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你在宮裏當差一定見過皇帝吧?”
我,劉辯,開局自帶武將模板 作者:武德服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辯這次出來目標是拜訪曹操,實際上的目的卻是巡視皇莊。
皇莊這種東西,曆來是每個皇朝的皇家小金庫。
劉辯自然也不例外。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他提議將皇莊拿出來給流民屯田,會遭到何進和何太後的極力反對,最後也隻是分出了洛陽和陳留之間這部分不到一成的土地。
可哪怕是這樣,也讓他在京中百姓之間人望大增。
畢竟曆朝曆代都隻聽說皇帝用皇莊獎賞宮人,卻沒聽說哪個皇帝用皇莊土地供養流民的。
想做事,沒錢可不行。
皇帝小錢包,每個都捂得死緊。
東漢末年皇莊田地300多萬畝,到了東晉這個數字一度翻倍,暴增至600多萬畝。
而明朝江南士族兼並嚴重,眾正盈朝,皇莊萎縮隻有百萬畝左右,地方尾大不掉,朝廷分文沒有,這才搞出了一個又一個窮皇帝,皇室威嚴江河日下……
至明朝末年流民四起,北方氣候越發惡劣,各地不斷爆發起義;南方地主坐享太平,無動於衷,最後區區30萬滿人就掃滅了群雄。
土地兼並四字,刻骨銘心。
“隻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朱元璋底層出身,自己嚴懲貪腐、克勤克儉卻留下禍根。
司馬氏世家大族篡位稱帝,自然也是難改世家大族作風。
朱元璋敗於曆史局限,而司馬家這樣的短視,也是後來民生凋敝、五胡亂華其中一個主因。
處於封建社會的桎梏之下,再賢明的皇帝、再能幹的大臣和將軍,或許能勵精圖治、推行改革減緩矛盾的爆發時間,但是都無法阻止矛盾最終的總爆發。
其做法無非獎勵耕織,例行勤儉節約;要求地主貴族多承擔稅款;逆潮而行,“鼓勵”重新分配土地。
文景時期,奉行的是第一種,做大蛋糕。
劉秀時期,頒行“度田”,限製土地兼並,守好蛋糕。
隻有王莽,這個被位麵法則製裁的穿越者,希望借助“井田製”的古法集中土地,再把土地再分給農民,重新分配蛋糕。
這三步,難度梯次增加,最後一個更是地獄級難度。
曆來做大蛋糕的階段都是“明君在位、大治之世”,為文人墨客所讚頌稱道。
一旦開始改革,便如“劉秀度田”、“東晉土斷”、“唐朝均田”、“王安石變法”、“張居正一條鞭”、“雍正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攤丁入畝”,每一個都是權力巔峰之人全力推動,最終人亡政息甚至人未忘政已息,最後還要被“清流名士”編排與民爭利,最終評價三七開。
至於試圖背叛自己的階級、試圖平均分配土地、試圖讓“耕者有其田”,不想大殺四方重開天地,又想重新分蛋糕的人……
上下五千年來,有這樣膽子的也不多,王莽的下場就是個鮮活的例子。
劉辯是個貨真價實的穿越者,但他不想當王莽。
所以在何進與太後共同反對的時候,他果斷認錯,從善如流。
他才十五歲,少說還有二三十年可活。
這三大階梯,他準備一步一步來爬。
第一步,就是先讓大漢朝的百姓們吃飽肚子。
這在眼看天象日差的東漢末年,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偃師城外的皇莊,是這次的目的地。
為了方便就近安置流民推行屯田,曹操這段時間一直奔走在陳留-洛陽一線,如今駐停所在就是偃師。
偃師以西背山麵水,有千裏平原又靠近雒水,是最適宜的豐饒之地。
黑虎駕著馬車,一路奔行,隻一個上午,就入了皇莊地界。
由於劉辯的屯田令旨,今年這批小麥下種較晚,不過仗著土地肥沃,也算長勢喜人。
他們到來時,道旁是已然抽穗開花,綠瑩瑩的麥苗中間夾雜著淡淡的金黃,隻看著就讓人欣喜。
“黑虎,靠邊停車。”
眼看前方已經有了屋舍人煙,劉辯卻不急了,反而下令黑虎停車。
車子一停,身穿便服的皇帝陛下當下跳下馬車,也不顧土地泥濘,三步兩步就下了田壟。
“夫君小心些。”
唐穎急急跟在後麵,提著襦裙下擺,腳步卻也輕盈,像是久下過地的。
說實話,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來形容劉辯並不算冒犯。
兩世為人,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麥苗。
在此之前,他隻見過電視裏的金黃麥浪,卻不知道這小麥會開出燈籠狀的小花,雖不香氣撲鼻,卻已有了淡淡麥香。
劉辯靠近了些,輕手輕腳地挖了一株麥子放在手中。
那小麥長得不如後世電視裏見的那般圓胖臃腫,卻驕傲地立著,麥粒顆顆分明十分飽滿,看上去有種不羈的野性。
沒有後世的科學育種,這種小麥能長成這樣已經是很努力了。
身後的唐穎靠前幾步,也和劉辯一起盯著那麥穗猛看。
“這花已經快脫了,再有半個月,該就能收獲了。”
自家媳婦說的平淡,劉辯卻是有些驚訝,那邊唐姬見他傻盯著自己,連忙又解釋道:“年幼時在田莊裏待過段時間,婆婆大嬸們總會說起些這事。”
想起小時候的事情,她也有些神往,又像回憶起什麽趣事,臉蛋不由紅了紅。
那模樣,看的劉辯神往不已,盯著半年來有些長開越發漂亮的媳婦猛瞧。
氣氛著實有些曖昧,不過偏有人不長眼,亂人興致。
“你們幾個,幹嘛呢?!都給我住手!”
