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麽人如此歹毒?”李彥疑惑而又聲音極低地問。他似乎隻是自己嘀咕而已,因為他能想到李政航也許不會告訴眼前的這些人,究竟是誰。
李政航當真沒有回答他。而到底是什麽人,李政航心中也有數了。
“老爺,看您眼睛明亮,莫非您知道是誰下的毒手?”站在旁邊的一個手下又問了一遍。
李政航仍然沉默著。
李彥心想,還是問些別的吧:“那他又是何時下手的呢?”
李政航想了想說:“其他人都沒有問題,直衝著我來,就隻能是‘病從口入’了。除了我自己攜帶的食物,我們都吃一樣的飯菜,我的飲食絕對沒有問題,就應該是在飲水上出問題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啊,他們是瞅準了時機。”
“那大人的病會致命嗎?”李彥又問。
李政航也沒有見過此病,他憑借有限的經驗判斷:“發病如此詭異,怕不是平常的病,說不定是中毒。”這種毒,他自己也沒有見過。當然他也不能妄下定論,隻能再打聽。若是下毒,以左令鴻的心思,那就真的是凶多吉少了。他不可能害人害到一半兒,還留著活口。
左令鴻要害死自己,真是煞費苦心啊!
李彥一聽有可能是中毒,嚇壞了,但他仍保持著冷靜:“大人,眼下解毒要緊。”
“你說得對,去找太醫來吧,注意不要驚動他人。”李政航吩咐了下去。
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決定先給家裏寄信,信當然要自己親自來寫。要是婉寧能來就更好了,萬一有不測,還能見家人一麵。
秘密找來的幾個太醫和民間的大夫證實了李政航猜想,見識廣一些的太醫可以斷定是中毒。但都解不了毒,甚至有的連中了什麽毒都不知道。
太醫們也隻能想盡一切辦法,期待把毒解掉,乃至救回一條性命。
高子昂知道婉寧會因為父親遠行而心情鬱悶,所以,一有時間就會來陪她。今天來到婉寧的房裏,果然如他所料,婉寧正趴在梳妝台前,百無聊賴。他來,也沒給婉寧帶來多大喜悅,甚至懶得跟他打招呼,隻是抬頭瞧了他幾眼,又繼續趴在那裏。
高子昂近前來,立在她身後。他彎下腰來,問道:“婉寧,你怎麽啦?沒精打采的。”
他一來,婉寧就算是有人對著放肆地發牢騷了,她毫不客氣地說:“父親已經去了好多天,不知道他怎麽樣了?隻來過一封信,就再也沒有信來。”
高子昂安慰著:“沒事的,婉寧,不要瞎想。擔心遠方的親人是一件正常的事,不過,你要放寬心。你父親也是有一些功夫在身上的,沒有人能傷害到他。還記不記得,我小時候,你父親還帶我上過戰場呢。他的英勇神武也是我親眼所見的,那時,他就為哥哥我樹立了榜樣。”
他的話,婉寧仿佛聽不進去,自顧自地擔憂著:“可是哥哥,我真的好擔心他。婉寧有種不好的預感,覺得父親就不應該在此時去往四川,總覺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也不知道他現在走到哪裏了,有沒有到四川?”婉寧心煩意亂。
她走到書桌前,提起了筆,想給父親去一封信,可是要往哪裏寄呢?又擔心父親公事繁忙,自己的信若影響了他可如何是好?便又放下筆。
高子昂跟過來,從身後抱住婉寧,貼上來說:“婉寧,你若現在就嫁給我,你的心思是不是就應該分攤一點在你生命裏的另一個男人身上了?”
婉寧轉過身,柔柔地推了一下他:“哥哥,你說啥呢?我可沒有心情跟你開玩笑。他可是我父親,你跟他爭什麽?”
“我沒有跟你開玩笑,我也沒有跟伯父爭。看你這麽憂心,隻是想分散你的一些精力過來,你的心理負擔也會小一些。”他知道婉寧沒有多少心思想別的,還是試探著問了句,“倘若哥哥我遠行,你也會如此擔心嗎?”
