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決賽下半場,德國又進了兩個,終於罷手了。不罷手不行啊,再進球,德國人擔心可能會走不出球場。
德國人在傷停補時放了水,讓巴西進一個麵子球,最終比分是7:1。
這也是一個超級誇張的比分了,是世界杯半決賽曆史上最大的比分。
這場比賽創造了很多記錄,德國超過巴西,第8次進入世界杯決賽,是打進世界杯決賽次數最多的球隊,克洛澤打進了自己在世界杯上的第16個進球,超過羅納爾多的15球,成為世界杯上進球最多的球員。但那些都是屬於德國人的榮譽,對於巴西來說,這是他們足球史上最恥辱的一天。
世界杯開始前,巴西隊球員們還同仇敵愾的說,要讓球迷們忘記1950年世界杯“決賽”那場馬拉卡納慘案,他們確實做到了,但卻是以這種誇張的方式。
世界杯雖然是1930年就有了第一屆,但中間由於二戰而被打斷,1950年才是第四屆世界杯,也是第一次在足球王國巴西舉辦的世界杯。
1950年世界杯,那一屆世界杯上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衛冕冠軍意大利隊因為一年前發生的都靈空難損失慘重,所以拒絕乘坐飛機前往巴西,於是千裏迢迢的坐船,慢悠悠晃蕩了幾個周才去到巴西,很多球員都在船上狂吐不止,因此狀態大受影響而表現不佳。
那次也是英格蘭隊第一次參加世界杯,還發生了讓人啼笑皆非的10:1事故。
英格蘭人自認為是現代足球的鼻祖,此前一直不願意去和那些“歐洲弱雞球隊”一起比賽,所以也就從沒有參加過世界杯。
1950年才是英格蘭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目標自然是冠軍,當時英國國內的普遍看法就是,我們既然給臉派球隊去參加世界杯了,那冠軍毫無疑問就是我們的。
他們第一場比賽對手是智利,輕鬆的以2:0拿下,一切就像是預料之中一樣,那些足球鼻祖之外的國家根本不可能給英格蘭製造麻煩。於是接下來第二場比賽的對手是美國,自大的英國佬認為美國就是典型的菜雞球隊,我們隨隨便便就能贏一個大比分。
美國確實是菜雞球隊,在那屆世界杯上,他們被智利5:2大敗,又1:3輸給西班牙,小組墊底出局。但世界杯上沒有誰會是真正的弱隊,如果你驕傲自大,那可能就要吃苦頭了。
英國佬在一片驕傲自滿的情緒中開始比賽,美國人卻防守相當頑強,比賽結束的時候,比分是1:0,美國的“海地外援”抓住機會偷襲一球,大爆冷門的1:0擊敗了英格蘭。那時候的美國隊還是多國部隊組成,隊內有很多其他國籍球員,就和今天的卡塔爾差不多。
那時候的世界杯並沒有電視轉播,比賽結果隻能由隨隊記者發電報回去,由於發電報費用不菲,很多時候電報都會盡量精簡,除了一個比分結果外並沒有太多比賽描述。
英國國內的報社收到比賽結果的時候,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英格蘭0:1美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最終,當時英國國內著名的《獨立報》編輯自作主張,認為是電報發錯了,少發了一個一(1),比賽結果應該是10:1才對。
於是,《獨立報》率先在頭版頭條上大肆報道:英格蘭10:1大勝美國,小組出線形勢一片大好,隻需要第三場打平西班牙就能成功出線。
有了著名報紙先報道,其他很多英國媒體也跟著跟風報道,英國國內很多人都以為自己的球隊真是在南美10:1大勝了美國隊。
但很快,真正的比賽消息陸續傳回歐洲,英國人也知道了真正的比賽結果,但這時候為時已晚,0:1輸球堂而皇之變成10:1大勝,這事兒已經傳遍歐洲大陸,自大的英格蘭人一時之間成了全歐洲的笑柄。
而在那一屆世界杯上,本來是可以有一支亞洲球隊身影的,但是由於他們拒絕接受國際足聯必須穿鞋比賽的要求,最終錯過了第一次世界杯之旅,也錯過了他們國家的唯一一次世界杯之旅。
這支奇葩的球隊就是,印度隊。