遠處一個略帶蒼老的聲音由遠及近,劉辯循聲望去,正見兩個老漢腳步飛快的朝這邊跑來。
跑在前麵的一臉怒色,鞋子都跑飛了一隻,也不管不顧。
劉辯一看被人抓了個現行,也有些不好意思,卻故意板著臉,用眼神示意黑虎。
趙黑虎也習慣了,直接從腰間掏出個腰牌,就要遞給那穿著邋遢的老漢。
誰知老漢也是身手了得,根本沒接那牌子,兩步就竄到劉辯麵前,劈手奪走了他手上的那株麥子。
也不理人,就那麽數了數穗子上的穀粒,又從田裏挖了團泥,小心翼翼地栽了回去。
後麵那衣著稍好些的老漢見他模樣,隻是笑,接過牌子,這才確認了眾人身份。
誰知確認了宮中來人身份後,老漢卻一眼就認準了劉辯,笑著問道:
“小兄弟,你在宮裏當差一定見過皇帝吧?”
劉辯聞言就是一愣,這是要告禦狀?
不至於吧?
他這邊愣著,直到身後唐家小妹拂麵輕笑,才意識到不對勁兒……
皇莊這種東西,曆來是每個皇朝的皇家小金庫。
劉辯自然也不例外。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他提議將皇莊拿出來給流民屯田,會遭到何進和何太後的極力反對,最後也隻是分出了洛陽和陳留之間這部分不到一成的土地。
可哪怕是這樣,也讓他在京中百姓之間人望大增。
畢竟曆朝曆代都隻聽說皇帝用皇莊獎賞宮人,卻沒聽說哪個皇帝用皇莊土地供養流民的。
想做事,沒錢可不行。
皇帝小錢包,每個都捂得死緊。
東漢末年皇莊田地300多萬畝,到了東晉這個數字一度翻倍,暴增至600多萬畝。
而明朝江南士族兼並嚴重,眾正盈朝,皇莊萎縮隻有百萬畝左右,地方尾大不掉,朝廷分文沒有,這才搞出了一個又一個窮皇帝,皇室威嚴江河日下……
至明朝末年流民四起,北方氣候越發惡劣,各地不斷爆發起義;南方地主坐享太平,無動於衷,最後區區30萬滿人就掃滅了群雄。
土地兼並四字,刻骨銘心。
“隻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朱元璋底層出身,自己嚴懲貪腐、克勤克儉卻留下禍根。
司馬氏世家大族篡位稱帝,自然也是難改世家大族作風。
朱元璋敗於曆史局限,而司馬家這樣的短視,也是後來民生凋敝、五胡亂華其中一個主因。
處於封建社會的桎梏之下,再賢明的皇帝、再能幹的大臣和將軍,或許能勵精圖治、推行改革減緩矛盾的爆發時間,但是都無法阻止矛盾最終的總爆發。
其做法無非獎勵耕織,例行勤儉節約;要求地主貴族多承擔稅款;逆潮而行,“鼓勵”重新分配土地。
文景時期,奉行的是第一種,做大蛋糕。
劉秀時期,頒行“度田”,限製土地兼並,守好蛋糕。
隻有王莽,這個被位麵法則製裁的穿越者,希望借助“井田製”的古法集中土地,再把土地再分給農民,重新分配蛋糕。
這三步,難度梯次增加,最後一個更是地獄級難度。
曆來做大蛋糕的階段都是“明君在位、大治之世”,為文人墨客所讚頌稱道。
一旦開始改革,便如“劉秀度田”、“東晉土斷”、“唐朝均田”、“王安石變法”、“張居正一條鞭”、“雍正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攤丁入畝”,每一個都是權力巔峰之人全力推動,最終人亡政息甚至人未忘政已息,最後還要被“清流名士”編排與民爭利,最終評價三七開。
至於試圖背叛自己的階級、試圖平均分配土地、試圖讓“耕者有其田”,不想大殺四方重開天地,又想重新分蛋糕的人……
上下五千年來,有這樣膽子的也不多,王莽的下場就是個鮮活的例子。
