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牙認為,從‘小樹苗’變成‘鎧甲’這樣的攜帶方式還是太過不便,為什麽就不能在中間保留現在這樣的‘球體’作為中轉呢?


    而對於此,巫醫則搖了搖頭回答道,


    “嘖嘖...你當我不知道麽?但又哪有那麽容易實現呢....現在這是完全體經過退化的半休眠狀態,如果想要從鎧甲與樹苗形態變成現在這樣,那它就必須拋棄除了‘核體’外的絕大多數增生成分.....”


    “也就是說?”


    “也就是說,它會放棄所有增生出來的裝甲層,以及幾乎全部以這些裝甲層為載體布設的功能性圖騰,不太準確的說....大概就相當於,讓你退回受精卵狀態重生吧....懂?”


    “明白了....需要成長時間、成長資源、以及重新去刻畫戰鬥輔助圖騰對嗎?”


    “對的,就是這樣.....所以你完成同化、並第一次把它變成鎧甲形態後,還要拿去刻畫功能性圖騰,才能獲得一個完整的活化鎧甲。”


    “以後,鎧甲受小創時,可以在甲胃狀態下靠你提供的養分恢複;受中創時,也可以在小樹苗狀態下自我修複;但受到了重創後,就得退回到半休眠狀態重新培養了。”


    “再另外,如果想改變它鎧甲形態時的結構外觀.....也必須從這樣的半休眠狀態開始。”


    “我明白了....”


    “行,那你就先回去‘馴服’新的植入體吧、之後是‘馴服’鎧甲核心....如果你這兩步都成功了,那不僅僅是鎧甲會出現質變,就連‘槍炮’的裝備方式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聞言,巨牙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突擊者1型’30mm速射突擊炮、‘防空者1型’60mm高平兩用速射炮;


    如果此兩者能改換成這樣的形式加以裝備,並與外置鎧甲、自身植入體形成聯合,那無疑又會是一種戰術方麵的巨大進步。


    而假如隨著修行的持續,戰士的承載能力再次得到增強....比如能量轉換速度、神經反應速度等等,那說不得也能像戰爭古樹那般、成為大口徑武器的裝載平台。


    設想著這些個可能性,巨牙突然感覺到了一種‘使命’落在了自己肩頭.....


    作為現階段最強大、最純粹的戰士,他的進步已經不單是‘自我成長’,更是在為共和國未來千千萬萬戰士的道路在奠基、在為軍隊武器的發展道路奠基。


    於是,他鄭重其事的點點頭,堅定的回應道,


    “巨牙會全力以赴的。”


    “哈哈!好,那就去吧...記得三天過來一次檢查、補充植入體養分。”


    “明白。”


    就在巨牙正參與這場實驗時,諸多事務也陸續發展到了一個階段....


    ~~~~~~


    在北方,前往高原進行拉練的軍隊已經開始踏上了返程。


    演習以‘外北城’為後勤與指揮總基地、以高原各城邦作為途徑點,進行了為時兩個月的行軍與攻擊演練。


    參演部隊中,有近100台‘轟擊者1型’重炮、160隻戰爭古樹、超過300輛‘破甲者1型’自走戰車、千隻後勤用駝鹿、千五百名裝備了‘突擊炮’的步·騎戰兵。


    其所經之處那巨大的聲勢與攻擊威力,讓執政府對高原諸城邦的計劃,在其高層既不敢怒又不敢言的‘諾諾’聲中被執行。


    但在火力等優勢的背麵,新裝備所展現出的問題也絕對不容忽視。


    首先,重炮越野性太差,其作戰半徑受到了交通狀況的極大限製,那動輒數十公裏的射程的確很遠,但在龐大麵積所帶來的漫長運輸線路麵前,卻還是顯得杯水車薪;


    就單於此次演習來論,重炮在被軌道從本部一路運輸至外北城後,麵對著高原上相對落後的交通條件,它們前期全程都沒跟上大部隊的腳步、中後期甚至直接被運回總基地擱置了起來。


    由此可以得出判斷,除非北地諸族好心的為共和國提前鋪設軌道,不然在很長時間內、陸基重炮的適用範圍都會很有限。


    當然,前提是共和國的越野運載動力技術沒有取得突破....


    其次,戰爭古樹與自走戰車雖然越野能力很強,但速度與續航能力卻是硬傷、嚴重遲滯了部隊整體的行進速度;


    再次....


    反應倉武器的出現,單兵背負式供彈倉、供彈鏈的陸續投入應用,加之戰車上的炮彈快速裝填手段...


