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唐聽金吾衛講述完清河崔氏的曆史,與冉菁菁相互對看一眼,想到剛才出去購物時發生的一幕,心道:看來果真是惹上麻煩了。卻也並不懼怕,與冉菁菁一起下了樓。
剛才兩人出門時,大街上車水馬龍,好不繁華!
但正在兩人高興之時,大街上卻弛來一匹快馬。橫衝直撞,撞得街道上人仰攤翻,雞飛狗跳。
鬧市騎馬本就不對,那騎馬之人卻並不勒馬,依舊快馬疾馳。視街市之人如無物,馬蹄揚起,眼看就要踏在前麵的孩童身上。卻無人過來相助。
李承唐和冉菁菁看到這裏。一人飛掠過去抱起了孩童,一人則激怒之下拍飛了馬匹。馬上之人飛出丈外極為狼狽,起身後怒道:
“你們兩人連崔氏的馬也敢攔,看來是不要命了,有膽便留下名號!”他說話極為囂張,但看到兩人的身手也不敢怎樣跋扈。
冉菁菁氣盛,甩了他兩巴掌,他捂著臉也未敢如何,隻是叫囂不已。
周圍街道上的人議論紛紛,說二人惹了大禍。李承唐怕崔氏問罪那孩童一家,便報了名號,讓馬上之人若要報仇便到客棧來找。
那騎馬的人本是崔氏一脈,中書省侍郎的關係。名字叫做崔弘宥,受家族福蔭,任閑職武散官翊麾校尉,授勳武騎尉。雖然官職隻有七品,也無實權。但借著家族權勢,平日裏飛揚跋扈慣了,何曾受這般侮辱,回家便領了家丁前來滋事。
那時李承唐和冉菁菁還沒有回客棧。這斯帶人前來,看到整座客棧被金吾衛守護。識得高低,不敢造次,這才回家告了刁狀,讓家中大人出麵,想找回臉麵。
來的兩人一個四十開外,一個六十開外,都是一身文士打扮。四十開外的叫崔一城,是崔弘宥的大哥,位列下州長史之職。另外一個六十開外的叫崔柏,是崔氏在清河的族長。
兩人聽到崔弘宥的描述,畢竟是見過世麵。既然有金吾衛守護,而且敢得罪崔氏,應該不是普通人,便先一身普通打扮,前來拜見。實是抱著探聽虛實,問罪之心。
李承唐和冉菁菁各自整肅一新,精神煥發。李承唐一身玄衣纁裳,儒雅大氣,卓爾不群,彰顯貴族公子氣息。冉菁菁粉底白衣,衣袂飄飄,猶如仙女臨凡,雖無傾國傾城之貌,但卻有傾人之姿。
一看便知絕不是普通世家。
來的兩位崔氏族人不敢造次,崔一城既任長史,對官場一套相當熟稔,首先報了自己的官職,開口說道:
“崔家不知公子駕臨,特來拜見公子,這是我族長輩崔柏,不知公子家世何方,在朝堂任何職?”
一句話有禮有節,又簡單明了的問清楚李承唐的底細。的確是個官場老油條
當時,唐朝有五姓七望之說。分別指的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這七大家族共有五姓,基本上是唐朝最牛掰的世家大族。其中隴西李氏,創建了李唐王朝,所以按道理要比其他幾大家族更加尊貴。趙郡李氏受氏族福蔭和李唐同宗之蔭,也在幾大家族中分一杯羹。
崔一城聽弟弟訴說此人姓李,便想問明李承唐屬於哪個李姓,以便進一步問責其族。
李承唐雖然對崔弘宥在街市上橫行無忌大為反感,但見來的人還算有禮,也隻好還禮說道:
“在下世居嶺南,並沒在朝堂任職。”
崔一城和崔柏相互看了一眼,有點不相信的又問了冉菁菁的家世。等冉菁菁說完自己家世之後,兩人瞬間進入了沉默。
盤算著兩人沒有任何背景,為什麽會有金吾衛護持,即便冉家在河北河南勢大,但僅僅是江湖地位而已,也不至於有金吾衛護衛吧。肯定隻是與某位大人物有交情,狐假虎威而已。
遂膽氣立壯,他們相信任何大人物都不會為了外人與清河崔氏為敵!
