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又過了幾日孝忠頗覺煩悶,想念香魂的苦楚又襲來,心中陣陣酸楚,便想離開。
但又怕海盜侵擾,回來時不見了他們該如何是好,苦思冥想終於有了一計,想那日倒是有幾個膽大的壯漢,若要是將南洞先生教的攻守之術傳授給他們或許以一敵百倒也不是不可能。
想來自己竟笑了出來,心道:那幾日常與南洞先生切磋攻守之術頗覺厭煩,沒想到還能排上用場,有意思。
於是叫來幾個能幹的小夥子,命他們準備空地沙土。
鄭家子弟鄭宴,袁家子弟袁塑這兩個兄弟最是能幹,一直在孝忠左右忙活著,不知孝忠幹什麽,隻當是他的新玩法,都照辦了。
隻見孝忠將運來的沙土圍了起來,便在裏麵搗鼓起沙土,又命人備來布條草棍,做成小旗子模樣。
如此大概半天的時間整個村落及周邊山丘臨海地形圖便做好了。
晚上又命鄭袁二老找來精明能幹的幾個年輕人,來圍觀。
鄭袁二老也是上過戰場的人,自然能看得懂孝忠的舉動自是非常欣慰,也都全力支持。
孝忠道:“若有一日我不在,再遇海盜該怎樣?”
鄭宴答道:“能抵得過便好若抵不過便找藏身之所。”
眾年輕人也都覺得有理。
孝忠卻道:“這不是長久之計。”
“如今有一計需要很多人參與,大家可願意?”
“願意!”眾人非常新奇自然聽命於孝忠,紛紛答應。
於是孝忠在這個地形圖上講起了攻守之術。幾名年輕人聽得十分入神。
第二日便開始命人建造防守用的城牆土堆及城門,攻擊用的槍戟弓箭盾牌。
一麵又令自己先調教好的幾個年輕人各自帶領自己的一隊人進行操練。
雖沒有擊鼓的但總是選出了兩位發令旗的,也就湊成了這麽一支隊伍。
鄭袁二老看在眼裏,鄭長老問道:“你看到了什麽?”
袁長老答道:“似乎有看到了當年的金將軍沙場點兵。”
“是啊,這個年輕人身上有金大將軍的影子,隻是他好像經曆了什麽否則他一定與金大將軍有關係,且看他領兵操練有模有樣,隻是不知道是否可行。”
“那日他以一敵百我們都有目共睹,我看沒什麽不可行。”
這幾日城牆城門修築也接近尾聲,這幾隊操練得也稍有了模樣,隻是在其中很難找出能統領這幾隊的人,可愁懷了他。
隻想早日擺脫他們好尋找香魂去,那用木頭高高築起的儲酒的木頭架子也成了孝忠指揮休息的之處。
孝忠此刻趴在這平台上,思索,該如何能調教出帶軍打仗的領袖,畢竟這幾百號人不是兒戲,倘若指揮不當定會損失慘重,想罷又翻過身來,歎了口氣。
傍晚,鄭宴喚孝忠用晚餐,孝忠聽後也覺得餓了,便隻身翻身下了高台,那鄭宴直拍手叫道:“首領好功夫!”
孝忠笑了笑吃飯去了。
席間又有人來報說:“外麵有一藍色穿錦衣的大個子要見首領。”
孝忠詫異,問道:“找我何事?”
“那人說是來給首領送劍。”
“送劍?”
“送劍?我哪有什麽劍啊?”孝忠聽了很是疑惑。
“先讓他進來。”
“是。”
那人將“藍色錦衣大個子”領了進來,孝忠一看頓時不耐煩了,此人正是金煜金子卿。
隻見子卿依然一身藍色錦衣發髻高垂精神倍至,手裏拿著他自己的寶劍,身後背著孝忠的龍尾劍。
孝忠心道:竟如此陰魂不散,挨了那兩掌他竟沒死,還真是抗打呀!
子卿自接到回朝的聖旨後,隻好回京複命,回了京城回稟父親,隻道找到了孝忠,但又不太確定。
實則子卿打定主意此人就是孝忠,但孝忠的經曆很難解釋,便說道隻有父親知道便好,先不要讓皇帝知曉,待時機成熟再說。
金源知道孝忠還活著無論如何都是好的,其他的事子卿安排就好,便沒有多問。
如此子卿又去朝聖。
如今的明帝雖不及明王之時灑脫,許是經曆了那場宮亂的生死浩劫,稚嫩的臉上多了些成熟之氣。
此刻冠冕之下依然能見帝王之威嚴,聲音也清脆了些,一番君臣禮後明帝道:“愛卿,自朕登基以來便聽說你一路東巡,怎樣,東尋可有結果?”