    這所有的變革都讓有效戰鬥距離被拉遠了數倍不止,遠程火力投射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想象中未來的主要戰爭方式,曾今賴以生存的近中程戰鬥反倒成為了一種補充。


    這樣的戰爭方式在增加了殺傷效率的同時,卻也讓‘補給’成為了部隊戰力維持的‘生死線’,曾今有口吃的就能保持百分百戰力的情況可以說是一去不複返;


    因此,‘補給問題’便成為了這次演習所麵對的最大困境之一。


    無論是因為附帶的‘威懾使命’、亦或者演習本身的目的所在,拉練軍隊幾乎每到一個城邦都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實彈模擬戰鬥;


    這樣的‘模擬’在促成了前述‘政改’之餘,自然造就了巨量的後勤補給需求。


    早期還好,那幾個城邦距離外北城並不遠,駝鹿拉著一車車物資能夠相對容易的完成後勤任務;


    但到了中期,隨著軍隊距離後勤基地越來越遠後,維持後勤便成為了相當困難的事情。


    這樣的困難,暫時隻能靠‘修路’、以及‘建造後勤補給中轉基地’來‘治標’,但‘治本’層麵上卻讓大家一籌莫展。


    相對於以前更為簡單的‘劍盾矛時期’來說,這樣的情況讓指揮部大呼麻煩至極,卻又不想主動放棄這麽牛皮哄哄的作戰方式、回歸從前的儉樸....


    最後,則是編製安排與兵種配合問題;


    技術的革新帶來武器的換代、武器的換代促成戰法與編製的革新需求,但新的編製、新的戰法,卻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遲遲沒有個定論。


    ‘工程車發動機’、‘體外鎧甲’這一類正在研製的技術,讓指揮官與戰術學者們的大腦因興奮而混亂;


    ‘北地飛行兵種’之類的情報,也讓編製安排、武器分配麵臨著新的課題。


    情報能力的提升、與技術的飛速發展,既帶來了活力,也讓整個軍隊都處在了一種既興奮、又不安定的狀態。


    情報促進了武器需求、技術實現了武器需求、新的武器又帶來的戰法與編製方麵的新需求;


    曾今的五巨魔小隊,已經變得不合時宜;


    過去的步騎配合,也已經過於落後。


    在新的形勢下,不同射程、不同威力、不同目標選擇的諸多‘火力’間,該如何形成有效的配合、什麽樣的編製才能高效且穩定的實現這樣的配合,轉而成為了亟待被解決的問題。


    在考慮了未來在技術層麵上之‘不確定性’的同時,軍部在此時施行了一種更類似於過渡期方案的、用‘單兵種中隊’組合形成‘多兵種大隊’的方案,且在演習中進行了嚐試,並獲得了還算能入眼的效果。


    當下,演習已經進入了末尾,諸多混編大隊於耕地間、在天然草甸區內、在高原沼澤地帶、甚至山嶺之中繞了一個大圈;


    在留下了一地在驚慌中目瞪口呆的諸城邦後,從高原的東方向西南而返,準備回歸最初的起點外北城,然後結束這一次演習。


    ~~~~~


    隨著共和國所掌握情報規模的擴大,對於北地諸族、尤其是其中那幾個強勢種族的情報,已經變得相當豐富。


    其中,來茵種作為最強勢的幾個種族之一,自然是需要被優先掌握的情報方向。


    對於其情報的搜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最開始的遷徙角蹄種口述;


    第二,情報部門北出前期,自‘中央大陸區’其餘諸族俘虜的口中審訊間接得知;


    第三,派遣情報員深入來茵種轄地,從其腹心區域親自搜集得來。


    在這樣一步步漸進式的搜集過程中,本部逐漸明白了他們所展示給外界的社會形態、生產方式;


    且初步掌握了來茵種的勢力範圍、麾下奴隸·附庸種族狀況、強大兵種情報等等信息。


    來茵種是位於大陸西部的聯合酋邦,其內部政權形態為‘氏族聯盟’製度,如果由小到大去闡述的話,則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小氏族-大氏族-氏族聯盟總部三等。


    其中,聯盟總部位於最強大的幾個氏族交接地區,其領袖被稱為‘大酋長’;


    大酋長通常會直轄一個、或兩個強大的氏族,而其餘的大氏族則由他的兄弟、或盟友進行統治;


    聯盟成員俱為雄性,且會一同組成聯盟酋長議事會,共同商定種族整體事務。


    此外,大酋長與其盟友對種族、對各自直轄氏族的統治期限為三十年,在其統治期的最後三年,則是整個來茵種群的‘大酋長與酋長議事會挑戰期’;