崔一城立刻變得前恭後倨,挺挺胸膛,說道:
“既然閣下不在朝堂問事,不知崔家怎麽得罪了閣下,卻要閣下來教訓舍弟,給崔家難堪,本官添為一州長史,還要閣下給個說法!”
冉菁菁見他們的態度變化如此之快,早就粉臉含霜,嬌怒道:
“那廝在鬧市縱馬行凶,草菅人命,你們不管,倒還來問我們!”
崔柏這是倚老賣老的說道:
“小姑娘此話差亦,雖然你們冉家江湖勢大,卻也管不了官家的事,崔家不是你們冉家可比,崔家的人自有崔家來管,豈容你們插手!”
李承唐原本還有耐心聽下去,見崔柏一把年齡都如此說,勃然怒道:
“崔氏一族作為世家大族,難道就如此禮儀傳家!崔家既然欺民霸市,橫行無忌,李承唐今日就管了你們崔氏,你待如何!”
崔一城嗬嗬一笑,底氣十足,說道:
“別以為你們有金吾衛護持就無法無天,金吾衛給你們做護衛已經違反了唐律,今日若不給個說法,本長史便讓你們出不了清河城。”
聽到此話,李承唐和冉菁菁差不多齊聲說道:“有何本事,我們接著就是!”這話聽得那金吾衛色變。
他本來受命護送李承唐一行是受西門季玄之命,並無皇命在身,其目的隻是為了杜絕江湖騷擾。但這的確是逾越了大唐規製,如果與官家起衝突,鬧將出去怕是不妥,心下便忐忑不安。
崔一城怫然色變,揮揮袖子,喝道:
“來人呀,把這座客棧包圍起來!捉拿這忤逆之民!”
便見客棧之外突然出現很多府兵,團團將此地圍了起來。客棧裏的金吾衛不待吩咐,各自持刀形成對峙之勢。
崔一城臉色一變,怒聲問那金吾衛首領,“你等受何人之命,敢私自給人作護衛,可知這是逾矩之罪,輕則杖型一百,重則流放,還不給本官住手!”
唐朝時采用十六衛製度,分管全國各地的府兵。而金吾衛則是十六衛中的左右兩衛,是十六衛的領導機構。掌管京畿治安,負責皇帝安全,是陛下的近衛。除非有陛下旨意,輕易不能出京。
當然,正因為如此,那些府兵雖然圍住了客棧,卻不敢與金吾衛動手,一時形成了對峙之態。
這金吾衛首領姓範,在軍中任中郎將,官居五品,比長史還要大一品。見崔一城所聞,卻並不答話,保持沉默。崔一城一時卻也無奈,說道:
“看你們能對峙到幾時!”與崔柏一起甩袖而去,留下府兵繼續包圍著客棧。
李承唐和冉菁菁並無懼意,心想,我們要走,你一些府兵也攔不住。但暫時卻也不想與官兵起衝突。招呼著金吾衛們先用餐吃飯,而那些府兵因為有金吾衛存在也不敢衝進來。
這時,南宮青梧從樓上房間也出來,見到此情景問清緣由,哈哈大笑。這老兒在房間練功大有心得,樓下吵得翻天竟也沒聽到。他境界有所提升,一路已經有突破大宗師之境的跡象,很想鬧出點事情來,便覺得好玩。
有西門季玄在上麵頂著,這些金吾衛也不怎麽懼怕被問責。大家我行我素各自吃飯休息。
崔一城和崔柏回到府邸越想越氣,他們清河崔家,從沒遭人如此欺負,何況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兒。奈何對方有金吾衛坐鎮,又有冉家為江湖背景,想到那兩人功夫也了得,便開始做種種安排。
一方麵,崔一城又重新調集了一隊府兵增加包圍,不讓他們出客棧。另一方麵緊急給長安飛鴿傳書,告金吾衛亂用職權,護送平民之罪。
而崔柏作為清河崔氏族長,考慮到李承唐的背後之人,則聯係博陵崔氏一起向朝堂告狀,贏回崔氏臉麵。博陵崔氏號稱天下第一高門,是北方豪族之首,與清河崔氏同氣連枝。