亞洲足球最早的豪強球隊,無一例外都是當初歐洲殖民地國家的球隊,當初歐洲殖民者統治的地方,順便也把足球帶了過來,讓那些國家的足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第一次去參加世界杯的亞洲球隊,那就是今天已經名不見經傳的印度尼西亞隊,他們是早年的荷蘭殖民地,曾經在1938年就去參加過世界杯了。
而早年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他們在六十年代之前,在伊朗足球和韓國足球崛起之前,他們長期都是亞洲足球老大,亞洲最早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就是在印度誕生的。
1950年世界杯前,印度隊順利通過了世界杯預選賽,本有機會成為第二支參加世界杯的亞洲球隊,可當時隊內很多印度本土球員都習慣於赤腳踢球,穿上鞋他們反而不會踢了,但國際足聯卻要求必須穿鞋比賽,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最終印度隊主動退出了世界杯。
而在1950年世界杯上,最著名的事件還是巴西爆冷輸給烏拉圭,錯失了主場奪冠的大好機會,被巴西球迷一直銘記在心的馬拉卡納慘案。
當時的世界杯賽製比較特殊,參賽球隊先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第一出線,四個小組第一再組成一個小組進行循環賽,積分最高球隊奪冠。
當時的四個小組第一分別是巴西、烏拉圭、瑞典和西班牙,在爭冠小組賽前兩輪中,巴西7:1狂殺瑞典,6:1大勝西班牙,對於冠軍真是誌在必得。
巴西隊的最後一輪對手是烏拉圭,烏拉圭在此前兩場小組賽中,3:2勉強擊敗瑞典,2:2逼平西班牙,烏拉圭雖然打得很艱難,但也拿到了3分,巴西最後一輪至少需要打平烏拉圭才能奪冠。(那時候的世界杯是勝一場積2分,平一場積1分,輸球0分)
不過當時的情況,巴西是主場作戰又狀態大勇,積分上還處於領先,隻需要打平就能奪冠,烏拉圭人雖然是曾經的世界杯冠軍球隊,但當時烏拉圭足球已經開始走上下坡路,大家都認為烏拉圭是很難在最後一場“決賽”中給巴西製造麻煩的,甚至巴西很有可能會以一場大勝來奪冠。
“決賽”那一場,在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足球場,馬拉卡納球場,20萬巴西人湧入球場內,製造出最恐怖的主場氛圍,打算一起見證巴西的奪冠時刻。當時的足球比賽還允許賣站票,安保方麵也不嚴格,那場比賽國際足聯的官方統計人數為199854人,是目前為止現場觀眾最多的一場足球比賽。
不過很多巴西人認為,那場比賽的真正觀眾人數超過了22萬。
在20萬巴西人的見證下,恐怖的主場氣氛加成下,巴西的進攻相當凶猛,而烏拉圭人則選擇樸實的防守反擊,上半場雙方以0:0結束,但是下半場一開始,巴西人就打進一球取得了領先。馬拉卡納球場內燃放起了煙花,所有人都在狂歡,隻需要打平就能奪冠,現在還領先一球了。
但是第66分鍾,烏拉圭前鋒吉吉亞助攻隊友扳平比分,這時候巴西人有點擔心了,但隻要這個比分保持到最後,巴西還是能奪冠的。
可是在第79分鍾,吉吉亞再次突入禁區,以一次假傳真射騙過巴西門將把球打進,20萬人的馬拉卡納球場突然變得鴉雀無聲,像死一般的寂靜。
雖然接下來巴西進行了拚死反撲,但於事無補,最終烏拉圭人在巴西的主場,在20多萬巴西人麵前2:1擊敗了巴西,搶走了世界杯冠軍。
當時的國際足聯足協儒勒斯·雷米特,他是最早組建世界杯比賽的人,被稱作世界杯之父,最早的世界杯獎杯也被稱作雷米特杯。
他後來曾經回憶過,他是在70多分鍾的是就從貴賓室下來,去更衣室拿出獎杯,準備頒發給巴西人,因為在如此恐怖的主場氛圍下,巴西隊又場麵上完全占優,他認為奪冠的肯定是巴西。
但是當他拿著獎杯出來的時候被嚇了一跳,整座球場一片安靜,但很快球場內就有些暴動起來,不管是現場的巴西工作人員還是看台上的巴西球迷,都在不停的躁動遊走,雷米特這個國際足聯主席都在通道內都被擠得東倒西歪,他隻能盡量抱住獎杯,不要弄丟了。
