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駿銘深知左令鴻的為人,李政航這次怕是在找給自己找麻煩。他提醒道:“仁兄,就沒想過把這個蛟兒放了嗎?逐出府邸便可。”
李政航沉默不語。
高駿銘接著勸解:“愚弟跟左令鴻有些往來,知道他的一些事,他是左令鴻的遠方表親。左令鴻的為人,同朝為官這些年,你也應該有所了解,他真的不是什麽光明正大的君子。”
“就算有這一層關係,我也不能放他,他掌握著府上太多消息。”
走在回府路上的左令鴻,心裏極不好受。被當場揭穿,他是一肚子氣。李政航和左令鴻矛盾也在不知不覺中升級。
高駿銘和李政航回到書房。茶水已經擱涼了,李政航命下人,去換了一壺茶。他坐在那裏平息著剛才的怒氣。高駿銘迎合著:“自己府上被插了個眼睛,無論是何意,都是一件糟心的事。”
李政航的火氣散得差不多了,飲下幾口茶水使自己更鎮定一些。他知道府上的眼線還未清除幹淨,玩笑似地來了一句:“怎麽?高大人也有同樣的舉動嗎?”
“愚弟豈敢做下這種事情,惹得仁兄你心煩。”高駿銘慌忙解釋。
兩人雖然表麵客氣,但在高駿銘看來,李政航此舉更像是殺雞儆猴。他也會有所收斂,因為他在意和李政航的關係。否則也不會有幾年前的指腹為婚,一心與他結成黨羽。
雖然李政航似乎無意地捅破了窗戶紙,但既然已經揭穿,就不能再撒謊,隻找了個更像理由的理由:“李兄,你多慮了。小兒經常來府上玩耍,我是擔心他的安危,確實派了人守護在他身邊。時間一長,不免會探聽到府上的一些消息,我以後會注意的。”
李政航知道他的言辭中有多少不老實的成分,還是心平氣和地說道:“我著實希望我們不再產生任何嫌隙。”
高駿銘眼睛一亮,事情有轉機,他豁然開朗般,說:“仁兄的願望既是我的願望。”
“接下來我們確實該商量一些正事了。”高駿銘說道。
兩人的表情都漸漸嚴肅了起來。因為兩人心照不宣。此時,李世民擊敗劉武周的消息在朝廷傳開,兩人的心中都清楚得很。李政航起身關上了門。
李世民勝利班師回到京城長安,他身著黃金甲,緊隨其後的是與他征戰沙場的諸多武將,威風凜凜。軍功卓著,風頭蓋過了李建成,令太子惶惶不安,以太子為首的東宮集團更是深感危機。
“高大人可知?李世民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敵軍像狂撒的沙子一樣潰散千裏。這劉武周曾嚇得李元吉倉皇逃竄。”高駿銘附和道:“秦王這一仗打出了軍威、國威,鞏固了北方,對於他個人是威望大增,皇帝更是大加讚賞。”
兩人陷入憂愁。高駿銘心裏想的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自己主子的反應了。秦王由最初的與太子呈現分庭抗禮的局麵,到現在風頭甚至蓋過李建成。
李政航不想依附任何人,盡管李世民頻頻示好,他依舊不想介入紛爭。李政航盡管沒有把李建成當做主子,他也明白自己其實已然被動地占據著立場。
大家都心知肚明,再次引起李元吉的嫉妒和李建成的忌憚,這是免不了的了。
李淵偏袒太子,李世民又屢立戰功。原本就因為自己在太遠驕縱一事對二哥懷恨在心,現在更是忌憚二哥了。麵對集團內部這種局麵,李元吉日漸焦慮,自己也是父皇的兒子,因此他力爭成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論政治資源不如太子,論軍功不如秦王,令他倍感焦急。
每當李世民建立軍功。威望大增的時候,李元吉就會提醒一下李建成。
此時的李元吉硬是在李建成傷痕累累的心口上撒了一把鹽:“大哥,你這太子之位名存實亡啊!一旦你丟了太子之位,這性命可就難保了。”
曾經李元吉的提醒,也隻是敲敲打打,而這回他直擊太子之位,乃至性命,事態無比嚴重。
“漏船又遇打頭風”,李世民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和王世充。這一次的大勝,再加上從前的功績,他可謂建立了“不世功勳”,被封為“天策上將”,已封無可封,賞無可賞。
李世民的權力已然非常大,秦王府內可以安置追隨自己的文臣武將。漸漸隨著李世民隊伍的壯大,用“小朝廷”來形容秦王府可真的不為過。
雖然太子與秦王勢均力敵的局麵有所改變,而太子仍然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而秦王隻是威望極高,擁護者甚多。
