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瀾祭,南疆盛事。


    自嘉和六年起,大稷南部三州百姓自發設祭,在秋分之日緬懷那位開大稷五百年來先例,金敕玉策,朱筆親封的安平蕩妖太陰元君,瀾水龍君娘娘。


    有那雲遊名士在親曆了這南疆數州盛事之後,作詩曰:


    千載複見神壇宇,瀾水泱泱臥龍君。


    蕩禍伏魔黎民裕,金敕玉策號太陰。


    自此三州秋分日,雲來大雨渠流金。


    南疆萬戶秋瀾祭,萬古悠悠獨念卿。


    用以稱頌那位龍君娘娘以身祀瀾水,蕩平南疆巫蠱之禍,又碎百丈金身鎮壓南疆三州妖鬼,反哺天地,護佑三州百姓十餘載年豐民和的赫赫功績。


    而若說秋瀾祭祭典之盛大,當屬雲來府。


    不僅僅是因為雲來府為大稷南疆三州首善之地,更是因為安南王府就坐落府城之中。


    而那萬民敬戴的瀾水龍君娘娘,仙身之前,正是那安南王周振流之妻,安南王妃,禦筆親封的一品誥命夫人。


    自嘉和六年起,每逢秋分之夜,南疆三州之地,盡是那月皎星燦,銀霜撒地的祥和景象。


    唯獨這雲來府城,必定大雨如傾,經夜不絕。


    百姓皆以為是龍君娘娘對安南王情深難絕,淚流不止,是以獨獨雲來府城大雨如柱。


    如此說來,本應是一樁佳話。


    然而頭一回遭遇這般大雨的雲來府城,若非安南王府之中高人出手,施展出搬山改流的通天本領,差點就如那澄江古城一般,就此變成一座水下之城,成了坊肆酒家中,眾人茶餘飯後流傳的話本傳說。