不過很快躁動平息下來,因為巴西隊還有時間挽救自己,但是雷米特卻不得不上到貴賓室,提醒巴西足協的人趕緊想辦法,一旦巴西輸掉比賽,一定要控製住局麵,一定要讓巴西球迷冷靜下來。
最終巴西足協還是控製住了局麵,沒有發生意外。但雷米特卻被嚇了一跳,當時要是烏拉圭的進球發生在傷停補時,那20多萬人的現場內突然暴動起來,那裏可能馬上就會變成地獄。
那一屆的世界杯頒獎也是最寒酸的一屆,沒有頒獎儀式,沒有國歌,沒有歡呼聲,雷米特一個人上去把獎杯迅速交給烏拉圭球員,然後烏拉圭全隊就急忙忙的離開了。因為輸球後還有10多萬巴西球迷坐在看台上不願意離去,看台上幾乎還是坐滿的球迷,但現場除了哭泣聲外卻是一片安靜,氣氛特別的詭異,這種情況下烏拉圭球員甚至不敢在馬拉卡納球場內多待一分鍾。
那場比賽的獲勝功臣,烏拉圭前鋒吉吉亞,他被稱作是一個人擊敗了一個國家。
那場比賽過後幾天,巴西各地都有暴亂發生,連續的有人在吞槍自殺,巴西球迷根本不能接受那樣的結果。
而自從那一屆世界杯後,巴西國家隊球衣也換了顏色,從以前的白色換成現在的黃色。
所以,那一場比賽是此前巴西足球曆史上最“刻骨銘心”的一場比賽,巴西球迷一直念念不忘的馬拉卡納慘案,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還是對於那場比賽耿耿於懷,因為他們在那次錯過了主場奪冠的最好機會。
巴西雖然是五星巴西,五次奪得世界杯冠軍,但卻從沒有過主場奪冠,也是除了西班牙外唯一一個沒有過主場奪冠的世界杯冠軍。
而這一次是巴西第二次舉辦世界杯,他們都在幻想著主場奪冠,一舉走出當年馬拉卡納慘案的陰影。
可是,這一次他們又遭遇了慘案,1:7慘敗德國的米內羅慘案,甚至比上一次的馬拉卡納慘案還要慘。
這一次唯一好的就是,現在的巴西已經不像當年。當年的巴西除了足球一無所有,輸給烏拉圭讓整個巴西都被籠罩在陰雲當中,真的是整個巴西都被吉吉亞一個人所擊敗了。
而這一次輸球,巴西人雖然也很傷心氣憤,但哭過罵過之後,大家坦然接受結果,最多就是身穿巴西黃色球衣的人迅速減少了。
德國人在傷停補時放了水,讓巴西進一個麵子球,最終比分是7:1。
這也是一個超級誇張的比分了,是世界杯半決賽曆史上最大的比分。
這場比賽創造了很多記錄,德國超過巴西,第8次進入世界杯決賽,是打進世界杯決賽次數最多的球隊,克洛澤打進了自己在世界杯上的第16個進球,超過羅納爾多的15球,成為世界杯上進球最多的球員。但那些都是屬於德國人的榮譽,對於巴西來說,這是他們足球史上最恥辱的一天。
世界杯開始前,巴西隊球員們還同仇敵愾的說,要讓球迷們忘記1950年世界杯“決賽”那場馬拉卡納慘案,他們確實做到了,但卻是以這種誇張的方式。
世界杯雖然是1930年就有了第一屆,但中間由於二戰而被打斷,1950年才是第四屆世界杯,也是第一次在足球王國巴西舉辦的世界杯。
1950年世界杯,那一屆世界杯上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衛冕冠軍意大利隊因為一年前發生的都靈空難損失慘重,所以拒絕乘坐飛機前往巴西,於是千裏迢迢的坐船,慢悠悠晃蕩了幾個周才去到巴西,很多球員都在船上狂吐不止,因此狀態大受影響而表現不佳。
那次也是英格蘭隊第一次參加世界杯,還發生了讓人啼笑皆非的10:1事故。
英格蘭人自認為是現代足球的鼻祖,此前一直不願意去和那些“歐洲弱雞球隊”一起比賽,所以也就從沒有參加過世界杯。
1950年才是英格蘭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目標自然是冠軍,當時英國國內的普遍看法就是,我們既然給臉派球隊去參加世界杯了,那冠軍毫無疑問就是我們的。
他們第一場比賽對手是智利,輕鬆的以2:0拿下,一切就像是預料之中一樣,那些足球鼻祖之外的國家根本不可能給英格蘭製造麻煩。於是接下來第二場比賽的對手是美國,自大的英國佬認為美國就是典型的菜雞球隊,我們隨隨便便就能贏一個大比分。