婉寧表現懶懶的,沒有立即回答他。他不甘心地貼到婉寧耳邊說:“不對,應該說是夫君。”
婉寧的思路終於被他帶了過去。是啊,這真嫁給了他,“夫”字天出頭,出嫁了的女人,不擔心他還能擔心誰呢?婉寧不耐煩地回答他:“擔心!擔心你還不成?”說完,回轉身,又陷入了憂思之中。
正當家裏人都擔心著李政航時,八百裏加急,送來了兩封信。一封信的信封上寫著“家人親啟”,而另一封明白寫著“夫人親啟”。
先接到信的是王韞芝,她非常疑惑,為何要分開寫?無論如何,聽夫君的安排沒有錯,她把那封給自己的信放到了枕頭底下。她當然想象得到若婉寧看見父親的來信會有多開心,便迫不及待命下人把婉寧找了來,一起看另一封信。
婉寧高興得心花怒放,一掃之前的陰霾。
李政航在這一封信裏,明白地寫著,現在梁州,還算平安,隻是有些水土不服,還有非常思念家人。
婉寧看了父親寫的信一遍還不夠,拿到自己房裏,看了一遍又一遍。
看過第一封信的王韞芝,心裏也踏實了不少。可是她猛得想到,這信是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既然是給家人報平安,又何須八百裏加急?她開始擔憂起來。
她趁婉寧不在,惴惴不安地打開另一封信。很簡短,信上說:身體微恙。
王韞芝一時沒反應過來,可畢竟種種已經令她覺得蹊蹺。
按照天數來算,就憑夫君走時的勁頭,現在完全可到達四川。為何人還在梁州逗留?
兩封信都是夫君親筆寫就,字字句句必然是他心裏最想說的。報平安的信,為何分成兩封來寫?明顯一封比一封情況嚴重。或者說,給自己看的這封才是重點。
既然微恙,何須八百裏加急?何況遠方的人說“微恙”,那就是“有恙”,就是不平安。她不敢再想下去,而且這封信就是給自己的,並沒有說要給婉寧看。夫君是害怕婉寧跟著擔憂,跟著胡思亂想,甚至引起府內的動蕩不安,她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李政航當真沒有回答他。而到底是什麽人,李政航心中也有數了。
“老爺,看您眼睛明亮,莫非您知道是誰下的毒手?”站在旁邊的一個手下又問了一遍。
李政航仍然沉默著。
李彥心想,還是問些別的吧:“那他又是何時下手的呢?”
李政航想了想說:“其他人都沒有問題,直衝著我來,就隻能是‘病從口入’了。除了我自己攜帶的食物,我們都吃一樣的飯菜,我的飲食絕對沒有問題,就應該是在飲水上出問題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啊,他們是瞅準了時機。”
“那大人的病會致命嗎?”李彥又問。
李政航也沒有見過此病,他憑借有限的經驗判斷:“發病如此詭異,怕不是平常的病,說不定是中毒。”這種毒,他自己也沒有見過。當然他也不能妄下定論,隻能再打聽。若是下毒,以左令鴻的心思,那就真的是凶多吉少了。他不可能害人害到一半兒,還留著活口。
左令鴻要害死自己,真是煞費苦心啊!