    自此劫過後,安南王府征辟雲來一州能工巧匠,耗資巨萬,用工一年,在這山高嶺峻、毗鄰瀾水的雲來府城,修成了號稱“瀾水怒漲壓群山,不澇雲來三尺三”的雲來渠。


    自此雲來府城之中,自王府開始,家家戶戶被那寬三尺三寸三分,深也愈三尺的雲來渠貫穿勾連。


    低窪處和河道暗流勾連之處,又建一千二百八十口排水泄洪池,盡布城中。


    每遇大雨,滿城雨水就悄無聲息順著這萬渠千池流入河道暗流,匯入瀾水。


    或許是這出自人力的鬼斧神工驚豔了上蒼,自雲來渠修成之後,雲來府秋分大雨一如往常,但大雨之後,府城上空必現“七樓二十八閣”的仙宮蜃景。


    七座規製不同的朱樓依北鬥之位而坐,又有琉璃玉閣分布四方,其間虹橋相架,紫氣穿梭,宛若仙宮臨凡。


    日出之前,青雲浩蕩欲壓頂,頂蓋琉璃放毫芒。


    日出之後,天神奮起紫金劍,萬道彩光破雲霞。


    樓閣之間,萬丈金芒輝宏相應,虹橋之上,金風玉露光耀天穹。


    覆壓整個雲來府城。


    其下城中,達官顯貴、販夫走卒、文人騷客、武夫僧道盡皆屏息仰首,為這仙府奇景深深震撼。


    一時之間,仙凡難分,紫氣金霞隨雲動,老翁幼童寂無聲,仙宮如墜人間,凡軀若履仙境。


    半個時辰後,才逐漸散去。


    如此壯麗仙宮盛景,自八百年前天地大劫,仙路斷絕以來,人間首見。


    是以雲來府城每年臨近秋瀾大祭,就是遍地盡是文人墨客競爭嘉座,帶劍遊俠豪飲街邊的熱鬧景象。


    有訪仙慕道之人壓肩疊背,遍訪城中街巷及周邊山川。


    更有那名門大教中的道士劍俠、頭陀僧侶,或俯仰於市井之間,或禪坐於山穀之中,隻待一觀天宮奇景,一探那縹緲虛幻的仙緣。


    持續至今,已有一十五年。


    ……


    秋分是夜,大雨如舊傾盆。


    雲來府城外,三州規模最大也是最靈驗的瀾水龍君廟內,仍舊是香客雲集,人頭攢動。


    撐著雨傘帶著孩童從附近郡縣趕了一路,入夜才至的香客,一時間擠攢不進去。


    便在一眾廟祝和幫閑的勸解引導之下,在廟宇之前空地上獻上瓜果貢品和自帶酒水,虔誠禱告後投宿到附近由安南王府修建的一排排簡便居所之中。


    城內酒肆客棧、花街青樓之中,文人騷客、遊俠豪士,杯來盞往,笑語連連。


    其中有豪奢之士,不吝百金購得一壇雲來獨有的秋瀾醉,卻不自飲,反倒是先將之傾倒近半進了那勾連全城的雲來渠,而後才與滿桌豪客共享那剩下的半壇沁著桂花香的美酒。


    也有清貧士子租借了城中百姓的住宅,小燭憑桌,就著滿城大雨,吟詩作對,依著禱祝之禮,也將杯中酒漿敬倒雲來渠中。


    滿城歡顏,熙熙攘攘,不一而足。


    城中的鼎沸人聲,甚至蓋過了這要傾盆一夜的雲來大雨。


    諸般種種,皆因瀾水龍君娘娘仙身之前,最喜熱鬧,又饞佳釀。


    久而久之,也就約定俗成,成就了這雲來州城秋瀾祭獨有的豪放風情。


    相傳那號稱香飄半裏,沁人心脾的秋瀾醉,酒方就是源自十餘年前還是安南王妃的龍君娘娘。


    話分兩頭。


    雲來府城,背依西城山而建,此山綿延不過十裏。


    但雲來一州,以山高峰險而著稱,西城山雖幅員不大,山頭不多,卻也稱得上巍然挺拔。


    其中最高的山頭當屬摘星峰,昂霄聳壑於雲來州城北數裏之地,瀾水於山峰腳下悠悠然蜿蜒而過,不見其源,不知其終,正應了那山高水長之景。


    摘星峰頂,一座二層朱樓摩崖而立。


    樓中燈火通明,少年慵懶地將身體蜷縮進橫置在窗前的鬆木搖椅中,手裏無意識把玩著一塊用纖細紅繩係於手腕上的寸大圓形玉玨。


    玉玨渾圓,其中半寸方圓通透如琉璃,外圈卻凝碧如湖,頗見古色。


    其上又分布八處細微凹凸,細細看去,隻以為是美玉瑕疵。


    從少年身側窗口望去,遠可見城中千家萬戶燈火通明,排列有序;近可觀蜿蜒瀾水之上,吃水量巨大的彩船搖曳流光,燦若星鬥。


    一城佳景,盡收眼底。


    若非摘星峰被列為安南王府私地,那城中為一座地利稍嘉的觀景樓吵得唾泗橫飛的文人武夫怕是早把這山頭也踩低了幾寸。


    可少年卻對扭頭可見的人間佳景熟視無睹,隻是盯著麵前鬆木矮幾上的一壇已經開封的上等秋瀾醉靜靜發呆。


    少年並不關窗,此刻窗外風雨搖曳,偶有幾滴屋簷雨擋上滴落的雨滴被風打了進來,打濕少年一身名貴的蜀繡青袍,落進那壇百盡難求的上等秋瀾醉中,他也不以為意。


    不遠處寸粗的燈燭盡藏在那極盡巧思的流蘇琉璃燈罩中,燭光不見絲毫搖曳,將牆上掛的一幅幅筆墨照得纖毫畢現。


    一幅幅將近丈長的淮南青竹宣不加裝飾,被風兒吹得梭梭作響,其上盡是諸如:


    “心雖非蘭膏,安得不自然”


    “天借一明月,飛來碧雲端”


    “獨有孤明月,時照客庭寒”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一類的殘詩佳句。


    筆鋒豪放飄逸,不見媚色,若與時下書法大家相提並論,也隻是稍顯輕浮,少了歲月沉澱。


    偶有親友客人看到這滿牆字句,盡都驚訝於少年詩才筆力,可少年隻道是酌考古籍所得,結合詩詞語境,眾人也並不生疑。


    窗外漫天風雨,屋內筆墨颯颯,幾上桂花釀造的秋瀾醉散發出奇異香味,和著秋風碎雨飄飄搖搖,滿室生香。


    少年正值綺紈之歲,眉目清秀,頗具恬靜淡然之姿。


    身處其間,倚窗神遊天外,倒顯出幾分安寧靜謐、少年老成之態。


    可這份寧靜馬上被一陣沉沉的敲門聲打斷。


    少年回過神來,淺淺道了聲:“進。”


    因長久靜默出神,聲音顯得有些沙啞,音量也小了幾分,在這傾盆大雨之下,若非近在咫尺,幾不可聞。


    可門外來人卻已清晰聽聞,緩緩推開半扇門來。


    但見是一個身著華服的佝僂老者,在門外躬身而立。


    未出聲來,先見三分笑意,拱手道:“山路濕滑泥濘,老奴一路行來,難免沾了汙濁,不敢髒了二公子貴室,還請二公子允老奴在門外回話罷。”


    少年坐起身來,露出無奈之色,扶額道:“龔叔,說過多少遍,我這裏不必像父親和大哥麵前那般講究,你莫不是要我出來請你?”