美國確實是菜雞球隊,在那屆世界杯上,他們被智利5:2大敗,又1:3輸給西班牙,小組墊底出局。但世界杯上沒有誰會是真正的弱隊,如果你驕傲自大,那可能就要吃苦頭了。
英國佬在一片驕傲自滿的情緒中開始比賽,美國人卻防守相當頑強,比賽結束的時候,比分是1:0,美國的“海地外援”抓住機會偷襲一球,大爆冷門的1:0擊敗了英格蘭。那時候的美國隊還是多國部隊組成,隊內有很多其他國籍球員,就和今天的卡塔爾差不多。
那時候的世界杯並沒有電視轉播,比賽結果隻能由隨隊記者發電報回去,由於發電報費用不菲,很多時候電報都會盡量精簡,除了一個比分結果外並沒有太多比賽描述。
英國國內的報社收到比賽結果的時候,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英格蘭0:1美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最終,當時英國國內著名的《獨立報》編輯自作主張,認為是電報發錯了,少發了一個一(1),比賽結果應該是10:1才對。
於是,《獨立報》率先在頭版頭條上大肆報道:英格蘭10:1大勝美國,小組出線形勢一片大好,隻需要第三場打平西班牙就能成功出線。
有了著名報紙先報道,其他很多英國媒體也跟著跟風報道,英國國內很多人都以為自己的球隊真是在南美10:1大勝了美國隊。
但很快,真正的比賽消息陸續傳回歐洲,英國人也知道了真正的比賽結果,但這時候為時已晚,0:1輸球堂而皇之變成10:1大勝,這事兒已經傳遍歐洲大陸,自大的英格蘭人一時之間成了全歐洲的笑柄。
而在那一屆世界杯上,本來是可以有一支亞洲球隊身影的,但是由於他們拒絕接受國際足聯必須穿鞋比賽的要求,最終錯過了第一次世界杯之旅,也錯過了他們國家的唯一一次世界杯之旅。
這支奇葩的球隊就是,印度隊。
亞洲足球最早的豪強球隊,無一例外都是當初歐洲殖民地國家的球隊,當初歐洲殖民者統治的地方,順便也把足球帶了過來,讓那些國家的足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第一次去參加世界杯的亞洲球隊,那就是今天已經名不見經傳的印度尼西亞隊,他們是早年的荷蘭殖民地,曾經在1938年就去參加過世界杯了。
而早年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他們在六十年代之前,在伊朗足球和韓國足球崛起之前,他們長期都是亞洲足球老大,亞洲最早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就是在印度誕生的。
1950年世界杯前,印度隊順利通過了世界杯預選賽,本有機會成為第二支參加世界杯的亞洲球隊,可當時隊內很多印度本土球員都習慣於赤腳踢球,穿上鞋他們反而不會踢了,但國際足聯卻要求必須穿鞋比賽,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最終印度隊主動退出了世界杯。
而在1950年世界杯上,最著名的事件還是巴西爆冷輸給烏拉圭,錯失了主場奪冠的大好機會,被巴西球迷一直銘記在心的馬拉卡納慘案。
當時的世界杯賽製比較特殊,參賽球隊先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第一出線,四個小組第一再組成一個小組進行循環賽,積分最高球隊奪冠。
當時的四個小組第一分別是巴西、烏拉圭、瑞典和西班牙,在爭冠小組賽前兩輪中,巴西7:1狂殺瑞典,6:1大勝西班牙,對於冠軍真是誌在必得。
巴西隊的最後一輪對手是烏拉圭,烏拉圭在此前兩場小組賽中,3:2勉強擊敗瑞典,2:2逼平西班牙,烏拉圭雖然打得很艱難,但也拿到了3分,巴西最後一輪至少需要打平烏拉圭才能奪冠。(那時候的世界杯是勝一場積2分,平一場積1分,輸球0分)
不過當時的情況,巴西是主場作戰又狀態大勇,積分上還處於領先,隻需要打平就能奪冠,烏拉圭人雖然是曾經的世界杯冠軍球隊,但當時烏拉圭足球已經開始走上下坡路,大家都認為烏拉圭是很難在最後一場“決賽”中給巴西製造麻煩的,甚至巴西很有可能會以一場大勝來奪冠。
