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軍情連連敗報,身在長安城的李淵憂心忡忡。隴西堪比長安城的“後院”,後院著火,家宅不寧。自起兵之日起,李世民的軍事才能,他是看在眼裏的。“世民啊,隴西的戰報你也知曉,西秦屢次挑釁,如此下去,隻怕守將也守不住了。朕授你為‘西討元帥’,擇日帥兵出征,三個月內務必拿下薛仁杲!”
上一回敗於西秦一直是李世民心中隱隱的痛處,“兒臣定當全力輔佐父皇。”立誓這次一定要蕩平隴西。然而,他這也隻是給自己稍許安慰,他並無完全的把握能打勝仗。當今局勢,唐非四麵楚歌,也差不多了。西秦節節勝利,可見雙方戰力相差懸殊。東麵和北麵瀕臨強敵,無多餘戰力調撥。
“皇上,牢獄中有人來稟報。”公公進來說道。
“進來吧。”
隻見一獄卒走進來,有些慌張,吞吞吐吐說道:“啟稟萬歲,裴文靜裴大人在獄中畏罪自裁。”
李世民怎麽也沒有想到牢裏那一麵是最後一麵了。“父皇,裴大人死得蹊蹺。”
獄卒接著說道:“裴大人自縊而亡,臨終之時懺悔,說對不住皇上您的期望。屍身現在大牢內,等待仵作檢驗。”
李淵短暫的唏噓之後,說道:“眼下邊境之禍當屬燃眉之急,世民回去準備一下,擇日出征。裴文靜的後事交於其家人,自行料理了吧。”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相求。”
“何事?”
“兵部尚書李政航為人正直、冷靜沉著,兒臣想命其為副將。”
調兵遣將,李淵從未懷疑過李世民的能力:“這有何不可,你傳朕口諭就是了。”
李世民想在出征前去清風山尋一尋裴文靜提到的那位高人,更想請高人指教,獲得破敵之計。這一天,他獨自騎馬踏尋清風山。
這裏雲霧縹緲、高寒峭拔,小雨潤石,修竹敲風,幾聲鳥鳴掛在樹梢。
昨夜半山雨,水從樹梢流。走在厚積的落葉上,尋遍清風山,總算見著一山野小屋,隱約似在雲端。一半兒雲遮,一半兒霧掩,不與世俗合流。
想必就是這裏了。
李世民將馬栓在樹上,孤身順著一條在宇宙中漂泊的山路,漸行而上。小屋的門開著,仿佛是知道有人要來似的。李世民輕聲走了進去,隻見一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仙風道骨,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那人聞聲轉過頭:“殿下,您來了。”語氣淡淡的。
此人看起來中年模樣,卻難掩清秀之氣。
“先生是早料到在下要來?先生又如何知曉在下身份?”李世民疑惑。
“身份自不必說,當今天下,似殿下這般英明神武能有幾人!這山穀多少年清幽寧靜,殿下英氣逼人,在幾裏之外就能感受到銳氣。”
“先生果真神人。“
“殿下請坐吧。”那人沏了兩盞熱茶。兩人坐於燕幾兩側,迎麵而談。
“想必先生也知在下此行的來意?”
“鄙人樂意襄助閣下救蒼生於水火,奈何世事難全啊。”隨後是一聲長歎。
“先生此意是不願出山襄助?”
“以您的聰明果決,安定天下指日可待,又何需我。”說完,那人呡了口清茶。
“先生既不願出山,眼下有件事請教先生……”
“殿下指的是西秦之禍吧。”請教之事還未說出口,他便已料到,此人不出山野小屋,天下大事卻能了然於胸。真是大才!
“春秋時期,齊國軍隊正大光明、鳴鍾擊鼓地攻打魯國,聲討魯莊公先前對齊國所犯下的罪行。魯國迎戰之際,曹劌請求督戰。齊軍兩次進攻,魯軍都沒有應戰。齊軍聲勢浩大的第三次進攻,曹劌看到這次齊軍來勢雖猛,但勢頭正走向衰竭,認為出擊時機已到。莊公發出攻擊命令,隨後魯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李世民聽到這裏一拍腦門:“先生真是軍事奇才,在下怎麽就沒想到呢!先生說的是曆史上著名的戰役——長勺之戰?”