劉辯是個貨真價實的穿越者,但他不想當王莽。
所以在何進與太後共同反對的時候,他果斷認錯,從善如流。
他才十五歲,少說還有二三十年可活。
這三大階梯,他準備一步一步來爬。
第一步,就是先讓大漢朝的百姓們吃飽肚子。
這在眼看天象日差的東漢末年,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偃師城外的皇莊,是這次的目的地。
為了方便就近安置流民推行屯田,曹操這段時間一直奔走在陳留-洛陽一線,如今駐停所在就是偃師。
偃師以西背山麵水,有千裏平原又靠近雒水,是最適宜的豐饒之地。
黑虎駕著馬車,一路奔行,隻一個上午,就入了皇莊地界。
由於劉辯的屯田令旨,今年這批小麥下種較晚,不過仗著土地肥沃,也算長勢喜人。
他們到來時,道旁是已然抽穗開花,綠瑩瑩的麥苗中間夾雜著淡淡的金黃,隻看著就讓人欣喜。
“黑虎,靠邊停車。”
眼看前方已經有了屋舍人煙,劉辯卻不急了,反而下令黑虎停車。
車子一停,身穿便服的皇帝陛下當下跳下馬車,也不顧土地泥濘,三步兩步就下了田壟。
“夫君小心些。”
唐穎急急跟在後麵,提著襦裙下擺,腳步卻也輕盈,像是久下過地的。
說實話,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來形容劉辯並不算冒犯。
兩世為人,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麥苗。
在此之前,他隻見過電視裏的金黃麥浪,卻不知道這小麥會開出燈籠狀的小花,雖不香氣撲鼻,卻已有了淡淡麥香。
劉辯靠近了些,輕手輕腳地挖了一株麥子放在手中。
那小麥長得不如後世電視裏見的那般圓胖臃腫,卻驕傲地立著,麥粒顆顆分明十分飽滿,看上去有種不羈的野性。
沒有後世的科學育種,這種小麥能長成這樣已經是很努力了。
身後的唐穎靠前幾步,也和劉辯一起盯著那麥穗猛看。
“這花已經快脫了,再有半個月,該就能收獲了。”
自家媳婦說的平淡,劉辯卻是有些驚訝,那邊唐姬見他傻盯著自己,連忙又解釋道:“年幼時在田莊裏待過段時間,婆婆大嬸們總會說起些這事。”
想起小時候的事情,她也有些神往,又像回憶起什麽趣事,臉蛋不由紅了紅。
那模樣,看的劉辯神往不已,盯著半年來有些長開越發漂亮的媳婦猛瞧。
氣氛著實有些曖昧,不過偏有人不長眼,亂人興致。
“你們幾個,幹嘛呢?!都給我住手!”
遠處一個略帶蒼老的聲音由遠及近,劉辯循聲望去,正見兩個老漢腳步飛快的朝這邊跑來。
跑在前麵的一臉怒色,鞋子都跑飛了一隻,也不管不顧。
劉辯一看被人抓了個現行,也有些不好意思,卻故意板著臉,用眼神示意黑虎。
趙黑虎也習慣了,直接從腰間掏出個腰牌,就要遞給那穿著邋遢的老漢。
誰知老漢也是身手了得,根本沒接那牌子,兩步就竄到劉辯麵前,劈手奪走了他手上的那株麥子。
也不理人,就那麽數了數穗子上的穀粒,又從田裏挖了團泥,小心翼翼地栽了回去。
後麵那衣著稍好些的老漢見他模樣,隻是笑,接過牌子,這才確認了眾人身份。
誰知確認了宮中來人身份後,老漢卻一眼就認準了劉辯,笑著問道:
“小兄弟,你在宮裏當差一定見過皇帝吧?”
劉辯聞言就是一愣,這是要告禦狀?
不至於吧?
他這邊愣著,直到身後唐家小妹拂麵輕笑,才意識到不對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