賜給楊廷和。


    楊廷和又與大學士蔣冕騎馬跑到居庸關,想把武宗給硬拉回來。武宗嚇得不敢見他,命宦官穀大用把守關門死活不開門。


    等武宗好不容易玩夠了回京時,下旨命令群臣要全體出動,打著旗帳到郊外接駕。


    楊廷和告訴群臣不許動,因為皇帝是偷偷跑出去的,不是因公出差,不配被百官迎接。


    武宗覺得很沒麵子,在路上又派使臣偷偷找到楊廷和,請他給個麵子,別讓自己丟人。


    楊廷和堅決不聽,到最後百官確實也沒有去迎接,武宗最後隻好在沒人歡迎的情況下偷偷溜回了宮裏。


    他們倆,就是這樣,磕磕絆絆地走過來的。在楊廷和眼裏,武宗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成天提心吊膽的看著。


    武宗去世前告訴楊廷和,他知道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不太好。雖然他很快樂,可他不希望下一個皇帝,也和他一樣。


    他囑托楊廷和,要把下一個皇帝培養成一個好皇帝,至少比他要好。楊廷和答應了。”


    嘉靖的心裏五味雜陳,他終於明白,為何楊廷和對他發動的大禮議充滿了警惕,為何會那麽激烈的反對。


    可能在楊廷和的眼裏,他和武宗一樣。都是想一出是一出,不肯把禮法放在眼裏,隻顧自己痛快吧。


    這其實是個因誤會而產生的悲劇,是一個二胎家庭中常見的教育問題,隻是大家都沒有意識到而已。


    在一個二胎家庭中,父母對第一個孩子,既十分疼愛,又沒有經驗,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如果這個孩子恰好很頑皮,很開朗,很大氣,父母就會在潛意識中認為,孩子都是頑皮的,而且不怕管,得嚴管。


    可萬一第二個孩子是個很內向,很敏感,很小氣的人,父母的嚴管就會帶來強烈的逆反心理。


    到最後,父母與孩子都受傷很深,卻都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裏,都隻會怨恨對方不夠好。


    蘭道行繼續說道:“那一次,是我猶豫最久的一次,可最後,我還是說服楊廷和,還不至於。


    既然前麵已經封了興獻帝和興國後,如今不過是在名稱上加個‘皇’字,也不算什麽大事兒。


    何況不是前麵還要加上本生兩個字的嗎,這就意味著厚熜也承認,那隻是他的親生父母,禮法上還是認孝宗和我為父母的。


    楊廷和當時什麽都沒再說,隻是歎了口氣,就離開了。那也是他最後一次問我這件事了。


    一直到嘉靖十年,梅龍鎮的事情發生,他不需要再問我,也就什麽都明白了。


    我想,楊廷和對我一定有很多埋怨吧。也許,我早些把這件事告訴他,一切都會有所不同。


    可是,厚熜啊,我不敢告訴他呀,我怕他會真的把你給廢了,你以後怎麽辦……”


    「無法溝通的愛,比不愛更容易造成傷害……投票催更吧,否則我更難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測字天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秋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秋風並收藏大明測字天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