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使臣上官堯,奉我主之命,拜見楚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壽金安!”
在楚國文武百官的注視之下,身形挺拔、麵容堅毅的齊國使臣並沒有行三跪九拜之禮,隻是將左手貼在胸前,彎腰行了一個大禮。
太極殿中,文武百官見狀,不由得心中怒意上湧。
然而,還不等他們開口發作,雲國與緬國的使臣也紛紛覲見。
“大雲使臣賀巴貢,拜見楚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壽金安!”
“大緬使臣安然修,拜見楚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壽金安!”
兩名使臣走到齊國使臣上官堯左右兩側,各自向高居於龍椅之上的趙恒行禮,而所形之禮,與上官堯一模一樣!
“放肆!”
“大膽!”
無論是丞相齊津,還是太尉左世昌,麵對此情此景,心中忿怒至極,隻是顧及自己位高權重,方才沒有開口訓斥。
但其他朝官,卻沒有這麽多的顧及,紛紛開口嗬斥道。
雲、齊、緬三國也是有跪拜禮儀的,諸國之間的外交,也默認使臣對他國君主行跪拜禮。
但如今這三國使臣如此作為,擺明了就是沒將楚國放在眼中。
禮部尚書彭興儒更是氣得全身亂顫,戟指喝問道:
“爾等也是飽讀詩書之人,難道不知何為禮義廉恥,何為上下尊卑麽?”
上官堯聞言,眼中閃過不以為然之色,笑嗬嗬道:
“禮義廉恥,上下尊卑,我齊國上至朝廷,下至萬民,自是懂得的。不過,若讓一頭老虎向一隻兔子行禮,豈不是貽笑大方?彭尚書以為呢?”
不待彭興儒開口,緬國使臣賀巴貢便接口道:
“中原有言,龍不與蛇居。彭尚書若想讓我等行此大禮,還請楚國陛下發兵,收回平西、定遠二府吧。”
說到西南二府,太極殿中,楚國君臣盡皆露出了憤然之色,顯然賀巴貢此語,觸到了楚國君臣的痛處。
百三十年前,神宗在位時,平西、定遠兩府越族叛亂,直接引來緬國大軍寇邊,使得這兩府皆淪喪敵手。這件事,也成了神宗至死不忘的一件憾事,更成了楚國諸代君臣的一塊心病!
“我大雲也是此意。”
雲國使臣賀巴貢不住點頭,顯然是深有同感。
太尉左世昌冷哼一聲,道:“既然三位如此說,那下次我大齊使臣出使爾等三國,也不用行什麽跪拜之禮了。畢竟,禮尚往來嘛!”
上官堯嗬嗬一笑。
“左太尉,楚國君臣想要做些什麽,我一介外臣,自然是無力阻止。不過,若是楚國此舉引得我國陛下憤怒,發兵南征,到那時,楚國生靈塗炭,就莫要怪外臣言之不預了。”
這已然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左世昌臉色一變。
“滄龍江橫亙千裏,也是你齊國兵馬能南渡的?”
說罷,悶哼一聲,便不再言語。
上官堯嗬嗬一笑,不置可否。
弱國無外交啊!
朝堂上唇槍舌戰這一幕,趙旭看在眼中,心中不由得暗歎一聲。
齊國從楚國手中搶走了江北三府,西南二府落入緬國手中,楚國雖握有天靖關,但卻無力對雲國用兵。
戰場上的諸多失利,使得周邊國家對楚國的敬畏之心日益減弱,以至於有了今日之舉。
外交上的強勢,建立在軍事的強勢之上。
若是楚國兵鋒能夠直指三國國都,那麽別說什麽三叩九拜之禮,恐怕趙恒大壽之時,這三國皇帝都會屁顛顛到神京給父皇賀壽!
這一刻,趙旭對於前世那句“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夠了!”
麵對著三國使臣的咄咄逼人,趙恒強壓心頭怒氣,冷聲問道:
“朕倒是想問問,爾等是奉各自君上之命前來神京,是來給朕賀壽的,還是炫耀兵威的?若是後者,朕雖顧忌萬民,不願輕啟戰事,也說不得要禦駕親征,與爾等君上在沙場上決一雌雄了!”
見趙恒開口,上官堯也沒有咄咄逼人,朝趙恒拂胸一禮,恭敬道:
“回陛下的話,外臣此來,自然是代表我主,給陛下賀壽的。不過,除此之外,我大齊護國法寺大菩提寺方丈了因禪師仰慕江南武學,特派達摩院首座智遠禪師及其弟子,隨外臣前來神京,與江南高手過招,彼此印證武學,共同進益,還望陛下恩準。”
“我雲國金輪宗當代法王也是如此想,特派廣目上尊與兩位明王……”
“我緬國四柱院靈悟主持派寺中高手,特來領教大楚武學。”
不等楚國君臣開口,雲、緬兩國使臣紛紛道。
龍椅之上,看著站在太極殿中的三國使臣,趙恒握著龍椅的手都有些發白。
不是怕的,而是恨的!