子卿知道明帝的想法,道:“倒是找到了與孝忠長相相似之人,可惜子卿無法斷定他是否是孝忠本人。如今又沒有了孝忠的蹤跡。”
“嗯,可日後再尋,恐有結果。今日朕召你來有事相商。”
“請萬歲明示。”
“近日朕苦於邊關騷亂,而朝野之中大都是先皇的舊臣,不但自視戰功顯赫,且都垂垂老矣,實難掛帥掃亂,新臣又礙於老臣的權勢大都齊喑不鳴。
想來先皇浴血奮戰打下來的江山不易,所以還需能人助朕來守護。”
又歎道:“昔日金湚與朕同窗之時共商治國之策,可現如今也都變成了回憶。”
聽到這裏子卿忙道:“萬歲,臣定當竭盡全力找回孝忠。”
皇帝搖搖頭,“或許這便是老天的安排。”
“眼下東海匪寇頻頻騷擾邊境,子卿,你且替朕先行巡查民情,日後若再來騷擾,朕再派兵馳援。”
又下了禦座走到子卿麵前,拍了拍子卿的肩膀道:“愛卿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子卿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明帝是想栽培親信能幹之人。子卿正直盛年正想以己之力為國為百姓做些什麽,自然心潮澎湃,道:“臣誓死協助萬歲守護九域百姓。”
“嗯”,明帝滿意地點點頭,道:“有朝一日,朕,若再能看見你們金氏兄弟並肩作戰,那該多好。”
“臣定不辱命,也會竭盡全力找回孝忠。”
“好。”隨後明帝又封子卿為散騎常侍,賜令牌一枚可隨時入宮麵聖,不受禮節限製。子卿自是感激不盡叩首謝恩。
朝見皇帝後子卿又去了將軍府。
打開大門,隻見裏麵依然如故,幾個仆人還在,老何自然也在守著,老何接待了子卿。
並告訴子卿,自孝忠出事後百裏一家便一直照料將軍府,命仆人每日打掃,隻盼著孝忠能夠回來。
子卿在心底暗自感慨,走出正廳,又來到偏房,看到了秦虞的椅子空空的,往日公孫啓秦虞伏山忙碌的光景又浮現在眼前,傷感了一陣,又去了孝忠的臥房。
拿了當年他在刑場上拾回的龍尾劍,向門外走去,走到門口不禁又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
心道:孝忠,無論在你身上曾經發了什麽,我們都等著,你回來的那一天。
便拿了劍一路東巡。
子卿一路走來一路打聽,果然近年來東海海盜如何猖獗,百姓如何民不聊生。
又聽百姓紛紛傳言,東海之濱來了一位怎樣的大救星,以一敵百打得匪寇落花流水,又被那百人寨奉為首領。
子卿心道:若真有這樣的大英雄,不也為九域覓得良將何樂不為?子卿聽到這裏插嘴問了一句:“那人樣貌可有特別之處,想來若有緣遇到也方便結識。”
又聽一人說道:“那人身材魁梧,儀表堂堂,但很奇怪,他平時頭上戴著一條黑巾,說是黑巾摘了就會起大火。”
子卿一聽竟是孝忠嗎?若真的是他,那麽豈不是不虛此行,兩全齊美了?想到這裏心都碰碰直跳。
但轉念一想:什麽首領啊,如此被奉為首領也無朝廷的加封豈不是占山為王了?
心想決計不能讓孝忠淪為匪寇,於是又一路打聽,以送劍為名。接近孝忠。
今日子卿一見孝忠,被眾人圍繞果然與傳聞一樣,便想盡快讓孝忠離開這裏為上。
但又想孝忠現在不認得自己自然沒了以前的感情,叫他如何能聽自己的,便想安頓下來慢慢尋找契機。
隻聽孝忠問道:“我孑然一身哪有什麽佩劍?”
子卿方想到他的來意或許他見了這龍尾劍能想起什麽。
於是從身後拿出了劍,孝忠自然不認得此劍,但驚到了身後的兩位長老,二人驚道:“龍尾劍!”