    按照傳統,挑戰期會決出一個,擁有成員1名以上、現任酋長議事會成員總數2倍以下的挑戰者群體,而現任大酋長則有義務帶領著自己的議事會成員迎接挑戰。


    這一戰發生在任期最後一年的末尾,勝利者們將成為新一期的大酋長、議事會成員,且隻要繼續勝利下去就沒有任期限製;


    在一個名為‘神聖條款’規則的束縛下,失敗者雖不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必須為勝利方服務十年。


    因為這樣的統治傳統,來茵種內部‘大氏族’統治權,基本就直接掌握在當期的大酋長與其盟友手中,保證了他們在統治期間的話語權、資源享有權。


    ‘大氏族’共有14個,各自直轄著5-7萬來茵種,通常都有主城一座、並視需求會有好幾座分城存在。


    而在‘大氏族’之外,還有著星海般的諸多小氏族存在,它們有著自己的固定領地,且各自控製著諸多附庸·奴隸部落;


    它們與自身的源頭大氏族間並沒有嚴格的歸屬關係,對於大酋長、以及酋長議事會,也隻具備戰爭義務,以及比例極低的稅貢義務。


    小氏族的酋長為外來雄性挑戰製,且也有著低於大酋長任期的10年統治權限,酋長們在統治期末尾的一年,有義務接受至少三次低於自身聯盟兩倍以下者的挑戰;


    贏了繼續自己的統治,輸了則失去領地統治權,並為勝利者服務3年。


    雄性強者最高可以同時兼任三個比鄰小氏族的酋長一職,並用自身的戰鬥力、生殖力,換取氏族雌性的資源供養;


    而氏族雌性,除了‘供養’外,還會在挑戰期監督現任酋長接受傳統,並會在其逃避時進行圍攻。


    一個尋常的來茵種小氏族,通常有著數千城邦公民,且全部生活在城市當中;


    其附庸·奴隸部落生活在郊區,為城邦中的氏族主體提供糧食、衣料等等物資。


    種族傳統規定,來茵種氏族間不可以成立附庸關係,所有來茵種都隻能去壓榨外族,且這種傳統具有某種超凡層麵的約束力,就如同‘大酋長挑戰’、‘酋長挑戰’等規則一樣。


    另外,無論是大氏族還是小氏族,其中生活的來茵種公民會被劃分為‘核心公民’、‘高等公民’、‘公民’三等;


    ‘核心公民’中的雌性,為氏族的統治者集團,擁有領地產業的直接管轄權;


    而其中雄性,雖然會在成年後被趕出本氏族,卻擁有者組建聯盟挑戰‘大酋長’、‘酋長’的天生權力。


    根據早中期的情報,核心公民、高等公民的標誌似乎是擁有自己的坐騎,且會按照本身的身體強度與坐騎強度,去劃分他們的公民等級分屬;


    也即是說,在外界看來這兩個等級的公民間具有流通性,哪怕是普通公民似乎也有成為核心公民的可能,但其中的過程卻猶如霧裏看花般無法被看清。


    而核心、高等公民與他們的坐騎,則共同形成了來茵種的‘空騎兵’、‘地騎兵’,是各個氏族最為強大的戰鬥兵種力量,在整個北地都有著極強的威懾力。


    ‘騎兵’,顧名思義便是靠騎乘作戰的兵種,而其‘空’與‘地’的前綴,則是標注了它們的作戰區域。


    ‘空騎兵’的坐騎在來茵語中被稱為‘獅鷲’,是一種帶翅的陸空雙棲魔獸;


    而‘地騎兵’的坐騎,則是前者的地麵特化型,是擁有著比‘獅鷲’更龐大體型、但並不會飛行的‘地獅’,


    據說,這兩種生物與來茵種的關係十分密切、從遙遠的古代開始就已經並肩作戰,且及至今日都未曾出現過它們被其它種族馴服的先例。


    根據諸族消息的匯總,坐騎與騎兵的關係已經親密到了外族無法去理解的程度,甚至在來茵種社會中有著類似於公民的身份。


    而普通的‘公民’則沒有坐騎,他們全民皆兵、組成了各個氏族的主力戰鬥軍團,是威懾領地內附庸·奴隸種族的重要力量。


    而除此之外,氏族治下的各個奴隸·附庸種族,還有義務於戰爭中貢獻仆從軍,通常被用來充當填線的炮灰。


    這些附庸部落也會按照服從性、戰鬥力分出三六九等,承擔著各自不同的生產與戰鬥指標;


    最下等的附庸,通常會被要求上供收獲80%的糧食、畜產,最高等的則可以用血稅替代部分上供額度。


    以上情報中的大部分,都在後期的實地‘探訪’中得到了證實,但畢竟是間接情報、所以也有部分在後來被證明並不準確。


    尤其,在三等公民的劃分標準、坐騎地位、氏族內部權力分配的諸多方麵,在後期的情報搜集中發現了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