“正是,殿下。您不是想不到,隻是暫時蒙了心智。”先生站起身,在屋內走了走,又接著說道:“實力不相當的戰鬥,拚的是勇氣。西秦屢勝,已成驕兵。而姿態較低,小心謹慎的哀兵常是最後獲勝的一方。”
兩人在茅草屋內談了許久,同先生的一番交談,李世民真的是受益頗豐,尤其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這讓他找到了諸多問題的答案。
太陽漸漸西沉,李世民不得已辭別。
“三國諸葛未出茅廬,定三分天下。先生之才不亞於孔明,先生不出山想必自有您的道理,隻是先生能否住到離長安城最近的隱霧山,如此一來,向先生請教就方便許多。”
“殿下且去吧,有緣之人自會相見。”
上一回敗於西秦一直是李世民心中隱隱的痛處,“兒臣定當全力輔佐父皇。”立誓這次一定要蕩平隴西。然而,他這也隻是給自己稍許安慰,他並無完全的把握能打勝仗。當今局勢,唐非四麵楚歌,也差不多了。西秦節節勝利,可見雙方戰力相差懸殊。東麵和北麵瀕臨強敵,無多餘戰力調撥。
“皇上,牢獄中有人來稟報。”公公進來說道。
“進來吧。”
隻見一獄卒走進來,有些慌張,吞吞吐吐說道:“啟稟萬歲,裴文靜裴大人在獄中畏罪自裁。”
李世民怎麽也沒有想到牢裏那一麵是最後一麵了。“父皇,裴大人死得蹊蹺。”
獄卒接著說道:“裴大人自縊而亡,臨終之時懺悔,說對不住皇上您的期望。屍身現在大牢內,等待仵作檢驗。”
李淵短暫的唏噓之後,說道:“眼下邊境之禍當屬燃眉之急,世民回去準備一下,擇日出征。裴文靜的後事交於其家人,自行料理了吧。”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相求。”
“何事?”
“兵部尚書李政航為人正直、冷靜沉著,兒臣想命其為副將。”
調兵遣將,李淵從未懷疑過李世民的能力:“這有何不可,你傳朕口諭就是了。”
李世民想在出征前去清風山尋一尋裴文靜提到的那位高人,更想請高人指教,獲得破敵之計。這一天,他獨自騎馬踏尋清風山。
這裏雲霧縹緲、高寒峭拔,小雨潤石,修竹敲風,幾聲鳥鳴掛在樹梢。
昨夜半山雨,水從樹梢流。走在厚積的落葉上,尋遍清風山,總算見著一山野小屋,隱約似在雲端。一半兒雲遮,一半兒霧掩,不與世俗合流。
想必就是這裏了。
李世民將馬栓在樹上,孤身順著一條在宇宙中漂泊的山路,漸行而上。小屋的門開著,仿佛是知道有人要來似的。李世民輕聲走了進去,隻見一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仙風道骨,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那人聞聲轉過頭:“殿下,您來了。”語氣淡淡的。
此人看起來中年模樣,卻難掩清秀之氣。
“先生是早料到在下要來?先生又如何知曉在下身份?”李世民疑惑。
“身份自不必說,當今天下,似殿下這般英明神武能有幾人!這山穀多少年清幽寧靜,殿下英氣逼人,在幾裏之外就能感受到銳氣。”
“先生果真神人。“
“殿下請坐吧。”那人沏了兩盞熱茶。兩人坐於燕幾兩側,迎麵而談。
“想必先生也知在下此行的來意?”
“鄙人樂意襄助閣下救蒼生於水火,奈何世事難全啊。”隨後是一聲長歎。
“先生此意是不願出山襄助?”
“以您的聰明果決,安定天下指日可待,又何需我。”說完,那人呡了口清茶。
“先生既不願出山,眼下有件事請教先生……”
“殿下指的是西秦之禍吧。”請教之事還未說出口,他便已料到,此人不出山野小屋,天下大事卻能了然於胸。真是大才!
“春秋時期,齊國軍隊正大光明、鳴鍾擊鼓地攻打魯國,聲討魯莊公先前對齊國所犯下的罪行。魯國迎戰之際,曹劌請求督戰。齊軍兩次進攻,魯軍都沒有應戰。齊軍聲勢浩大的第三次進攻,曹劌看到這次齊軍來勢雖猛,但勢頭正走向衰竭,認為出擊時機已到。莊公發出攻擊命令,隨後魯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李世民聽到這裏一拍腦門:“先生真是軍事奇才,在下怎麽就沒想到呢!先生說的是曆史上著名的戰役——長勺之戰?”
“正是,殿下。您不是想不到,隻是暫時蒙了心智。”先生站起身,在屋內走了走,又接著說道:“實力不相當的戰鬥,拚的是勇氣。西秦屢勝,已成驕兵。而姿態較低,小心謹慎的哀兵常是最後獲勝的一方。”
兩人在茅草屋內談了許久,同先生的一番交談,李世民真的是受益頗豐,尤其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這讓他找到了諸多問題的答案。
太陽漸漸西沉,李世民不得已辭別。
“三國諸葛未出茅廬,定三分天下。先生之才不亞於孔明,先生不出山想必自有您的道理,隻是先生能否住到離長安城最近的隱霧山,如此一來,向先生請教就方便許多。”
“殿下且去吧,有緣之人自會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