李彥一聽有可能是中毒,嚇壞了,但他仍保持著冷靜:“大人,眼下解毒要緊。”
“你說得對,去找太醫來吧,注意不要驚動他人。”李政航吩咐了下去。
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決定先給家裏寄信,信當然要自己親自來寫。要是婉寧能來就更好了,萬一有不測,還能見家人一麵。
秘密找來的幾個太醫和民間的大夫證實了李政航猜想,見識廣一些的太醫可以斷定是中毒。但都解不了毒,甚至有的連中了什麽毒都不知道。
太醫們也隻能想盡一切辦法,期待把毒解掉,乃至救回一條性命。
高子昂知道婉寧會因為父親遠行而心情鬱悶,所以,一有時間就會來陪她。今天來到婉寧的房裏,果然如他所料,婉寧正趴在梳妝台前,百無聊賴。他來,也沒給婉寧帶來多大喜悅,甚至懶得跟他打招呼,隻是抬頭瞧了他幾眼,又繼續趴在那裏。
高子昂近前來,立在她身後。他彎下腰來,問道:“婉寧,你怎麽啦?沒精打采的。”
他一來,婉寧就算是有人對著放肆地發牢騷了,她毫不客氣地說:“父親已經去了好多天,不知道他怎麽樣了?隻來過一封信,就再也沒有信來。”
高子昂安慰著:“沒事的,婉寧,不要瞎想。擔心遠方的親人是一件正常的事,不過,你要放寬心。你父親也是有一些功夫在身上的,沒有人能傷害到他。還記不記得,我小時候,你父親還帶我上過戰場呢。他的英勇神武也是我親眼所見的,那時,他就為哥哥我樹立了榜樣。”
他的話,婉寧仿佛聽不進去,自顧自地擔憂著:“可是哥哥,我真的好擔心他。婉寧有種不好的預感,覺得父親就不應該在此時去往四川,總覺得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也不知道他現在走到哪裏了,有沒有到四川?”婉寧心煩意亂。
她走到書桌前,提起了筆,想給父親去一封信,可是要往哪裏寄呢?又擔心父親公事繁忙,自己的信若影響了他可如何是好?便又放下筆。
高子昂跟過來,從身後抱住婉寧,貼上來說:“婉寧,你若現在就嫁給我,你的心思是不是就應該分攤一點在你生命裏的另一個男人身上了?”
婉寧轉過身,柔柔地推了一下他:“哥哥,你說啥呢?我可沒有心情跟你開玩笑。他可是我父親,你跟他爭什麽?”
“我沒有跟你開玩笑,我也沒有跟伯父爭。看你這麽憂心,隻是想分散你的一些精力過來,你的心理負擔也會小一些。”他知道婉寧沒有多少心思想別的,還是試探著問了句,“倘若哥哥我遠行,你也會如此擔心嗎?”
婉寧表現懶懶的,沒有立即回答他。他不甘心地貼到婉寧耳邊說:“不對,應該說是夫君。”
婉寧的思路終於被他帶了過去。是啊,這真嫁給了他,“夫”字天出頭,出嫁了的女人,不擔心他還能擔心誰呢?婉寧不耐煩地回答他:“擔心!擔心你還不成?”說完,回轉身,又陷入了憂思之中。
正當家裏人都擔心著李政航時,八百裏加急,送來了兩封信。一封信的信封上寫著“家人親啟”,而另一封明白寫著“夫人親啟”。
先接到信的是王韞芝,她非常疑惑,為何要分開寫?無論如何,聽夫君的安排沒有錯,她把那封給自己的信放到了枕頭底下。她當然想象得到若婉寧看見父親的來信會有多開心,便迫不及待命下人把婉寧找了來,一起看另一封信。
婉寧高興得心花怒放,一掃之前的陰霾。
李政航在這一封信裏,明白地寫著,現在梁州,還算平安,隻是有些水土不服,還有非常思念家人。
婉寧看了父親寫的信一遍還不夠,拿到自己房裏,看了一遍又一遍。
看過第一封信的王韞芝,心裏也踏實了不少。可是她猛得想到,這信是八百裏加急送來的。既然是給家人報平安,又何須八百裏加急?她開始擔憂起來。
她趁婉寧不在,惴惴不安地打開另一封信。很簡短,信上說:身體微恙。
王韞芝一時沒反應過來,可畢竟種種已經令她覺得蹊蹺。
按照天數來算,就憑夫君走時的勁頭,現在完全可到達四川。為何人還在梁州逗留?
兩封信都是夫君親筆寫就,字字句句必然是他心裏最想說的。報平安的信,為何分成兩封來寫?明顯一封比一封情況嚴重。或者說,給自己看的這封才是重點。
既然微恙,何須八百裏加急?何況遠方的人說“微恙”,那就是“有恙”,就是不平安。她不敢再想下去,而且這封信就是給自己的,並沒有說要給婉寧看。夫君是害怕婉寧跟著擔憂,跟著胡思亂想,甚至引起府內的動蕩不安,她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