    老者笑容愈發柔和:“二公子不拘小節,我卻不好逾越規矩,若讓下人打眼看了去,雖不致亂了上下尊卑之道,背後碎嘴生出些閑話來,總是不好的。”


    說話間老者已緩步走進屋內,腳下一雙黑緞百納布靴早被雨水打濕,鞋底沾了泥濘,卻沒在光潔的鬆木樓板上留下半點汙濁痕跡。


    眼見少年身著單薄衣衫,身後窗也未關,又溫言開口道:“二公子金枝玉體,不願被那粗俗下人伺候打擾。可這摘星峰不比王府,山風傷人。”


    “王府前些日子從嶺南流民中挑選了一批知文斷字識大體的侍婢,大公子又挑選了其中兩個家世清白,身段容貌俱是上等的,親手調教了,欲送給您做一對貼身丫鬟……”


    少年愈發無奈,擺手道:“我這樓中一年到頭蒼蠅麻雀也落不下幾隻,用得上什麽侍婢仆從?我剛入了靜心之境,算是真正爬進了修行的門檻,一日三餐隻求個清淡,樓外三分菜園一汪清泉,已經足矣。”


    說到這又似發了脾氣,自暴自棄般把自己又丟進那粗製的鬆木搖椅中,來回晃蕩,搖得椅子嘎吱作響。


    懊惱道:“我那狠心的老爹把我丟到這山中禁足一月,我的好弟弟一句好話沒幫著說便罷了,還在父親跟前好一頓添油加醋,什麽貼身丫鬟,不過是親手調教了兩張喋喋不休的巧嘴來幫著他與我鬥嘴罷了。”


    老者被這少年一通胡言亂語逗得笑出了聲,眼前這二公子周奇與那大公子周禮乃是一母同胞的雙胞胎弟弟,周禮先周奇降生了盞茶時間,是以周禮就成了哥哥。


    自二人記事起,周奇就強行把周禮認做弟弟,二人直到如今也沒少因為這事拌嘴。


    二人雖是雙胞胎,性格卻走了兩個極端。


    哥哥周禮自幼行事嚴於律己,動靜皆有章法,待人接物老成持重,弟弟周奇卻性格跳脫,不羈禮法。


    常有那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言論從周奇口中冒出,偏偏深思之後還覺頗有道理,著實把兄弟兩的老師張子卿和父親周振流弄得十分頭大。


    對此龔叔倒十分想得通,他跟隨安南王二十餘年,從軍中偏將做到了王府管家,王府上下大小事,事無巨細,他都清楚得很。


    周奇周禮兩兄弟之母,正是如今已經仙去的瀾水龍君娘娘,當年名震北域的“巾幗劍仙,降魔菩薩”李婉芸。


    嘉和二年,大將軍周振流自北疆回朝任兵部尚書之後,二人京中完婚,當今皇帝禦筆親封李婉芸為一品誥命夫人。


    嘉和四年,李婉芸懷上身孕,皇帝親自請來宮中最好的太醫為其請脈,又請欽天監監正親自為其卜算,得了一副“乾陽內蘊麒麟子”的大吉卦象,推算出李婉芸腹中乃是一位公子。


    可三月後,李婉芸腹痛不止,周振流又請了宮中太醫為其觀脈診治,那太醫運使醫家獨有的平和真氣為其推血過宮,卻驚奇發現李婉芸腹中胎兒竟然是一對。


    周府上下大喜過望,皇帝聽聞了這個消息,又遣來宮中太監好一頓寬慰賞賜,連夜將那欽天監監正,當今天下道門的頭麵人物宣進宮中好一頓斥責。


    嘉和五年初,北疆戎狄叩關,周振流坐鎮朝中,調度有序,邊關大捷。


    皇帝感其功勞,封安南王,爵邑雲來,使赴南疆。


    李婉芸在周振流赴任途中誕下周禮、周奇兩兄弟,周奇降生之時,體態幾乎比哥哥周禮小了一半,雙手抱了一塊寸大玉玨,卻是王府之中秘而不宣的一件奇事。


    如今李婉芸仙去,這樁奇事也隻有包括周家兩兄弟在內的寥寥幾人知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景封劫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殘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殘磚並收藏八景封劫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