如果兩族一起施壓,那李承唐背後之人必然會遭到貶斥,那麽李承唐一夥也就無足輕重,認人揉捏了。
同時,他們考慮到冉家的江湖勢力,開始尋思找江湖門客幫助,討回臉麵。
原本隻是一件小事,陡然間升級成朝堂和江湖雙向平行對峙的局麵。
李承唐本來想一走了之。但他們走了留下金吾衛如何自處,總要有個解決才好離開。南宮青梧唯恐天下不亂,更樂的看熱鬧。一行人竟被困在客棧待了三天。
三天裏冉菁菁最是高興,天天與李承唐膩在一起,自有一番景致。
三天裏朝堂最是熱鬧,中書省李林甫和崔圓、崔渙分成兩派對金吾衛護持李承唐一事爭論不休,不知如何定奪。李林甫屬於隴西李氏一族的勢力,他作為中書令,官拜右相,雖然平日裏奸詐耍滑,但這次為了打壓崔氏一族,居然正義了一回。他闡述了崔氏在清河的罪行,認為李承唐的行為在為民除害,金吾衛隨行護持不當有罪。
陛下李隆基其實早就收到西門季玄的傳書,知道了李承唐的因果,金吾衛隨行護持雖不至有罪。但他知道李承唐的背景後也多有顧慮,猶豫不決。
況且,他還要平衡各方勢力才能把控江山,因此遲遲未定,搞得全國各地節度使但凡知道此事的都紛紛上書表達意見。
時間一拖又是十日,連江湖上也傳言開來。
清河崔家更知道了他們麵對的人中有兩位是江湖排名前七的宗師高手!
一時進退維穀。
剛才兩人出門時,大街上車水馬龍,好不繁華!
但正在兩人高興之時,大街上卻弛來一匹快馬。橫衝直撞,撞得街道上人仰攤翻,雞飛狗跳。
鬧市騎馬本就不對,那騎馬之人卻並不勒馬,依舊快馬疾馳。視街市之人如無物,馬蹄揚起,眼看就要踏在前麵的孩童身上。卻無人過來相助。
李承唐和冉菁菁看到這裏。一人飛掠過去抱起了孩童,一人則激怒之下拍飛了馬匹。馬上之人飛出丈外極為狼狽,起身後怒道:
“你們兩人連崔氏的馬也敢攔,看來是不要命了,有膽便留下名號!”他說話極為囂張,但看到兩人的身手也不敢怎樣跋扈。
冉菁菁氣盛,甩了他兩巴掌,他捂著臉也未敢如何,隻是叫囂不已。
周圍街道上的人議論紛紛,說二人惹了大禍。李承唐怕崔氏問罪那孩童一家,便報了名號,讓馬上之人若要報仇便到客棧來找。
那騎馬的人本是崔氏一脈,中書省侍郎的關係。名字叫做崔弘宥,受家族福蔭,任閑職武散官翊麾校尉,授勳武騎尉。雖然官職隻有七品,也無實權。但借著家族權勢,平日裏飛揚跋扈慣了,何曾受這般侮辱,回家便領了家丁前來滋事。
那時李承唐和冉菁菁還沒有回客棧。這斯帶人前來,看到整座客棧被金吾衛守護。識得高低,不敢造次,這才回家告了刁狀,讓家中大人出麵,想找回臉麵。
來的兩人一個四十開外,一個六十開外,都是一身文士打扮。四十開外的叫崔一城,是崔弘宥的大哥,位列下州長史之職。另外一個六十開外的叫崔柏,是崔氏在清河的族長。
兩人聽到崔弘宥的描述,畢竟是見過世麵。既然有金吾衛守護,而且敢得罪崔氏,應該不是普通人,便先一身普通打扮,前來拜見。實是抱著探聽虛實,問罪之心。
李承唐和冉菁菁各自整肅一新,精神煥發。李承唐一身玄衣纁裳,儒雅大氣,卓爾不群,彰顯貴族公子氣息。冉菁菁粉底白衣,衣袂飄飄,猶如仙女臨凡,雖無傾國傾城之貌,但卻有傾人之姿。
一看便知絕不是普通世家。
來的兩位崔氏族人不敢造次,崔一城既任長史,對官場一套相當熟稔,首先報了自己的官職,開口說道:
“崔家不知公子駕臨,特來拜見公子,這是我族長輩崔柏,不知公子家世何方,在朝堂任何職?”