李世民認為自己離太子之位隻有一步之遙。即便可以再加封,不能登上最高的位置,始終是個臣子。讓帝王猜忌,令太子有強烈的危機感,直至有性命之憂。
李建成集團對秦王府內的思潮,已經嗅到了味道。
對於李建成來說,李建成產生危機感也是應該的。
麵對此種情況,李政航遂向李建成建議,建立更多的軍功以提升自身的威望,利用太子的身份率先打擊秦王。
太子自然絲毫不會示弱,還真的是天助李建成,李元吉的機會也終於來了,曾被李世民戰敗的劉黑闥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起兵。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與劉黑闥的殘酷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終將窮途末路的劉黑闥生擒。不僅如此,李建成還廣泛結交山東英豪。
此番種種成功地彈壓了秦王府的勢力,最重要的是李淵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定:建成亦能橫刀立馬、征戰沙場,而且為人仁義寬厚,處世溫和,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李建成的太子之路再次趨於平坦。
此次戰役,盡管李建成建立了不凡的軍功,高駿銘仍然有倒向李世民之意,因為他知曉李建成在此戰中損失慘重。
交戰之際,到底換不換掉主帥,李淵也是猶豫再三。高駿銘決定不如先賣個人情給秦王,遂派心腹封得瑞親自將此事密告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聞聽此消息,當即露出幾分焦灼神色來。封得瑞深知不可逗留太久,簡潔稟明便躬身離去。李世民終究是經事頗多,愈發沉穩持重,片刻不安,心立即沉了下來。他命所有人退下,任由自己沉浸在孤獨的黑暗裏。
微紅的燭光顯然照不亮他眼前的世界,反而以事不關己的姿態,嘲弄著人間的分崩離析。
李世民眼含慍怒的淚光,痛心不已:“父皇,為何如此偏袒建成!”
沙場上的命懸一線,再顯赫的軍功,對於他實現大業的幫助甚微,寧願嚴重折損兵馬也要給李建成立下戰功的機會,不讓秦王參戰。這便是李世民此時的境地,他的心跟著幾乎墜到了穀底。有涼風透過窗欞猛烈吹進,周身冷津津的冰涼,李世民端坐於藤椅,眼神仿佛鉛水凝滯。
裴文靜的死一直是他心頭一痛,在這樣孤寂難眠的夜晚,這樣靜若深水的殿內,當年裴文靜之死的前前後後再次浮現在他的腦海。
裴文靜在李氏家族起兵之時功勞甚大,父皇想借助突厥的實力增強自己的力量。裴文靜與突厥關係密切,理所當然地充當了溝通信使,自然了解諸多內幕以及父皇或多或少不堪的過往,知道太多的人總是命不長。父皇雖沒有表現出堅決處死裴文靜,卻絲毫不顧念往日情分,連自己試探性的求情也全然不顧。
他是堅決要處死裴文靜的,隻是在等待時機!免得裴文靜有朝一日口風不緊,豈不是大大有損父皇的顏麵,原來堂堂大唐的皇帝曾經是如此苟且。父皇若想留住他一條命,他絕不會不明不白就死去。
李世民越想心中越清晰,父皇為保存顏麵,銷掉自己身邊一員大將。曾經懷疑是大哥所為,原來父皇也有份兒。他察覺到裴文靜的死隻是剛剛開始,也是一個突破口,接下來又不知是誰要遭殃了。自己也不能總是被動著隱忍。
當李世民有了困頓之感,已經是月上中天時分。他像往常一樣就寢,盡力讓自己浮動不定的內心平靜一些,可終究還是一夜未眠。
李政航沉默不語。
高駿銘接著勸解:“愚弟跟左令鴻有些往來,知道他的一些事,他是左令鴻的遠方表親。左令鴻的為人,同朝為官這些年,你也應該有所了解,他真的不是什麽光明正大的君子。”
“就算有這一層關係,我也不能放他,他掌握著府上太多消息。”
走在回府路上的左令鴻,心裏極不好受。被當場揭穿,他是一肚子氣。李政航和左令鴻矛盾也在不知不覺中升級。
高駿銘和李政航回到書房。茶水已經擱涼了,李政航命下人,去換了一壺茶。他坐在那裏平息著剛才的怒氣。高駿銘迎合著:“自己府上被插了個眼睛,無論是何意,都是一件糟心的事。”
李政航的火氣散得差不多了,飲下幾口茶水使自己更鎮定一些。他知道府上的眼線還未清除幹淨,玩笑似地來了一句:“怎麽?高大人也有同樣的舉動嗎?”