這三個家夥,借著自己壽辰將近,大放闕詞,打了朕的左臉還不夠,還要打朕的右臉,真真是豈有此理!
他雖然性格仁厚,對待臣下向來寬仁,但不代表著他沒有怒火!
泥人,尚有三分火氣呢!
“好!”
趙恒自龍座上站起身來,大步走到禦階前,望著下方的三位使臣,冷聲道:
“既然諸位有這般興致,那朕身為東道主,若再是攔著,豈不是失去了主家該有的禮儀?賓客是否失儀,是否丟了臉麵,世人自有定論。但我大楚以仁孝治國,卻不能丟了大國風範!”
說罷,他望向太尉左世昌,道:
“左太尉,擬招宣告軍中將士與各大門派,我大楚武人與三國演武較技,望各路高手踴躍參與,揚我大楚國威。若有勝者,朕不吝獎勵!”
“三位,這時間,就定在三日之後,如何?”
雖是疑問,但卻是肯定句。
“我等外臣,一切以陛下為主。”
上官堯三人對於趙恒定下時日,心中雖有些許不滿,但卻隻得點頭答應。
要知道,他們三家早就商議好了,接連挑釁激將,目的就是讓楚國君臣憤怒到失去理智,直接答應比武。
一個有備而來,一個倉促出手,孰勝孰敗幾乎沒有意外。
卻沒料到,大楚皇帝雖然憤怒,但卻沒有完全上當,將比武一事拖到三日之後,為自己贏得了應對的時間。
但哪怕如此,幾位使臣卻依舊老神在在,好似一切已經勝券在握一般。
也不怪乎他們這般,楚國以邊軍最強,軍中高手大部分都在邊軍中,三日之內,根本趕不到神京來,而江南武林中,除了那位不世出的酒劍仙外,能夠達到八階者寥寥可數。
而楚國朝廷,與武林各派又向來是麵和心不和。
諸派高手又怎會為了皇帝的一道旨意,舍棄身家性命,來與異國高手死鬥?
所以,在他們看來,這比武,隻要一開始,就是他們勝了!
在楚國文武百官的注視之下,身形挺拔、麵容堅毅的齊國使臣並沒有行三跪九拜之禮,隻是將左手貼在胸前,彎腰行了一個大禮。
太極殿中,文武百官見狀,不由得心中怒意上湧。
然而,還不等他們開口發作,雲國與緬國的使臣也紛紛覲見。
“大雲使臣賀巴貢,拜見楚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壽金安!”
“大緬使臣安然修,拜見楚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壽金安!”
兩名使臣走到齊國使臣上官堯左右兩側,各自向高居於龍椅之上的趙恒行禮,而所形之禮,與上官堯一模一樣!
“放肆!”
“大膽!”
無論是丞相齊津,還是太尉左世昌,麵對此情此景,心中忿怒至極,隻是顧及自己位高權重,方才沒有開口訓斥。
但其他朝官,卻沒有這麽多的顧及,紛紛開口嗬斥道。
雲、齊、緬三國也是有跪拜禮儀的,諸國之間的外交,也默認使臣對他國君主行跪拜禮。
但如今這三國使臣如此作為,擺明了就是沒將楚國放在眼中。
禮部尚書彭興儒更是氣得全身亂顫,戟指喝問道:
“爾等也是飽讀詩書之人,難道不知何為禮義廉恥,何為上下尊卑麽?”
上官堯聞言,眼中閃過不以為然之色,笑嗬嗬道:
“禮義廉恥,上下尊卑,我齊國上至朝廷,下至萬民,自是懂得的。不過,若讓一頭老虎向一隻兔子行禮,豈不是貽笑大方?彭尚書以為呢?”
不待彭興儒開口,緬國使臣賀巴貢便接口道:
“中原有言,龍不與蛇居。彭尚書若想讓我等行此大禮,還請楚國陛下發兵,收回平西、定遠二府吧。”
說到西南二府,太極殿中,楚國君臣盡皆露出了憤然之色,顯然賀巴貢此語,觸到了楚國君臣的痛處。
百三十年前,神宗在位時,平西、定遠兩府越族叛亂,直接引來緬國大軍寇邊,使得這兩府皆淪喪敵手。這件事,也成了神宗至死不忘的一件憾事,更成了楚國諸代君臣的一塊心病!