一句話有禮有節,又簡單明了的問清楚李承唐的底細。的確是個官場老油條
當時,唐朝有五姓七望之說。分別指的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這七大家族共有五姓,基本上是唐朝最牛掰的世家大族。其中隴西李氏,創建了李唐王朝,所以按道理要比其他幾大家族更加尊貴。趙郡李氏受氏族福蔭和李唐同宗之蔭,也在幾大家族中分一杯羹。
崔一城聽弟弟訴說此人姓李,便想問明李承唐屬於哪個李姓,以便進一步問責其族。
李承唐雖然對崔弘宥在街市上橫行無忌大為反感,但見來的人還算有禮,也隻好還禮說道:
“在下世居嶺南,並沒在朝堂任職。”
崔一城和崔柏相互看了一眼,有點不相信的又問了冉菁菁的家世。等冉菁菁說完自己家世之後,兩人瞬間進入了沉默。
盤算著兩人沒有任何背景,為什麽會有金吾衛護持,即便冉家在河北河南勢大,但僅僅是江湖地位而已,也不至於有金吾衛護衛吧。肯定隻是與某位大人物有交情,狐假虎威而已。
遂膽氣立壯,他們相信任何大人物都不會為了外人與清河崔氏為敵!
崔一城立刻變得前恭後倨,挺挺胸膛,說道:
“既然閣下不在朝堂問事,不知崔家怎麽得罪了閣下,卻要閣下來教訓舍弟,給崔家難堪,本官添為一州長史,還要閣下給個說法!”
冉菁菁見他們的態度變化如此之快,早就粉臉含霜,嬌怒道:
“那廝在鬧市縱馬行凶,草菅人命,你們不管,倒還來問我們!”
崔柏這是倚老賣老的說道:
“小姑娘此話差亦,雖然你們冉家江湖勢大,卻也管不了官家的事,崔家不是你們冉家可比,崔家的人自有崔家來管,豈容你們插手!”
李承唐原本還有耐心聽下去,見崔柏一把年齡都如此說,勃然怒道:
“崔氏一族作為世家大族,難道就如此禮儀傳家!崔家既然欺民霸市,橫行無忌,李承唐今日就管了你們崔氏,你待如何!”
崔一城嗬嗬一笑,底氣十足,說道:
“別以為你們有金吾衛護持就無法無天,金吾衛給你們做護衛已經違反了唐律,今日若不給個說法,本長史便讓你們出不了清河城。”
聽到此話,李承唐和冉菁菁差不多齊聲說道:“有何本事,我們接著就是!”這話聽得那金吾衛色變。
他本來受命護送李承唐一行是受西門季玄之命,並無皇命在身,其目的隻是為了杜絕江湖騷擾。但這的確是逾越了大唐規製,如果與官家起衝突,鬧將出去怕是不妥,心下便忐忑不安。
崔一城怫然色變,揮揮袖子,喝道:
“來人呀,把這座客棧包圍起來!捉拿這忤逆之民!”