“愚弟豈敢做下這種事情,惹得仁兄你心煩。”高駿銘慌忙解釋。
兩人雖然表麵客氣,但在高駿銘看來,李政航此舉更像是殺雞儆猴。他也會有所收斂,因為他在意和李政航的關係。否則也不會有幾年前的指腹為婚,一心與他結成黨羽。
雖然李政航似乎無意地捅破了窗戶紙,但既然已經揭穿,就不能再撒謊,隻找了個更像理由的理由:“李兄,你多慮了。小兒經常來府上玩耍,我是擔心他的安危,確實派了人守護在他身邊。時間一長,不免會探聽到府上的一些消息,我以後會注意的。”
李政航知道他的言辭中有多少不老實的成分,還是心平氣和地說道:“我著實希望我們不再產生任何嫌隙。”
高駿銘眼睛一亮,事情有轉機,他豁然開朗般,說:“仁兄的願望既是我的願望。”
“接下來我們確實該商量一些正事了。”高駿銘說道。
兩人的表情都漸漸嚴肅了起來。因為兩人心照不宣。此時,李世民擊敗劉武周的消息在朝廷傳開,兩人的心中都清楚得很。李政航起身關上了門。
李世民勝利班師回到京城長安,他身著黃金甲,緊隨其後的是與他征戰沙場的諸多武將,威風凜凜。軍功卓著,風頭蓋過了李建成,令太子惶惶不安,以太子為首的東宮集團更是深感危機。
“高大人可知?李世民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敵軍像狂撒的沙子一樣潰散千裏。這劉武周曾嚇得李元吉倉皇逃竄。”高駿銘附和道:“秦王這一仗打出了軍威、國威,鞏固了北方,對於他個人是威望大增,皇帝更是大加讚賞。”
兩人陷入憂愁。高駿銘心裏想的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自己主子的反應了。秦王由最初的與太子呈現分庭抗禮的局麵,到現在風頭甚至蓋過李建成。
李政航不想依附任何人,盡管李世民頻頻示好,他依舊不想介入紛爭。李政航盡管沒有把李建成當做主子,他也明白自己其實已然被動地占據著立場。
大家都心知肚明,再次引起李元吉的嫉妒和李建成的忌憚,這是免不了的了。
李淵偏袒太子,李世民又屢立戰功。原本就因為自己在太遠驕縱一事對二哥懷恨在心,現在更是忌憚二哥了。麵對集團內部這種局麵,李元吉日漸焦慮,自己也是父皇的兒子,因此他力爭成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論政治資源不如太子,論軍功不如秦王,令他倍感焦急。
每當李世民建立軍功。威望大增的時候,李元吉就會提醒一下李建成。
此時的李元吉硬是在李建成傷痕累累的心口上撒了一把鹽:“大哥,你這太子之位名存實亡啊!一旦你丟了太子之位,這性命可就難保了。”
曾經李元吉的提醒,也隻是敲敲打打,而這回他直擊太子之位,乃至性命,事態無比嚴重。
“漏船又遇打頭風”,李世民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和王世充。這一次的大勝,再加上從前的功績,他可謂建立了“不世功勳”,被封為“天策上將”,已封無可封,賞無可賞。
李世民的權力已然非常大,秦王府內可以安置追隨自己的文臣武將。漸漸隨著李世民隊伍的壯大,用“小朝廷”來形容秦王府可真的不為過。
雖然太子與秦王勢均力敵的局麵有所改變,而太子仍然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而秦王隻是威望極高,擁護者甚多。
李世民認為自己離太子之位隻有一步之遙。即便可以再加封,不能登上最高的位置,始終是個臣子。讓帝王猜忌,令太子有強烈的危機感,直至有性命之憂。