“我大雲也是此意。”
雲國使臣賀巴貢不住點頭,顯然是深有同感。
太尉左世昌冷哼一聲,道:“既然三位如此說,那下次我大齊使臣出使爾等三國,也不用行什麽跪拜之禮了。畢竟,禮尚往來嘛!”
上官堯嗬嗬一笑。
“左太尉,楚國君臣想要做些什麽,我一介外臣,自然是無力阻止。不過,若是楚國此舉引得我國陛下憤怒,發兵南征,到那時,楚國生靈塗炭,就莫要怪外臣言之不預了。”
這已然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左世昌臉色一變。
“滄龍江橫亙千裏,也是你齊國兵馬能南渡的?”
說罷,悶哼一聲,便不再言語。
上官堯嗬嗬一笑,不置可否。
弱國無外交啊!
朝堂上唇槍舌戰這一幕,趙旭看在眼中,心中不由得暗歎一聲。
齊國從楚國手中搶走了江北三府,西南二府落入緬國手中,楚國雖握有天靖關,但卻無力對雲國用兵。
戰場上的諸多失利,使得周邊國家對楚國的敬畏之心日益減弱,以至於有了今日之舉。
外交上的強勢,建立在軍事的強勢之上。
若是楚國兵鋒能夠直指三國國都,那麽別說什麽三叩九拜之禮,恐怕趙恒大壽之時,這三國皇帝都會屁顛顛到神京給父皇賀壽!
這一刻,趙旭對於前世那句“尊嚴隻在劍鋒之上,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夠了!”
麵對著三國使臣的咄咄逼人,趙恒強壓心頭怒氣,冷聲問道:
“朕倒是想問問,爾等是奉各自君上之命前來神京,是來給朕賀壽的,還是炫耀兵威的?若是後者,朕雖顧忌萬民,不願輕啟戰事,也說不得要禦駕親征,與爾等君上在沙場上決一雌雄了!”
見趙恒開口,上官堯也沒有咄咄逼人,朝趙恒拂胸一禮,恭敬道:
“回陛下的話,外臣此來,自然是代表我主,給陛下賀壽的。不過,除此之外,我大齊護國法寺大菩提寺方丈了因禪師仰慕江南武學,特派達摩院首座智遠禪師及其弟子,隨外臣前來神京,與江南高手過招,彼此印證武學,共同進益,還望陛下恩準。”
“我雲國金輪宗當代法王也是如此想,特派廣目上尊與兩位明王……”
“我緬國四柱院靈悟主持派寺中高手,特來領教大楚武學。”
不等楚國君臣開口,雲、緬兩國使臣紛紛道。
龍椅之上,看著站在太極殿中的三國使臣,趙恒握著龍椅的手都有些發白。
不是怕的,而是恨的!
這三個家夥,借著自己壽辰將近,大放闕詞,打了朕的左臉還不夠,還要打朕的右臉,真真是豈有此理!
他雖然性格仁厚,對待臣下向來寬仁,但不代表著他沒有怒火!
泥人,尚有三分火氣呢!
“好!”
趙恒自龍座上站起身來,大步走到禦階前,望著下方的三位使臣,冷聲道:
“既然諸位有這般興致,那朕身為東道主,若再是攔著,豈不是失去了主家該有的禮儀?賓客是否失儀,是否丟了臉麵,世人自有定論。但我大楚以仁孝治國,卻不能丟了大國風範!”
說罷,他望向太尉左世昌,道:
“左太尉,擬招宣告軍中將士與各大門派,我大楚武人與三國演武較技,望各路高手踴躍參與,揚我大楚國威。若有勝者,朕不吝獎勵!”
“三位,這時間,就定在三日之後,如何?”
雖是疑問,但卻是肯定句。
“我等外臣,一切以陛下為主。”
上官堯三人對於趙恒定下時日,心中雖有些許不滿,但卻隻得點頭答應。
要知道,他們三家早就商議好了,接連挑釁激將,目的就是讓楚國君臣憤怒到失去理智,直接答應比武。
一個有備而來,一個倉促出手,孰勝孰敗幾乎沒有意外。
卻沒料到,大楚皇帝雖然憤怒,但卻沒有完全上當,將比武一事拖到三日之後,為自己贏得了應對的時間。
但哪怕如此,幾位使臣卻依舊老神在在,好似一切已經勝券在握一般。
也不怪乎他們這般,楚國以邊軍最強,軍中高手大部分都在邊軍中,三日之內,根本趕不到神京來,而江南武林中,除了那位不世出的酒劍仙外,能夠達到八階者寥寥可數。
而楚國朝廷,與武林各派又向來是麵和心不和。
諸派高手又怎會為了皇帝的一道旨意,舍棄身家性命,來與異國高手死鬥?
所以,在他們看來,這比武,隻要一開始,就是他們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