便見客棧之外突然出現很多府兵,團團將此地圍了起來。客棧裏的金吾衛不待吩咐,各自持刀形成對峙之勢。
崔一城臉色一變,怒聲問那金吾衛首領,“你等受何人之命,敢私自給人作護衛,可知這是逾矩之罪,輕則杖型一百,重則流放,還不給本官住手!”
唐朝時采用十六衛製度,分管全國各地的府兵。而金吾衛則是十六衛中的左右兩衛,是十六衛的領導機構。掌管京畿治安,負責皇帝安全,是陛下的近衛。除非有陛下旨意,輕易不能出京。
當然,正因為如此,那些府兵雖然圍住了客棧,卻不敢與金吾衛動手,一時形成了對峙之態。
這金吾衛首領姓範,在軍中任中郎將,官居五品,比長史還要大一品。見崔一城所聞,卻並不答話,保持沉默。崔一城一時卻也無奈,說道:
“看你們能對峙到幾時!”與崔柏一起甩袖而去,留下府兵繼續包圍著客棧。
李承唐和冉菁菁並無懼意,心想,我們要走,你一些府兵也攔不住。但暫時卻也不想與官兵起衝突。招呼著金吾衛們先用餐吃飯,而那些府兵因為有金吾衛存在也不敢衝進來。
這時,南宮青梧從樓上房間也出來,見到此情景問清緣由,哈哈大笑。這老兒在房間練功大有心得,樓下吵得翻天竟也沒聽到。他境界有所提升,一路已經有突破大宗師之境的跡象,很想鬧出點事情來,便覺得好玩。
有西門季玄在上麵頂著,這些金吾衛也不怎麽懼怕被問責。大家我行我素各自吃飯休息。
崔一城和崔柏回到府邸越想越氣,他們清河崔家,從沒遭人如此欺負,何況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兒。奈何對方有金吾衛坐鎮,又有冉家為江湖背景,想到那兩人功夫也了得,便開始做種種安排。
一方麵,崔一城又重新調集了一隊府兵增加包圍,不讓他們出客棧。另一方麵緊急給長安飛鴿傳書,告金吾衛亂用職權,護送平民之罪。
而崔柏作為清河崔氏族長,考慮到李承唐的背後之人,則聯係博陵崔氏一起向朝堂告狀,贏回崔氏臉麵。博陵崔氏號稱天下第一高門,是北方豪族之首,與清河崔氏同氣連枝。
如果兩族一起施壓,那李承唐背後之人必然會遭到貶斥,那麽李承唐一夥也就無足輕重,認人揉捏了。
同時,他們考慮到冉家的江湖勢力,開始尋思找江湖門客幫助,討回臉麵。
原本隻是一件小事,陡然間升級成朝堂和江湖雙向平行對峙的局麵。
李承唐本來想一走了之。但他們走了留下金吾衛如何自處,總要有個解決才好離開。南宮青梧唯恐天下不亂,更樂的看熱鬧。一行人竟被困在客棧待了三天。
三天裏冉菁菁最是高興,天天與李承唐膩在一起,自有一番景致。
三天裏朝堂最是熱鬧,中書省李林甫和崔圓、崔渙分成兩派對金吾衛護持李承唐一事爭論不休,不知如何定奪。李林甫屬於隴西李氏一族的勢力,他作為中書令,官拜右相,雖然平日裏奸詐耍滑,但這次為了打壓崔氏一族,居然正義了一回。他闡述了崔氏在清河的罪行,認為李承唐的行為在為民除害,金吾衛隨行護持不當有罪。
陛下李隆基其實早就收到西門季玄的傳書,知道了李承唐的因果,金吾衛隨行護持雖不至有罪。但他知道李承唐的背景後也多有顧慮,猶豫不決。
況且,他還要平衡各方勢力才能把控江山,因此遲遲未定,搞得全國各地節度使但凡知道此事的都紛紛上書表達意見。
時間一拖又是十日,連江湖上也傳言開來。
清河崔家更知道了他們麵對的人中有兩位是江湖排名前七的宗師高手!
一時進退維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