李建成集團對秦王府內的思潮,已經嗅到了味道。
對於李建成來說,李建成產生危機感也是應該的。
麵對此種情況,李政航遂向李建成建議,建立更多的軍功以提升自身的威望,利用太子的身份率先打擊秦王。
太子自然絲毫不會示弱,還真的是天助李建成,李元吉的機會也終於來了,曾被李世民戰敗的劉黑闥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起兵。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與劉黑闥的殘酷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終將窮途末路的劉黑闥生擒。不僅如此,李建成還廣泛結交山東英豪。
此番種種成功地彈壓了秦王府的勢力,最重要的是李淵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定:建成亦能橫刀立馬、征戰沙場,而且為人仁義寬厚,處世溫和,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李建成的太子之路再次趨於平坦。
此次戰役,盡管李建成建立了不凡的軍功,高駿銘仍然有倒向李世民之意,因為他知曉李建成在此戰中損失慘重。
交戰之際,到底換不換掉主帥,李淵也是猶豫再三。高駿銘決定不如先賣個人情給秦王,遂派心腹封得瑞親自將此事密告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聞聽此消息,當即露出幾分焦灼神色來。封得瑞深知不可逗留太久,簡潔稟明便躬身離去。李世民終究是經事頗多,愈發沉穩持重,片刻不安,心立即沉了下來。他命所有人退下,任由自己沉浸在孤獨的黑暗裏。
微紅的燭光顯然照不亮他眼前的世界,反而以事不關己的姿態,嘲弄著人間的分崩離析。
李世民眼含慍怒的淚光,痛心不已:“父皇,為何如此偏袒建成!”
沙場上的命懸一線,再顯赫的軍功,對於他實現大業的幫助甚微,寧願嚴重折損兵馬也要給李建成立下戰功的機會,不讓秦王參戰。這便是李世民此時的境地,他的心跟著幾乎墜到了穀底。有涼風透過窗欞猛烈吹進,周身冷津津的冰涼,李世民端坐於藤椅,眼神仿佛鉛水凝滯。
裴文靜的死一直是他心頭一痛,在這樣孤寂難眠的夜晚,這樣靜若深水的殿內,當年裴文靜之死的前前後後再次浮現在他的腦海。
裴文靜在李氏家族起兵之時功勞甚大,父皇想借助突厥的實力增強自己的力量。裴文靜與突厥關係密切,理所當然地充當了溝通信使,自然了解諸多內幕以及父皇或多或少不堪的過往,知道太多的人總是命不長。父皇雖沒有表現出堅決處死裴文靜,卻絲毫不顧念往日情分,連自己試探性的求情也全然不顧。
他是堅決要處死裴文靜的,隻是在等待時機!免得裴文靜有朝一日口風不緊,豈不是大大有損父皇的顏麵,原來堂堂大唐的皇帝曾經是如此苟且。父皇若想留住他一條命,他絕不會不明不白就死去。
李世民越想心中越清晰,父皇為保存顏麵,銷掉自己身邊一員大將。曾經懷疑是大哥所為,原來父皇也有份兒。他察覺到裴文靜的死隻是剛剛開始,也是一個突破口,接下來又不知是誰要遭殃了。自己也不能總是被動著隱忍。
當李世民有了困頓之感,已經是月上中天時分。他像往常一樣就寢,盡力讓自己浮動不定的內心平靜一些,可終究還是一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