    ~~~~~~


    時間:某年某月;


    地點:北地,西部來茵酋邦下轄某區。


    瑪爾維娜忒絲,剛剛帶著俘虜、甩開身後追兵,回到了自己所布置的地下掩體之一。


    她率屬於西方情報司的情報專員,在近三年間一直負責著對這個片區之情報的搜集任務。


    在四天前,剛剛執行了任務期間第一次對該地來茵種的捕獲工作;


    瑪爾維娜明白來茵語中‘主母’、‘主母候選’意味著什麽,且在這已經持續了數年的情報搜集中,漸漸了解了‘父母兒女’之類的關係定義;


    雖然很不以為然、且覺得這是個無用的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她根據由此而延伸出的轉述稱謂,來確認自己所抓獲目標的價值。


    這是一隻剛剛成年的核心公民,自己四天前殺死的那隻地獅坐騎,也說明著這一點。


    地下掩體內落滿了塵土,看樣子並不是經常被啟用的樣子;


    幾道通氣管蜿蜒著、從相隔了數百米的不同位置中伸出地表並長成了樹的模樣,一邊為掩體本身提供著養分、一邊掩護著自身的‘通氣’作用。


    地底內部的空間並不大,但保存了重要的食物、水補給;


    食物,通常是耐儲存的脫水麵包,一棒子能敲暈一些弱勢種族的那種;


    水,則是根係從地底一點點析出的,但由於設計問題變成了死水。


    除此之外,掩體內便隻剩下了一副桌椅、一張床鋪、一間囚室,前兩者供情報員書寫與休憩、後者則顧名思義。


    這樣的掩體內布置,是現階段情報部在整個北地的‘標配’,由於其為圖騰技術革新前的產物,因此並不具備圖騰所帶來得任何‘功能性’。


    但即便如此,它們卻也是情報部花費了十餘年時間,才陸續鋪開在北地各個區域的情報支點,無論是最前線的情報員、亦或者無人區的聯絡員,所住的都是這樣的地方。


    而現在,瑪爾維娜便帶著俘虜來到了這處掩體中。


    她將俘虜鎖入囚室,然後點亮昏暗的油燈,並從蓄水池中盛了一碗水後開始進食;


    連續好幾天的逃亡、刺殺,期間無數次的動用圖騰,瑪爾維娜現在急需補充身體消耗。


    手裏的麵包格外澀口,但她依舊蘸著生水開始生啃....


    ‘卡察’、‘卡察’.....


    “水有點臭..算了,反正喝不死,躲過這一陣再換吧.....”


    啃著幹冷的麵包,瑪爾維娜都囔著說道。


    “呸呸....我在哪裏....你..你是誰?為什麽要抓我?”


    這時,一道含混的聲音從背後傳來,瑪爾維娜詫異的回頭望去,正好看見了那位已經吐掉了嘴塞的俘虜。


    “已經醒了啊...”


    瑪爾維娜是第三批派遣出來的情報員,到了她那個時候、共和國已經通過前兩個批次的探索,掌握了大量的北地語,且將它們列入了教育係統‘必選修’課程安排當中。


    自那時起,每位中央校學員如果想要順利畢業,就必須在強勢種族的語言中至少選擇一門進行學習,並額外粗學兩門弱勢種族語言;


    老派巨魔也有學習機會,每一所‘壯年業餘校’都開設了‘外語興趣班’,以供那些閑不住、且想當情報員的巨魔們前往學習。


    瑪爾維娜是新生代戰士,她在中年級時報名參加了執政府的‘情報專員委培計劃’,並通過了相關資質考核、進入了‘委培名單’之中,且自此開始接受有一定專業偏向的教育;


    而到了高年級時,她也理所當然的選擇了‘情報專業’,去接受更精細的專項培養。


    像她這樣的學生,‘委培計劃’對於‘外語’方麵還有著比尋常畢業生更高的應用標準,而瑪爾維娜的‘必修外語’選擇的便是‘來茵語’。


    因此,她現在能毫無障礙的聽懂、並張口與這位‘後補主母’進行溝通....


    瑪爾維娜放下手中食物、站起身,提著椅子向前邁了五步,來到了角落處的囚室。


    室內昏暗的油燈,將其麵容渲染的十分可怖,外加那誇張的身高、壯碩到有些‘畸形’的身材,都為囚室內的‘高貴者’帶去了沉重的壓力。


    “啊!!!你這個怪物!快放開我!母親與姐姐們不會放過你的!”


    瑪爾維娜沒有理會這個雌性的尖叫,隻是將椅子放下、直麵著囚室做了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阿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阿狸並收藏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