“決賽”那一場,在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足球場,馬拉卡納球場,20萬巴西人湧入球場內,製造出最恐怖的主場氛圍,打算一起見證巴西的奪冠時刻。當時的足球比賽還允許賣站票,安保方麵也不嚴格,那場比賽國際足聯的官方統計人數為199854人,是目前為止現場觀眾最多的一場足球比賽。
不過很多巴西人認為,那場比賽的真正觀眾人數超過了22萬。
在20萬巴西人的見證下,恐怖的主場氣氛加成下,巴西的進攻相當凶猛,而烏拉圭人則選擇樸實的防守反擊,上半場雙方以0:0結束,但是下半場一開始,巴西人就打進一球取得了領先。馬拉卡納球場內燃放起了煙花,所有人都在狂歡,隻需要打平就能奪冠,現在還領先一球了。
但是第66分鍾,烏拉圭前鋒吉吉亞助攻隊友扳平比分,這時候巴西人有點擔心了,但隻要這個比分保持到最後,巴西還是能奪冠的。
可是在第79分鍾,吉吉亞再次突入禁區,以一次假傳真射騙過巴西門將把球打進,20萬人的馬拉卡納球場突然變得鴉雀無聲,像死一般的寂靜。
雖然接下來巴西進行了拚死反撲,但於事無補,最終烏拉圭人在巴西的主場,在20多萬巴西人麵前2:1擊敗了巴西,搶走了世界杯冠軍。
當時的國際足聯足協儒勒斯·雷米特,他是最早組建世界杯比賽的人,被稱作世界杯之父,最早的世界杯獎杯也被稱作雷米特杯。
他後來曾經回憶過,他是在70多分鍾的是就從貴賓室下來,去更衣室拿出獎杯,準備頒發給巴西人,因為在如此恐怖的主場氛圍下,巴西隊又場麵上完全占優,他認為奪冠的肯定是巴西。
但是當他拿著獎杯出來的時候被嚇了一跳,整座球場一片安靜,但很快球場內就有些暴動起來,不管是現場的巴西工作人員還是看台上的巴西球迷,都在不停的躁動遊走,雷米特這個國際足聯主席都在通道內都被擠得東倒西歪,他隻能盡量抱住獎杯,不要弄丟了。
不過很快躁動平息下來,因為巴西隊還有時間挽救自己,但是雷米特卻不得不上到貴賓室,提醒巴西足協的人趕緊想辦法,一旦巴西輸掉比賽,一定要控製住局麵,一定要讓巴西球迷冷靜下來。
最終巴西足協還是控製住了局麵,沒有發生意外。但雷米特卻被嚇了一跳,當時要是烏拉圭的進球發生在傷停補時,那20多萬人的現場內突然暴動起來,那裏可能馬上就會變成地獄。
那一屆的世界杯頒獎也是最寒酸的一屆,沒有頒獎儀式,沒有國歌,沒有歡呼聲,雷米特一個人上去把獎杯迅速交給烏拉圭球員,然後烏拉圭全隊就急忙忙的離開了。因為輸球後還有10多萬巴西球迷坐在看台上不願意離去,看台上幾乎還是坐滿的球迷,但現場除了哭泣聲外卻是一片安靜,氣氛特別的詭異,這種情況下烏拉圭球員甚至不敢在馬拉卡納球場內多待一分鍾。
那場比賽的獲勝功臣,烏拉圭前鋒吉吉亞,他被稱作是一個人擊敗了一個國家。
那場比賽過後幾天,巴西各地都有暴亂發生,連續的有人在吞槍自殺,巴西球迷根本不能接受那樣的結果。
而自從那一屆世界杯後,巴西國家隊球衣也換了顏色,從以前的白色換成現在的黃色。
所以,那一場比賽是此前巴西足球曆史上最“刻骨銘心”的一場比賽,巴西球迷一直念念不忘的馬拉卡納慘案,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還是對於那場比賽耿耿於懷,因為他們在那次錯過了主場奪冠的最好機會。
巴西雖然是五星巴西,五次奪得世界杯冠軍,但卻從沒有過主場奪冠,也是除了西班牙外唯一一個沒有過主場奪冠的世界杯冠軍。
而這一次是巴西第二次舉辦世界杯,他們都在幻想著主場奪冠,一舉走出當年馬拉卡納慘案的陰影。
可是,這一次他們又遭遇了慘案,1:7慘敗德國的米內羅慘案,甚至比上一次的馬拉卡納慘案還要慘。
這一次唯一好的就是,現在的巴西已經不像當年。當年的巴西除了足球一無所有,輸給烏拉圭讓整個巴西都被籠罩在陰雲當中,真的是整個巴西都被吉吉亞一個人所擊敗了。
而這一次輸球,巴西人雖然也很傷心氣憤,但哭過罵過之後,大家坦然接受結果,最多就是身穿巴西黃色球衣的人迅速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