但又怕海盜侵擾,回來時不見了他們該如何是好,苦思冥想終於有了一計,想那日倒是有幾個膽大的壯漢,若要是將南洞先生教的攻守之術傳授給他們或許以一敵百倒也不是不可能。
想來自己竟笑了出來,心道:那幾日常與南洞先生切磋攻守之術頗覺厭煩,沒想到還能排上用場,有意思。
於是叫來幾個能幹的小夥子,命他們準備空地沙土。
鄭家子弟鄭宴,袁家子弟袁塑這兩個兄弟最是能幹,一直在孝忠左右忙活著,不知孝忠幹什麽,隻當是他的新玩法,都照辦了。
隻見孝忠將運來的沙土圍了起來,便在裏麵搗鼓起沙土,又命人備來布條草棍,做成小旗子模樣。
如此大概半天的時間整個村落及周邊山丘臨海地形圖便做好了。
晚上又命鄭袁二老找來精明能幹的幾個年輕人,來圍觀。
鄭袁二老也是上過戰場的人,自然能看得懂孝忠的舉動自是非常欣慰,也都全力支持。
孝忠道:“若有一日我不在,再遇海盜該怎樣?”
鄭宴答道:“能抵得過便好若抵不過便找藏身之所。”
眾年輕人也都覺得有理。
孝忠卻道:“這不是長久之計。”
“如今有一計需要很多人參與,大家可願意?”
“願意!”眾人非常新奇自然聽命於孝忠,紛紛答應。
於是孝忠在這個地形圖上講起了攻守之術。幾名年輕人聽得十分入神。
第二日便開始命人建造防守用的城牆土堆及城門,攻擊用的槍戟弓箭盾牌。
一麵又令自己先調教好的幾個年輕人各自帶領自己的一隊人進行操練。
雖沒有擊鼓的但總是選出了兩位發令旗的,也就湊成了這麽一支隊伍。
鄭袁二老看在眼裏,鄭長老問道:“你看到了什麽?”
袁長老答道:“似乎有看到了當年的金將軍沙場點兵。”
“是啊,這個年輕人身上有金大將軍的影子,隻是他好像經曆了什麽否則他一定與金大將軍有關係,且看他領兵操練有模有樣,隻是不知道是否可行。”
“那日他以一敵百我們都有目共睹,我看沒什麽不可行。”
這幾日城牆城門修築也接近尾聲,這幾隊操練得也稍有了模樣,隻是在其中很難找出能統領這幾隊的人,可愁懷了他。
隻想早日擺脫他們好尋找香魂去,那用木頭高高築起的儲酒的木頭架子也成了孝忠指揮休息的之處。
孝忠此刻趴在這平台上,思索,該如何能調教出帶軍打仗的領袖,畢竟這幾百號人不是兒戲,倘若指揮不當定會損失慘重,想罷又翻過身來,歎了口氣。
傍晚,鄭宴喚孝忠用晚餐,孝忠聽後也覺得餓了,便隻身翻身下了高台,那鄭宴直拍手叫道:“首領好功夫!”
孝忠笑了笑吃飯去了。
席間又有人來報說:“外麵有一藍色穿錦衣的大個子要見首領。”
孝忠詫異,問道:“找我何事?”
“那人說是來給首領送劍。”
“送劍?”
“送劍?我哪有什麽劍啊?”孝忠聽了很是疑惑。
“先讓他進來。”
“是。”
那人將“藍色錦衣大個子”領了進來,孝忠一看頓時不耐煩了,此人正是金煜金子卿。
隻見子卿依然一身藍色錦衣發髻高垂精神倍至,手裏拿著他自己的寶劍,身後背著孝忠的龍尾劍。
孝忠心道:竟如此陰魂不散,挨了那兩掌他竟沒死,還真是抗打呀!
子卿自接到回朝的聖旨後,隻好回京複命,回了京城回稟父親,隻道找到了孝忠,但又不太確定。
實則子卿打定主意此人就是孝忠,但孝忠的經曆很難解釋,便說道隻有父親知道便好,先不要讓皇帝知曉,待時機成熟再說。
金源知道孝忠還活著無論如何都是好的,其他的事子卿安排就好,便沒有多問。
如此子卿又去朝聖。
如今的明帝雖不及明王之時灑脫,許是經曆了那場宮亂的生死浩劫,稚嫩的臉上多了些成熟之氣。
此刻冠冕之下依然能見帝王之威嚴,聲音也清脆了些,一番君臣禮後明帝道:“愛卿,自朕登基以來便聽說你一路東巡,怎樣,東尋可有結果?”
子卿知道明帝的想法,道:“倒是找到了與孝忠長相相似之人,可惜子卿無法斷定他是否是孝忠本人。如今又沒有了孝忠的蹤跡。”
“嗯,可日後再尋,恐有結果。今日朕召你來有事相商。”
“請萬歲明示。”
“近日朕苦於邊關騷亂,而朝野之中大都是先皇的舊臣,不但自視戰功顯赫,且都垂垂老矣,實難掛帥掃亂,新臣又礙於老臣的權勢大都齊喑不鳴。
想來先皇浴血奮戰打下來的江山不易,所以還需能人助朕來守護。”
又歎道:“昔日金湚與朕同窗之時共商治國之策,可現如今也都變成了回憶。”
聽到這裏子卿忙道:“萬歲,臣定當竭盡全力找回孝忠。”
皇帝搖搖頭,“或許這便是老天的安排。”
“眼下東海匪寇頻頻騷擾邊境,子卿,你且替朕先行巡查民情,日後若再來騷擾,朕再派兵馳援。”
又下了禦座走到子卿麵前,拍了拍子卿的肩膀道:“愛卿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子卿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明帝是想栽培親信能幹之人。子卿正直盛年正想以己之力為國為百姓做些什麽,自然心潮澎湃,道:“臣誓死協助萬歲守護九域百姓。”
“嗯”,明帝滿意地點點頭,道:“有朝一日,朕,若再能看見你們金氏兄弟並肩作戰,那該多好。”
“臣定不辱命,也會竭盡全力找回孝忠。”
“好。”隨後明帝又封子卿為散騎常侍,賜令牌一枚可隨時入宮麵聖,不受禮節限製。子卿自是感激不盡叩首謝恩。
朝見皇帝後子卿又去了將軍府。
打開大門,隻見裏麵依然如故,幾個仆人還在,老何自然也在守著,老何接待了子卿。
並告訴子卿,自孝忠出事後百裏一家便一直照料將軍府,命仆人每日打掃,隻盼著孝忠能夠回來。
子卿在心底暗自感慨,走出正廳,又來到偏房,看到了秦虞的椅子空空的,往日公孫啓秦虞伏山忙碌的光景又浮現在眼前,傷感了一陣,又去了孝忠的臥房。
拿了當年他在刑場上拾回的龍尾劍,向門外走去,走到門口不禁又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
心道:孝忠,無論在你身上曾經發了什麽,我們都等著,你回來的那一天。
便拿了劍一路東巡。
子卿一路走來一路打聽,果然近年來東海海盜如何猖獗,百姓如何民不聊生。
又聽百姓紛紛傳言,東海之濱來了一位怎樣的大救星,以一敵百打得匪寇落花流水,又被那百人寨奉為首領。
子卿心道:若真有這樣的大英雄,不也為九域覓得良將何樂不為?子卿聽到這裏插嘴問了一句:“那人樣貌可有特別之處,想來若有緣遇到也方便結識。”
又聽一人說道:“那人身材魁梧,儀表堂堂,但很奇怪,他平時頭上戴著一條黑巾,說是黑巾摘了就會起大火。”
子卿一聽竟是孝忠嗎?若真的是他,那麽豈不是不虛此行,兩全齊美了?想到這裏心都碰碰直跳。
但轉念一想:什麽首領啊,如此被奉為首領也無朝廷的加封豈不是占山為王了?
心想決計不能讓孝忠淪為匪寇,於是又一路打聽,以送劍為名。接近孝忠。
今日子卿一見孝忠,被眾人圍繞果然與傳聞一樣,便想盡快讓孝忠離開這裏為上。
但又想孝忠現在不認得自己自然沒了以前的感情,叫他如何能聽自己的,便想安頓下來慢慢尋找契機。
隻聽孝忠問道:“我孑然一身哪有什麽佩劍?”
子卿方想到他的來意或許他見了這龍尾劍能想起什麽。
於是從身後拿出了劍,孝忠自然不認得此劍,但驚到了身後的兩位長老,二人驚道:“龍尾劍!”